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产品经理总结【五篇】(完整)

时间:2024-03-30 17:19:02 来源:网友投稿

本人于****年**月份进入**移动公司工作。在移动公司的一年时间里,本人担任产品经理一职。一年以来,在**移动公司领导及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本人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以来的具体工作职责总结如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经理总结【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产品经理总结【五篇】

产品经理总结范文第1篇

本人于****年**月份进入**移动公司工作。在移动公司的一年时间里,本人担任产品经理一职。一年以来,在**移动公司领导及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本人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以来的具体工作职责总结如下:

一、产品支撑工作

在进行产品支撑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学习移动公司的各种产品,特别是我们的集团产品,熟悉产品的具体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在客户经理挖掘到客户需求后,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合理组合产品,设计出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经过几次移动公司组织的产品经理素质提升培训,慢慢培养起自身的产品推介能力、客户沟通能力;
在平时本人也十分注重关注通讯产品方面的最新资讯,学习其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并且经常思考这些案例能否真正运用到客户处,对有此需求的潜在客户及时挖掘出此需求,制定具体方案,并陪同客户经理前往客户处进行产品推介,及时做好产品支撑工作,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在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签定协议后,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如某客户处需要安装互联网专线,从派全业务建设需求单开始,先转交我司技术支撑人员,待其做完资源勘探后发回于我,本人再提交给支撑中心,若终端配置以及布线超出的情况下,还需填写配置申请单于集团大客户部主观及经理签字后传给支撑中心,最后支撑中心派施工单到我司网络部,安排施工,施工开始后,经常与施工队以及客户联系,以便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按时完工,让客户及时使用,在客户开始使用后,适时进行上门或者电话拜访,了解客户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市公司,真正做好产品支撑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移动进行全业务激烈竞争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手上经手完成约50条互联网专线、语音专线,并且完成**地税一卡通项目,不段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真正地做好了产品支撑工作。

二、指标跟踪工作

在进行指标跟踪工作的过程中,本着认真、细心、严谨这六个字做好此项工作,经常与各县市的经营分析人员进行交流,遇到不明白的向他们请教,学习经验,并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以及团队的指标跟踪及完成方式。

我司的指标主要分为年考核指标、季度考核指标以及月考核指标,针对不同指标时间上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年考核指标来统揽全局,指导其他两个指标,并与季度考核指标以及月考核指标共同进行,将年考核指标融合到季度考核指标和月考核指标之中;
使季度考核指标和月考核指标服务于年考核指标,在完成季度考核指标及月考核指标的时候,同时完成年考核指标。但是,指标有轻重缓急之分,不可能说做到完美,在这时候,舍去一些可以在后期完成的指标,重点完成目前紧急的指标。

具体来说,将需要完成的指标整在一个表格内,认真学习指标的具体口径,并将指标如何完成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责任人,对其进行跟踪,定期提取数据,将数据缺口告知相关责任人,让其知道自身指标完成进度,积极与其和主管商谈,寻找完成方式方法,以确保各项指标准时完成。

三、培训工作

在对客户经理进行培训工作时,自身熟练掌握产品,学习产品的操作方式,提前准备好培训的各种材料,并且根据客户经理的薄弱产品进行重点推介,在培训的过程中与同事们一起学习成长,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通讯行业全业务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其它工作

在做好以上具体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地完成好公司主管、领导交代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

产品经理总结范文第2篇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剩余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创建了完整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学说,确立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宏观经济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平衡和宏观经济调控等内容,蕴含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结构优化的思想。

马克思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考察,抽象化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其核心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和剩余价值(m) 三部分组成;在实物形态上,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种不同经济用途的产品组成;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宏观经济顺畅运行的根本和关键。只有当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和物质构成在保持一定比例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能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整个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即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才能顺畅,社会资源才能实现合理配置。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再生产时,不仅研究了生产需求即投资需求,也强调了消费需求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年价值产品,即等于社会劳动在当年生产的全部价值。其所以如此,因为在简单再生产中,这全部价值将被消费掉。在社会再生产即社会总需求中不能忽视消费需求。总的来说,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端研究了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是一种增长理论,蕴含结构优化的思想。在扩大的社会再生产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积累的源泉来自于剩余价值,并且必须转化为一定的可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追加的可变资本,才有可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增加即经济增长。马克思还论证了,在相同的价值总量下,两大部类中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者之间分别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由简单再生产实现扩大再生产。换句话说,通过要素重新配置,进行结构优化,也能够实现经济总量增长。

