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设计与消费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4-02-05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商品包装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这个目的。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使他们对该产品的品牌、包装和商标以及生产厂家产生良好的印象。消费者决定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与消费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设计与消费论文【五篇】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文第1篇

商品包装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这个目的。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使他们对该产品的品牌、包装和商标以及生产厂家产生良好的印象。

消费者决定买东西的行动是在某种动机推动下进行的。人们的行动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观原因即动机支配进行,而动机又与需要密切相关,动机是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的体现,是由人的需要转化而来。换言之,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行动的,消费者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但是人的需要不一定全都能转化为推动人行动的动机。需要往往以愿望的形式被人体验到。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健康美丽,但是如果没有出现抗皱美容霜之类的化妆品,这种愿望就无法推动人们购买化妆品的行动,而仅仅以愿望的形式存在于心中。只有当某厂家生产了该种产品,并且通过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到有满足自己美容愿望的化妆品后,消费者才会去商店购买此类化妆品。这是在满足愿望的动机推动下的购买行动。只有这时,需要才真正转化为动机,成为人购买行为的动力。

人的需要存在层次的差别,不少心理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吃、喝等;

(2)安全需要:在危险和恐惧中对自由的需要;

(3)归属相爱的需要:得到亲友爱,成立家庭需要;

(4)尊重的需要:对荣誉成就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有些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为了使用,另一方面还要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教养和鉴赏力等等。因此在拟订不同商品包装设计定位时,应对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类型作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购买行为特征

(1)消费者购买行为既有满足生理和物质需要的成分,也有购买能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的成分。例如,购买烟、酒、菜、奶粉、服装、鞋帽等物,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充饥、营养、保温等生理需要;
而购买书籍,订阅杂志、购买彩电、VCD等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或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时是由一种动机支配的,有时是由多种复杂动机综合支配的,这些动机综合在一起构成购买行为体系。满足精神、社会需要的动机常常伴随满足生理、物质需要的动机。例如,经济收入较低的消费群体往往更加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对商品的要求则是价廉物美,这是由购买动机支配的行为。而经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行为往往也讲究商品包装品质。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就相当复杂了,是生理、物理需要与精神、社会需要交织在一起,其中精神、社会需要占了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需要不断变化,在确立包装设计的目标和定位时,就应多从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需要着眼。

(3)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低级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向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发展的。但是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教育及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后才能形成。消费者高级需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包装设计的指导和影响,即消费者购买动机受商品包装引导。例如,矿泉水的包装设计,如果只宣传解渴的作用而忽视其水中所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卫生健康的介绍,效果估计不会很好。因为现代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需要不仅为了解渴,而且还需补充人体内所需的物质元素。所以设计时应主要体现其原料来源,以及保证饮用安全健康等。这样,消费者就会被打动,才会按照包装的指导进行购买,从而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只有了解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规律,才能使包装指导消费的作用得到体现。

3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1)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增强包装效果的首位因素。“注意”是心理认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包装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并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包装中的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声音等条件的独特性分不开的。

在人们的视觉认知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商品包装的文、图、色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视觉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具备一定的个性特征才能引起消费者注意。

(2)情感与联想。设计师对包装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商品文化内涵则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诸多元素中,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最强。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但使用色彩来激发人的情感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绘制食品包装时,不要用或少用蓝色、绿色。而尽量多的使用橙色、桔红色等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的色彩,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滋补类产品,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包装的商品感到满意,而对洗洁用品则对冷色调包装比较感兴趣。这就是商品包装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效果。

(3)成功的商品包装不仅能激起消费者情感和联想,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

因此,商品包装设计要想让消费者牢记,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的个性特性,拥有简洁明了的文字、图像,同时还要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

4结语

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人们往往凭自己的印象购买商品。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测试表明,美丽与丑陋,高雅与粗俗,关注与排斥,这些心理上的情感,不仅男女老幼各不相同,也因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偏爱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市场,研究设计形式因素和分析消费者的各种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从而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激起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摘要】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传达相关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生活上的温饱,对商品也是越来越挑剔。包装设计更应突出商品的信息和价值功能。好的包装设计除了解决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外,还要着重研究消费心理,才能在使该产品从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包装设计消费心理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消费心理学是一项有着意义却普遍缺失的内容。为了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妥善的纳入消费心理学内容,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改善设计创作,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
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消费者行为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1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98-01

