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4-01-27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策略卡尔威特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德育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五篇】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卡尔威特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呢?

一、让德育渗透于美术资料的欣赏中

小学美术教材中编入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美的欣赏中,走进神奇而又辉煌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在为学生展示优美的美术欣赏资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亲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感恩一切,关心社会,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等情愫。

比如,笔者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节课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美术欣赏的资料图片,有“地旷天高静悄悄”的呼伦贝尔草原,有“山脚盛夏山岭春”的神农架风光,有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胜景……小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美术图片,深深地为祖国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大好河山而陶醉,一种骄傲与自豪的激情溢于胸怀,一种强烈的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也由此而产生。

二、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方式方法中

形象化、直观化是美术教学的特点,这也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和营造活泼而又和谐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也为渗透德育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我们还要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容易让学生置身于立体化的教学情景之中,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内容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的启发和教育。

比如,笔者在教学《世界地球日》这节课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资料展示告诉学生,我们整个地球的森林面积在逐步地缩小,物种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环境和空气遭到愈来愈严重的污染,地球是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她既可爱又很容易遭到毁坏,地球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了解,内心充满了对地球母亲的担忧,使他们在内心建立起珍惜地球,保护好环境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明白了地球日的意义。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植树净化空气;
从我做起,减少“白色污染”;
要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
保护动植物,等等。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方法恰当运用,德育的效果会得到质的提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好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寓教于乐,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渗透于美术技能课堂训练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纯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由此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求索的良好的品质。

比如,在学习《风筝》这节课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向学生介绍了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每年的四月风筝节期间,山东潍坊的天空就迎风飘起来自世界多国的风筝好手制作的风筝,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笔者通过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让学生知道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等有关知识,使小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那样的璀璨多姿。由此,笔者又扩展了课堂知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剪纸艺术、青铜艺术、雕刻艺术等都堪称经典,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也油然升起。

四、德育渗透于对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评中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某一主题,让小学生绘画并设计作品的课堂展评,绘画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真实而又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苏轼言:“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 我们通过小学生的绘画作品,读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对世界、对生活、对道德观念等的认知状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作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正确的发展方向,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以此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的丰富内涵渗透其中,真正让美术教学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不断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教师评价模式不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评价教师不能“唯论文”“唯帽子”,要建立多元教师评价制度,全面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业绩、态度和师德。教师评价应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式:校长评价(行政人员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1.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反复讨论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临泽一中教师考核办法》,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模首要要求。

由于高考竞争压力大,有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德育工作,学校在考核中加大了德育考核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德育工作,好多女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2.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评优树模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激发了老师的干劲,使临泽一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迈入全市前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评价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高考制度,不“唯分数”,建立综合的学生水平评价体系,录取学生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依据。

1.完善德育评价。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我校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设立德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2.强化体育评价。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学校每年请小屯卫生院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3.改进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临泽一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的智育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相对而言美育、劳动教育成为短板。为了提高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质量,学校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和完善了《临泽一中美育工作年度计划》、《临泽一中艺术教学规范》、《临泽一中音体美教师单列考核办法》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规定标准,在各学年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开课达到体育每周2节,音乐、美术每周各1节,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

同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劳动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教育课不少于20课时。根据我校实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班每月集中上劳动课半天4课时,由教导处制订学期总课表,每天安排一个班级上劳动课。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加强和落实,学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更加规范,也促进了我校美育和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弥补了短板,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逐步探索、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德(思想品德)、智(学业水平)、体(身心健康)、美(艺术素养)、劳(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人文素养;
教学对策

音乐在中国古代属于“六艺’之一,到了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更进一步强调了人文素养综合教学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要发生一定改变,优化教学对策。