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创立。在该书中,凯恩斯抛弃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将经济系统行为视为一个整体,包括总收入、总利润、总产出、总投资和总储蓄等,对其进行了宏观经济总量分析。在政策上,凯恩斯认为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就必须抛弃放任自流的传统政策,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由于凯恩斯在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对西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最大特点是把分析宏观经济平衡的重心放在需求上,政府干预经济的重心在于需求管理。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实质性内容。凯恩斯认为,一国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在内容上包括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品的需求,在数量上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由于这三大规律的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达不到充分就业的程度,失业必然出现。因此,只有通过增加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求,提高资本边际效率,降低利息率,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

在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上,凯恩斯提出二者必然相等的观点。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创立了收入、储蓄和投资的简单模型。他认为收入=产出的价格=消费+投资,而储蓄=收入-消费。因此,储蓄=投资。这一模型的理论寓意在于为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提供了一种公式分析。但是,在现实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实现:
国民收入必须全部转化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储蓄能够全部转化为投资; 无论是投资支出,还是消费支出都能得到实物保证。显然,这在现实中是难以做到的,凯恩斯的总量平衡模型存在不足。

三、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比较

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是根本不同的两种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析范式和逻辑起点的分野

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社会关系为线索,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分析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建构了具有微观基础的逻辑体系和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论证了资本积累与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客观关系,指出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即发生经济危机进行强制平衡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所揭示的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商品经济,也适用于较为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以有效需求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建构了政府干预的理论框架。但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分析和分配理论,始终没有构建好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从而出现了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的区分、对立与割裂。这也成为国外反对和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强力武器。例如,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传统凯恩斯主义难以给出合理解释,也没有提出有效治理方案。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趁机进行了一场凯恩斯革命的逆转,凯恩斯主义由此进入低谷。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构造的不同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均衡分析之外,马克思更多地强调动态分析。马克思关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本身就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种描述。简单再生产只能维持总量不变的社会总产品生产,扩大再生产则可以增加社会总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他还指出,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通过对c、v和m的重新配置,进行结构优化,也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为经济增长理论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即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也可以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更多的强调横截面的静态分析和静态比较分析,缺乏长期的动态分析。

在内容构造上,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更为系统完整。以宏观平衡为例,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不仅包括价值平衡,也包括实物平衡;不仅包括总量平衡,也包括结构平衡。凯恩斯在《通论》中关于储蓄与投资相等的宏观平衡理论,只是在价格形式上分析总量的平衡,而忽视了实物的平衡。在实际经济过程中,总供给是否等于总需求,不仅取决于等号两端用货币计算的价格总额是否相等,还取决于等号两端的商品在实物形式上是否符合对方需要。如果在实物形式上不符合,单纯的价值平衡也难以达到经济总量的平衡。凯恩斯的宏观平衡理论也缺乏结构平衡分析。如果投资结构比例失调,产业结构违背合理化发展,即使投资在总量上等于储蓄,也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真正平衡。

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实现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这对于当前我国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一)宏观经济运行要注重消费需求管理

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既研究了生产需求也研究了消费需求,强调了消费需求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性。从现实生活来看,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商品(抑或劳务)价值总量的实现程度,关系着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满足消费需求是生产的出发点,也是生产的目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根据消费需求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就卖不出去,就会造成积压,最终影响生产的发展。通过消费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能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则会引起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是努力方向,且消费第一,投资第二,出口第三。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鼓励消费。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的增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物质文化消费的质量、品味和层次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立足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运行必须注重需求侧管理。在消费需求领域,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在投资需求领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在出口需求领域,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

