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各科辅导书【五篇】

时间:2024-03-07 14:57:02 来源:网友投稿

Abstract:Counselorsoccupationalstatus,careercompeti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Enhancethesci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各科辅导书【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各科辅导书【五篇】

高中各科辅导书范文第1篇

Abstract:
Counselors" occupational status, career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work of counselors; step into learning from businesslike and into the research from the practice; implement the positive chang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 team.

关键词:
辅导员;
科研能力;
思考

Key words:
counsello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onside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17-01

0引言

从中央16文,教育部24号令到地方出台的相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或通知,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职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辅导员的职业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职业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这必将要求辅导员自身从各方面不断提高,适应大好的形势。不能仅仅忙于事务性和日常基本的教育工作,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要善于从事务性向学习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发展与提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都是理论联系实践一个过程,运用自己的所学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或经历来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掌握信息进行整理来教育启发学生,同时,自己也是通过各类学习提高自身的过程。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工作能力是关键,科研能力是核心。本文从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培养的途径、方法及条件简述并以此来提示辅导员注重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和提高。

1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是辅导员自我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法宝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着力于解决学生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我们不能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科研的精神,而是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注重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因此辅导员应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注重于实践性向科研能力的提升,这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法宝。

1.2 是辅导员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随着辅导员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对辅导员职业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的责任重,压力大。辅导员不能仅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必须从事务性工作向学习性,科研性方面提升,用行动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3 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制定好职业发展规划,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科研能力是职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必然要求。

2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善于总结,注重业务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注意事务性工作的知识点积累,并以各类文字或表格的形式保存起来,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或方案,这是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2.2 善于阅读,勤于笔记,从平时的阅读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是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的关键前提有人说: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能使人优美、读书能使人进步、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读书能增强理论知识……读好书也是辅导员进步的法宝。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多读书,读好书,注重理论知识积累与提炼,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时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需要,更是自我发展的必然前提。

2.3 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学习,外出交流,向同行或同事进行学习,这是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必需过程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条件,通过培训学习、外出交流及同行或同事之间的交流进行自我的提升和提高。科研能力不仅仅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广大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3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3.1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中的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要开展一些问卷调查工作,如:学生思想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及调查、入学摸底调查、就业问卷调查等,对这些调查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这种方法所需经费较小,耗时较短,内容较直观等特点。

3.2 实践研究法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要善于从实践工作中进行研究,从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案例分析、总结报告等过程中积累,对实际的工作研究,实践研究也是一种行动研究,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提炼,运用这种方法很简单,容易。

3.3 文献检索法辅导员要善于利用现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图书资料等资源,利用文献检索方法在这些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不仅会为选题提供依据,同时,也提供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对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来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

4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条件

4.1 高校应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从制度、资金投入、培训指导等方面帮助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高校应按照有关文件或通知精神,为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搭建平台,从制度、资金投入、培训指导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另外,充分调动学校的资源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条件。

4.2 辅导员自身应加强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与积累,从实际工作中提升自我辅导员要善于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向学习性转变,从实践性向科研性转变,注重平时的积累,知识点的提炼,从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案例分析与研究、工作计划和总结、会议记录等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为提升科研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4.3 利用好当前的大好环境,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辅导员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制定好职业发展规划,从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上走“三化”发展道路。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

参与文献:

高中各科辅导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
图书馆;
辅导;
规则

帮助基层组建图书馆(室)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如何辅导帮助各系统单位从点到面,具体全面的组建了多个图书馆(室),在整体上力求有典型,有特色、有发展,在业务了强调新目标、新思路、新方法,是公共图书馆探索和大胆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 调查研究基层图书馆(室)的组建动态

1.主动调查研究

一个地方的图书馆辅导部门在开展辅导工作前,首先要对本地区所属范围内的各行业单位需要建立的图书馆(室)进行调查研究,要掌握基层图书馆(室)的工作情况。只有主动的去调查了解掌握基层图书馆(室)的组建动态,才能更好的进行全面的辅导。公共图书馆要主动 派遣有关人员与需要组建图书馆(室)的 单位取得联系,密切协作,共同探讨,制定一系列统一的管理规则,让相继建立了图书馆(室) 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2.向社会宣传图书馆,吸引全社会与图书馆沟通联系

