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4-13 09:57:01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一、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学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五篇】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一、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重视人的和谐发展,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现代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师德是为师之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实施素质教育,对师德提出了更高明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追求时代精神,不断追求科学精神,锐意进取,严谨治学,增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

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有无私的爱心。斯霞老师说过:“当好教师,一定要有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必须把你所有的热情、爱心都倾注到孩子身上。”这是一位老教师的肺腑之言。一位教育家还说过:“教育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纯洁的师爱,像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像巨大的磁石,吸引学生去追求心目中的楷模;
像一座桥梁,连续着师生间的友谊。陶行知先生曾告诫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能鼓起学生智力、道德的风帆。

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

教育人性化要求新型教师除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等素质外,还必须追求教育的人性化服务。教育的本质是服务。“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此,人性化的教育服务,要求师生关系的重新抉择、心理环境的全力改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意志,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真正视学生为个体与主体,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地投入;
教师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是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是强求学生接受学校与教师的立场,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不是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的裁决,而是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完全否决或赞赏,而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人各有长,各有禀性天赋,各有不同的情趣爱好,现代教育正视学生的个性,“相信每一个”、“尊重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其禀性天赋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其兴趣爱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教育应随其天性,张扬个性,自身拥有独特的个性。

二、拓宽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渠道

1、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

在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用教师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坚持以师德育生德。只有教师爱生敬业、工作勤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表率,才能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的效果。

2、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道德知识有机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每一课都要有德育教育目标,不仅要有情感目标,而且要有行为教育目标。让学生明辨真善美、假恶丑。让教材中的道德内容由隐性变成显性、由分散变成系统,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各个学科教学“渗透道德教育一览表”。教学中能有意、有机、有法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与发展起到综合的作用,只有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创办家长学校,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经常组织辅导、讲座、研讨、交流等活动,更新了家长观念,提高了家长素质。学校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制度,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如开放式队会、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节、运动会、迎新生仪式等,也都邀请家长参加,密切了家校联系,使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上得到了统一。

4、与校内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我们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组织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传统活动,主要包括祭扫烈士墓、手拉手、艺术节、运动会、迎新生仪式、国庆师生演唱会、新年联欢等。二是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军训、远足、参观工厂、清扫白色垃圾、社会调查等。三是自主、开放活动,他们改变了过去主题中队会由教师编、学生表演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编排,辅导员和家长都参与活动,同时受教育;
打破了少先队干部终身制,轮流竞争上岗;
开放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评价自己,实现自我教育;
学校把图书室开放,让学生当图书管理员;
学校电视台、广播站、社区服务等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与竞争意识及自立自强能力。

5、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因此,把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
加强检查评比,对班级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公布,与评选文明班级挂钩;
下发“学生在家一日常规检查卡”,让家长填写,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
实行值周制度,在自律和他律中强化了道德认识;
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技术成果。

2、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许多大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所谓的创新意识,并非很深奥、高不可攀,其实就是要有从自己身边已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物中用敏锐和独特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有致力于加以解决的冲动,而加以突破。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重要之事是不要停止问问题。”

4、培养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绘制和识读简单的图样,不仅是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我发现在我周围生活、工作的朋友同事有许多人买了房子不会看房屋结构平面图、有的拿着城市地图不会找路、有的人空间想象力很差等等。

5、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当今的技术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结果,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让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当今世界既然是只能通过合作才能成功的时代,那么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构思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6、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认可我。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六年级一个班和三学年的科学,小学科学课

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1、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

5、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工作考勤方面: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辽宁省;
高职院校;
体育师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61-02

截至2009年底,辽宁省共设有高职院校47所。在辽宁省高职院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整合有利资源,推动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优化改革,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势在必行。

一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性别现状

笔者通过对辽宁省高职高专28所院校体育教学部主任关于体育师资问题的调查中了解到,在264名体育教师中,有男教师207人,女教师57人。这不利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

(二)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职称与学历情况

1.职称结构

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8人,两者之和占总调查人数的15.5%,与适宜比例相比约低15%。而中级职称人数较多,占总调查人数的76%以上。由此可见,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协调状况,教授比例偏低,体育教师的职称主要以讲师和助教为主,教授、副教授偏少,职称结构有待改善,特别是提高教授的比例,使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2.学历结构

就现阶段情况而言,纵向来看,各个高校的教师都比较注重学历,学校在引进教师方面更加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会把学历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横向比较来看,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上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调查显示,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结构中以本科学历为主,162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60%以上。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士仅2人,硕士生也比较少见,硕博研究生的比例刚刚占调查总人数的11%。学历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专业情况