(二)宏观经济平衡要重视供给侧改革

马克思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强调,生产生产着消费:是由于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因而,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达到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就必须重视供给侧管理。从实践来看,一国的生产供给能力,不仅可以用来衡量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可以作为平衡宏观经济运行的物质保障,反映出该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

产品经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 总供求平衡 总量平衡 结构平衡 宏观调控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一)两个基本前提

从实物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生产)。从价值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由三部分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实物上得到补偿,又在价值上上得到补偿,这就是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中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问题。只有在实物上和价值上均得到补偿,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可以用以下三个公式来表示:

Ⅰ(v+m)=Ⅱ(c)………………………………………………(1)

Ⅱ(c+v+m)=Ⅰ(v+m)+Ⅱ(v+m)………………………………(2)

Ⅰ(c+v+m)=Ⅰ(c)+Ⅱ(c)……………………………………(3)

公式(1)表示,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公式(2)表示,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公式(3)表示,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总和。其中,公式(1)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三)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Ⅰ(v+m)=Ⅱc+Ⅰ c+Ⅱ c……………………………………(4)

Ⅱ(c+ c)=Ⅰ(v+m/x)+Ⅰ v+Ⅱ v………………………… (5)

公式(4)表示,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两大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相等;公式(5)表示,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应等于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所需的消费资料与两大部类追加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思想

(一)总供求平衡

首先观察简单再生产,由公式(2)+(3)有

Ⅰ(c+v+m)+ Ⅱ(c+v+m)=Ⅰ(c)+ Ⅰ(v+m)+Ⅱ(c)+ Ⅱ(v+m)………………(6)

在公式(6)中,公式左边表示社会总供给,公式右边表示社会总需求,则从公式(6)得知,两大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应等于两大部类所需求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因此,社会总供给必须等于社会总需求,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宏观经济才能平稳发展。

(二)总量平衡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可知,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首先必须在量上保持平衡,即达到总量平衡。社会总产品不仅具有价值形式,可以用价值来计量,而且还是实实在在的、用途各异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因此,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仅在价值形式上必须相等,而且在实物形式上也必须相等。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社会总产品实物形态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运动的统一 。社会总产品实物形态的运动与价值形态的运动在时间上是同时进行的,在数量上是相互适应的。因此供求总量平衡不仅包括价值平衡而且包括实物平衡。

社会再生产中,实物平衡要求以下三个方面的均衡:第一、第Ⅰ部类内部各个生产者获得他们从事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第二、第Ⅱ部类内部各个生产者获得他们从事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交换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实物总量上必须保持平衡。实物形态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实物形式的转换伴随着价值形式的转换。因此,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求实物平衡,而且要求价值平衡。

(三)结构平衡

在社会再生产的均衡条件下,除了保持供求总量平衡之外,还必须保持结构平衡。结构平衡是指为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而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既包括价值补偿问题又包括实物补偿问题。价值是无差别的,而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满足特定需求的使用价值,两大部类之间及内部之间的交换才能进行,因此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结构,才能保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供求的平衡。

结构平衡分为产业结构平衡和产品结构平衡。产业结构平衡是指两大部类产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公式Ⅰ(v+m)=Ⅱ(c)可知,要使简单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交换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产品过剩或者需求过多。产品结构平衡是指两大部类生产的产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一种产品生产过多,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就会受到限制,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必然造成一种产品过剩,另一种产品短缺的现象。因此,必须保持产品结构平衡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朝尊,曹新.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4):12-17

[3] 段平方.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与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J].江汉论坛.2009(3):5-11

[4] 朱方明、张衔.政治经济学(上册)[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第61页

作者简介:

产品经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经网络模型;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

一、引言

农产品是我国居民生活必需的产品,在城乡居民消费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向来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给和需求都得到显著提高。随之引致的农产品物流供给和物流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如何协调农产品物流供给和物流需求均衡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农产品物流提供者来说,对农产品物流需求进行合理预测,是保证农产品物流供给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是维持农产品物流供求均衡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合理地预测农产品的物流需求,也能促进农产品社会物流维持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的关键因素

