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3年度工业园区工作要点【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4-03 08:19:02 来源:网友投稿

1、抓标准化创建。按照市县两级安全生产机构标准化创建要求,重点抓好园区安监站标准化创建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办公室标准化创建工作。2、壮大安监队伍。在现有两位班子成员抓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分管工程的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工业园区工作要点【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五篇】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夯实基础重点抓好机构完善,壮大队伍,规范管理工作

1、抓标准化创建。按照市县两级安全生产机构标准化创建要求,重点抓好园区安监站标准化创建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办公室标准化创建工作。

2、壮大安监队伍。在现有两位班子成员抓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分管工程的领导专门负责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同时增加一名专职安监员。

3、完善管理体系。重点抓好企业安全员的管理体系。建立安监员信息互通平台,企业生产制度建设平台。

二、强化监管重点抓好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1、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协助业务部门载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4次,净化安全生产环境。

2、开展安全隐患集中大排查活动。主动邀请安监、消防、质监等职能部门开展安全隐患集中大排查4次。每半月组织全体园区干部职工对园区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一次,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帐。

3、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
实行领导包案整改。挂牌销号整改,使隐患揸得出改得了。对小隐患由蹲点干部现场督促整改,一般隐患由挂片领导督促整改,较大以及特大安全隐患上报安委会职能部门督促整改,做到小隐患不出企业,一般隐患不出园,大隐患不出县。

三、突出重点重点抓好敏感时间、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工作

1、抓好春节全国两会以及节假日等敏感时间的安全生产,抓好领导带班制度的落实,以及安排好值班。

2、重点抓好危化企业,消防重点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危化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规范危化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台帐。

3、抓好特种设备的年检,操作人持证上岗情况以及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的检查。

四、营造氛围重点抓好宣传、培训工作

1、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利用条幅、宣传车、出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安全生产进行大力宣传,使安全意识深入每位员工的脑和心。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
对策建议;
玉溪

云南玉溪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年,通过多年的持续推动,玉溪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以来玉溪市政府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玉溪工业园区现状

2003年以来,玉溪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强市”和“三优一特”的经济发展思路,把工业园区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在研和工业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区相继开展建立工业园区的工作,同时加快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新兴钢铁、正成工数控机床、沃森生物、太标太阳能、达利食品、力高云南箱包等大批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全市工业园区以一园多片为基本架构,工业园区的集中度大幅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园区产业覆盖高技术产业、新型战略性产业,传统特色产业和资源性产业等。红塔工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以烟草及配套、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
研和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钢铁及延伸加工、太阳能光电设备制造、数控机床制造和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
通海园区基本形成了以五金机电、食品加工、彩印包装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发展格局。各县工业园区也打出了陶瓷、磷化工循环经济、矿业循环经济、镍产业等特色牌。其中沃森疫苗产业园、数控机床产业园等部分产业集群已成为全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

截止到2013年底,玉溪市已规划建设了10个工业园区和一个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市县区全覆盖。其中 6个园区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全市10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64.29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5.31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
入园企业662户,吸纳就业10.7万人;
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8.6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9.7%;
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29亿元,增长9%,实现税金286.24亿元,增长13%。其中,红塔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760亿元,研和园区、新平园区总产值分别超过100亿元,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玉溪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在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玉溪工业园区发展的特点

(一)定位明确,规划合理

工业园区建设坚持“规划行先”的原则,从区域内产业发展和比较优势出发,科学定位园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同时抓住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的机遇,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山地布局”的要求,把园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低丘缓坡试点项目,缓解产业发展用地压力,目前,玉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0%为山地、荒坡地带,实现了“工业上山,项目入园”。

(二)园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玉溪自然资源富集,拥有40多种矿产资源,有3个高原湖泊的水资源以及丰富的农林资源。工业园区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结合园区所在地的优势和特色,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中心城区的园区大力发展卷烟及配套、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
矿产资源富集县区的园区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磷化工等原材料及深加工产业;
生物资源丰富县区的园区发展生物资源加工、农特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交通和商贸旅游发达县区的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出口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产业。

(三)园区发展重点突出

玉溪市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突出重点抓落实,以重点落实带动全局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在空间上围绕突出“一区两极两带”增长极布局,即以红塔区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区,玉溪高新技术开发区、研和工业园区为两个增长极。二是突出重点产业。红塔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卷烟及配套、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产业;
研和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钢铁及物流业;
通海园区重点发展五金机电和食品加工业;
易门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建筑陶瓷、有色金属、石油炼化深加工;
新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铁、铜采选及加工、生物资源加工业等。三是突出重点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定位在具体园区。2011年~2015年,全市115个重点项目分布在10个园区,预计总投资236亿元。