注重图书馆宣传辅导工作,特别是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都要组织开展宣传图书馆的活动,走上街头、社区、学校、部队、农村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吸引全社会来利用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和肩负的任务。通过主动向社会开展宣传工作,引起了有关单位领导的注意,许多单位在组建图书室前,首先想到的是到图书馆作相关咨询,让图书馆帮助组建图书馆(室)。

二、 辅导基层组建图书馆(室)的具体措施

1.注重图书馆(室)设施建设

图书馆的经费、建筑、设备是图书馆建设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基层图书馆(室)普遍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在帮助组建基层图书馆(室)过程中,辅导人员就应该与有关领导协商,建议尽可能的保证单位的图书馆(室)购书经费专列。图书馆的建筑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基层图书馆(室)的建筑多是在本单位选择一间宽敞点的房间做馆舍,一般在50O左右,图书借阅工作台、报刊阅览室同一空间,也就是在同一空间内要求有书架、阅览桌、阅览凳、阅览柜、目录柜、工作台等一套完整的设备。辅导人员在帮助组建基层图书馆(室)时,应该亲自实地考察,提出经济和美观的设计原则,既要注意合理的布局,又要充分的利用空间,充分利用设备把空间作合理的区隔,一间用来布置书架、目录柜、工作台,用来收藏各类图书资料,分编图书,办理外借手续;
另一个工作空间,做读者阅览、借阅、咨询的场地。

所以在帮助基层组建图书馆(室)一开始就应该要求辅导人员主动提出合理布局的建设意见,使新建的图书馆(室)的设备既投资合理,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兼顾到既适合现在利用,又便于将来的发展安排。

2.制定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

基层图书馆(室)无论规模,还是藏书的数量,都远远赶不上公共图书馆。完全照搬图书馆的模式来管理图书室,那样会把图书室搞得繁锁而支离破碎。通过调查研究,最后制定了一系列即能最大限度地方便不同读者借阅图书,又能按照图书室的规范化科学管理的标准管理好藏书的规则。制定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这是新组建基层图书馆(室)首要工作,只有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规则才能保证图书馆(室)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基层图书馆(室)有不同的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任务和性质都不同,业务辅导工作中必须从行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图书馆(室)的不同类型、所面对的不同读者群,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切忌一成不变。科学而完善的管理规则是图书馆(室)开展工作的保障。

3.要注重各基层图书馆(室)藏书规则和分类规则的侧重不同

在制定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时,必须严格遵守图书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不能基层图书馆(室)各搞一套,各行其是,必须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在制定各馆(室)管理规则时各项规则基本相同,只是藏书规则和分类规则的侧重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各馆(室)面对的不同读者来决定的。

4.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管理规则

由于各系y图书室的组建时间不同,多数新建图书馆(室)的工作人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图书馆理工作,辅导人员就必须全程参与组建工作,从登录、分类、编目、著录、目录组织到图书排架,辅导人员都要一一示范,直到让新建图书馆(室)的管理人员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科学而完善的管理规则应该从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来,要注意所制定的图书室管理规定是否合适本图书室的使用,制定的管理规则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是情况是在不断地改变,为了使管理规则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补充,才能使所制定的管理规则更加完善,图书馆(室)的管理才能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辅导加强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管理规则

确定的管理规则是图书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经验的法定化、条例化、规范化,它是图书馆(室)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绳;
它是整个图书馆(室)工作正常而有次序地进行的保证。确定后的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必须用正规大字抄写陈列在图书馆(室)内提供读者看,让读者知道到了图书馆(室)必须遵守哪些条例。新建的图书馆(室)还必须张贴上各种警言幅,供读者自觉遵守。即使是今后图书馆(室)工作人员调整,新上任的管理人员凭着已经制定的本图书馆(室)的各种管理规则严格执行也能继续工作,确保管理工作前后一致。基层图书馆(室)只有严格地执行确定的各种管理规则来管理图书馆(室),才能使图书馆(室)的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让基层图书馆(室)的服务工作常态化。

