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24-04-09 13:19:01 来源:网友投稿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五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2、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3、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4、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5、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

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二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课。这学期要对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力作进一步加强,训练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所以要培养他们作画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色彩:涂色练习《五彩的烟花》_渗色练习(《水彩游戏》)—平涂。形色结合(《缤纷花布》)—在复杂形内填色(《热带鱼乐园》)——尝试色彩搭配(《彩旗飘飘》)—。造型(设计):用线造型(《五彩的烟花》)——自然形(《水彩游戏》)—几何形(《缤纷花布》〈彩旗飘飘〉——适合图形《美丽的盘子》、《东西南北》、《纸拎袋——动物造型〈粘贴小动物〉、〈信封纸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植物造型〈“蘑菇”家园〉、,各种各样的树》—实用品造型〈船儿出航〉、〈纸拎袋〉、〈剪拉花〉、〈彩旗飘飘〉、〈面具〉—人物造型〈画画亲近的人〉〈夏日〉。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涉及社会、自然、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节日庆典:《五彩的烟花》〈彩旗飘飘〉、〈面具〉。美化环境:〈“蘑菇”家园〉。亲近自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夏日〉。美术游戏:《水彩游戏》、〈信封纸偶〉、《东西南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

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三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程导入;
教学情境;
教学评价

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挥个性的重要园地,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如何合理设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所有小学美术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课程导入环节,抓住学生兴趣

优秀的教师都会格外重视每一堂课的导课环节,因为这是成功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设计导课环节时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具有针对性

在设计导课环节时,应当充分考虑接受知识学生的年龄特

点、心理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呈现出较多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更易于接受趣味性强的内容,因此,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的心智相对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联想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因此,导课环节可以设计具有一定水平的问题吸引学生。

2.具有新颖性

新颖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令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新鲜刺

激”,如果能够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漫效果、流行音乐和民间事物、新奇的活动引入小学美术的课堂中来,这必将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营造出新鲜的氛围。

二、运用教学情境,在“享受”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利用幻灯片、音乐等直观性强的表现形式来展示课堂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特点。

例如,在学习色彩表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问道:“同学们,想不想多认识一些蝴蝶啊?今天老师带你们多多认识一些蝴蝶,好不好?”在同学们高兴的欢呼声中,教师缓缓打开多媒体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库,一只只色彩绚丽的花蝴蝶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

充分营造学习情境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色彩的神奇表现力。

三、重视教学评价,学有所获

在传统的比较方式中,常用统一标准的全班评比,这样的横向对比不难对比出全班的优差层次,但对于学生在自我对比中看到不足却没有什么帮助,并可能引起差生的自卑心理,影响学生进步。纵向对比,“以我比我”是指引导学生用自己之前的作业与修改完善之后的作业进行对比,或者可以理解为将当前的水平与过去的水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之处,也能够对以往的不足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树立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自己在美术学习中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在这种自我的纵向比较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与素养。

实施有效的美术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并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导课、创设情境和合理评价等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质量,保证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勇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J].新课程:中,2011(4).

[2]代红.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学周刊,2011(14).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小班化是教学资源不断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新课题。小班化美术课堂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做出优化调整。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实践引导、开展成果展示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形成有效激励,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学习主体意识,提升创造力。

[关键词]

小班化;
美术手工教学;
设计

小班化是教学资源不断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新课题。在美术手工教学中如何设计小班化教学,考验每一位美术教师的教学智慧。笔者认为,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针对性引导,提升学生手工训练的品质;
对学生手工成果进行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美术手工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

小班化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因为学生人数少,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引导。在小班化教学中,将学生分成更小的小组,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在小班化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积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手工制作,以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纸盒游戏》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让学生利用废弃纸盒、纸箱,自行设计加工、装饰、组合出可供游戏的玩具。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启示,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手工制作动画视频,介绍美工刀、剪刀等工具及多种剪纸玩具的制作方法。学生看过视频后,纷纷行动起来。由于每一个小组只有三名学生,其分工更加明确,合作起来也有更多默契。各个小组都积极进行方案设计、搜集材料、动手操作、进行修整等工作。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各个小组都有众多纸制玩具诞生,如变形金刚、飞机、大炮、轮船等,虽然很多玩具还不是很精致,但其丰富性、创意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实践引导,展现小班化手工活动魅力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手工有很强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进一步展现手工操作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实物联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拿出一把纸扇,让学生展开联想。有学生说可以联想到孔雀开屏,也有学生说可以联想到舞蹈者的裙子。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展示自己的联想,然后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联想意象,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这个意象,并参与班级的成果展示。学生讨论很积极,纷纷献计献策,然后搜集制作材料,开始设计制作。课堂研究学习气氛浓厚,学生操作热情高涨。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并将联想以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展示出来,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集体创作出来的作品,集合了全组成员的智慧,这样的操作实践自然是卓有成效的。