一、音乐艺术教学中品德素养的优化对策

“以艺育德,以德促艺。”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品德素养的渗透教学,所以教学过程中进行品德素养的教育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才好。首先,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讲述音乐家故事。例如:欣赏肖邦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肖邦14岁那年,肖邦对波兰民歌已经到了迷恋的程度,他经常去乡间收集民歌,到农田干活听农民唱歌,然后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正因为如此用心,肖邦的音乐才有着对故乡的浓厚眷恋。又如:音乐家聂耳与《卖报歌》《国歌》的故事讲述,让学生感受聂耳生活的坏境,及创作歌曲的背景。让学生领悟到学会音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努力的、积极学习的人。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幽雅温馨意境的同时,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请业余学习古筝的同学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另外,音乐教学渗透的德育内容离不开爱国情绪的培养,例如:歌曲《保卫黄河》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歌词的朗诵,体会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奔赴抗日战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然后再进行学唱歌曲,体会艺术的魅力。总之,学生在教育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掌握技巧,并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以建立和升华。

二、音乐艺术教学中审美情趣的优化对策

音乐属于美育的一部分,在审美情趣的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品味艺术美。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为重点深入赏析。其次,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演唱中体验美。例如:教学《欢乐谷》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当然,学习用打击乐器伴奏,也不能每节课都用同样的乐器,而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伴奏型,一边演唱一边歌唱,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又能使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在歌唱中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可以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音乐教师要在歌舞中展示美。例如: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可以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轻骑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学生来跳舞。学生在舞蹈的世界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课程,体会到音乐的美。

三、音乐艺术教学中科学素养的优化对策

所谓人文素养不仅仅包括品德素养,还包括个人的科学素养。音乐艺术教学之中教师要渗透科学素养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融合。首先,教师要利用音乐进行历史教学的融合。例如: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认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学生对中国历史会产生兴趣,历史素养不断提升。其次,教师要与手工课程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乐曲《泥娃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歌曲表演之后,真实地动手用橡皮泥捏一捏泥娃娃,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小学音乐教学还可以与影视艺术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歌曲《多来米》时,为了让学生分享、体验电影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上我安排了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电影片断,影片之中的感人情节结合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然会对艺术产生兴趣。音乐与美术也能够完美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画“音乐”的活动,喜庆的《欢庆锣鼓》《金蛇狂舞》,悲凉的《二泉映月》、细腻流畅的《茉莉花》,雄壮有力的《西班牙斗牛曲》等都可以用绘画的彩笔表现出来。另外,现在音乐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幻灯、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为媒介进行教学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广泛使用。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行之有效的手段,应该从德育、审美和科学等方面进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一、社会呼唤艺术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高涨,于是乎物欲横流,奢靡、喧嚣、浮躁便应运而生。难以计数的人以挥霍钱财、吃喝玩乐为人生追求。精神世界却空乏颓废。大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趋势。谁之过?民众首先要问责于教育。是的,教育培养出了达官贵人,也培养出了富商大亨,当然也要培育出道德高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会。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否存在某些缺陷,又将如何去亡羊补牢?社会是由个体成员组成的。如果每一个个体成员都具有现代文明人的气质和修养,那么整个社会自然就充实着现代文明气息。社会奢靡、喧嚣、浮躁表现,正是由于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缺失现代文明人的气质和修养所形成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品质,造就现代文明人的气质和修养。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是一种美,一种文化,给人美的浸润,美的熏陶,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艺术教育是医治社会奢靡、喧嚣、浮躁病的一剂良药。

二、我们一做就是二十余年

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弹指一挥间,我校的艺术教育不知不觉已走过二十二个春秋。二十二年间,我们正是以“积跬步,积小流”的执着,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坚信用信心与恒心去做,即使它不是传统,也定会做成传统;
即使不是特色,也定能做成特色。

