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五篇】(2023年)

时间:2024-01-24 09:19:01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主要目标(一)进一步推进各级规范化建设。县级统计机构全面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乡镇街道及省级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五篇】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推进各级规范化建设。县级统计机构全面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
乡镇街道及省级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
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二)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双基建设相关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乡镇街道、企业指导检查细则,细化落实统计人员调整报备制度、新进人员培训制度等制度规范,完善双基建设长效机制。

(三)发掘推广双基建设优秀成果。继续培育县级、乡镇、企业和部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示范岗位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规范化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总结推广基层统计先进典型经验,切实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

二、工作安排

(一)做好统计双基工作部署。3月上旬制定年度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计划;
3月中旬召开全市双基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二)修订完善指导检查细则。3月下旬根据新版《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和《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修订完善全市乡镇街道、企业规范化建设指导检查细则。

(三)提升县级规范化管理水平。6月底前,推荐2项县级规范化管理特色做法和成果参加省局交流;
7月底前,完成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对标辅导,确保2014年通过省局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
11月底前,完成年度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工作。

(四)强化乡镇规范化建设指导。4月底前,完成第三批乡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合格单位申报、推荐工作;5月底前,开展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回头看,对工作薄弱的合格、示范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指导;6月底前,建立乡镇街道统计信用档案,对档案有关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五)提升企业规范化建设水平。结合《省统计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加强对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对标指导,完善企业统计信用档案,推行统计电子台账,按季度开展企业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及示范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六)推进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大市、县两级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指导力度,全面推进各地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11月底前,完成部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七)积极推进统计中介服务。6月底前,通过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广金湖县规范引导统计中介服务的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统计管理改革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等形式,提升统计规范化建设水平。

(八)加强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12月底前,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达到“六统一”:统一开通4M以上光纤专线、统一配置乡镇专用工作站并安装视频会议软终端、统一配备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一建立乡镇统计网页、统一使用“乡镇统计综合管理系统”、统一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九)开展以奖代补资金专项督查。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奖补资金使用情况专项督查工作;
11月底前做好第二批奖补资金使用指导督查工作,确保奖补资金有效用于统计站基础建设。

(十)举办双基建设工作现场会。9月底前,分别召开省级开发区、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现场会,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典型示范交流活动,总结推广示范单位先进典型经验。

(十一)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10月底前,以构建“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标准合理、内容细化、技术规范”的基层业务岗位规范为目标,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做好基层规范岗位标兵推荐工作,树立第二批基层岗位标兵群体。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统计 问题 对策 研究

一、前言

众所周知,乡镇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为上层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依据。在大力发展“三农”建设的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更为突出,是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数据收集全面与否、精确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乡镇统计依然是政府统计系统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研究十分必要。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组织结构不合理

基层统计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统计人员为“临时工”的现象仍然存在,统计工作由兼职人员完成,严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湖北省某市下属的多个乡镇均没有设立统计站,上级有任务安排,就临时抽调部分人员完成。这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加重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专职人员配备缺乏。例如江苏省某市共包括34个乡镇,在这些乡镇中,共有统计人员34人,其中专职人员11个,占统计人员总数的32.3%,而兼职人员则高达67.7%。诚然,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专职才是保障统计工作高质量运转的前提。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各行各业加快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自我。我国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全国各乡镇差距明显,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统计网络只限于国家、省、市、县(区)四级,连接乡镇办公尚处空白,许多乡镇还未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网络接触较少,统计工作的开展依然比较传统。第二,统计信息化标准未一致。标准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也是管理统计工作的基础。由于所用软件的统计标准不统一,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行资料的共享、交叉利用。第三,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乡镇统计的数据处理手段十分不科学,国家虽然近几年为村村通网投资较大,但是基层人员大都年龄较大,对此不懂,计算机闲置,统计工作开展仍旧手动,工作效率低下。

(三)法律建设滞后

十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强调要加速推进依法治国。《统计法》在1983年就通过并实施,并在2009年修订,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就统计费用的问题而言。《统计法》中虽提出要为统计工作提供保障,但是比较笼统,加之基层领导一般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所需费用就根本无从谈起。另外,《统计法》中要求“设有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兼职统计人员过多。再比如《统计法》中未对乡镇统计工作的具体范围给予划分,造成界限不明,工作量不清。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组织结构,加强统计评估建设

基层统计机构与工作人员是统计数据的源头,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工作人员考评制度是很要必要的。一方面,当前,乡镇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先上岗后补证,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而要完善资格审查,寻求合适的人员,完善试用期规定,优化统计组织人员结构。另一方面要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需要一套工作考评制度,奖优罚劣,以先进带后进,促乡镇统计人员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完成岗位责任制,实现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工作勤奋、为统计事业奉献的人员,应予以表彰与奖励,上级统计部门在缺编和干部交流时优先考虑并向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推荐。对于、弄虚作假,屡次迟报、拒报统计报表并造成一定损失和危害的统计人员,应予以批评、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应把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整体信息化建设中