三、成果展示,激活小班化手工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创意设计 终身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所谓教学创意设计,是指根据任务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结构和方法手段等进行创造性构思与艺术性处理,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创意设计而言,也就是一方面要努力打破以造型为基础,以提高绘画技能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要逐渐构建一种以各种基本表现语言为基础,以提高形象思维和创造力为推进手段,以提高设计意识和能力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课内外美术设计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积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实用意识,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这是一项知易行难的实践性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之。

一、简析小学美术创意设计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曾说:“设计对我而言是一种探索生活的方式,它是探讨社会、政治、爱情、事物甚至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换言之,通过设计可以创造更舒适、更温馨、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设计活动的意义所在和根本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美术创意设计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培养小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和善于创造的能力素养;
二是促进学生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设计与创造活动,逐步养成“学以致用、物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是加强艺术之美的教育与引导,让小学生在体会结构美、功能美、科技美的同时,不断提高艺术审美的评鉴能力,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积极向往和美化生活的愿望;
四是坚持以设计“造物”为根本手段,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和反思生活现象,孕育科学先进的设计理念,训练其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眼力”并介入生活,为社会增添更多美的元素。

二、对小学美术创意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认真吸收并充分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受、形象思维、多向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创造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感受的艺术法眼。罗丹指出:“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启示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感受、发现和积极创造生活中艺术美的能力与素养。生活中,除了铅笔、水笔、蜡笔、彩纸和橡皮泥之外,一些如布片、毛线和木头之类的边角料都可以运用于美术活动之中,就连那些被人们忽视的“废弃品”(废旧饮料罐、碎玻璃片、废吸管、瓶盖等),有时也是设计艺术的“宝料”。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各种“昆虫”,待时机成熟召开一次“昆虫大聚会”。这些“飞、爬、立、舞”的昆虫作品,既可增强小学生的成功信念,又可激发他们生活处处皆有美的艺术审美感受。

2.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活动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本需要,也是美术设计活动的潜在支撑因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努力把对小学生艺术形象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常态化。以教学《线条的魅力》为例,有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流程,而是首先列举日常生活现象中的自然现象,如水流漩涡、滴水波纹、射击靶子、蜘蛛网等,运用生动艺术的教学语言有效地唤起小学生对事物场景的积极联想;
然后借助多媒体FIASH技术动画把上述各种线条形象生动地直观演示出来;
接着在运动画面中,随意改变线条的长短粗细,让学生从中掌握线条变化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

3.注重增进学生美术学习的成功信念。对于6~12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有喜爱画画的天性,而且具有相当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而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这正符合“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的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主导者,我们要本着“以生为本、宽容应对”的教学原则,对小学生的美术活动中不必做出过多的指导意见和限制,并对他们的尝试失败现象不批评和指责,而给予必要的认可、鼓励和引导,以有效保障他们的创新设计热情。如在“剪纸”教学中,学生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帮助他们有效区分两者之间的表现手法,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于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研究,就是围绕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与以往重视技能不同,当代美术教育对于“美”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教师对于形、色这些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有新的认识。至于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进而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则更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低年段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还没有多少积累,思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较弱,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较短,在美术课堂上难以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完整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鉴于低年段学生美术学习的这种特征,笔者近几年开展了分段式教学法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所谓分段式教学法,从教学的呈现上来看,它打破了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导入与讲述—学生练习—课堂评价”),而是根据主题内容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将教学流程设计成更多的板块,并针对每一板块设立分目标,在教学中逐个击破,逐层深入,直至完成作品。为便于读者对其操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现以《谁画的鱼最大》一课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分段教学的段落呈现

《谁画的鱼最大》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一册第17课,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感受鱼文化、鱼的变化美的同时,建立大小对比的概念。针对这样的目标,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段落:

第一段有趣的新画法

1.教师设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使用油画棒的呢?怎么拿?怎么画?

2.引导并示范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使用油画棒的方法,想不想学?

①教师示范,将油画棒截断,在纸上作画,并提示要注意选择比较明显的颜色。(图1至图2)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油画棒的侧面在纸上轻轻地擦,可以横着,可以竖着,也可以圈。我们要用很自由、很放松的方式来画画。这种方式是不是很有趣?请你们也来擦擦看吧。

3.学生练习。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传统的造型方式都是以线为主的,甚至还有的在已知形象或有明确意图的前提下,先用铅笔造型,再用勾线笔勾画一遍。这样的造型在常人看来会是严谨工整的,但对于美术表现来说则少了太多的稚趣和生动。擦画的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特别是在老师强调了擦画时,方向既可以上下、左右,还可以圈着画以后,这样的表现是在无意识、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似乎找到了随意涂鸦的感觉,开始了大胆的尝试。这样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着色方法,激励他们大胆表现,丰富他们对美术创作的认识,也容易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来。

第二段 把它变成鱼

1.教师将擦出的形状变成鱼。(图3、图4)

问: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

2.提问交流:老师添画了什么,才把它变成一条鱼的呢?