体育教师专业结构是指体育教师队伍中所从事体育专项教学人数的比例,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甚至有些学校没有这些项目的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的需要。因此,培养新型项目的体育教师,拓宽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是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教学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根据被调查的26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部主任、负责人的反应,教学能力优秀的有9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2%,教学能力良好的有134人,占总调查人数50.8%,教学能力中等的有31人,占11.7%。总体而言,辽宁省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状况较为满意,有的学校评价甚至很高,这反映了体育教师敬业的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五)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科研情况

1.论文、课题

在所调查的26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近三年内,体育教师364篇(见表1、2),人均1.38篇;
其中,发表在部级核心期刊中的只有22篇,占调查总数的6.0%;
而发表在一般期刊中的有342篇,占调查总数的94.0%。对体育教师申请课题的调查显示,近三年内总共申请课题67项。其中,部级课题只有3项,占总数的4.5%;
 市校级课题47项,占总数的70.1%。

2.科研方法运用

综合来看,对于科研方法而言,辽宁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青睐于经验总结法和文献资料法。用的最多的是文献资料法,占96.2%。而相对于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具体实践、计算才能够使用的科研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选择的人数比较少。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缺乏综合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所采用的科研方法还比较单调。

二、结论

1.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年轻教师数量占优

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均表现为男教师远远多于女教师,这不利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
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没有明显的年龄断层,呈年轻化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体育教师的职称、学历均有待提高

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协调,教授比例偏低,体育教师的职称主要以讲师和助教为主,教授、副教授偏少。学历结构中以本科学历为主,博士仅2人,硕士生也比较少见,学历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

3.教师工作量偏高,科研水平偏低

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平均授课在15节/周以上,其中课时数最高的达到每周26学时,授课量普遍偏高;
科研能力偏低,主持课题少之又少,每年发表文章的也不多,科研热情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常用的科研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建议

1.保持体育教师年龄、性别的平衡

各个高职院校应根据教育部实施“扩招”的实际情况增添本校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量,相应的对体育教师进行“扩招”。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之下,加大力度引进优秀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尤其是女体育教师,实现体育教师数量的男女平衡和体育教师与学生数量的平衡,确保师资结构的均衡。

2.协调、优化体育教师专业结构

积极引进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专业教师,积极开设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兴运动健身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的多样化、娱乐化、兴趣化的需求。把握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结构的断层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学术交流,甚至是学科间的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周边院校的有利资源,尽力实现校际间的体育教师资源共享与专业互补。可以互相聘请本校所需要的专项体育教师,使各校体育教师担任校际兼职,各取所需,丰富各校的体育课程项目,吸引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3.制订合理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对教师进行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能力提高的培训是建立一支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关键。制订体育教师的培训计划,实现科学的职后培训,增加体育教师知识储备,提高体育教师实践能力,拓宽体育教师获取新型知识的渠道,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学习、参观、深造,采用多种途径提高现有体育师资的质量。

参考文献: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英语组、科学组、思品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学沙龙,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特色作业比赛展示,英语学科期中测试及教学反思的教学工作,四--六年级英语单词竞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评课、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完成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我们综合组能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好了每一次教研活动。即使有时外出学习,我们都坚持活动。

2、同时按时进行教学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各教学能正常开展。

3、能采取多听课、评课和学科沙龙研讨会,促进全体综合组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能鼓励英语、科学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基地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英语特色作业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备课小组的共同协作的活动形式,大力加强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组内老师一定要加强论文的学习和撰写,提高全组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1)我们英语组是一个走在学校教改比较前的科目,内容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迫使我们英语教师要自己努力去创新。(2)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要努力适应教改,应在尝试中成长。(3)要不断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科研指导教学,带动教改实践,提高教学。(4)我们应坚持多搞活动,写总结,写论文,不断探索,把握规律。

三)我们组各老师的教学成绩还参差不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组应齐心协力,努力提高本组整体教学水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使我校成为临河区优秀的、独具特色的英语、科学教科研基地。让综合组成为九小一个过硬的先进教研组。

2010—2011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10-2011年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
现状;
问题及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5-0048-05

一、福建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问题

(1)数量结构问题

2006-2007年度,福建省初中在校生为1 650 310人,比2001-2002年度初中在校生减少292 259人,而教师总数98 462人与2001-2002年度的98 455人相比,基本持平。目前省外农民工子女有50万左右在小学就读,他们一般会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所以,初中未来生源预测工作非常重要。高中专任教师总量虽尚未超编,但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15~17岁)在2006年达到高峰后逐步下降,预计从2013年起变动相对平缓。2007年是350.38万人,到2013年预计是337.45万人。随着生源数量的下降,教师总量逐步趋于平衡。