(四)产业聚集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工业园区完善园区规划、突出主导产业、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构筑招商引资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吸引了大批企业入园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园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沃森疫苗产业园、数控机床产业园、五金产业园、太阳能设备制造基地、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等部分产业集群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要支撑。

(五)园区规模和实力稳步提升

工业园区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园区实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多形式招商引资活动,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园区。以龙头企业为主建设的园中园(基地)稳步发展,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产业层次低且竞争力不强

目前,玉溪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还处于企业集中向企业集群过渡的阶段,入驻园区的大多是中小项目,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档次低,入园企业间技术和产品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长,难以形成园区产业优势。面对市场竞争、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

(二)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玉溪工业园区基本是政府主导型,市场机制作用不强。人权、财权、事权不够明确,办事效率不高,运行机制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急待加强。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还有待改善提高。

(三)产业要素配置效率不高

玉溪工业园区大多在低丘缓坡进行开发建设,土地开发成本高,入园企业用地贵,土地利用率偏低。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平均产出规模每平方公里仅为19亿元,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资金方面,市县区政府财力有限,难以“包办”园区建设,对民间资本投入,园区政策吸引力不强,导致园区部分基础设施滞后,无法满足企业要求。

(四)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大

受当地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建设成本依然较高,企业技术不足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大,制约了园区发展。

(五)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多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相集聚,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够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还不足。

(六)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滞后

园区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没有凸显。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刚刚起步,“工强城兴”的效果还不明显。

四、玉溪工业园区发展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提升产业层次

根据产业政策,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定位。要因地制宜探索园区发展模式,对拥有特色资源优势和大型骨干企业的地区,应依托特色资源和大企业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型产业园区;
对产业基础较好、在产业链上同类企业集聚较多的地区,应发展专业配套协作型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上,要注重引进和发展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上下游能迅速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

(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园区活力

积极探索园区管理和运行新机制,实现园区“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作、独立式运行”,推动园区建设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划分管委会的事权。按照管理与开发分离、政府与企业分离的“双重分离”原则,不断提高园区市场化经营运作水平。按照“实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逐步实行动态管理。

(三)优化园区发展的各类资源配置

在土地管理方面,必须坚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批准,严格用途管制;
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开发政策,推进园区向低丘缓坡布局。在资金方面,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与园区共建投融资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园区投融资格局。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企业债、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资。

(四)抓住机遇,强化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园区跨越发展的生命线,创新招商方式,变“单一项目招商”为“链条整体招商”,既注重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也注重引进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带动、辐射效应。特别要集中力量引进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大企业和重大项目,做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形成产业链。

(五)加强人才培养,保障园区跨越发展

打造引入人才的优良环境,面向市内外选聘懂产业政策、会企业管理、善招商引资的人才;
园区和企业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高质量的研发团队,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加强企业的研发创新,鼓励园区和企业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大中企业进行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培养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及领军人才。

(六)搭建平台,孵化企业促发展

企业的发展就是园区的发展,因此,为企业谋发展才是园区改善“软环境”的根本所在,工业园区要帮助企业解决好诸如资金、人员等需求的困难,打通园区与企业,园区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商业对接通道,使园区成为企业的帮扶平台和孵化器,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把项目孵化成产业。

(七)加强城镇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园区信息化和城镇化建设,充分认识工业化的基础性地位和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从玉溪的实际出发,认真规划,打造一个集网络化办公、信息化服务、国际化交流为一体的信息化园区。

参考文献:

[1]梁琦.产业集群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吴向鹏,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2).

[3]周耀根.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6.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四年前, 陕西县域工业园区蹒跚起步,开创了县域工业集聚发展的崭新模式;
四年后的今天,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实现了奇迹般的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培育出极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也为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当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未来的陕西经济将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县域工业园区,因此,“县域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对陕西意味着什么”将成为陕西全省关注的重要课题。

工业园区是推进县域城市化、工业化、实现循环生态发展和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其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加速区域经济转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陕西中小企业促进局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整体布局,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倾力引领全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重点扶持全省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对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工业园区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初步走出了一条集“科技创新、经济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工业强县战略成效显著,各县市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政府重视力促园区大发展

10月23-24日,陕西省政府在兴平市召开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现场会,安排部署推动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工作。这是陕西省首次召开以县域工业园区发展为主题的全省大会。副省长李金柱出席并讲话强调,全省各地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市场主体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融合,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尽快实现“12381”发展目标。