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硬件建设,更应该涵盖软件、软实力的提高。前文已述,我国的大型普查等应该系统建设仅限于从国家至县的四级统计信息主干网,乡镇则无,从而造成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协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未纳入政府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所以,在加快推进乡镇信息化硬件实施建设的同时,国家应该明确出台相关规定将乡镇统计纳入进来。在硬件实施到位的同时,软件、软实力的提高也是必须的。主要表现在,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广泛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将国内外先进的统计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作为研究与学习对象,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县以上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乡镇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健全法制建设,严格执行乡镇统计监督制度

法制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对于现行《统计法》中的不足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与健全,从根本上消除“钻空子”等现象。对于现行的相关法律及规章,我们要大力宣传。通过宣传,让乡镇领导干部及基层一线工作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与义务。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瞒报、迟报、有意露报等行为,绝不手软;代填代报的统计报表要进行重点检查。要执行好对乡镇经济状况的监督工作,开展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服务领导上级,更要服务好广大群众;有计划地对乡镇各单位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并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做好对本行政区域内单位的统计执法检查;要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审查和评估,强化基层单位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四、结束语

乡镇统计工作是决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而必须从意识上给予重视,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诚然,当前乡镇统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从法律、制度、组织结构,还是从环境、硬件、软件上都需要尽快的加以提高与完善。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分清形势,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乡镇统计工作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区隶属的乡镇、办事处及开发区共11个,共有122个行政村(包括涉农居委会),全区总人口48.59万人,农村人口36.24万人。乡镇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共14人,其中专职统计人员10人,兼职统计人员4人,行政编制人员4人,事业编制10人;
乡镇统计人员中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10人。在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日常工作经费无保障。

乡镇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日常工作经费无保障,凡需要乡级财政解决的基本工作经费,基本采取先请示,然后实报实销的方式进行。绝大部分情况下依靠统计人员个人关系去争取,或通过区局去协调。就是大型的普查也没有经费保障,最基本的普查员补助都不发。这种现状造成很多乡镇的统计人员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拖拉,做事敷衍,统计工作职能形同虚设。

(二)统计基础资料管理不规范。

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是各基层统计部门最基本的职责,但当前仍有个别乡镇及企业不能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及时报送统计报表,迟报统计报表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报表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资料,但少数乡镇对基层报表疏于管理,造成历史资料的短缺,以至于要查阅自己乡镇的历史数据还要向区统计局询问。统计台帐是一个乡镇统计数据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乡镇的历年统计财富,按规定统计台帐一年一续建,但是统计台帐断档现象比较普遍。

(三)农村统计网络建设弱化。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基础力量被削弱,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跟不上,各种统计调查对象配合度不断下降,村级统计人员,除了普查和统计年报,乡镇能召开会议布置统计报表时能接受点业务指导外,基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

(四)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由于乡镇统计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不高,部分乡镇领导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统计工作,加上部分乡镇统计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认真程度不够,部分村组的配合程度不够、入户率不高,导致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看,统计基础建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但是客观的原因居首要地位,笔者认为,形成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核心问题在于乡镇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统计事业费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造成的。中央、省级统计事业费没有一分钱投入到乡镇,完全依靠区、镇财政办统计事业,这种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统计事业则困难重重。各项调查、三大普查等落脚点在乡镇,都需大量聘请辅助调查员才能完成工作任务,统计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在于经费是否充足,经费有保障,工作质量就高,否则,来源于乡镇的调查数据质量就大打折扣。

二是统计工作抗干扰的能力不足。

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最大干扰源是来自于基层统计的本级党政领导。由于平时我们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及时、深入、全面,注重了对统计人员的宣传教育,忽视了对基层领导的宣传教育;
致使一些基层领导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认识、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真正到位;
政绩至上、考核至上的观点,也导致了一些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极大干扰。

三是人事、业务二条线造成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因乡镇统计由乡镇政府管人、管钱,县区统计局负责业务指导,这种体制造成了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可以不管事。管事的只强调工作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统计的准确与及时,工作的全面与系统,层层增加任务砝码,造成基层统计不堪重负;
管人的只强调人员的安置数量,不问其素质水平与工作能力,影响了整个统计队伍的业务水平。

由于乡镇统计员编制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分离,部分乡镇对统计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不熟,造成统计工作衔接不好,数据质量明显下降,基础资料交接不好,造成历史资料、台帐不能衔接,迟报、错报、漏报统计报表等统计违法行为时有出现。

