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高中学生政治论文【五篇】

时间:2024-04-04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政治事件,还要让学生通过互动思考每个政治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政治事件,出现这种政治事件后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后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政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中学生政治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五篇】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一、给予争议让学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政治事件,还要让学生通过互动思考每个政治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政治事件,出现这种政治事件后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后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政治事件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政治问题背后的知识,学生就能够在思考中寻找理解政治事件的思路,在互动中学生不断的思考政治问题,他们的思考能力就能得到锻炼。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文化相关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东方文化的核心更重视自我的展现,比如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将修心,成就自我之“道”视为最重要的事,这种学说影响了儒家的学说,以及其它的学说;
东方的书法、美术等,并不拘泥于表现的技巧,而在乎创作的人能否展现出自我的心境,自己的性格等,东方将内涵的神韵体现在各种文化创作中。而西方的文化则以物质创造为优先,它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真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真理,用研究和学习的方式促使自己进步,用创造的科学发明创进社会的发展,西方的科学研究方式正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那么以锤炼自己身心为核心的东方文明,与物唯主义态度的西方文明,哪种文明是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这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辩论会,将观点不同的学生分成两边,让学生自己选举主辩、次辩等。然后学生自己推举一个裁判,其余的学生当陪审团。教师引导学生有理有据的讨论,学生会从争议式的互动中学会用多种视角看待问题,学生看待事件的视角将更宽广。

二、引导探究让学生互动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资源 人文素养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59-01

新课程把学生视为文化中的人,把课程真正当做一种有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食粮,用以熏陶学生的心灵,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让学生在文化中体味生活,在文化中感悟生活。

政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广泛扩展到一切具有人文教育的方面。任何一个情境或活动,或者榜样,凡能开发学识、刺激想象、激发爱心,鼓舞人性尊严,正确地与人沟通,产生此等影响者,均应纳入到人文教育的范围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学科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相融合,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 挖掘“经济生活”课程中人文教育的资源

在“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市场经济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笔者用市场上出现的诈骗、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作为问题背景,组织学生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道德的提升(或沦丧)”为题进行课堂辩论,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来,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此外,在“公司的经营”问题上,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例举了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三鹿集团的某些经营者只看到经济效益,完全忽略了社会效益。而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教学中,笔者注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法制意识。在提到“三农”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民的深厚感情,请班级中来自农村的同学谈谈现在农村农民的新变化,向学生介绍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谈“消费”问题时,笔者例举了本班同学的追星现象,也例举了一些同学喜欢买名牌衣服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更新消费陋习等。

二 挖掘“哲学生活”课程中人文教育的资源

高中哲学知识的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中应以“三观”的统一为核心,以发展个性和培养创造力,塑造独立个体为出发点与归宿。在哲学常识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题为“金钱能买到什么”的课堂讨论,引发学生对金钱作用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以“知足应(否)常乐”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提倡树立创新观点。在“价值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中,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青年战士武文斌为例,引导学生在探索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健全人格,学会关爱生命。又如,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迷信的危害,自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做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在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笔者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谈发展的观点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三 挖掘“政治生活”中人文教育的资源

在“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在政治课堂上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台当“时事小评论员”并点评当天时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热情、增加了学生的见识,而且增强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其次,要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依法治国不仅只是依靠一系列制度建设,还依赖于人们对社会公正、秩序的追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也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笔者在课堂上播放2012年“3?15晚会”相关典型案件延伸课堂内容,学生对此倍加关注,通过对在晚会中曝光的侵权案例的反思与讨论,学生对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由于笔者在政治课堂中注意了政治课教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相互渗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了。

四 政治课人文资源开发的思考

1.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延展开放

政治课人文资源开发突破了学生眼界仅限于教材课本的藩篱。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在交流各自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共享资源,拓宽视野,提炼和生成观点,使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接触社会,投入实践,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课外学习的成果。

2.促进教师角色全新定位

教师们正学会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分享学生的成功喜悦。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生生互动中,教师是点拨者、调控者、倾听者,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3.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位一体”

专题式的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正确的“三观”,学生学习中的知、情、意、行的提高在课堂上得以反馈和表现。