2.开展常抓不懈的辅导工作

长期以来,各系统都出现过图书馆(室)建起容易,巩固难的情况。这就要求辅导人员对已帮助组建的基层图书馆(室)应该经常性的继续进行辅导,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形式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开展读者工作,加强图书馆宣传活动,针对各系统相继组建图书馆(室)的情况,对每一系统的图书馆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向他们讲述图书馆学基础;
调查研究针对每一系统图书馆(室)共同存在的问题;
举办专题培训班;
组织各馆(室)相互学习,交流工作经验;
研究业务辅导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基层图书馆(室)的作用。各系统图书馆(室)之间,不能彼此孤立,要经常相互联系,要逐步建成一个统一的图书馆服务网,才能相互促进,使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四、结语

帮助基层组建图书馆(室)工作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重要的任务,公共图书馆辅导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交流经验,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帮助组建的基层图书馆(室)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更好地推动本地区的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权;

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1年04期.

[2]胡春波;

服务公众 职责所系[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02期.

高中各科辅导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化;

专业化;

专家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5-0108-04

收稿日期:2013-06-01

作者简介:刘 源(1979-),男,湖南武冈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讲师。

自党中央、国务院2004年8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日渐受到各方重视,其“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目标日趋明朗,并成为各方共识,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论文亦大量涌现。但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最本原问题的“辅导员”身份界定常常被人们忽略,对它的不同理解与使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一定的混乱,为辅导员配备不足埋下了隐患。因此,“辅导员”身份认定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以广州某高校为视角,结合自己7年辅导员工作中的观察思考,力图对“辅导员”概念作出分析与解答。

一、概念:究竟何为“辅导员”

1.“辅导员”的身份

关于辅导员的身份,教育部分别于2005年、2006年的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两个部门规章均有涉及:“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教育部的文件解决了辅导员的身份、地位问题,即辅导员是什么人,但对什么人是辅导员的问题则语焉不详,这就为“辅导员”的认定留下了空白,也为高校虚报辅导员人数留下了隐患。

2.“辅导员”的构成要件

“辅导员”的构成要件是在对“辅导员”作出界定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本人认为,“辅导员”的构成要件可归结为三点:一是从工作职责上看,所从事的工作必须是与大学生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服务管理事务;
二是从组织关系上看,所在部门必须是作为高校一线的院或系;
三是从岗位性质上看,必须是非领导性职务。判断什么人属于“辅导员”,就要看他是否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1)职责要件 专职从事具体的大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事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五条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提出了八项要求,涵盖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内涵也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展,其实际承担的工作已远不止那八个方面。以该校为例,辅导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主要体现为完成学生处、团委分配下来的工作任务),还得配合公寓管理中心抓宿舍管理,配合武装部抓新生军训、征兵,配合保卫处抓校园维稳、纠纷处理,配合财务处催缴欠费,配合教务处抓好选课、评教与学籍管理,配合招生就业处抓新生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等。辅导员繁杂的工作可划分为精神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上的服务管理两大方面,并且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即“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据此,如果一个人只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承担日常学生服务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他就不是辅导员,典型的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如果一个人只做学生的事务性工作,而不管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也不是辅导员,典型的如宿舍管理员。同时,这种工作必须是专门性的、职业性的,而不能是附带性的、辅的,也就是说该份工作是他唯一从事的职业。虽然班主任也部分承担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但由于他不是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因而也不是辅导员。

(2)组织关系要件 身在院(系)一线,受学生处与院(系)双重领导。《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配置,是按院(系)进行的,即辅导员被分配在某一个承担教学任务的院(school)或系(department)当中,辅导员处于院系一线,同时受学生工作部(处)和所在院系双重领导,但在人事关系上为所在学院成员。在高校内,一个人即便承担了与辅导员职责相近乃至相同的工作,但如果他身在党政团机关(如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他也不是辅导员,而只属于机关干部。在该校,如果一个辅导员被调入党政团机关,则视为“转岗”,意味着他脱离了“苦海”。组织要件将那些不在院系但工作内容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人员(主要是党政团机关干部)排除在“辅导员”范畴之外。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第七点第23条写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它将高校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这四个群体共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即该校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该规定是对本文关于“辅导员”概念界定的有力佐证。

