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与荷花有关诗句【五篇】(全文)

时间:2024-04-08 14:19:01 来源:网友投稿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练》专题引入了咏荷诗歌五首,其中第五首是苏轼的小诗《莲》: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荷花有关诗句【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与荷花有关诗句【五篇】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苏轼;
《莲》;
解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练》专题引入了咏荷诗歌五首,其中第五首是苏轼的小诗《莲》: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对这首诗进行了解释和翻译: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

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

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我以为这样来解读这首诗大不妥。

其中关键在于小诗第二句中“未抵”一词究竟当如何解释更为妥帖。《教参》上把“抵”解释为“至,到”的意思,那就既不合语言逻辑,又有悖于整首诗的意蕴了。

就“未抵”这个词本身而言,词义就尚需推敲:“抵”在现代汉语中固然有“抵达”的意思,但在古代汉语中它却有另外一个更为常用的意思。即“值”、“相当”、“比得上”。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杜甫《春望》一诗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中的“抵”即是此意。“抵”的这一意项从宋元明清一直沿用,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沿用,如俗语中的“老将出马,一个抵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抵”字也列入这样一个义项。

“未抵”固然有“没有抵达”的意思,但作为一个固定的合成词,却不能那样理解。现代方言词汇中“未抵”一词还是非常活跃的。不管是北方方言(如北京方言)还是南方方言(如吴方言),对于“未抵”常常读作“不第(入声)”,意为“不如;
比不上”。吴方言是保留古音因素最多的方言。此外,“抵”作“抵达”解的时候,常常用于肯定句中,前面向来没有“未”、“不”等诸如此类的否定词的。比如“不日抵京”。依此推断,“未抵”二字合在一起解作“不如”更佳。

就整首诗的内容而言,把“未抵”理解成“不到”也是不太妥当的。请看此诗中第三句“旋折荷花剥莲子”:莲农卖莲房是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整整一株莲花连根带叶甚至及花到集市上卖的。大家也都知道莲花花蕊中藏有莲房,花谢了,莲蓬中莲子成熟。既然莲农所卖的是“莲房”,若照《教参》所言“未抵西湖泛野航”解作“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赏玩”赏荷观叶吃莲,下文又何来“折荷花剥莲子”一说呢!所以“折荷花剥莲子”的当时诗人自己而非《教参》所说的“莲农”,诗人所折“荷花”、所剥“莲子”亦非莲农所卖,而是诗人亲临西湖荷塘所致。

就整首诗的意蕴而言,把“未抵”解作“不到、未到”更是大不当了。《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因着对莲的喜爱(这一点,苏轼许多咏荷花的诗词便是明证)。“卖莲房”一事勾起了诗人曾经泛舟西湖莲塘的美好体验。西湖郊外莲塘的荷花、莲子沾满了清露、浸润着月色,故而诗人情不自禁的吟咏出“露为风味月为香”的妙句来,给人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且不说通感的修辞手法,仅仅口头咀嚼,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露”也罢、“月”也好,充满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流淌在字里行间。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第2篇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罗裙一色绿,人面红莲相映红。荷莲丛中,分不出哪是莲花,哪是采莲姑娘。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妙的采莲图啊!诗歌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很好地表现出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优美意境。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

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的起句,引出一种普遍现象:谈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将它们区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
对叶,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对花则将其植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烦;
对叶呢,则不管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三四句笔锋一转,写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碧绿的荷叶,刚刚露出尖角,慢慢地舒张伸展;
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绽放。它们开合伸展,摇曳多姿,叶映花红,花衬叶绿,以致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是多么希望花红叶翠,长盛不衰,即便翠减红褪,依然光彩照人啊。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互相辉映,于众花之中独树一帜,表现出独特的风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咏莲名作风格明丽。作者将荷花、荷叶置于辽阔无垠的背景之中,让读者欣赏到一幅生机无限的“荷叶荷花图”:六月的西湖,景色绮丽。瞧,旭日初升,晓雾轻笼,一片片荷叶犹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朵朵相缀,枝枝相连,一直连缀下去,延向四周。这样,无边无际的西湖便成了荷叶的世界,数不胜数的荷叶也就与天相接,与地相连。而在这一片绿色的海洋中,朵朵荷花如同璀璨的明珠点缀其间,衬托出叶的碧绿与清爽。有叶无花叶无神,有花无叶花失韵,花叶相间画意浓,花叶相衬更精神。杨万里以传神之笔,绘绮丽画面,创无穷意韵。