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绝对不是精英教育,决定了其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只能是掌握市场营销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市场的专家学者或市场营销的策划大师,针对这样的特点,笔者对市场营销专业《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作出如下探讨:

一、课程介绍

1.培养目标。《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消费者的外在行为表现,并懂得透过外在行为探寻消费者内在心理,或者通过分析消费者心理,推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2.课程特点。该学科主要研究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提供依据。研究侧重二个基本问题:一是分析研究不同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其影特征响因素,为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提供依据;
二是通过制定营销战略,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高消费者的购买频率,目的是为企业创造顾客和利润。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设计

情景设计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情景的设计,条件要充分,教育教学目的要明确。每一个情景的出现,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进行。随意的、目的不明确的情景设计,是对教学的干扰,是杂乱的,无效的,甚至是对教学是有害的。其次,情景设计的任务问题。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情景的设计,应该有一个或几个非常明确的任务。情景设计的过程和实现教育教学任务应该有阶段性的任务达标标准。笔者将课程内容作了如下情景设计。

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学。学习情境一: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

2.问题认知、购买评价、商店选择、购后行为。学习情境二: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3.消费者需要、动机、动机理论和营销策略。学习情境三:消费者需要与动机。

4.消费者的感觉、知觉、知觉过程、质量。学习情境四:消费者的感觉与知觉。

5.有关消费者的学习理论、消费者学习与购买动机、记忆与遗忘。学习情境五: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

6.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形成、测量。学习情境六:消费者态度的形成、测量与改变。

7.个性、自我概念、生活方式 学习情境七: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8.文化、文化价值观、文化环境、民族与年龄亚文化。学习情境八: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9.社会群体、参照群体、群体内沟通与意见领袖。学习情境九: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10.家庭生命周期、家庭购买决策、中国家庭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学习情境十:家庭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11.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层、市场营销。学习情境十一: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本课程除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方法外,还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主有:

1.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暗示、提示和必要的背景说明等,让学生自悟出某些原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变教师的单向思维为师生的双向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2.讨论式教学。即设计某些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运用这一方法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模拟教学。即模仿消费实践,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参与,用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机会,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4.现场教学。即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进行现场参观、考察和讲解,或请企业专家现场讲学。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5.社会实践。即组织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修正和调整教学计划,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知识,补充和完善未曾学过的知识,增强实际本领。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引导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符合中国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理论框架;
培养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工具,并且运用其中的 一些方法和工具进行初步的消费者行为测量;
同时,还要通过丰富的案例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确定能够有效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 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使之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实施营销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要全部实现了授课电子课件化。它不但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并且有助于及时将新的学科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之中。现在我们正尝试准备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把教学的静态过程变为动态过程。

3.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改革。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彻底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教师“一言堂”现象,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积极参与;
第二,由过去侧重培养学生记忆知识,变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第三,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由过去从教材的单一渠道获取,变为从网上多渠道获取,由静态的、陈旧知识,变为动态的最新知识;
第四,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由过去依据唯一的试卷测试分数,变为依据多种考核形式。

参考文献: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费心理;
体验;
终端设计

正如伯德·施密特博士在其著作《体验营销》中指出的那样,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正成为各行各业当下最流行的终端设计之一。对于品牌而言,体验式终端的设计可以令消费者改变对于其产品印象的一贯定式看法。那体验式终端又是什么呢?体验式终端是体验经济和体验营销的产物。是体验营销的一种具体做法。是指在销售的终端,运用终端陈列设计、行为设计和氛围营造等传播策略在终端营造一种与产品个性、品牌定位相符合的情境,它将产品、品牌价值、企业文化等因素有效整合,使消费者通过主客观体验产生体验消费,促进终端销售。体验式终端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已广泛的流行于现代商业,比如星巴克咖啡、宜家家居等,它们以其新奇、个性的情景设计,独特、生动的氛围营造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带给消费者与众不同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产生着巨大的终端吸引力和消费力。