(3)岗位要件 非领导性。辅导员具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受学生处和所在院(系)双重领导。辅导员不仅是在院(系)基层,而且是处于整个高校的底层。在高校的岗位系统(教学、教辅、行政、后勤)之中,恐怕没有哪一类岗位像辅导员那样承担那么繁杂的职责,那么沉重的责任。虽然名义上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但本质上两者都不是,因为辅导员不符合教师和干部的身份构成,充其量辅导员只是学生的官、学生的领导。在许多高校,从行政级别来看,辅导员最多只能晋升至正科。虽然现在有人主张辅导员可以晋升至副处,但绝大多数高校并不设非领导性副处级岗位,并且随着新一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副处级辅导员”的路子已经走不通。

3.“辅导员”的概念

辅导员,顾名思义,是指从事某种辅导工作的人员,如心理辅导员、技术辅导员、课外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这可看作是广义上的辅导员。我们日常所说的“辅导员”实为狭义上的辅导员,专指高校政治辅导员或高校辅导员,也是本文所讨论的“辅导员”。

严格来说,我们日常所说的“辅导员”,其实是指“一线专职辅导员”——在高校院系一线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非领导性职务教育工作者。它充分体现了“辅导员”身份构成上的三个要件,最符合“辅导员”的本义,最契合我们日常所说的“辅导员”,最不容易导致使用上的混乱。

4.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

2011年3月18日,《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自查工作的通知》(粤教思处函〔2011〕9号)之附件2《关于界定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班主任范围的说明》指出:“专职辅导员是指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学校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团委(总支)书记、学工组长等副处级(含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一线专职辅导员是专职辅导员的一部分,是指专职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不含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团委(总支)书记、学工组长等。”这个文件没有点明什么是“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但它认为“专职辅导员”包含“一线专职辅导员”,将属于副处级领导岗的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视为专职辅导员,无视副书记与普通辅导员之间的重大差别。

殊不知,与“一线专职辅导员”相比,学院副书记的身份存在重大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地位不同。在该校,21名副书记在行政上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属于学校中层,是“一线专职辅导员”的直接领导者,比“一线专职辅导员”拥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话语权以及更高的薪资(是故,不少“一线专职辅导员”以晋升副书记为职业目标);
而72名“一线专职辅导员”级别偏低(只有16人是正科级,其他56人是副科级或以下),并且责任与权利不对等。二是任职的条件与程序不同。一线专职辅导员通常是由学生处会同人事处按一定条件、流程面向校内外应届本科生或研究生公开招聘;
而副书记通常由党委组织部按照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程序、纪律面向校内的党政团干部和辅导员选拔确定,产生后还必须报上级部门批准,其条件比一线专职辅导员严格。三是职责不同。辅导员的实际职责远不止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所列的九大方面。可以说,除了上台授课不需要辅导员插手,其他任何与学生有关的事务,不管其归口管理部门是谁,辅导员都难辞其责;
而副书记虽然是一个学院或系的学生工作总负责人,但他的职责要简单得多——只是整体上对本学院学生工作向学校负责,在学院或系的内部,不具体执行学生工作事务。四是考核机制不同。在该校,“一线专职辅导员”的考核由学生处组织实施,由所在学院与学生处共同完成,而副书记的考核列入全校中层考核计划,由组织人事部门执行。

作为院(系)学生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虽然身在院(系)一线,与辅导员工作有密切联系,但由于他一不从事具体的学生工作事务,二属于副处级领导干部,显然不符合辅导员身份构成要件,不应被视为辅导员。

5.廓清几个相关概念

(1)“一线”、“专职”是“辅导员”应有之义 辅导员理所当然在“一线”,不存在“二线辅导员”,脱离了“一线”,辅导员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与依托。辅导员也意味着将学生工作作为自己的专门职业甚至事业。因此,“一线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的说法构成概念重复,是不准确、不规范、不科学的,应停止使用。

(2)“辅导员队伍”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不是同一个概念 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即“辅导员队伍”包含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之中。“辅导员”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中其他组成部分各自独立、互不隶属,机关干部不含辅导员,辅导员也不是机关干部。

(3)相关文件规定 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辅导员”,实际上仅指“一线专职辅导员”,不包括副书记,更非整个“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明确这一前提,有利于防止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偏差。