4.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1)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恰如其分的的举例,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会同时启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又是思维向新的问题进发的动力。”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们能够把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2)高中政治教师在工作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扩展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努力把知识学深学透,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生。高中政治的内容不仅有最基本的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有相对比较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原理,这些对于学生们来讲都难以理解和把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看似难懂难学的理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出来,使只是尽量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1)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同时也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展教学内容,将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世界变化的形势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有立足点,也能看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最深层次的原因。教师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学生掌握好知识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恰当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与生活相关的事实,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而把认识过程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经济部分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扮演一些角色来演绎经济行为,现在都流行网上购物,就可以设计买卖双方在商讨价格,讨价还价的市场行为,同时也把商家的诚信考虑到里面,这样会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基础知识的再现过程,这样同学们一方面学到了经济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学到了作为商家要经营诚信的道德品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后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现实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转变原有教者的角色,而是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对学生被动授课的形式,也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出来。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的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找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某个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谈论,让学生开动脑筋,让古板的教学模式变为探究性学习。激烈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激发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当今时代的高中生对政治学习有一种角色期待,希望自己在政治学习中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够实现自我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32-02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文化,以校园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的精神和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也随之不断加快,尤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岗位上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但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日,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中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还有诸多工作要做。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首先,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由于受到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把关注的重点仅仅放在了外在的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而对内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较为忽视。专业课程对于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短时间内能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则是渐进的,不会立竿见影。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从人员的配置到经费、政策的支持等诸多方面,使得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出现了不太均衡的现象。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学校的关注重点又集中于专业课程领域,致使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非常常见,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单调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单一。致使在课堂上师生间很难产生应有的共鸣,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亟待提高。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家统编教材和高职学生状况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如普通高等学校那样理想;
另一方面,由于在学校内部很难得到和其他专业课程同等的重视也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认识,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从而直接想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间的关系

2.1 内容是共通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应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改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对高职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高职大学生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践行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目的是相同的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希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教育高职大学生,以提高当代高职大学生们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信念。并且,以正确的思想为着力点,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帮助高职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其全体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从而使校园文化也成为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广大在校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凝聚广大学生的人心和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力,并最终使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途径是互补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虽然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但形式难免单一。因此,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短时间内虽可以被学生记住,但很难保持长久,最终还是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校园文化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气氛和谐、寓教于乐,易于被学生所接纳和接受,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直接灌输相比,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虽然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但其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最为稳定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优势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来,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3 借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首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相结合。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为保证正常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拥有全部外在物质条件所内含的文化内容的总和。它既是高职院校的物质财富,也蕴涵着高职院校的精神内涵。物质文化外在体现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实训场地、运动场、宿舍、食堂等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实现师生生活娱乐所具备的物质设施条件;
内在则表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文化氛围、价值追求等内在精神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不能把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各种物质载体,通过这些物质载体来传达精神实质,最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等方面的目的。

其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相融合。精神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其它构成要素。是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和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高职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同的意识和观念。包括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高职精神的理解、高职价值的追求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学院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传递给高职学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良好的精神文化也有助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职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再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行为文化相联合。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以及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文化形态的总和,是高职院校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外在显现,体现了高职院校精神面貌、学院作风和人际关系等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学习、娱乐和生活等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和操守以及文化品位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的参加学校中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直观观察和感受到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表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这些直观的现象再带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并对此加以分析和引导。必然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最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相对接。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基于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式,为实现其教育、教学和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使之自觉成为高职院校全体成员的工作、学习和行为的准则而形成的文化理念。是高职院校落实高职教育理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同样也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等诸多规范和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和其它专业课程在课程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而在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从而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相关保障。因此,有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全面而有效的制度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保障。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够依托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势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欣.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159.

[2] 林彬,李天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路径探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07-110.

[3] 安德志.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结合[J].河南农业,2011(1):111-114.

[4] 尹露露.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J].时代金融,2012(2):50.

