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中秋古诗句【五篇】

时间:2024-02-14 09:57:02 来源:网友投稿

诗词即用凝练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和其它文学样式相比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古诗句【五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中秋古诗句【五篇】

关于中秋的古诗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诗 欣赏 教学 语言

诗词即用凝练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和其它文学样式相比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和隽永,以及该诗人的语言风格特征。我们在教学当中可按三个方面去把握:①分析关键词的作用;②理解关键句的含义;③品味诗歌的整体表达和情感流向。

下面我们看看刘禹锡的《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萧萧送雁群”化无形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而至的秋风惟妙惟肖地写入诗篇。“朝来”一句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这就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它却依附其它事物的存在而随处可见。尤其是结尾句,更可以说明秋风已为“孤客”所“闻”。“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送来“雁群”,有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一词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构成了理解这首诗歌的关键所在。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是把握一首诗的整体线索,或者由它来奠感情基调,抓住这个字或词,就可以更好的更准确的把握诗歌内涵。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突出强调该字或词在一首诗词的结构上所起的主旨作用或达到的表达效果去给学生讲解,分析。

关键句的含义的讲解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看下面这首散曲的妙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年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在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叹新年”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传・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他,备受冷落。“落灯花棋未收”,又化用了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在这里化用典故和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抑扬顿挫,同时又渲染了他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涵更丰富,耐人寻味。纷纷落下的灯芯余烬及散乱的棋局,又从侧面表现了诗人梦前以棋解忧,梦后孤独对灯百无聊赖的情怀。可见,关键句的理解对把握一首诗歌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马周困新丰的典故和“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进一不参悟诗人的那种孤寂和冷落惆怅的情怀。至于他的这种情怀源于何处,我们就要进一步去分析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

把握诗歌情感流向的关键我以为还是要从语言入手,王安石的《京口瓜洲》最能说明这一点。诗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历来被大家推崇。但是,“绿”字好在何处?除了动感,其实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体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归心似箭的情思。在时间的流转中,漂泊的旅人对亲人的思念甚是迫切。他们的思念在时间里日益加重,在作品中,他们往往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消解。再如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看起来像是描写夹岸风景,而实际上诗人在这里抒发的是一种孤寂忧愁之感,凄凉哀怨之思。这是因为“猿”这个意象本身的原因。古诗中“猿”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我们在古典诗歌教学当中,分析诗歌语言的时候要善于化大为小,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也要善于应用一些专业的术语。比如诗歌语言风格及特色,我们可以用清新、绚丽、明快、含蓄、沉郁等词去分析,这样既可以做到不失其偏颇,也能更好的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流向。

诗歌语言的教学当中,除了上述之外,在鉴赏诗歌语言时,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诗歌语言结构一般情况下有这么几种:①语序颠倒。诗歌中的倒装也被称为“倒文”,它主要是为了压韵,或为了照顾对仗。但颠倒之后,往往起强调作用;②叠词对句。叠词对句的使用能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语意的作用。③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特别是动词的省略常常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古诗词中连用多个意象名词时,往往省略常规句中的动词,这样会使描写更加富有意境。这里面也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绿”字,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不但具有了动感,而且还把诗人的某种情怀也呈现出来了。

关于中秋的古诗句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关于中秋的古诗句范文第3篇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要仔细推敲,抓住诗中的“眼”,进行精妙解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古诗;
诗眼;
诗句;
解读

俗话说,文有文言,诗有“诗眼”。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 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或使 诗句形象生动,或增强诗句感染力, 这些词,往往被称为“诗眼”。

诗歌形 象的鉴赏,意境的把握,思想内容的 评价以及表达技巧的分析,都离不 开对关键词的把握和理解,把握“诗 眼”,常常成为解读诗歌的钥匙。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就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我在教学时就进行了尝试,巧抓“诗眼”,对古诗进行了精妙解读。