二、现状:“辅导员”概念含糊不清及其弊端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愿景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各方面对这“三化”问题已取得共识并付诸实施,但辅导员配备不足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短板”。试想,在一所高校,如果辅导员人手吃紧,成天疲于应付各种繁琐事务而分身乏术,总处于一种高压力、超负荷工作状态,就会无暇顾及自我学习、自我调适、自我提高,“三化”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此外,模糊的“辅导员”概念,给一些高校人为提高师生比以可乘之机。因此,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一步便是要按1:200的师生比配备“一线专职辅导员”。遗憾的是,该文件颁布至今,不少高校辅导员队伍一直没有摆脱人手紧缺的困境,一直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以该校为例,截至2011年4月,该校共有一线专职辅导员72人、在校学生22626人,折合师生比约为1:314,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体。第一,根据教育部一线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200的规定,该校应配备113名一线专职辅导员,而该校一线专职辅导员实际只有72名,缺口达41人;
相对于22626名学生,72名一线专职辅导员不是按1:200的比例配置的结果。第二,教育部规定计算师生比的辅导员是“一线专职辅导员”,不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副书记。要知道,“一线专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是两个有显著区别的概念,这在前文已有详尽论述,《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自查工作的通知》(粤教思处函〔2011〕9号)之附件2中亦有明确规定。

“辅导员”概念含糊给高校规避教育部关于辅导员数量的要求以可乘之机,致使辅导员配备不达标,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重大阻碍。因此,为树立党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推进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对校领导的考核指标体系,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各高校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数量的明确规定,杜绝高校通过偷换概念、玩文字游戏、数字游戏等手段掩盖辅导员配备不足的事实,以确保辅导员人数充足,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三、对策:建议教育部思政司对“辅导员”作出统一、明确的解释与规定

在该校学生工作中,不管是口头上还是书面上,不管是具体事务中还是会议上,人事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组织部、团委等辅导员的上级机关及其领导常常将“辅导员”与“副书记”并列使用,典型如《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笔者认为,应对此文件中的“辅导员”作系统解释,即其仅指“一线专职辅导员”(真正的辅导员)。然而,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自查报告》中,学生工作处称“全校辅导员总数137人”,此处“辅导员”明显不仅指一线专职辅导员,还包括副书记和兼职辅导员。出自同一个部门之手的两份文件,有时甚至是同一个文件的不同部分,“辅导员”含义却各不相同,可见该校学生工作部对“辅导员”的理解是很不清晰的。

在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看来[4],辅导员包括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三个群体。暂且不论这个分类是否科学合理,单说何为“专职辅导员”、何为“一线专职辅导员”,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并未作出澄清,只是基于工作需要就事论事,在通知的附件中对“辅导员”的几个属概念作了临时解释,而对“辅导员”并未作出全局性、一般化的规定。

“辅导员”本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楚的概念。辅导员工作必须在一线,也必须是专职。但在实际使用中却产生了诸如“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这些混淆性的概念本身既不科学,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其实,不管是从规范性上,还是从逻辑性上,“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的叫法都是应该废止的。

因此,基于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及辅导员人数配备长期不足的尴尬现实,针对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对“辅导员”理解、使用上的混乱,我建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辅导员”的概念严格界定为:“在高校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非领导型教育工作者”,并将这个概念贯彻到与辅导员有关的所有文件与实际工作之中。同时,希望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高校辅导员配备的检查督促,防止各高校在辅导员配备上阳奉阴违、偷工减料,真正确保辅导员按质按量配备,确保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保障性、激励性措施真正落实到辅导员这个群体身上,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R].2005-01-13.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2006-07-2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08-26.

[4]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自查工作的通知[R]. 2011-03-18.

[5] 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建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90-94.

[6] 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373-374.

[7] 连凤宝.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1):44-45.

[8] 杨继平,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56-58.

[9] 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13-15.

[10] 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61-63.

[11] 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3-7.

[12] 王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4):116-119.

[13] 王君君.“80后”高校辅导员职业威信的树立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29-130.