[5] 赵颖慧.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途径的研究―― 以高职院校为例[J].学理论,2012(36):345-346.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49-02 DOI:10.16654/23-1464/d.2016.01.0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美德,所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要担当起这份责任,履行好这份义务。高校培养人才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国人的知识教育,也是为了增强国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传承历史文化,创建文明社会的目的。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渗透,可以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应该承担起这份光荣的使命。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思想政治课程很大一部分是从传统文化中传承过来的。但是在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是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分开来讲授的,这对教育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1]深析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理论很大一部分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依据。比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孟学说等,都渗透了思想政治内容。所以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在学生的思想政治中渗入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政治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更透彻,对思想政治教育体会更深刻。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同时有利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可行性,接下来笔者将对二者结合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在内容上存在共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我国特有的思想政治体系:概论、邓小平政治理论等优秀的政治思想理论。将马克思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能够更明显的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2]马克思理论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科学三个主要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样有体现这三方面的内容,比如,在《论语》为政篇中就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为政理论。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法自然”就是道家的经济思想,它是崇尚自然法则的经济主张。至于社会科学更是贯穿在孔孟学说,诸子百家的言论之中。所以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二)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在目标上存在共性

马克思主义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思想指导,但是究其主旨马克思的著作是为了为世人提供政治、经济、社会学方面的发展规律,帮助世人形成正确的政治、经济、社会观念。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中心思想同样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在《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符合马克思理论中的辩证思想。荀子的“形具而神生”即具唯物主义雏形。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着很多文化元素,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从传统文化中衍生出的产物,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还原到传统文化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也符合文化多元发展的潮流。

(三)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载体,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需要传统文化的辅助,二者在高校的学习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我国高校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认知上存在很大的盲区,根据调查,近代高校学生中近五成学生不知道端午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会背我国国学经典的学生不足两成,知道我国国学经典著作的学生也不足三成,相反这些学生却可以清楚的知道国外圣诞节的由来,能够清楚的记住很多明星的生日和喜好,能够流利的背诵出某个明星的代表作。[3]高校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上出现“荒漠”,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极为不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同样存在着很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枯燥,从而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感到厌烦,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即使留在课堂上的学生多数也是为了防止挂科,而不是真正的愿意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这种现象对思想政治的教学效率造成很大的阻碍。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增添思想政治的趣味性。所以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效的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阻碍因素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很多有利的方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思想政治中渗入文化营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阻碍因素。[4]接下来将对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结合中出现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内容联系研究不紧密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内容上和目标上都有很大的相似处.但是传统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容易将其它的理论渗透进去,而且目前并没有专业的教材或者可参考的资料,这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难度大。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的结合与现实联系不紧密

素质教育中更注重学以致用,所以课堂的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知识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的政治思想能够跟上社会政治思想的改革。[5]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在与实际相结合上有许多的欠缺,所以导致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结合与现实联系不紧密。

(三)传统文化中存在消极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上千年的君主统治历史文化,其中的君主统治思想对现代的政治影响很大,导致现代很多的领导干部、藐视法律,对社会和谐造成很大的影响。[6]如果将这种君主统治思想加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不利,所以在传统文化的选择上极为重要。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成立教研组,使二者内容有机融合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重视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因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并没有理论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开展教研讨论活动,在课程中总结经验,发掘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和契合点,使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更多的共通性。[7]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教学更加有效,使教师更容易掌握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从而使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

(二)注重实践,使二者结合与时代接轨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以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理论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实践意义。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根据社会的发展,灵活的将实际生活渗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8]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上,教师要通过与其他与传统文化有关学科教师的研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于将传统文化知识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课程中。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课程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三)扬长避短,使二者结合更合理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但是在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思想,比如君主制度、唯物主义思想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不利。所以在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严格的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学生能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念。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扬长避短,使二者合理的结合,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更有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可行性,而且二者的结合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入文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新的历史阶段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既要重视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也要兼顾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陈艳.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汪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昌大学,2012.

[3]潘昊辉.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D].河南大学,2014.

[4]卫军帅,李春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5]张鹏飞,吴月.高校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1).

[6]胡素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1,(2).

[7]张蔚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

推荐访问:高中学生 政治论文 五篇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五篇】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精选5篇) 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