此前的10月9日至10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深入咸阳兴平市、礼泉县工业园区调研,了解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配套服务情况,特别关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问题。他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县域科学发展,坚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城镇化,重点抓好产业和园区,依托园区招商选商,构建县域特色现代产业。他还指出,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先进设备,强化生产协作和产品配套,努力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效益。赵正永省长10月17日在陕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做大工业的思路,加快构建强市富民产业体系,尤其要坚持以园区为承载,抓龙头企业、抓产业延伸、抓循环发展,加快提升工业化水平。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丁义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早在2008年11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创了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的新起点。几年来,陕西省各地市、各部门以规划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为重点,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先后涌现了一批批产业定位明确,规划质量不断提高的工业园区。如旬阳县准确定位生态工业集中区发展路径和方向,走出了一条“关联配套,循环发展”之路。

据丁义安介绍,陕西省各地市把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先后通过完成重点县域工业园区规划编制;
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等举措,推动全省园区经济迅猛发展。四年来,各类县域工业集中区已发展到近200个,聚集各类中小微型企业超过10万户,从业人员近100万人。

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动机

四年多来,陕西县域工业园区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一批骨干企业落户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名符其实的成为了县域经济的发动机。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县域工业处处长孟尉校向本刊记者介绍说,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2011年,建成面积214.93平方公里,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2654.68亿元,同比增长43.92%;
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2407.88亿元,同比增长42.23%。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4个,超过50亿元的17个,超过30亿元的26个。100个重点园区平均年营业收入27.94亿元。

与此同时,入驻企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企业数3904个,同比增加750个,其中投产企业达到2827个,同比增加438个;
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089个,同比增加164个。目前,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和拟建项目340多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拉动发展潜力巨大。

2011年,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从业人数51.5万人,有15个园区从业人数超过1万人;
实缴税金104.89亿元,利润总额191.17亿元,同比增长28.27%,社会贡献明显。

孟尉校还介绍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县域工业园区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依然保持了稳中求快的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县域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549.99亿元,同比增长31.26%,特别是铜川、安康、商洛、汉中等市工业园区引进和建成投产了一批骨干项目,实现新增产能,活力凸显,四市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3.48%、90.26%、70.53%、66.84%,成为全省‘稳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陕西县域园区发展进入新阶段

扶持和建设100个县域工业园区,是陕西创新发展理念,取得改革开放新突破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实验。陕西县域工业园区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跨越发展,铸就了诸多不凡业绩。

全省83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5.7%提高到2011年的56%。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4%提高到2011年的50.5%,已占据“半壁江山”。

李金柱副省长在此次会议上讲到,近年来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成绩斐然,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速度快、投资高、效益好、贡献多的发展特点,工业园区的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在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中,各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归纳为资源带动型、主业带动型、龙头带动型、关联合作型、科技推动型五种业态形式和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援助建设型、多元筹资型五种运作模式,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省工业园区仍然存在起步晚、园区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

李金柱副省长因此强调,陕西省要在“十二五”末实现全省经济总量翻番,必须要坚定工业强省战略,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产业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壮大能化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冶金、纺织、医药、食品等传统行业和发展金融、物流,产品设计等服务业的重要平台,推进市场主体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融合,不断提高园区经济总量。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县域工业处处长孟尉校在县域工业园区调研时也指出,县域工业园区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地园区要按照“新理念、新目标、新产业、新机制”的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快步伐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孟尉校特别强调:“对于县域园区来说,产业是第一竞争力,园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园区要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升级作为首要目标,以产业升级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发展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是县域园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继续完善以产业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促进资金、技术、院校、人才、载体、平台等创新要素有效整合,加快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项目集聚、技术集聚、平台集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十二五实现“12381”目标

依据《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把发展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再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聚集区、生态循环经济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城镇化拓展新区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示范区。

陕西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政府议事日程,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支撑、科学推动的发展路径,实现“12381”宏伟目标,即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1万亿元的营业总收入,建设200个工业集中区,重点培育30个过百亿的工业园区、80个过50亿的工业园区,吸纳100万人就业的目标。

要求各地创新发展目标,进一步修编完善规划,突出园区的产业特色和集群发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上中下游产品相关联的产业链。筛选确定一批规模相对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强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形成园区发展核心。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平台和载体的作用,建立项目库,推动招商引资,主动吸引和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园区空间布局总体构架。“十二五”期间,全区以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为龙头,以岸线和新施、新道公路为发展轴,重点规划建设产业园等5个街镇工业园,形成“一区五园”的工业园区空间布局。