高中各科辅导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学生

党建工作 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05-02

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大量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学生的党建工作。虽然各高职院校都设有党总支,各教学系部设有党支部,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学生的党建工作,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个体差异大,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数量大、任务重。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到最终推荐入党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这么繁重的工作绝不是学院党总支及各系部党支部的几名工作人员可以承担的。事实上,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完成的。辅导员承担学生的党建工作,在自己所管理的学生中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情操的先进分子,是其工作的应有之义。本文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

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专门的党建工作者所不具备的优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学生接触多,熟悉学生的情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去掉毕业前半年的校外实习时间,真正在校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学生党员的推荐及发展入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为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作,每发展一个学生党员都要经历从推优到考察培养再到推荐为预备党员直至最后转正的过程。从时间的要求上来说,成功地发展一名普通学生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这无疑给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要从一大批刚入学的新生中发展合格的共产党员,辅导员无疑是最胜任这项工作的人。辅导员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学生管理工作使他们经常要与学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在学生入学后还要负责管理学生的档案,因此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关系最紧密,对学生也最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学生中,哪些是具备入党条件的,辅导员最具有发言权。

(二)有利于把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做细。学生党建工作包含一系列环节,在学生入学后全校性的业余党校培训之后,培养发展党员的工作就真正落到了辅导员的肩上。经过业余党校的学习,新生对党的基本知识及入党的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辅导员应下班动员学生早写入党申请书,为后面的进一步培养发展赢得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后,辅导员再着手推优工作,将优秀的学生正式纳入发展对象的名单,然后对发展对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考察。此期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动员学生写入党申请书这个环节,学生在完成业余党校的学习后,对入党的意义往往认识不够深入,这就需要辅导员深入班级进一步地对入党的意义作更为深入的阐述,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入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这样,才会在班级中产生一批真正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考察阶段更需要辅导员把工作做细,除培养教育外,辅导员还需要召开群众座谈会,了解发展对象的群众基础,最终才能确定真正合适的人选作为预备党员。

(三)更易于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思想动态。学生是一个不断地成长变化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及观念,同时也易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言论及行为的影响。对处于培养考察期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而对于已经被组织接收入党的预备党员,党性的教育更需加强。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预备党员在进入组织后有些会产生一种骄傲情绪,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的普通同学略胜一筹,因此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做出违纪的事,在同学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细致入微的思想动态,只有生活在学生身边的辅导员才能全面地掌握,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相关学生进行教育,使这些学生的思想不至于产生偏差,始终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到表率作用。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方法

基于上文提到的优势,高职院校辅导员可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一)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做好党建的前期工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辅导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党建工作。第一,动员学生参加业余党校的培训。一般每所高职院校都会在每年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后不久即举办业余党校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为考试合格者颁发党校结业证。大一新生由于刚入学,对于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意义或入党这一类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这就需要辅导员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说明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意义。因为参加业余党校培训并获得结业证是入党众多环节中的第一步,所以辅导员要动员绝大部分的学生参加入学后的第一次业余党校培训,为后面的党员培养发展争取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向学生深入讲解入党的意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高职院校初级业余党校的规模都比较大,师资及场地有限,因而常常会出现几百人挤在一起上党课的现象。大班教学的形式不利于对学生的考勤及课堂情况进行管理,业余党校培训的质量不够高,效果不够佳。许多学生虽然获得了业余党校的结业证,但当被问及入党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意义时,往往了解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承担学生党建工作任务的辅导员在发展学生党员之前还需要为学生补上一节党课,向学生更加详细全面地阐述党的基本知识及入党的意义,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产生正确的入党动机及强烈的入党欲望。

第三,动员学生写入党申请书,定期交思想汇报。在大一新生完成了业余党校的学习,辅导员也为其补上了一节党课之后,辅导员接下来就要开始动员有入党愿望的学生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这时辅导员可以把入党申请书的格式及要求张贴在班级教室明显的位置,方便有意向写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按要求及时写出规范的入党申请书。辅导员这样做也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入党的氛围,让一部分入党欲望还不是很强烈的学生受到影响,增强入党的动机。对于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辅导员还要提醒他们每季度向组织提交一份思想汇报,并告诉他们思想汇报的写法。