1993年的“六一”节,在马树勋校长的倡导下,附小举办了第一个“红领巾艺术节”。

那是一个开端,规模不大,参与者只有少数能唱会跳的学生,可孩子们却比过大年还兴奋。尽管不合时宜、先天不足,但老师们看到了艺术在学校教育中潜在的动力和魅力。从此一发便不可收拾,于是,“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理念便在附小扎下了根。我们历任校长都把艺术教育当作特色办学的传统内容。除闹“非典”那年停办外,到今年连续办了二十一届艺术节,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成了学校向家长、社会展示学生审美修养、精神世界、创新意识、艺术成果的传统节日。而且,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特色一届比一届更浓,影响一届比一届大,并逐步形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四大体系”:

1、目标体系:使每个学生都有一至两项艺术爱好,班班都有文化建设,人人都追求“厚德、健体、博学、创新”的人文精神。

2、德育教育体系:着眼于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寓德育于艺术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道德规范、情趣美好,健康向上的师生精神风貌。

3、学科渗透体系:讲求教学艺术,把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4、活动教育体系。以体育节、艺术节、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做到班班有歌声,人人会画画,人人学键体。

通过构建目标体系,让艺术走进校园,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涵养学生的心灵。二十余年来,我们换了三任校长,但是,坚持艺术教育的办学思想没有换。每任校长在艺术教育管理上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提高认识。我们坚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反复体会“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观点。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办学,培养全面发展的辐合型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是坚持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由一位副校长和副教导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音体美教研组长参加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每任校长是当然的组长。领导小组负责订计划,拿措施,传信息,抓督导,促落实。

三是坚持检查评估。学校做到研究教育教学同时研究艺术教育,检查工作一并检查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工作不忘总结艺术教育工作。学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体音美课堂了解情况,参加研课评课,促进艺教的有效高效。把每年艺术节评选出的获奖节目纳入班主任工作考评和教师年度考核。

四是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每天的总值日行政加强对艺教课的巡查,确保体音美等艺教课专课专用。要求艺教科老师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严格考查。要求专职教师不定期地对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要求艺教老师努力做到按艺术本身的内涵及其特殊规律进行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美中寓德。

四个坚持保证了我校艺术教育的长期、全面、深入的开展。

三、努力把艺术教育做强大

我校的艺术教育经历了长达22年的探索研究,如今已形成声。

势和规模,收到良好效果。获得家长、社会的认可与赞誉。

1、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我们长期对家长进行素质教育

宣传,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宣传正确的成长观、人才观。调动家长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爱好、特长,对孩子的艺术感染、渲陶、指导作用,为学校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外部环境。从学校内部来说,艺术教育的主力军是音乐、美术、体育老师,但是学校所有老师都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教育资源。因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类学科的事,它应该是各学科的大融合、大渗透、大环境。把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营造艺术教育的大环境。这是我校艺术教育得以长期开展和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

2、用艺术教育完善育人模式。进入课改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要壮大,必须有自己的经典特色。经过反复调研,根据学校实际决定把艺术教育纳入课改的重要内容,并把其当做经典特色来着力打造。于是我们对原有的艺术教育进行了总结、研究、调整,完善,提出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新理念,并把每年五月定为学生艺术展示月,举办红领巾艺术节。但是,艺术教育并非我们办学的终极目标,必须与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其他工作有机融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努力寻找艺术教育的载体,形成了艺术教育的五个结合。

(一)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我们要求学科教师努力发掘教材因素,用精美的朗读、板书、图画、数字,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形象美,并抓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地特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课堂上引导、启发学生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评一评,写一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巩固文化科学知识,得到美的启迪和熏陶。