一、消费心理在体验式终端设计中的影响

在消费者购物主动性和个性化日益增强的今天,更多的消费者希望在购物的时候能体会到购物这一活动为他们带来的乐趣,而不再仅仅把关注点放在商品本身。而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正是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的设计,所以,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与消费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代消费心理要求我们在终端的设计上更多的进行体验式的终端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的状况有很多,其购买行为也被这些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着。研究消费心理是设计体验式终端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打开市场的必要准备。消费心理在体验式终端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陈列产品是体验式终端最主要的功能,其次是美化产品和传达信息。对于当代消费而言,后两种功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消费者购物的过程中,让消费者一眼就注意到你的产品或者你的品牌呢?这就要求体验式终端的设计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消费心理研究分析,一个体验式终端设计要想成功的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可以使消费者对它留有印象,进而形成巩固的记忆,是由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与体验式终端设计中的色彩、文案、图形、声音以及造型形态等条件的新颖性是分不开的。体验式终端设计的色彩、文案、图形、声音以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讲,都是对“视觉元素”的一种刺激,而这些刺激需要具有一定的奇特性才能成功的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如某文化产品的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把展柜做成了各异的形状,配上各自的图形,给消费者成功的营造了一种清新、多彩的消费氛围,在众多的终端卖场中,这样的设计一定可以成功的吸引消费的注意并使消费者对其留有深刻的印象。

2.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当前的消费结构看,情感需求在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更关注产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上,我们应努力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而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就要让消费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关联。在进行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时,要把消费者的情感兴奋点紧紧扣住,促使消费者在情感的驱动下发生购买行为。例如,水星家纺的广告语,“爱一张床,恋一个家”,便将情感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以情动人心,而后又在其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上,将其终端卖场设计成家的情景,舒适的大床、温柔的光线、还有精致的家居配饰,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家的主题,使消费者置身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成功的引起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之后,销售便容易做了。

3.增强消费者的记忆。消费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只有让消费者对你的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产生记忆并保持记忆,回忆和再认知才有实现的可能。为了使消费者可以增强记忆,在进行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时适当通过故事情节去加深消费者的记忆联想。所谓故事情节记忆,是指消费者个人有印象的系列事件的记忆。比如,童话故事、电影、游戏等的情节,人们往往对这种故事情节的印象比较深刻,通常这种故事情节也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如设计者对毛绒玩具熊的终端设计考虑,将所有的小熊都置身于城堡里童话故事的情节中,仿佛赋予了每一只小熊生命,而不再仅仅是产品的陈列。在体验式终端设计中适当运用消费者所熟悉的经典情节,会对激发消费者的相关记忆和品牌联想有十分大的帮助。一旦品牌的美好形象占据了消费者的记忆,品牌被消费者所信任,就很容易培养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促成多次购买。

二、消费心理在体验式终端设计中的体现

体验式终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体验式终端设计本身,我们将消费心理应用于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之中,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销售。体验式终端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或创意阶段,消费心理已经深入渗透进终端的多种元素的巧妙设计中。

1.外观。在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中,体验店的外观是给消费者塑造感官体验最有利的工具,它往往以其直观、立体的第一印象在店头林立的市场吸引消费者眼球,给消费者留下美好印象。例如苹果公司将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北京三里屯体验店的外观设计成了一个晶莹剔透、象征着智慧与高科技的立方体,让消费者第一眼便接受到了苹果发出的独特的讯号。又比如,LV(Louis Vuitton)这一始于1854年的法国经典品牌的体验店的外观设计。流线型的棱角、通体亮丽的蓝光、以及经典的橱窗设计和Logo的位置,无不显示LV这一品牌的大气和个性,给消费者以身份的象征,财富的体现。