(二)明晰园区关系定位。开发区创建全市新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
产业园为开发区拓展区,建设全市重型装备制造基地;
、、3个街镇工业园区为开发区特色园区;
工业园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配套园区。

(三)完善园区规划编制。年10月底前完成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所有街镇工业园区要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于年9月底前完成园区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各工业园区要以规划为引导,合理设置产业发展区、管理服务区、居住生活区,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二、健全体制机制

强化集中统一的工业园区领导体制。各街镇工业园区成立相应的管委会,由所在街镇主要负责人兼任管委会主任,行使相应的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审批权和行政管理权,实行“充分授权、统一管理、封闭运作”。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管理机制,对园区内的企业和招商项目实行财政体制范畴内的封闭型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实行园区建设月调度工作例会制度。各相关街镇场区、部门和单位要将有管理能力、懂专业技术、会国际化运作的高素质干部选调到园区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公开选聘优秀人才。

三、坚持集约用地

(一)保障工业项目用地。确保全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50%以上用于工业,工业用地90%以上用于工业园区。区国土规划部门将年度工业用地计划下达给各经济责任主体单位和区经济行政主管部门,由各经济责任主体单位会同区经济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工业项目选址和用地计划安排,申报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依法办理相关用地手续。新增工业用地计划实行全区统筹,工业园区实行一次性规划、成片预征,按批次(项目)供地。

(二)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和利用效率。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项目投资强度要达到每亩15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亩平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其他街镇工业园区项目投资强度要达到每亩10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亩平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

四、推进产业集聚

(一)明确产业定位。开发区以临港产业、重装基地为产业目标,以钢铁深加工、桥梁与钢结构、机械和电力装备等用钢产业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适宜产业。产业园以船舶制造,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装备,大型水工装备,大型桥梁与钢结构等重型装备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化工、冶炼、铸造等适宜产业。工业园以服装加工、塑料制品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与开发区大产业配套的产业。工业园以食品加工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轻工机械、食品包装等产业。工业园以轻纺、木材加工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五金工具、塑料橡胶等产业。工业园以旅游产品开发加工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以粮食加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二)壮大产业集群。各工业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着力引进产业项目,注重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纵向延伸成链、横向聚集成群”的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以上,其中: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和3个街镇工业园工业总产值均达到50亿元以上,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五、完善基础设施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区政府鼓励、支持、引导各工业园区按照“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高标准做好规划,加快开发建设,努力做到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讯、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和场地平整等配套,满足工业项目入驻要求。

(二)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建设合力。从年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本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时要将园区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其中,统筹安排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

(三)创新园区建设模式。街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主体是各相关街镇,具备条件的园区都要成立园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园区投融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配套服务建设。鼓励采取业主投资开发、BT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工业园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大支持力度

(一)设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从年起,区财政在开发区和各街镇体制结算财力资金中安排10%作为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并按资金筹集渠道重点用于园区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和市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配套。

(二)从年起,园区内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形成的税收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再投资新增的税收(不含建设期间产生的税收),从项目完工投产之日起5年内,区级留成部分50%返还给税源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收入按《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对街镇财政体制的通知》(新政发〔〕3号)和《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新政发〔〕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对工业示范园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平台建设项目、产业集群项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重大项目配套建设项目等,区经信部门联合区财政部门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市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七、健全考评体系

将各街镇场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纳入区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新型工业化考评指标体系,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用地、新增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工业项目贷款等6项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按季度进行统计,按权重打分和排序,在全区通报。每年对各街镇场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规模、总量、质量、效益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按照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成任务不力的街镇、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八、优化发展环境

以“企业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为主线,以治庸问责、转变作风为抓手,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全区优化工业领域投资发展环境、优化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相关规定,积极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全市工业领域投资发展环境最优示范区,实现项目审批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收费最低。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建立重点产业园区分档机制,推进园区加快发展

为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晋位升级,结合实际,将我市重点产业园区按照工业经济总量划分为四档进行评定。

(一)重点产业园区必须具备的条件。

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批复要件;
园区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
园区管理机构;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工作制度和服务体系;
起步区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及以上标准。

(二)重点产业园区的分档标准。

一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含100亿元);

二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

三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

培育期工业园区标准:对未达到三档标准的工业园区,但符合以下3个条件之一的即可纳入培育范围,列为重点监控园区,享受重点园区相关政策,且限定5年培育期(2011—2015年)。