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协调性等多方面来看,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产量、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科技发展水平等。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农产品物流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它除了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农产品消费和使用、农产品生产等各类微观因素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农产品的物流需求也将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极大的关联。由此,利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对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需求进行预测,是具有可行性的。

在衡量农产品物流需求时,本文采用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的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总量,是农产品生产决策过程中必须明晰的首要指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及与农产品物流需求的联系,本文设置了可以反映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的指标。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选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产品产量两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产量则反映了农产品的供给水平,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消费经济层面上,选择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和农产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两个指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是我国消费规模的体现,而农产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则反映了农产品消费在整个消费市场中的地位,也是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物流运输层面上,选择农产品物流总额、总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社会物流总额四个指标。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预测实质上就是对量的变化趋势的一个把握,可用物流量或物流额来反映,而农产品物流总额正是农产品需求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总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社会物流总额是对我国运输总体水平的把握,反映了我国物流经济增长的情况。在运输方式层面上,选择铁路农产品运输量指标。在目前我国区域内和区域间农产品运输方式上以铁路最为普遍,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农产品运输量指标。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实的证分析

1.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历年的农产品物流数据样本,对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进行预测,选取样本的时间序列为2003年至2012年。各指标定义如下:Y表示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总额(单位:亿元),X1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X2表示我国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X3表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单位:元),X4表示农产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单位:%),X5表示我国总货运量(单位:万吨),X6表示我国货运周转量(单位:亿吨・公里),X7表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单位:亿元),X8表示我国铁路农产品运输量(单位:万吨)。以上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和国研网统计数据库。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故采用如下方法间接计算得到:农产品的物流总额=同时期农产品的商品产值-农业生产者直接通过集市贸易售-居民消费农产品总额。

以上指标的数据如表1所示。

2.数据处理

由于上述指标单位不一,无法进行指标间的比较或整合,因此通过归一化方法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设第j个指标的第i个数据为xij,第j个指标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为ma**ij,最小值为minxij,考虑到以上所有指标都为正向指标,因此归一化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x*ij=(xij-minxij)/(ma**ij-minxij) (1)

其中,x*ij为xij的无量纲化结果。

3.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实证分析

为了对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需求进行较为精确地预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得到神经网络体系图如图1所示。发现当隐层的神经元数目值为6时,该仿真结果是最能确保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的。因此,本文选取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为8个神经元,隐层为6个神经元,输入层为1个神经元 ?

图1 神经网络体系图

利用SPSS软件,可以得到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参数,结果如表2所示 ?

图2给出了由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模拟预测效果,由图可知,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到的历年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总额与农产品实际物流需求总额在二维坐标内基本能维持在45%线上,也就是说,该模型的模拟效果是比较好的。图3给出了由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的误差值,由图可知,大部分数据的预测误差值能维持在300以内。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总额的基数庞大,因此图2所有的误差值相对是很小的,这也表明了由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模拟精度较高。

图2 BP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得到的模拟结果

图3 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结果的误差值

将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量化比较:

ei=(yi*-yi)/yi (2)

其中,ei为相对误差,yi为实际值,yi*为预测值。每年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2的结果可知,除了2003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的预测相对误差较高(5.9911%)以外,其余年份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的预测相对误差均在-2%和2%,即相对误差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我们认为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的结果是较为理想的。

因为上述模拟结果的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模拟精度较高,因此可以根据该模型对未来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需求水平进行预测。笔者预测了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需求总额,具体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13年~2015年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总额预测