(2)年龄结构问题

2006-2007年度25岁以下的小学教师占全省小学教师总数的10.23%,与2001-2002年度相比下降了15.06%。城市26~35岁的教师比2001-2002年度增加了11.96%;
36~45岁的教师比2001-2002年度增加了2.48%。县镇26~35岁的教师占全省26~35岁教师总数的30.66%,比2001-2002年度增加了4.99%;
36~45岁的教师占36~45岁教师总数的30.26%,比2001-2002年度增加了9.22%。我们可很清楚地看出小学教师流动的轨迹,26~35岁的小学教师往城市流动速度较快,而年富力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从农村往城镇流动的速度加快。46岁以上的小学教师占全省小学教师总数的26.81%,与2001-2002年度相比上升了2.64%。2006-2007年度福建省初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26%,高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92%,中学教师队伍总体比较年轻。

(3)学历结构问题

小学专科学历以上的教师占小学教师总数的56.10%,离大专化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从初中教师学科学历情况分析中发现,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比较小的学科分别是:美术36.68%,信息技术32.57%,劳动技术35.46%,体育28.40%,音乐22.11%。目前,初中教师队伍中专科毕业的还占51.76%,这与上述学科许多教师未达到本科学历有很大关系,他们拖了整个达标率的后腿。另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学科已经获得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都未超过50%。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中教师占高中教师总数的84.13%。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较低的科目分别是:美术76.49%,信息技术68.15%,体育64.54%,音乐61.62%。

(4)职称结构问题

全省小学教师获得小中高职称的比例占小学教师总数的0.337%,占全省教师总数的0.16%,比例很小,但36岁以上小中高职称的比例占小中高职称教师总数的47.12%。初中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占全省普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总数的45.30%,数量还是不少的。高中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占全省普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总数的19.66%,整个职称结构相对合理。

(5)分学科结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要求,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课程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意味着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合计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1.62%,而思品、自然、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劳技教师的比例非常低,与新课程所设计的课时计划相差甚远,根本无法适应课改对学科教师的需求。初中、高中也存在类似问题。福建省初中数学、外语学科教师相对富足,语文、物理学科教师略显不足,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学科教师与新课程设置的比例相比较总量上是不足。高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最为富足,物理、化学教师基本平衡。缺教师的学科,按缺的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分别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师生比是1∶175,体育师生比是1∶78,信息技术师生比是1∶74,美术师生比是1∶42。

2.教师队伍的流动机制问题

(1)教师招聘录用问题

2006-2007年度,全省小学共录用毕业生1 494人,其中城市466人,县镇391人,农村637人。全省中学录用毕业生5 312人,其中城市1 303人,县镇2 968人,农村1 041人。录用毕业生最多的是福州1 116人和泉州1 031人,占录用总数的40.42%。农村中小学校长反映,城市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县里或者农村学校的现职教师没有经过原来工作学校的批准,擅自去应聘,应聘之后临时走人,造成学校无人上课,措手不及。有些教师避开教育主管部门参加公务员招考。一些学校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和经济条件差留不住人。

(2)调动补充问题

2006-2007年度我省普通中学共调入教师6 056人,占教师总数的4.17%;
调出教师6 536人,占教师总数的4.51%。小学共调入教师9 605人,占教师总数的5.75%;
调出教师人10 560人,占教师总数的6.33%。据莆田市统计,“十五”期间小学教师平均每年流失120人以上,绝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南平市1999年开始实行赛课进城制度,大量优秀教师进城,造成农村教师年龄偏大的现象。由于教师流动,造成教师补充的恶性循环,农村高中教师紧缺,完中校就采取从初中部拔高使用教师,初中校教师不足就从小学优秀教师中选拔,这种层层拔高的使用方式,使原来的骨干(优秀)教师变成合格教师,合格教师变为不合格教师,导致初中和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的缺乏。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调走或者减少之后在农村学校难以补充。