从以往的工作实践来看,辅导员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后,大部分优秀的学生都能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提交入党申请书,这不仅为以后的发展党员铺平道路,也可以在各个班里形成一股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积极力量,对班风、学风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二)找准目标,培养考察发展对象。在第一学期接收学生的入党申请书后,辅导员可以给申请入党的学生每个人建一张信息卡,信息卡上除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外,还应随时记录学生平时在校的表现,如学业成绩、参加班级活动情况、在校内外参加各种比赛获奖情况等,如果该学生为班干部,还要记录其班干工作的表现、工作成效及同学的满意度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人一卡的登记,有助于辅导员在一年后,根据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表现来确定哪些人为入党的发展对象。辅导员在学生刚入学时并不能全面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辅导员也无法在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马上确定谁是将来可以发展为党员的人选。但经过一年的培养考察之后,辅导员对自己所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阶段,辅导员应找准目标,从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中挑选品学兼优、各方面都能在班级中起表率作用的学生作为入党的发展对象,这样,培养考察的范围就进一步缩小了。辅导员在确定发展对象后,应将所带班级的所有发展对象召集起来进行更深入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明确入党目的,端正入党动机。

(三)条件成熟,及时发展,加强发展后的继续教育及监督。当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期结束后,辅导员应及时地推荐条件成熟的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辅导员推荐预备党员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好、团结同学、集体主义观念强、在班级中能随时起表率作用。这样优秀的学生在班级中一般不会很多,所以辅导员在第一次推荐时要求做到高质量,不符合条件的不推,继续培养教育,留到第二批第三批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应该推荐入党。

对于每个班级中已经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学生,辅导员仍需要对他们进行单独的教育,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为同学服务,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争取如期转正。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最后一个学期要到单位实习,对此,辅导员也不能放松对实习期党员的教育,除要求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按时将思想汇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回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党员QQ群,或通过电话、邮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实习期间的基本情况及思想动态。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实习党员所在实习单位的党组织了解实习党员的表现,对于一些异常情况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跟踪教育。

学生党建工作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辅导员的党建工作做好了,就等于在各个班级中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在班级中树立了典型,对辅导员其他方面的管理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每位辅导员都应认识到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徐继玲.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

[2]陈淑英.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与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8)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SZ016)

高中各科辅导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
馆员;
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159-02

1 引 言

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保证图书馆具有物件齐备和功能完善的设置基础上,重视馆员信息“执行者”、“中介者”、“解决者”和“导航员”的角色定位及其为学校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科研建设提供分类信息能力的专业和综合专业信息素质的培养,确保图书馆各类馆藏信息资源周转率和利用率的最大化,以保证图书馆真正做到为学校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科研建设及时提供各类最新信息,为学校教学、实习和科研的创新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2 强化馆员信息“执行者”、“中介者”的“学术辅助”定位意识,注重馆员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馆员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的能力是确保图书馆功能对学校理论、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有机补充;
是保证和强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整体机能与资源共享的基础;
是教师和学生获取多元信息以开阔教学视野、加强科研创新的重要学术辅助推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存在着两种类群的分化,或自以为具备高等学校专业图书管理知识学历,胜任本职工作有余,无须再进行继续教育,进取心不强的专业图书管理人员;
或者认为自己就是到图书馆来休闲、打发时光,只要看看门,清扫一下卫生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习什么图书专业管理知识的由学校各部门富余人员转化来的一般图书管理人员。这两种类群的学历教育、文化素质不在一个层次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养成教育上普遍存在着典型的共性现象。即在提供各类最新知识信息,以确保强化学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整体机能与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对自身信息提供“执行者”、“中介者”的“学术辅助”定位认识不清;
对提高和强化自身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强;
对提高自身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能力是确保图书馆功能对学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有机补充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这种严重缺乏重视继续教育,强化和提高自身图书专业管理知识意识的现象,严重滞碍图书馆学术性辅助功能的发挥,对学校教学、实习和科研的创新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