第一首: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细读这首诗后,我找出“和”是这首诗的诗眼。“和”即“和谐”之意。全诗围绕一个“和”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自然。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相得益彰,就像是一件绝妙的意思书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第一句是写湖光与月色的“融和”。它们交相辉映,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如月光;
皎洁明亮的月光,柔似水;
水中有月,月融水中,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潭面无风镜未磨”,第二句是写湖水的“柔和"。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湖面的光线既不刺眼,也不昏暗,而是那么“柔和”,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同仙境一样。让人陶醉,令人神往。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写出来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诗人置身于岸边,仿佛自己就是那景中的一份子,浑然忘我,天人合一。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第三、四句是写洞庭山水的“巧和”。在如水的月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君山就像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放在了银色的盘子里,恰到好处,惹人喜爱。在这里作者把洞庭湖水比作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洞庭山水相得益彰,巧妙结合,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让我们不由得想把它捧在手中,把玩不已。

诗人内心的“平和”。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在作者眼里一切都是平和宁静的,山水有情,心中有爱,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只有诗人内心充满了祥和恬静。一幅和谐宁静的洞庭月夜图就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景由心生,这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第二首古诗: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的诗眼是“流”。全诗围绕一个“流”字描写了峨眉山的月色、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全诗优美动人,充满诗情画意,思绪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无尽的思念。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峨眉山月半轮秋," 首句是写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流)。作者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的夜晚。雄伟的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半轮”秋月而非一轮,并且它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行船的前进,那“半轮”月也在渐渐地变化。月儿时而钻进云里,时而躲在山后,影影绰绰,扑朔迷离。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 影入平羌江水流。”次句是写月亮的影子随着江水而“流动”(流)。“影”指月影,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缓缓流去;
而随着月影的晃动,江水也在徐徐地流动。正可谓月随水流,水随月动 。一幅变换迷离的景色呈现在我们眼前。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绝妙。

“发清溪向三峡,”第三句是写诗人的行踪在“变动”。他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人马不停蹄,行色匆匆,甚至都来不及仔细欣赏,用心品味周围的美景,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于中秋的古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词英译 空白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39-01

引言

中国传统艺术非常讲究空白,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更加讲究空白一艺。所谓空白,就是指作品中现实之外的审美想象空间,这种空间可以很大地拓展古诗词中的美学意境,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张力,实景与虚境相结合,才有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瑰丽色彩。古典诗词中的这种独有魅力,是译者在进行中国古诗词翻译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古诗词中的空白与美学

空白,是中国古典诗词特殊语言形式的需要,中国古典诗词以简明扼要和结构紧凑为主要特点,因此所有的古诗词无一不语言精练,意象精选。意境中的空白不是虚无,而是隐含深厚的底蕴,反之,如果诗词描写过于具体,只能使诗词本身美感尽失。

古诗词中的空白设置是符合美学要求的。美学的观点认为,文学文本具有未定性,呈现为多层面和开放式的图式结构,其文本定义和审美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才能实现。读者受到作品的激发,通过自己的认知、想象、联想等心智活动对作品进行第二次建构。古诗词作品通过设置空白,在抒发作者的审美体验之时,也将再创造的任务留给读者,读者通过自己的感受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

二、古诗词英译中的空白美分析

从空白和美学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古诗词英译中的空白是审美本质的关键要素。翻译美学要求译者一方面尽力把古诗词中的空白美展现出来,让读者可以尽情想象。另外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的接受能力,对空白处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有魅力和艺术体验带给所有的译文读者。根据古诗词中空白的不同表现,本文将空白分为整体空白、间隔空白和结句空白三类进行深入讨论。

(一)整体空白

在中国的古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赋、比、兴等手法,看上去只使用的简单的叙事,复杂的内心感情却被完全隐藏起来,形成了整首诗词的情感空白。这时的空白实际上已经是诗词表达情感的手段和特色,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尽力保全原文的意象,把空白展现给读者,进而表达作品本身想要抒发的情感。例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如下:On the mighty desert, sands are snowlike,Over Mount Yan,the moon hangs like a hook.If only they could ever be with gold bridled!Swiftly they run,with pure autumn under their hooves.

这首诗,并没有直抒胸臆,只是描写了一个悲剧,剧中的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来体会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领悟诗中的真意。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只需要将整首诗按照原本的样子直译过来,把空白保留出来,留给读者,这样读者就能够领会诗的含意,这样的处理既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也保存了原诗的空白美。

(二)间隔空白

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特殊语言形式的要求,很多诗词的整体结构都进行了一定的压缩,使得语言更加简练。比如,一些诗词会将几个意象并置,而把逻辑关联词语省去;
或者,一些主要的意象被错落地组合,剩余的次要意象和细微末节被省去。这样,读者的想象可以尽情地发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诗词的第二次创作,这样的诗词往往具有以少胜多的魅力和艺术美感。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的译文如下:Dry vine,old tree,crows at dusk,Low bridge,stream running,cottages,Ancient road,west wind,lean nag.