2.色彩。在体验式终端设计的众多元素中,冲击力最强的无疑是色彩,消费者对整个体验店的感觉首先来自于色彩。因为色彩具有它本身的特性,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要把握体验店本身的属性和特点,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通过视觉来刺激消费者。比如在终端营销设计“产品展示领域”获得最佳设计金奖的HR赫莲娜,其体验式终端的展示设计运用了上流社会使用的珍宝盒元素,并在色彩上使用深褐、纯白、浅金三色绝妙搭配,完美诠释了HR赫莲娜的极致奢华,切合其高端的定位。又比如安娜苏体验店的门头设计中大胆的采用大面积的黑色与紫色搭配。黑色的庄重、高雅,与神秘、富贵的紫色相配合,正好体现了安娜苏古典、优雅、精致奢华的品牌个性。

3.互动。要实现特殊的广告体验这一目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是让受众与广告产生互动,互动让受众的参与实现价值,让广告变得更生动有趣。从对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消费者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感性的消费者为了参与互动,追求乐趣、刺激等产生冲动购买的概率是很大的。所以,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更应关注互动,让消费者真正的参与其中。如Hiphop品牌的广告,将潜在的消费者置身于广告牌中爆炸的Hiphop发型之下,与潜在的消费者之间发生了乐趣的互动,这样的体验式终端广告设计会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记住它的品牌,进而去购买它的产品。又如耐克的体验式终端的互动设计,通过专卖店内吊顶上的摄像头捕捉消费者的活动位置,同时通过投影仪将品牌的信息投射到地面上,使消费者与信息之间产生了互动,极大的增强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趣味性,也使得消费者更加了解耐克这个品牌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信息。

三、消费心理在体验式终端设计应用中的建议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体验式终端的设计,引入对消费心理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市场、了解目标消费群,为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1.重视产品。体验式终端的设计要以目标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中心,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把重心放在终端提供的产品本身。产品始终是终端的灵魂与核心,是传达体验的重要载体,只有从一开始就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来设计和制作产品,开发出全新多样化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体验感受的产品,再配上体验式终端的设计,这样才是成功的。所以说,产品的设计和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当下全方位的消费者体验时代,不仅需要对消费者有全面的了解,更需要把消费者重视的体验凝结在产品里体现出来,让消费者有被尊重、被理解、被体贴的感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亲睐。

2.注重体验。人类进入21世纪,消费者不仅注重物品和服务,更渴望获得体验的满足,企业应在深刻把握消费者所需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体验。体验式终端的设计要注重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注重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消费者内心的渴望,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式终端的设计,能否给消费者带去他们所期盼的体验。当消费者被体验式终端提供的体验所感动时,消费者就会心甘情愿的为这种体验付费。同时,也只有当设计者真正的注重体验,注重消费者体验的感受时,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体验式终端。

3.整合终端。体验式终端的设计是融合了消费者与产品、与环境、与服务等多方面互动体验。是色彩、文案、图形、声音、光线以及造型形态等多种元素综合应用的结果。因此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中要整合多种终端元素,如产品陈列、堆头陈列、POP陈列、辅助品陈列在琳琅满目的卖场造成强烈的视觉识别,放大品牌的标志、标准色、图案等一切品牌符号,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迅速地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记忆,成为品牌的识别力量。目标消费者能否对体验式终端的设计产生一种值得回忆的感觉,是设计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从现场的摆设、产品的装饰、服务的态度等方面综合加强终端,才能取得最佳的预期效果。

体验式终端是当代消费心理作用下的必然趋势。体验式终端的设计只有敏锐的把握消费市场和消费心理的变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创造出全新的沟通体验,拉动消费和推进品牌传播。

参 考 文 献

[1]郑伶俐.体验式终端中的品牌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2(4)

[2]刘凤军.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及营销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8)

[3]谭亮.从传达走向体验——论广告中的互动设计创新[J].美术学报.2011(6)

设计与消费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 情感化设计 感性工学 情感测量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74-02

引言

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在理论上,情感化相关理论的发展整合了生理学、人因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设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在实践中,情感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也在交叉学科背景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借鉴国内外文献,对多学科影响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情感测量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与技术进行梳理分析,找寻现有相关研究可改进的地方,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情感化设计概念及产生背景