3.农村师资的建设保障问题

(1)农村教师流失问题

据漳州市统计,公办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和本科学历教师流失人数从2000年的13人发展到2006年的165人,2006年流往民办学校的教师有136人,占当年流失总数的82%。南靖、平和、华安等山区县教师流失人数增加。2007年在农村初中校长培训班中对53位农村初中校长的调研发现,53所学校2004~2007年间共调走教师319人,辞职55人;
在农村高(完)中校长培训班中对37所农村高(完)中校长的调研发现,37所学校2004~2007年间共调走教师305人,辞职193人。农村教师流失轨迹是农村向县镇、县镇向城市流动;
海岛、山区向平原、城区及其周边流动;
公办向经济发达地区民办校流动。年富力强的高级教师和本科学历教师流动速度加快。

(2)工作环境及负担问题

农村教学点、初小、完小学校规模都较小,但年级多,普遍存在一位教师担任多年级课程的现象,有的地方一位教师要包一个班所有科目的教学或者进行复式教学。农村学校寄宿生多,生管人员未列编,所聘生管人员属于临时性质,待遇低,又未经过专业训练,不利于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小学寄宿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安全管理难度大。农村初中校,校均规模偏小,在校长培训班调研的53所农村初中校,平均规模821人左右,500人以下的11所,其中最小的学校才287人。53所农村初中寄宿生15 171人,平均286人。在农村高(完)中校长培训班中对37所农村高(完)中校长的调研,37所学校寄宿生36 464人,平均达到1 013人。教师既教学又兼任生管人员,待遇问题也无正常渠道给予解决。社会对学校期望值太高,学校压力很大,教师责任太多太大。即使农村中学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最终还是被城市中学挖走,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缺乏的问题

连续几年的进城考试选调,农村中小学中业务较精、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及骨干纷纷选调进城,造成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当前在职的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等组成,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院校训练,大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仅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课堂教学甚至采用客家话、本地话进行,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农村和山区小学布点多而散,撤并难度较大,普遍缺乏信息技术、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乐、体育课教师,部分教师跨学科教学,只能勉强应付。漳州市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35.7%。漳州市农村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教师总数的17%。农村、边远山区教师的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与省定标准相去甚远。骨干教师一旦评上职称,就急于外调。

(4)农村教师待遇保障问题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工资待遇偏低问题,班主任费、课时津贴、车旅费等补助都无法兑现,教师基本上没有福利待遇。漳州市在县区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评上中学高级职称满五年的教师工资只有1 900元,中学一级1 600元,初级1 200元。相应的市区教师比他们分别高出550元、450元、350元。福州市由于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的平潭、永泰、罗源、闽清等县教师的工资相对偏低,同职务教师工资相差700元。在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闽清县只有个人缴纳的2%,单位的8%没有兑现。福州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尚有17.9%还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11%还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这些教师主要分布在贫困县和农村学校。泉州市的中级职称教师地区补贴为960元,而在德化、惠安、永春等农村学校补贴分别仅为235元、195元、185元,城乡差异大。

4.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问题

(1)教师编制标准问题

小学教师核编标准问题较多。2002年核编时取消农村学前班教师编制,农村学前班除乡镇中心幼儿园外,学前儿童仍然混合在小学就读。全省幼儿园学前班有5 986个,占全省幼儿园班级数的19.46%。初小校和完小校的学前班教师继续占用小学教师编制。现行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城区学校比较适合,对农村学校不利。农村学校规模小,办学分散,教学工作总量依然存在,还增加一些新的课程,由于编制偏紧,存在岗位需求和人员不足情况。农村学校寄宿生多,学生安全和生活管理所需人员没有列入新编制标准,使编制内教师超工作量。由于中小学学科教师各地区各校分布不均衡,出现编制浪费或师资紧张状态。有的学校某个学科教师相当紧缺,连续几年招聘出现空缺,有的学科则大量过剩;
有的是农村学校紧缺,城市学校却大量剩余,出现区域性、结构性余缺现象。

(2)教师职务评聘问题

按现行省定职称评定条例规定的中高级教师比例,农村学校明显低于城镇学校。石狮第二中学,12个高级教师能聘上的才5人,其余7人有评无聘。莆田第十七中学高级教师35人,只聘19人。连江尚德中学高级教师17名,其中自聘12人。城镇学校办学规模大,学科设置齐全,分学科设置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基本上有相应的中高级人员应聘,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学科设置不齐,按学科设置中高级教师职称聘任造成集中在语文和数学学科,其他学科缺人聘任,有的高级职称岗位无人应聘。职称评定中教师的教学绩效难以在评定中给予考核。聘后相关管理工作规则没有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对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