芙 蓉

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

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读课文 学法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编选在我县的校本课程《经典古诗文背诵》之中,属于学生自读的课文,全县每年组织一次诗歌诵读比赛,借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达到学生自读、自解、自诵的目的,教学上不能采取讲读课的教法,我决定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展示”的步骤简化流程,让学生从一课的学习中,领悟到学诗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自主学习。教师在本环节提示学生从诗句的大意、关键词的意蕴、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手法等方面综合解读文本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真挚感情,要求大家逐字逐句去体会,去发现诗歌的情、景、理之美。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给小组共议,要求大家讨论要大胆,人人要参与,要提倡发表新奇观点,突破思想束缚,最难解决的疑难再提给其他小组和老师以求帮助。

第三步:互动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发现成果。

A组说:“这首诗的深意就寄托在‘傲霜枝’三字上,作者借赞美在秋霜中不惧严寒的傲骨,并以荷花失去荷叶的庇护黯然凋零的凄凉作为反衬,寄语朋友在困难中要像一样坚韧顽强、傲然挺立。”

B组说:“最能点明作者心意的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他劝诫朋友面对挫折不要气馁,要坚定信心,相信人生的‘橙黄橘绿’时节一定会到来。”

C组说:“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玩味,‘已’表对荷的嘲讽,‘犹’表对菊的赞许,‘擎’富有顶天立地的动态感,‘傲’富有勇士的神韵,‘黄’和‘绿’描写得简练、明快。”

D组说:“我觉得刘景文是幸福的,因为他交了一位益友。一个人处在生活的困难时期、人生的十字路口、事业的低谷关头,还能有一位真诚的朋友不离不弃、真心勉励,这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吗?人生能得一知己者足矣!”

E组说:“这首诗写法上沿用了赠别诗的传统手法,前两句写景兼用反衬、对仗,后两句托物言志,行文上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F组说:“我们感觉这首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很有趣味,但又不知怎样表达。”

教师鼓励说:“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正确答案,重要的是选择思考的方向,贵在说出自己的体验,不要怕说错,真理就在错误中。例如想想荷花和荷叶(擎雨盖)、和菊枝都代表的是人的哪些品格、哪种际遇等等?”

其他组补充说:“该句好像在告诉朋友,宦海多沉浮,命运多变幻,唯有人的品格、名节最重要。”

“外力不可依,唯有自身实力最长久。”

“不要追求表面的虚荣、繁华,不要像一般人一样趋炎附势,君子应当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洲曲》 译文对比 选词用字 细节呈现 形象构建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精致流丽,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情人的苦苦思念。《荷塘月色》中引用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四句,是全诗最为动人的四句,清新含蓄,符合《荷塘月色》全文的朦胧隐约之美。

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西洲曲》的引用表达了现实无法逃避的苦闷。清华园的荷塘里荷花也已盛开,和《采莲赋》还有《西洲曲》里的景色相似,却没有游人来这儿划船采莲,嬉戏或相思。白色恐怖下的荷塘,再美也不会滋生爱情。文中引用的一赋一曲,一个表达爱情的喜悦,一个表达爱情的痛苦,然而这都与眼前的荷塘月色无关,作者本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烦闷才出门散心,却还是由荷塘想起现实的残酷。因此,翻译时需贴合诗意,表达人物的相思之苦,相思愈浓,爱情愈烈,与现实的对比愈发鲜明,作者的苦闷愈能体现。

朱纯深先生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均对文中引用的《西洲曲》诗句做出了翻译,为使下文表达方便,将两篇译作简称为朱译、杨译。译文如下:

朱译:

Ballad of Xizhou Island

Gathering the lotus, I am in the South Pond;

The lilies, in autumn, reach over my head;

Lowering my head I toy with the lotus seeds ;

Look, they are as fresh as the water underneath.

杨译:

West Islet

When they gather lotus at Nantang in autumn;

The lotus blooms are higher than their heads;

They stoop to pick lotus seeds;

Seeds as translucent as water

两个版本的翻译各有妙处。下面,本文将从选词用字、细节呈现和形象构建三个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赏析。

一、选词用字

《西洲曲》这一曲名,朱译为Ballad of Xizhou Island,杨译为West Islet。Ballad指歌谣,民谣。《西洲曲》本是民歌,后收入乐府诗集,并不是特意为唱歌而写的诗,因此这里译为ballad无误。Island指岛屿;
islet指小岛。“洲”是水中高地,诗中西洲和江北为同一处,即女子的情人所在的地方,“洲”在江中,可想面积不大,因此将西洲译为West Islet更合适。

“采莲南塘秋”里的“莲”,朱译和杨译均为lotus,莲花。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的梦境,只有梦境里才会一片纷乱,将从早到晚的相思和一年四季的相思混淆。因此,此处“采莲南塘秋”与上文“出门采红莲”并不在一个地点。在梦里,随着地点的变化,时间也由盛夏变成秋季。“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地点都在南塘,环境不变且动作连贯,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三个动作才是互相承接的,因此“采莲”所采的应该是莲子而非莲花,应译为lotus seeds。