小结:把握住鱼的基本特征,就能把任何形状变成鱼了。

3.欣赏学生作业,分析怎样添画。

①看看这几位同学擦出的形状,如果想要把它们变成鱼,鱼的嘴巴可以画在哪里,把尾巴画在哪里呢?

②请用擦画的方法将自己刚才画的变成一条鱼。

4.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将自己擦出的形状变成一条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发现,只要抓住鱼的基本特征去添画,即使原本的形状不像鱼,也可以将它变成一条鱼。通过这种“无意变有意”的添画表现,增加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和学生的成就感,在许多低年段课程中都可以运用,如《漂亮的房子》《圆的世界》等。这种方式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主题上来,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运用基本原理创作新的形象。

第三段谁画的鱼最大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讨论: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板书课题)

2.师生共同探讨:怎样画一条大鱼?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的鱼画大?

①用擦画的方法将鱼的身体画大。

②添加其他比较大的事物,如潜水艇、潜水员、鲨鱼等,通过大小的对比,使鱼看上去似乎很大。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情况进行添画,使自己画的鱼显得很大。

【设计意图】比较和讲解大与小的相对对比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把鱼画大的基本方法。

第四段 谁画的鱼最美

1.欣赏自然界中的鱼

PPT展示自然界中各种鱼的图片,重点感受鱼的颜色和花纹。

2.教师示范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添画鱼身上的花纹(图5、图6),边示范边提醒学生:在添画时应当注意色彩的对比,适当地加大上色的力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感受自然界中鱼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找出看到的花纹和色彩,设想要画的鱼的纹饰。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将鱼形、大小和纹饰一并讲完后再开始画,这样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思考的效能反而会降低;
其实,在这个阶段学生只关注纹饰就能有效提高思维的成果。

第五段 说说我们的鱼

1.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互相赏析和评价:

①哪条鱼最大?

②哪条鱼的颜色最漂亮?

③哪条鱼的姿态最美?

2.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农民画《戏鱼》,分析大小的对比、色彩与花纹的表现方式,思考并讨论以下2个问题:

①画家是如何让鱼看上去显得很大的?

②鱼身上的花纹除了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添画什么?

3.教师总结、拓展本课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擦画的方法来画画,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画更多形态各异的鱼或其他的物品,看看效果和以前画的画是不是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总结与拓展,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审美状态,激发个性思维以及课程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作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无意中的表现能赋予形象新的特征,如最大的鱼、最可爱的鱼、最凶猛的鱼、花纹最漂亮的鱼、形状最奇特的鱼等,以此来强调学生在创作中应关注内涵意义的主观表达。

二、分段教学法在第一学段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细化段落让美术活动更丰富

当图画课变成美术课时,我们就知道了,美术这门学科,绝不是教学生画一幅画、创作—件作品那么简单;
这个学科承载着更多的成人教育的因素,诸如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有意识地把美术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细化,让观察和思考、体验和感受、想象和表达、表现和创新成为作业或创作的一个部分,在边体验、边思考、边尝试的过程中完成一件有想法的美术作品,这样就能让每个活动段落的目标更明确,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活动的实施。

2.多一些“从无意到有意”,让表达轻松起来

第一学段的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等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运用各种表现媒材,不断地变换表现方式,通过媒材和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鲜活的美术活动。通过看似简单的涂抹、撕裁,在丰富多样的造型表现活动中随意创造形象,并借助观察和归纳找到事物的基本元素;
通过添加来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放松的表达过程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也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表现活动在常规的“三段式”教学中是较难实现的。

3.让观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

但丁说过:“一个人常常由这个思想引出那个思想,而远离了他所追求的正确目标,第二个思想往往会削弱第—个思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样的做法固然是好的,但在这里天马行空的想象,恐怕大多数都是做不到的,而且有些会偏离我们想要的答案。再加上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想象的空间也还是有限的。所以针对性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观察了大自然中的鱼,归纳总结鱼身上的图案以后,再来想象各种点线的组合,这样不但指明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也让思考过程本身变得真实可见。

4.凸显学生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个性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没有唯一.“答案”的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作品呈现差异性、凸显个性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分段教学的每一个段落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现,并给予多元的选择与变化。起点不一样,路线不一样,运用的元素也有可能不同,到最后一定会呈现多种多样的结果。就像英文单词一样,基础的字母就只有26个,可组合出来的单词却不计其数。

小学低年段分段教学法的研究,是以美术创作为主线展开的包括无意表现、观察思考、尝试体验、分析归纳、赋予评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在玩乐、交流、表达、思考的过程中边做边思考、边做边调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作品的过程。对于认知能力较低、造型能力不够好、思维品质和观察习惯还未形成的低年段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 五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五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