由预测结果可知,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在2012年以后的未来三年内还将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三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9%。由此可见,短期内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增长状况仍然是良好的,这也就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持。国内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应把握农产品物流市场日益壮大的统特征,不断引领全国农产品物流全面发展;中小物流企业应及时抓住机遇,不断拓宽业务范围,争取增加农产品物流服务半径,提高农产品物流能力,满足农产品物流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结论与评价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情况,从宏观经济、消费经济、物流运输量和运输方式四个层面提取了能够反映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定量指标。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以我国农产品物流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数据进行模拟,并对未来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进行预测。通过比较2003~2012年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原始数据与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数据可知,由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的数据精度较高,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对未来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根据本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预测结果,至少在短期内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增长状况仍然是良好的,这也就为农产品物流市场的拓展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持。因此,国内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以及中小型物流企业都应充分把握这个时机,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能力,满足农产品物流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候媛彬,杜京义,汪梅.神经网络[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产品经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西;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外资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129—06

一、引言

江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几年,随着我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我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地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动摇。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就必然给予对外贸易高度的重视。

二、江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江西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江西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西省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1)对外贸易总额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截至2011年底,江西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15.5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18.81亿美元,进口总额为91.75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近46.1%,其中出口总额增长63.1%,进口总额增长18.22%(参见图1)。(2)FDI增长迅速。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江西省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2011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12个,其中新批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6个。合同引进外资额84.45亿美元,相比2010年增长约12.69%。实际使用外资额为60.5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约18.8%(参见图2)。

(二)外贸出口商品结构

江西省外贸商品出口结构现状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2009年和2010年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和46%。虽然相对于2009年,2010年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第二,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不断提高。与2009年相比,2010年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1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95%。以江西泰豪的电机电源产品出口为例,2007年仅为0.1亿美元,2008年为0.2亿美元,而2010年高达0.7亿美元,海外市场不断拓展。随着江西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落实、江西工业基础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额还将继续增长。第三,氟石、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稀土、钢材等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产品出口额增长依然迅速。相比于2009年,2010年这些产品的出口额增长比例分别为581%、278%、200%、155%、139%(参见表1)。

(三)对外贸易市场结构

江西主要商品出口市场在亚洲和欧洲,约占全省总出口额的69%。主要的出口国家或地区是美国、中国香港、德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总额约占全省商品出口总额的39%(参见表2)。

(四)对外贸易主体构成

江西对外贸易主体是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等。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 1年底,江西民营企业进出口143.5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倍,占进出口总值的45.58%,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江西最大的外贸主体。其中,出口1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约1.2倍,占江西出口总值的63.9%;
进口1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2.3%。江西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126.5亿美元和19.6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7%和16.2%。

(五)对外贸易方式构成

江西省进出口主要的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其他贸易方式占比较低。2010年,江西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4.4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5.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79.22亿美元,占全年总出口额的59%;
进口63.05亿美元,占全年进口额的77%(详见表3)。

三、江西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总量偏小

尽管江西对外贸易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其总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江西省进出口总额为21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34.1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81.8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位于全国第15位。从表4中可以看到,2010年江西的进出口总额不仅远低于我国东部发达省份,也低于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安徽,位于西部地区的四川之后。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数据上来看,江西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在江西省主要的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以及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对江西省统计数据分析后可以发现,2009年和2010年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和46%。而且,为了简化研究的流程,这个数字还没有加入机电产品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据。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农产品、钢材、旅行用品及箱包、家具及其配件、塑料制品是江西省出口金额排名前10的商品。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排名靠前,但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2010年这个比值仅为13%。其次,江西主要出口商品门类较多,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类型(参见表1)。

(三)对外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以出口为例,江西省主要的出口市场在亚洲和欧洲(详见图3)。其中,亚洲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欧洲主要贸易对象是德国、意大利以及英国。按国别或地区分,江西主要的出口对象是美国、中国香港和德国,这三个市场出口量约为江西省全年出口总量的29%。近年来,美欧这些传统进口大国或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加上美国债务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酝酿,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购买力大幅下降。目前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等各种原因,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购买力不断提高,越来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但江西对于这些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

(四)对外贸易主体结构不尽合理

江西省对外贸易主体结构需要改进,包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等本土企业,对于对外贸易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长期占据首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出口的贡献比例相对较低。虽然2011年江西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江西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但是也仅仅是以非常微弱的优势领先。从未来来看,能否继续保持领先还是很难预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利用江西的资源和劳动力得到良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除了污染和一些漂亮的出口数据之外,对于江西省经济的长远发展贡献却有待于时间检验。为了吸引外商投资,需要给予非常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外商投资是逐利的,如果其他地区有更优惠的政策以及补贴,资本有可能就会很快转移到其他地区。