(1)有国家和省、市正式文件批复;

(2)涉及“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

(3)每个区、县(市)至少保留1个产业园区的原则。

(三)园区分档的评定程序。

全市重点产业园区每年评定1次,评定工作要对园区执行《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情况进行审核,并按照园区分档标准重新进行认定。具体评定程序由区、县(市)组织申报,市工信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对重点产业园区进行审核评定,对符合标准的纳入全市重点产业园区管理。

二、建立产业园区政策导向机制,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

(一)明确各园区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支持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园区,引进和扶持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助推主导产业快速裂变扩张,带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对园区限制类产业严格控制,不准进入,尤其是严格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淘汰类的产业进入。对《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鼓励和限制类之外的产业项目,各园区可根据各自总体规划自行发展。

(二)鼓励类产业政策。

优先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用地。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各区、县(市)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园区用地,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用地。

重点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和区、县(市)均应设立支持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向资金,其中市级导向资金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安排。导向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融资平台、技术研发检测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环保平台、公共展示平台等方面建设,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加大对园区投资项目的支持。对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投资项目,市里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在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时,给予优先申报。对列为部级、省级、市级重点投资项目的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加大对园区工业企业的扶持。对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园区内优势龙头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首台(套)、技术中心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市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民营企业担保中心等担保机构,对申请银行贷款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
市直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三环内搬迁的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搬迁企业必须到市工信委报备,由工信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鼓励和限制类产业发展定位,指导企业搬迁到可以准入的园区。有关部门要为符合产业发展的入园工业企业和项目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对搬迁工业企业,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完善市对区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的通知》有关规定,生产型市级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或异地新建分厂,从新企业投产年度起3年内,按企业新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对园区给予适当奖励。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各产业园区按照各自区位、资源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定位制定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对园区在招商引资中招到的限制项目,由市工信委负责协调到可以准入的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投产后前2年的经济指标和税收归招商引资园区,2年后归落地园区。

(三)限制类产业政策。建立园区限制类产业项目报备制。进入产业园区的项目原审批程序不变,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严格把关;
各产业园区管理部门对进入园区被列为限制类目录的项目必须到市工信委报备。强化对限制类产业项目的管理。各产业园区按照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定位,严格控制限制类产业。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淘汰类的产业项目不准入园。对不执行《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引进限制类产业项目的产业园区,取消对其各项政策支持,同时对其主要领导亮黄牌通报批评。

三、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一)明确产业园区管理职责。

按照我市新战略总体要求,规范和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管理。市工信委负责全市产业园区的布局规划、产业导向、政策协调及管理工作。产业园区的设立、扩建和调整由市工信委会同市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进行审核。各区、县(市)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省级产业园区,参照部级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职责。

(二)建立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

各区、县(市)政府对区域内省级及以下产业园区在规划、土地、环保、项目等审批权限方面,采取驻区审批或实施全程代办等方式,建立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三)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建立园区企业入驻和发展“绿色通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完善园区统计工作。各产业园区要建立园区统计报表体系,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动态发展变化情况,并认真做好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建立产业园区信息网络化体系,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四、建立园区考核机制,促进园区整体水平提升

(一)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产业园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新上工业项目总数,工业集中度、鼓励类主导产业所占园区比重,投资强度等主要经济指标。

(二)明确考核主体。

由市工信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部门负责对重点产业园区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五、建立园区晋档达标奖惩机制,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对分档和提档晋级的产业园区,从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按以投代奖方式给予适当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鼓励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奖励资金等。其中,奖励服务、招商等有功人员的奖励资金不超过30%。

(一)分档奖励的标准。经审核确认纳入全市管理的重点产业园区,能够完成年度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的分档给予奖励:

一档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200万元奖励;

二档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100万元奖励;

三档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50万元奖励;

培育期工业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30万元奖励。

(二)提档晋位的奖励标准。对提档晋位的园区给予一次性奖励:由二档园区晋位一档园区的给予100万元奖励;
由三档园区晋位二档园区的给予50万元奖励;
培育期工业园区在培育发展期晋位三档园区的给予30万元奖励。

(三)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有一项未完成的园区,不予奖励。

(四)限制类产业作为否决项,如发现限制类项目进入园区取消奖励。

(五)市工信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建立重点产业园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对当年未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园区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
对连续2年未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园区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对连续3年未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园区领导干部,建议调整。

六、其他事项

推荐访问:工业园区 工作要点 五篇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五篇】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精选5篇) 工业园区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