这是一首关于写秋思的名作,它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空白手法的运用。虽是写秋思,但只是简单地组合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读者在阅读时自己可以在大脑中快速形成一幅幅秋景的画面,体味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翻译中只需将这些意象直译过来,保留作品中的空白,读者一样能发挥想像力,体会作品所拥有的深刻含义。

(三)结句空白

中国的很多古典诗词擅长言尽而意未尽,在本应结尾处却为读者引出一个更远的联想,这就是古诗词中的结句空白。比如,有的古诗词从始至终都刻意没有把话说透,或者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总之对于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反而遮掩,只在结句的地方留下空白,读者只能靠自己的领悟力体会作品未尽之意。例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如下:You should know what has happened there,When you have just come from my hometown.Was the plum,when you passed my silken window,Opening its first cold blossom?

这首诗以问句作结,只留下一段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进而在诗外创造了无尽的意境。译者只要直译诗中对梅花的关切,译文的读者就能自己去领悟和欣赏空白美了。

以上是诗词中最常见的三种空白,按照美学的要求,译者在进行空白处理时,要注意如何达到空白美的再现。

【参考文献】

关于中秋的古诗句范文第5篇

1 节日

现代生活中,我们与不同节日的亲疏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春节”“元宵”“中秋”这些传统节日今天依然有。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观灯,中秋吃月饼,这些过节的形式也基本没变。因此,读唐代诗人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以及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立刻明白这是在表达除夕之夜、中秋之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重阳”节,现在主要是老人们才过,过法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读到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时就会产生疑问:“行军途中为什么想要登高?为什么登高还希望有酒喝?为什么想的不是故乡的人而是?”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古人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寒食”节已退出了今天的生活舞台。要准确理解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一诗中表达的讽喻之情,就必须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寒食节是古代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义高洁之士介子推而设的,在清明前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了解了这些,我们对韦应物在《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渲染的清冷孤寂之感和思念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就能感同身受了。

类似的情形还有“清明”与“冬至”。现在我们很少在清明祭扫时看到泪流满面的人,但清明祭扫的基本内涵没变——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读杜牧《清明》诗就不会费解为何“路上行人欲断魂”。而“冬至”在唐代是个与春节差不多热闹的节日,所以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会抒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思乡念家之心声。但是现在冬至只是个节气,不再被当作节日,于一般人而言完全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浓烈的情感,因而我们也就很难真正体会白居易冬至之夜孤身在外的愁苦。

2 星宿

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古诗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星宿的名称,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也会影响我们读诗赏诗的效果。古诗中常见的星宿主要有:(1)金星。它有时于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古人称它为“启明”;
有时于黄昏出现在西方天空,又被称为“长庚”。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另外它也叫“太白”或“太白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象,根据它的出没可以预测战争的进程和凶吉。①例如王维《陇头吟》中有“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夜观太白,说明少年游侠心系沙场,渴望建功。(2)北斗星、南斗星。无名氏作《哥舒歌》中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之句,以北头当空,渲染哥舒夜出的神秘气氛;
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以南斗衬托庐山之高;
刘方平《夜月》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之句,同样以北斗、南斗描绘月朗星稀的春夜。(3)参星、井星、商星。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之句,表现由秦入蜀山路的高峻难行。参星和商星(又叫辰星)则是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②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句,表现了世事的离乱苍茫感。敦煌词《菩萨蛮》中则以“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作为表达爱情的誓言。(4)北极星。古人把它看作是帝星,称作紫微,用来指朝廷。李白《古风》其三十四中有“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之句。

3 时令

大多数表示时令的词和今天差别不大,但也有一些表意含混,容易干扰我们对古诗的鉴赏。

推荐访问:诗句 中秋 五篇 关于中秋古诗句【五篇】 关于中秋的古诗句(精选5篇) 关于中秋古诗词大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