1.1 情感化设计概念

情感化设计在日本和韩国一般被称为“感性工学”,欧洲学术界基本接受感性工学的提法,美国学者称为情感化设计,我国工程学术界一般也接受日本感性工学的相关概念,称之为“感性意象或感知意象”,也有的学者称之为“感性设计”,而我国部分艺术设计学院的学者则与美国学者保持一致,称为“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不以情感设计为基本目的,而是研究人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反应和心理体验并总结规律,应用于设计之中,它首先要满足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达设计师的情感。

1.2 情感化设计的产生背景

情感化设计研究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 999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一届设计与情感国际大会,并在会上成立了“国际设计与情感学会”。之后有许多起初并不涉及设计问题的研究成果推进了情感化设计研究的发展,例如“体验经济”、“体验营销”、“情感计算”等概念的提出。直到2004年,诺曼的《情感化设计》问世,标志着情感化设计研究彻底从幕后走向台前。

2 多学科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整合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部分,将各学科基础之上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做简要概述,如表2.1所示:

在情感化设计领域,人因学在传统人因学基础上探讨设计对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人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来探索情绪的产生;
工程学用理性的方式来衡量感性的问题;
管理学关注产品竞争力,研究设计在顾客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设计学用各种情感化理论指导设计实践;
社会学探讨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情绪产生的影响。从上表所整理的基于多学科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可以得知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情感化设计的内容得以多角度的阐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是基于交叉学科背景下进行相关研究。

3 情感化设计研究热点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包括消费者情感因素的测量、分析、建模,情感因素到产品设计参数的转换等,情感化设计研究相关的文献繁多,所用理论和方法也很多,但纵览情感化设计相关文献,发现能形成理论体系的、目前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诺曼教授提出的三层次理论。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主要对理论方面的感性工学理论、三层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情感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

3.1 感性工学理论

日本学者长町三生等人基于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创立了研究用户感性问题的“感性工学”,它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利用感性工学,可将人们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

3.2 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

诺曼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情感化设计层次模型”,将用户的认知处理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本能层是指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反应快,可迅速作出判断;
行为层设计侧重产品的使用,操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与效率;
反思层设计强调产品的意义,在用户内心产生更深度的情感。

3.3 情感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因用户一般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并且情感表达本身具有个性化、动态性和易变性,对于用户情感需求的量化带来了很大困难。设计师为了更好地结合理论指导后期设计实践,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测量用户的情感因素。目前一般通过心理学和生理学两种手段测量。从传统与现代、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对情感测量方法进行整理及分析如表3.1所示:

从上表的测量方法及分析可知,研究的关注点从以往的定性到现在的定性定量结合,体现出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是,情感测量仍面临诸多挑战。现代心理胜利测量技术仍存在上表中分析的问题。

4 情感化设计主要研究领域

当前,对于情感化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

1)造型与情感

产品的物理造型设计属于本能层次的设计,快速传递给人相关信息,其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尹欢,高晨晖(2011)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及设计的三层次理论为基础,提出加强人性化考虑思路来指导家居用品情感化设计。

2)功能与情感

功能是指产品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属于行为层次的设计。诺曼《设计心理学》中强调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产生很多沮丧、挫折等消极情绪都是因为不恰当的设计造成的。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则讨论了行为层次的设计,作为功能与情感的研究案例。例如赵鹏睿(2010)从产品功能设计趋向多元化、趋向单一简洁、产品功能设计要预测和挖掘消费者潜在的和精神文化需求三方面分析了产品功能设计的未来趋势。

3)文化与情感

文化则代表着反思层面的设计,该层面是增强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选择标准,产品设计也要结合特定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很好的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例如张路得,**春(2011)提出在产品设计中运用设计要素来表达文化的方法。使用者通过产品的文化符号等引起自身对相关经验或情感的联想和共鸣,从而感知产品中的文化意象。

5 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总结

推荐访问:消费 论文 设计 设计与消费论文【五篇】 设计与消费论文(精选5篇) 设计与消费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