(二)显性与隐性塑造相结合。我校在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上下了大力,年年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校园美化建设。校园里每年新植一批花草树木,垂直绿化,使校园每幢大楼四季充满绿色、花香。教学楼楼道的墙壁上、过道的墙壁上,装饰上学生的书画精品,连会议室、接待室贴挂的都是学生的作品。如此精心安排、布置,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大力张扬,营造出浓浓的艺术氛围。学生一踏进校园,便有要表现、要追求的冲动激情。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班级、年段文艺活动,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把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当做主旋律。学校艺术教育也一样,突出民族文化艺术是艺术教育的根本。近几年来,我校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上加大了力度。我们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开展了大阅读活动,印发了学生人手一份的《课外阅读检测手册》,把课标要求落实的背诵古诗词、要读的寓言故事、科普知识落实到各个学段。还要求四、五、六年级学生通读“三大名著”,即四年级读完《西游记》;
五年级读完《水浒传》;
六年级读完《三国演义》。大略估算在小学阶段完成课外阅读量约270万字。余下130万字留在初中完成。这样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完成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就有保证。学期末,由家长、学生小组长、科任老师一同检查签字验收。课外阅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艺术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如果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就会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
重视比赛,忽视教学;
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
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专业艺术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意培养那些对艺术情有独钟,有一定敏感度的艺术苗子,使他们在艺术教育中出类拔萃。对这类艺术人才,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安排专职教师给予辅导培养,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展示艺术才华的时间空间。另一方面在全体学生中普及艺术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正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才有童谣表演《鸡公子啄尾巴》这样经典的节目诞生。此节目演出30多场,经久不衰,还在东南电视台播放。此外,不计其数的学生书法、绘画作品或在报刊上发表、或在县市级获奖。到艺术节学生参与率达到100%。艺术节成了全体学生名副其实的快乐、幸福的节日。学校的艺术普及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各学科。

(四)艺术教育与活动相结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育的意见》精神,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快乐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通过“二操一练”、运动会、体育节、年段体育活动等形式,形成了全民健体的氛围。从2009年2月起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教师参与其中,加强对课间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有意识地渗透一定艺术成分,如健美操、团体操、丢手绢、跳短绳、跳长绳、转呼拉圈、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迎面拉力赛、钻圈、老鹰抓小鸡、大鱼网、叫号抱团等内容。各班还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可以个人、小组、集体或师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育了学生的艺术细胞。

(五)艺术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就艺术本身而言,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后,内心深处总要想方设法寻求表现的方法和形式。这种想方设法的过程本身就存在创新的因素。艺术节期间,班班有节目,人人有项目。一方面学生要把最拿手的绝活展示给大家看。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从所有节目中筛选一批精品,集中向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汇报。每届艺术节还评出一定数量的节目,授予创新奖。谁都想自己的节目被选中、获奖。因此,人人都在创新上下功夫。即使是同一首歌,同一个舞,表演起来其风格、形式、效果也绝然不同。这种班与班之间,队与队之间的激烈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赋予艺术教育新的使命

2010年7月,赖荣明同志接任附小校长后,带领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总结前两任校长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规划着艺术教育的美好前景,结合学校“以人为本,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幸福花儿开,朵朵绽异彩”为主题文化战略,提出了打造幸福校园的构想,让艺术教育承载起幸福校园建设的新使命。我们以健康向上,幸福快乐为宗旨,强调校园文化应体现艺术的典雅,师生的言谈举止要蕴含艺术的优雅,师生的志趣爱好要彰显艺术的高雅。于是让真善美扣开师生的心扉,让师生焕发人性的光彩,成为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便更加贴近课堂,更加贴近师生。