四是乡镇统计员任务繁重。

乡镇统计员人员配置不足,大部分乡镇只有一名统计员,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统计任务需要。乡镇统计员还要服从政府的中心工作,身兼多职,任务重,精力无法完全集中在统计工作上。统计员对于统计工作,一个月只用几天时间催收报表,汇总报表,然后上报报表,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基层调查、核实。乡镇统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其业务知识明显老化,与新形势要求极不适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遇到农普、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的时候,统计人员一要搞业务,二要搞行政,三要负责协调。不要说钻研业务,能把表收齐就不错了,更不要说表的质量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认识,强化领导。乡镇统计除农业统计外,还要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商个体户、非重点项目投资、劳动工资等进行统计,此外,还要完成诸如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村住户调查、贫困监测工作等普查工作和一些专项调查,乡镇统计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因此,改变乡镇统计基层基础条件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情况,改善基层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保障源头数据质量已迫在眉捷。

(二)乡镇统计工作实行直管,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乡镇统计岗位和人员实行统计局直管是加强乡镇统计基础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查,90%的乡镇级统计人员都同意直管,普遍认为在直管后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农业税全面取消后,乡财政又实行了县管,农税征收人员工作量大量减少,财政供养的富余人员较多,专职统计人员完全可以在乡镇工作人员中调剂,因此不会增加区级财政供养人数,也就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这为乡镇配备专职综合统计人员成为可能

三是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因此,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培训在统计基础建设中至关重要。县级统计部门要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培训,要注重更新统计人员的知识,改善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要注重基层统计工作的实际,不要搞花架子,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讲求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培训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财政局和县各有关部门及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在认真总结景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改革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下面,就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现场会情况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今年4月24日在景洪召开的全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模式、深化改革,我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相关相关单位学习传达景洪会议精神,并就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安排,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确保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情况

按照省州要求,为保证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宣传部、人大、人事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积极开展对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动员。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开展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全面推进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抓方案制定。按照改革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及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制定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抓基础数据的清理。切实抓好乡镇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的清理、乡镇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四抓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计算机、网络等有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基层财政所的同志吸收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农村;
五抓工作纪律。切实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乡镇和村组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纪律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机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财政所人员配备管理及工作职能情况

县下辖七乡三镇,10个财政所。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我县推开后,乡镇财政所划归财政局管理,通过县财政局与人事局摸底调研,我县财政所编制核定定为每所5名。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总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岗位。各岗位按照规定交叉任职,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
总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
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
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据管理员。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治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财政总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治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
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
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
票据管理员负责乡 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三、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

1.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情况

我县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了乡镇一级财政,将全县10个乡镇作为县级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后,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代行县财政局的相关职能。

2.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情况。

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全县财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工资、保运转”为首要目标。自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乡镇一级全部纳入了经费包干,定额定编标准化管理,收入任务不再纳入考核范围,其中人员经费按全额预算;
社会保障缴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公务费按照人均元的标准执行;
车修费每个乡镇一个车编按10000元的标准执行,其他业务及办公费按区类划分8-12万元不等。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左右,“吃饭财政”的状况依旧得不到大的改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现有财力难以维持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基本的下乡及其他县级部门执行的补助标准乡镇一级依然难以实现。

3.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及资金整合情况。

我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并与相关整合部门签订了资金整合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整合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来进行组织实施以带动各部门实施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制定相关续后管理的村规民约。

4.基础信息库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规范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管理,根据州财政局统一部署,我县于起全面启动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我县纳入数据库统计范围的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全额拨款(补助)或差额补助经费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民政部门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低保对象不在统计之列。统计信息包括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两大类。其中,单位信息主要包括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财政经费供给方式、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等内容;
人员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技术职称、身份、工资标准等内容,全县供养人数5906人,其中:在职4198人,离休66人,退休1642人。

5.软件应用情况

我县各预算单位(包括乡镇)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范围,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规范化管理,县级各单位及十个乡镇均使用了财政厅开发的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通过使用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全县基本上消除了“隐性”测算的隐患,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但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对该软件只能做年初预算而无调整功能表示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改进中能够增加这一功能。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强化了乡镇债务管理和乡镇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改革后,乡镇运转支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因素分配,兼顾乡镇多方利益,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要求。

二是通过改革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行为。由于乡镇管理层次和财务人员素质不一,乡镇财务难以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从根本上防范了乡镇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现象。

三是通过改革遏制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通过改革一方面锁定了乡镇债务,取消了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
另一方面,对债务化解实行奖补,达到了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的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