因此,在知识信息捕获与传递由传统的具有一定时限和空间内化性向当代瞬时不间断和空间外化性进行转化,显证信息传递的及时与透明化是加强和提高人们与社会、国家和世界互动能力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清楚地知道信息分类采编的时效性、信息流通传递的及时性、信息专业化整理的科学性,信息零距离服务的透明性,是为学校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科研建设及时提供各类最新信息。图书馆学术性辅助功能与教师理论、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及学生基础文化、专业知识学习和动手能力是呈阶梯状互补关系,且在学校教育知识资本价值评价中将得到更加普遍的衡量和报告的意识。切实通过采取脱产、在职、函授、进修等专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
采编、阅览、流通、网络等各种专业短班培训学习。促使原具有高等图书专业管理知识学历的馆员类群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知识的及时更新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进而确保馆员类群在提高自身的图书专业管理知识学历层次和综合信息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使自己尽快由低素质图书管理人员向高素质图书管理人员转换,并由此强化自身信息“提供者”、“执行者”、“中介者”的定位及信息采编、流通、阅览和网络服务能力的提高。从而为提高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用率和周转率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学术性辅助功能。

3 强化馆员信息“解决者”、“导航员”的“引导定位”意识,注重馆员涉猎学校各教学系部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进而提高其信息解决、引导管理能力的培养

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因受图书专业管理知识学历层次不高的局限,而严重滞碍了自身对外语、网络、心理等文化综合知识和学校各教学系部相关专业知识的涉猎学习,使得他们对学校教学系部主干专业了解不透。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综合信息专业素养的缺乏和专业信息分类综合能力的低弱;
对自身在信息素养养成教育中“解决者”、“导航员”的“引导定位”意识不明确;
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是教师与学生读者获取各类信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者”和“导航员”。在如何加强教师与学生读者信息素养养成教育中的“受众者”“主导定位”意识,提高其信息分类阅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形成教学、科研和实训整体战略文化的感性认识并抽象升华为战略思维的理性认识,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学术性辅助功能上陷入了误区。由此导致图书馆学术性辅助功能即使融入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科研建设浓厚的战略文化氛围之中,却没有提供将其顺利纳入这种浓厚战略文化之中的感性认识抽象升华为战略思维理性认识土壤之中的条件。

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真正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为教师和学生读者提供各类馆藏信息和社会综合信息的“执行者”、“中介者”,而且是更为重要的“解决者”和“导航员”。要把充分发挥图书馆学术性辅助功能与教师及学生读者教学、科研和实训整体战略文化形成的感性认识融合起来,并抽象升华为战略思维的理性认识。

一是要在强化自身图书专业管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外语知识、网络知识、心理知识和综合文化知识学习,奠定自身熟练的外语翻译能力、熟练的网络应用能力、熟练的心理疏导能力和熟练的综合服务能力。以便能为教师和学生读者在获取各类最新信息的时候,提供最基础的外文期刊、书籍的目录和摘要翻译;
能指导教师和学生读者熟练地掌握电子文献信息的搜索,下载和使用;
能有效地通过心理辅导,让教师和学生读者在温馨阅读的氛围中有宾至如归——像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所赞美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样的享受;
能为教师和学生读者提供从采编、流通、阅览到在馆、在校和居家能及时获取信息的各种综合服务。

二是要在强化自身图书专业管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综合专业信息知识的学习。例如通过深入教学系部、跟踪专业教学,现场实习教学来强化自身对学校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熟悉程度;
基本了解系部的专业建构和加强对一门或多门专业课程的巩固学习;
积极参与系部的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科研课题建设等教研教改活动;
由此掌握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和科研一线教师、学生对分类或综合专业知识信息的实际需求。在信息采编、流通、阅览、网络传输上为他们解决信息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分类不明晰和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科研课题建设中注重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信息分类的专业性、信息补充的多元性和信息运用的科学性。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既专通图书情报业务知识又知晓学校一般基础专业知识和主干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和科研基本知识的复合型的能快速提供综合专业信息的“解决者”和“导航员”。进而为学校实施在“硬实力”建设基础上注重“软实力”建设,将图书馆学术性辅助功能顺利纳入教学和科研的战略思维土壤之中,使之与教学和科研合理、协调、有序的融合、运作,进而为教学和科研的战略文化感性认识抽象、升华为战略思维理性认识打下良好的信息素养人文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木.战略能力决定国家命运[N].环球时报,2007-02-01(11).

[2]邓珞华,周欣平.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之比较[EB/OL].http:///book/zmlg.doc,2005-10-21.

推荐访问:各科 辅导书 高中 高中各科辅导书【五篇】 高中各科辅导书(精选5篇) 高中各科辅导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