(一)打造幸福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

因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得幸福。高品质教育可以让儿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愉悦,达成知情意行的人格统一,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我们所营造的幸福课堂,是关系亲和,轻松愉悦、自主灵动的课堂。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更关注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注重儿童学习的过程与状态,把儿童对事物、对他人和群体丰富的情感体验,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幸福课堂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就是要用美的行为艺术,善的道德琼浆滋养孩子的心灵,注重儿童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合作交往能力与意志品格等多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中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抓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美术、音乐课不仅重视对有关艺术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更加重视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了解、体验和感悟,通过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使艺术教育与智育、德育相辅而行。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艺术教育”,把枯燥的文字、数字变成可闻其声,可观其形,可感其情的画面、场面、情节,引导、启发学生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颂一颂,批一批,注一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体验成功,从而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业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幸福感的高低,学有所成则师生幸福感均得到较大的满足。我们要求学科教师用艺术的眼光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艺术的语言评价、激励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美术课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孩子带来审美的愉悦,让孩子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我校一位老师教学《水墨情趣》时,开始,她用课件展示大师的水墨画作品进行欣赏,揭示桌上黑乎乎的墨加上清粼粼的水,通过智慧的笔,就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她并告诉学生,水墨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手中的笔很神奇啊!在孩子们惊喜的状态中,进入到了水墨游戏的环节,在纸上点点滴滴,点出满天星星、点出大雪纷飞……在纸上块面涂抹,涂出大山、抹出彩虹……在纸上拉着线条去散步,直的线、弯的线、粗的线、细的线……孩子们的心声在课堂里释放,他们在水墨浓淡、干湿,用笔垂直、倾斜的变化中自由地表达出对真情、真善、真美的热爱。

减负高效是幸福课堂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求老师严格控制作业量,低年级不留课后作业,中高年级控制在40分钟之内,留足时间让孩子们阅读感兴趣的课外经典读物或学习美术书法或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等。幸福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学校各年级参加县、市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均列同类学校前茅。近年来,数以百计的学生作品参加省、市、县各种比赛均获一、二等奖。近三年连续举办的十八、十九、二十届红领巾艺术节,呈现了艺术与经典诵读相结合,阅读教学与课本剧表演相结合的大好局面。

(二)丰富校园文化。幸福是一种心态,营造幸福校园离不开积极心态的营造。我们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墙壁上,除了装饰上学生的书画作品外,还贴挂上古今中外名人、诗人、伟人的头像、事迹、诗词及一些催人奋进的格言警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创设一些载体,将校园文化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日常言行。年段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文体活动,如朗诵赛、演讲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讲故事赛……努力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品味。

学校的艺术普及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年的艺术节学校举行十佳小歌手赛、十佳队员、十佳队干现场选拔演讲赛、现场书画赛、电脑绘画赛、乐器赛、现场手抄报赛,一场接一场,场场精彩纷呈。艺术节期间校园内还举行各种展览:各班书画展,手工作品展,黑板报展,小制作展,盆花展,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幸福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学生。学校是是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中国梦”读书演讲比赛,跳韵律操、广场舞,举行中秋赛诗会,篮球、排球赛……。每天下午放学后,校园里充满快乐的节奏,师生们欢聚其中,其乐融融,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幸福。2013年春我校女教师参加县广场舞比赛获小学组第一名好的成绩。2011年县文艺调研我校文艺队表演的《心中歌》获一等奖。2013年市文艺调研,我校选送的节目舞蹈《珍惜》获二等奖。

学校还组建了教师文艺表演队,在学校艺术节期间与学生同台表演。既丰富了老师的校园生活,增强了老师们团结奋发的凝聚力,又提高了艺术节的质量、品位。

(三)、提高教师艺术素养。我们结合岗位练兵,在教师中开展书法、绘画、演讲、乐器、阅读经典名著等技能、知识训练,努力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技能和艺术素养。学校年轻教师能歌善舞,每人都具备一两项艺术特长。三年来,年青教师在参加县、市、省课堂教学评优、教师素养赛中,艺术素养为她们赢得了更多的荣誉。2011年曹荣英、陈珊玉参加县语文片段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
2012年赖荣明校长的课例《我观察――》获福建省小学语文课例评选二等奖;
林莉娜参加县数学课堂教学评优获一等奖;
胡梅英老师参加市科学课堂教学评优获二等奖;
刘慧英参加县课堂教学评优获一等奖;
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校长论坛征文评选中赖荣明校长的《推进艺术教育 提升办学质量》获市二等奖;

2013年赖荣明工作室的实验课题《关注学生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在“首届海峡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省微课堂网络评选曾三娣获二等奖,钟华获三等奖。钟丽萍获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市二等奖。学校艺术教育创建成果《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2012年11月在《中国名校成功之路》上发表,2013年6月又在《神州教育》上发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润泽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陶冶着孩子们的品格情操。它让孩子们的求知历程充满浓浓的艺术味,让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充满幸福和快乐!