(3)教师管理体制不顺

教师管理处于多头并管的状态,使招聘录用、交流调配等都难以落实。一些地方人事部门在教师招聘录用和交流条件、程序上设置了过多的限制,教育部门难以统筹配制师资和灵活有效吸引人才到中小学任教。2006年省人事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流调配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机构编制列入编制管理部门管理且工资基金列入政府人事部门管理的单位,调入人员均须报同级人事部门审批。”把教师也列入管理对象,造成教育部门无法在区域内统筹调配教师,连超编的学校都无法向缺编学校调剂,教师无法合理流动。

(4)教师队伍建设财政投入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经费不足,教师培训经费按省政府文件要求培训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2.5%核拨,很多地市县根本没有到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经费不到位,有的县市区政府未按政策规定足额拨给学校继续教育经费,而是采用一次性包干拨给办公、教研、培训、修缮经费的办法,其中能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就显得很不足。宁德市的骨干教师培训是拨款,2006年前是以每生800元拨给(教育局预算外收入拨给),2006年后是以每生500元拨给(财政出部分,教育局出部分)。教师职务培训是根据文件要求,经物委批准向教师收费,二级教师培训收120元,一级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收150元,城关教师收180元。各地市县教师参训培训费用,基本上由教师自己承担。

二、福建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1.建立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中小学师资配置机制

(1)建立长效的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改革教师录用方式

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制定优惠政策,创设宽松环境,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行政府宏观管理,控制教师编制总量,各地市县按照编制量,实行区域化教育管理战略,进行内部调整。通过城乡学校教师编制、教师职称结构比例等的统筹调控,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对在城乡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合作交流活动中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上的倾斜。尝试在边远贫困地区师资紧缺的义务教育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教师特设岗位,公开招聘本科毕业生到岗任教。

(2)依法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职能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责权相一致,管人管事相一致。要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数,统筹配备辖区内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对地域广、生源分散、校点多的农村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安排教师编制,保证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灵活用编,实行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设立农村学校滚动周转编制。

(3)创新农村学校运行模式

鼓励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与周边的农村学校,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教师岗位设置一体化,实行教师轮岗交流,资源共享。组建农村教育集团,由集团统一管理各成员学校的编制、党、政、工、团、少先队和教学业务工作,领头的中小学教育集团把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资源嫁接到薄弱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组建的教育集团,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逐步改变以往的学校运行模式。

(4)加强教师的评聘管理

创新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组建学科评委会,变综合评审为专业评审,变书面评审为书面评审与实际教学能力相结合的考核,创设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让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不受职称、年限等的限制,直接参评高级教师。要加强对教师聘后管理,严把年度考核关,把年度考核作为续聘、解聘、调整岗位、晋级、加薪、奖励的重要依据。清理被占用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对临近退休的人员也可以采用内部离岗退养制度,畅通教师进出渠道,将腾出的编制补充新的教师。加强对农村寄宿生的管理,给一定的管理类教师的编制,不占教师编制的指标。

(5)建立农村教师从教的奖励机制

应届毕业生志愿到农村艰苦学校任教的,政府设立专项奖教基金。凡愿意到偏远山区任教的中小学高级教师一律按实际职称聘任。提倡优秀教师跨校兼课,城市、农村教师互聘、联聘教师制度,允许获得兼课、兼聘报酬。制定农村教师补贴政策,对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发放交通补贴、地区补贴、学习资料补贴、网络补贴等,鼓励教师的自学提高和校本教研,专款专用。

2.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中小学师资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系统的内外部方方面面的问题。外部涉及各地市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学校地理位置、学校所在社区人口密度、交通状况、教师编制、经费投入;
内部又涉及年龄结构调整、学历结构调整、职称结构调整、学科结构调整等问题。各级政府要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指导,经常听取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组建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就全省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重要政策问题进行决策;
成立专家委员会,对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决策、健全机制、分步实施等问题提供咨询和论证。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县(市、区)示范、交流活动,抓好工作试点,以点带面。

3.强化经费保障,重点加大对农村师资建设的资金投入

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显著增加教师教育经费。加快实现从注重硬件投入向注重软件投入的转变。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安排教师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教师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要规范程序、科学论证、严格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骨干教师建设资助项目。各地要设立骨干教师建设资助项目,加大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加强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会的建设,保证基金利息的一定比例用于对骨干教师的奖励。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努力做到县域内教师同工同酬。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改善和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培训制度、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支教教师生活补贴制度、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优惠制度、农村教师表彰奖励制度等,为农村教师排忧解难,稳定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2006-2007年度福建省教育统计简明资料,2007年5月.

推荐访问:学科 教师 五篇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五篇】 教师个人学科总结(精选5篇) 教师个人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