二、细节呈现

《西洲曲》景物描写细致入微。“莲花过人头”一句,虽只是描写环境,却没有单独写莲花高几尺,而是以女子的身高作比来形容莲花的高度,有人面莲花相映红之意。“莲花”一词,杨译为lotus blooms;
朱纯深先生译为lilies。lily指百合或百合类植物,一般不用于指莲花。这里朱先生应该是考虑到睡莲为water lily,且西方文化里的百合花和此诗中的莲花文化意象相似,都寓意纯洁美好,所以用了lily而不是lotus,来暗指少女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丽。这一处的归化即保留了原诗的蕴意,又能帮助西方读者加深理解。“过人头”,朱译为reach over my head,杨译为higher than their heads。二者相比,higher than只是客观表示空间上的高,reach over 则更为形象生动,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莲花慢慢生长的样子,更有生气。因此“莲花过人头”一句,朱译较好。

诗中“低头弄莲子”一句,杨、戴将其理解为采莲女弯腰去摘采莲子,译作They stoop to pick lotus seeds,属误译,莲花已过人头,莲子又怎会需要弯腰去摘采呢?“弄莲子”,朱译为toy with the lotus seeds。Toy with意为摆弄、拨弄,描绘出女子心系情人时无意拨弄莲子的姿态。

三、形象构建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苦苦思念情人的少女形象。杨、戴却译为they,即一群人,将全诗主旨理解为青年男子和女子一起采莲游玩,这种理解应是承上文《采莲赋》中的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描述而来,误以为两者所描述的场景相似。然而《西洲曲》和《采莲赋》虽都写采莲,其主旨和内容却并无相似之处。《采莲赋》是一群人的嬉戏和情愫,是甜蜜而喧闹的;
《西洲曲》是一个人的相思和惆怅,是痛苦而安静的。此处杨译应为误译,与原诗中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更是有违作者引用此诗的目的。

朱译将最后“莲子清如水”一句译为Look, they are as fresh as the water underneath。我们在用look这个词时,一般是提醒别人看某一事物或场景,而诗中的女子是独自一人在思念情人,周围并无旁人,因此可以将这句译文理解为女子希望情人此刻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就能和他分享生活的点滴,给他看自己手里把玩的莲子像池水一样青翠欲滴惹人喜爱。此译文完全切合原诗蕴意,并点明了原诗主旨,以免西方读者将这四句仅当作是对采莲这一风俗的描写。相比之下,杨译的Seeds as translucent as water略显平淡,不够出彩。因此,人物形象构建方面,朱译更佳,杨译与原诗不符,应为误译。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翻译均有其精妙之处,但朱纯深先生更甚一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虽同为翻译大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在此诗的翻译上却未能完全再现其风韵。一方面是因为译者对原诗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由于诗歌形式独特,表述凝练,音乐性和模糊性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中国有不少学者认为,诗歌玄妙精微,是经不起翻译的。但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诗歌翻译将是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需仔细斟酌,准确表达原作主旨。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第5篇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中的大意是:山上小树纵横,湿地荷花盛开。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苟余情其信芳。这两句可译为:剪裁绿

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人们熟知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伴着典雅的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幽幽飘来,给人以荷园梦幻、如痴如醉的享受。正是因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倾慕于荷花容姿,摇动生花之笔,才使我们得以鉴赏咏荷的千古绝唱。

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荷”的民族,仅对于荷的称呼就不下几十种:如菡萏、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水旦草、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莲花、佛座须等等。至于描写荷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收入中学课本,是中国现代荷花散文里程碑式的名篇。

荷是真美!它的枝条袅娜,纠葛而不错乱、顺细而不柔弱;
它的叶子亭亭如盖,舒卷而有韵致、飘展而不轻挑;
它的花盈盈如贝,迎风而愈娇、香远而益清;
它的藕虚心有节,出泥而不染;
尤其是它的莲蓬,在开完一塘夏荷之后,卸下舞衣、洗尽铅华,朴如一支朽木,整整齐齐地蕴藏着那颗颗的果实,且在温润如玉、莹洁如珠的莲子间,夹一颗碧如翡翠般的莲心。

对于爱莲者来说,莲,一时竟成了他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人生的态度。宋代学者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诗人席慕蓉说,“我愿为莲,在暮风中轻轻摇曳”“我愿立于半亩方塘之中,淹没于婷婷莲花之间。”

推荐访问:诗句 五篇 与荷花有关诗句【五篇】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精选5篇) 与荷花有关的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