艺术教育真正涵养着学生的幸福人生,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赏,许多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就学生美好未来起到了及其有效的作用。有附小毕业的校友感言道:“母校的艺术教育为我们人生奏响了优美的旋律。”

可以这样说:这些年附小的老师和学生都在艺术的涵养中一同幸福成长。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画家、设计师,而是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在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下,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健全人格、高贵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合格学生。美术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以其自身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做好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中学生智力发展迅速,独立倾向增强,个体思想与品德趋于成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尽量给他们创造独立自主的发展条件,实现德育目标。

一、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探究德育内容的意识

每幅美术作品,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德育价值,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获取其中的营养。

根据美术作品类别推究德育内容。中学美术教材有欣赏课,大致分为西方绘画、雕塑欣赏,中国绘画、书法和园林建筑欣赏,剪纸、风筝、脸谱、年画民间艺术欣赏,等等。欣赏课上,需要按类别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欣赏张大千的《泼墨图》和吴冠中的《小鸟天堂》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清绘画类别,再在认识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泼墨图》洒脱、狂放,《小鸟天堂》彩墨蕴含画风新理念,都表现了国画的神韵,从中让学生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美。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水墨画的材料、技法、特点,而且埋下了爱文化、爱自然的种子。

根据美术作品特点推究德育内容。在每件美术作品里都能找到德育内容,例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可以让学生在认识朴实、善良与辛苦的老农形象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父亲》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同时笼罩着对农民贫穷落后的一丝忧伤。学生谈观后感,有的说“太丑了”,有的说“很沧桑”,显然,学生没有认识到这幅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与现代农民对比,他们自然懂得了《父亲》是过去贫穷农民的形象,再结合对作品时代背景的认识,他们就会抓住特点找到德育内容。通过对《父亲》的欣赏,学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现在做起,珍惜机遇,发奋学习,为将来建设更美好的祖国储备力量。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方法探究德育内容,久而久之强化了学生的自我德育意识。

二、进行美术实践,发展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在欣赏中学习了如何探究美术作品的德育内容,就要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了解名家生平,提高学生的育德意识。学习名作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上学习、社会询问等途径调查作者生平,并进行推究,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学习齐白石的作品时,学生对他勤奋画虾的历程进行了解。为了画好虾,加强对虾的体会,齐白石便在家中养虾。他每日都会仔细观察,有时还用笔杆触动一下虾,使其惊游、跳动,认真感受虾的各种姿态。常年如此,让他对虾的结构、特点、姿态了然于胸,经过多年努力,在70岁时总结出一套画法。学生经过推究从中悟出,要做好事情成为有用的人,就需要有齐白石那样苦研细究的精神。

课内美术实践,巩固探究作品德育内容的方法。例如,《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要求用平时收集来的废旧纸杯、纸盒进行艺术加工,制作出一件生动的艺术品。学生惊奇地发现,被淘汰了的废旧物经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又焕发了生机。与此同时,学生认识到了讲节约、论环保是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课外美术实践,发展学生的育德能力。观察、思考、绘画是学生参与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走出校门,来到了大自然,来到了社会,让学生观察天、地、人的美和社会的进步,观察是非曲直。之后,绘出既有艺术美,又含深义的美术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发展了育德能力,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大有益处。例如,《发展中的唐港》是一位学生课外实践的美术作品。远处,群群海鸟于碧水蓝天之间飞舞,是朦胧而诱人的画面;
近处,塔吊林立、货轮争相鸣笛,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赞美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赞美了祖国的蓬勃发展,表现了人们的安居乐业。

三、提高教师修养,使学生主动完善品格

推荐访问:德育 小学美术 五篇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五篇】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精选5篇) 小学美术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