(五)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江西各区域面临严重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在江西省内南昌的对外贸易发展最好,2010年其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总额的25%,其次是鹰潭和新余,两地2010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总额的18%和17%。这三地占江西省进出口总额的60%。进出口额最低的地区是萍乡,2010年进出口额仅为4.53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约为2.1%,与南昌进出口总额相差近12倍,差距悬殊。

四、江西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外贸易思想未能与时俱进

作为内陆省份的江西,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对外贸易起步比较晚,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比较欠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缺乏,当时发展对外贸易的首要目标就是出口创汇。当前,出口创汇的理念依然是一些政府部门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创汇已经不再是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发展对外贸易应该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进而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产业分工层次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江西省主要出口商品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而且经济效益较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经济基础等原因,江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处于产业分工的底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量的13%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稀土为例,江西省虽拥有巨量的稀土储量和巨大的稀土出口量,但稀土出口大都为稀土原矿,没有通过深加工来增加其附加值。

(三)利用外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江西利用外资规模较小。截至2010年底,江西省吸引外资总额为439亿美元,相比于2009年增长约19%。吸引外资总额在全国位于第11位。但相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差距明显,即使与四川相比也有近100亿美元的差距(详见表5)。同时,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额度不高。目前,江西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的投资不断提高,但是依然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江西外商投资的结构也有待于提升。

(四)外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江西现有24所本科院校、48所高职(专科)、13所独立学院、5个分校办学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人才。但是,外贸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却实实在在成为制约江西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从学校角度来看,现在高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外贸工作经验,使得课堂教学以纯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因此,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从学生自身来说,对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许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最后都没有进人国际贸易这个行业。同时,因为处于对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的考虑,许多人不愿意留在江西。三是从企业需求来说,近年来江西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五、促进江西省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软硬环境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江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升级为国家战略和国内产业转移趋势的发展,使江西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要继续推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为对外贸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积极引进高质量外资的同时,也鼓励企业走出去。这种环境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软环境。首先,政府要积极完善对外贸易的相关制度。树立适应新形势的对外贸易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业协会,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引导企业合理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次,企业要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进而推动企业发展。(2)打造优越的硬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对外贸易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建设便捷高效廉价的物流体系等方面人手,增强江西吸引产业转移和国外投资的吸引力,为江西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针对江西现阶段出口商品主要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的现状,必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第一,发展现代制造业,提升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江西比较优势和目前有利形势,着力推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强化质量意识,打造高品质商品出口基地。目前,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但是中国产品低品质的形象也一直影响着我国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作为后发梯队,江西应该着眼于打造高品质商品出口基地。第三,树立产业链意识,发展矿产资源和农产品深加工。初级产品经过深加工后,不仅提升了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有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发展初级产品深加工,能够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江西是农业大省,也是资源大省,但江西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而且市场竞争力弱。在今后,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延伸产业链上,在消耗同等资源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优化对外贸易市场结构,规避对外贸易经营风险

江西省与全球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有贸易往来,但是主要的出口市场在亚洲和欧洲,对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依赖程度也比较高。当前,世界经济依然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加上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反而,由于各种原因,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平稳,我国与其双边贸易额不断提高。所以,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江西对外贸易发展,也有利于规避对外贸易经营风险。

(四)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江西省出口商品种类丰富,但是缺乏龙头企业,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面临国际竞争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力量分散的同时精力也消耗在内斗中。在新形势下,应该积极培养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以实现规模经济发展需求。龙头企业不仅能够集中力量应对国际竞争,也能够集中资源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龙头企业通常还能够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引领整个行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产业集群则能够将相关企业集中到一起,形成专门化的生产基地,降低运输等经营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推荐访问:经理 产品 五篇 产品经理总结【五篇】 产品经理总结(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