四是通过改革规范了非税收入征管。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现象。

五是改革后乡镇支出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支出进度趋于均衡、合理,有效避免了年初支出紧张,年末突击花钱的情况。

四、目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情况来看,“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我县乡镇多属财政赤字乡镇,几乎不存在县级财政挤占乡镇财政收入的问题。实行“乡财县管”后,将出现县级财政弥补乡镇资金支出缺口的情况,这样,一些困难乡镇就有了保障,收支缺口由县里兜底,自然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其财政增收的积极性降低

2.乡镇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降低。实行“乡财县管”后,债务对乡镇领导来说有所解脱,但从另一方面看,将会导致乡镇债务高悬。乡镇债务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镇负债问题迟早应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得到解决,否则,这个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最终转移到上级财政。

3.实施“乡财县管”工作需要网络平台支撑。但是,要实现乡财县管网络化管理建设,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投入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购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4.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人员紧缺、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但近年来乡镇财政所基本没有安排新工作人员,很多还是原财政所人员,很难满足财政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1、建立乡镇财政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在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乡镇财政收入的综合考评,实行乡镇财政收入主要领导负责制。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现场会情况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今年4月24日在景洪召开的全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模式、深化改革,我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相关相关单位学习传达景洪会议精神,并就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安排,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确保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情况

按照省州要求,为保证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宣传部、人大、人事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积极开展对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动员。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开展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全面推进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抓方案制定。按照改革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及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制定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抓基础数据的清理。切实抓好乡镇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的清理、乡镇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四抓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计算机、网络等有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基层财政所的同志吸收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农村;
五抓工作纪律。切实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乡镇和村组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纪律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机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财政所人员配备管理及工作职能情况

县下辖七乡三镇,10个财政所。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我县推开后,乡镇财政所划归财政局管理,通过县财政局与人事局摸底调研,我县财政所编制核定定为每所5名。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总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岗位。各岗位按照规定交叉任职,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
总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
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
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据管理员。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治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财政总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治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
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
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
票据管理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三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

1.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情况

我县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了乡镇一级财政,将全县10个乡镇作为县级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后,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代行县财政局的相关职能。

2.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情况。

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全县财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工资、保运转”为首要目标。自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乡镇一级全部纳入了经费包干,定额定编标准化管理,收入任务不再纳入考核范围,其中人员经费按全额预算;
社会保障缴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公务费按照人均元的标准执行;
车修费每个乡镇一个车编按10000元的标准执行,其他业务及办公费按区类划分8-12万元不等。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左右,“吃饭财政”的状况依旧得不到大的改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现有财力难以维持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基本的下乡及其他县级部门执行的补助标准乡镇一级依然难以实现。

3.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及资金整合情况。

我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并与相关整合部门签订了资金整合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整合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来进行组织实施以带动各部门实施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制定相关续后管理的村规民约。

4.基础信息库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规范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管理,根据州财政局统一部署,我县于起全面启动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我县纳入数据库统计范围的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全额拨款(补助)或差额补助经费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民政部门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低保对象不在统计之列。统计信息包括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两大类。其中,单位信息主要包括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财政经费供给方式、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等内容;
人员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技术职称、身份、工资标准等内容,全县供养人数5906人,其中:在职4198人,离休66人,退休1642人。

5.软件应用情况

我县各预算单位(包括乡镇)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范围,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规范化管理,县级各单位及十个乡镇均使用了财政厅开发的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通过使用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全县基本上消除了“隐性”测算的隐患,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但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对该软件只能做年初预算而无调整功能表示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改进中能够增加这一功能。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强化了乡镇债务管理和乡镇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改革后,乡镇运转支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因素分配,兼顾乡镇多方利益,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要求。

二是通过改革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行为。由于乡镇管理层次和财务人员素质不一,乡镇财务难以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从根本上防范了乡镇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现象。

三是通过改革遏制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通过改革一方面锁定了乡镇债务,取消了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
另一方面,对债务化解实行奖补,达到了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的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

四是通过改革规范了非税收入征管。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现象。

五是改革后乡镇支出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支出进度趋于均衡、合理,有效避免了年初支出紧张,年末突击花钱的情况。

四、目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情况来看,“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我县乡镇多属财政赤字乡镇,几乎不存在县级财政挤占乡镇财政收入的问题。实行“乡财县管”后,将出现县级财政弥补乡镇资金支出缺口的情况,这样,一些困难乡镇就有了保障,收支缺口由县里兜底,自然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其财政增收的积极性降低

2.乡镇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降低。实行“乡财县管”后,债务对乡镇领导来说有所解脱,但从另一方面看,将会导致乡镇债务高悬。乡镇债务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镇负债问题迟早应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得到解决,否则,这个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最终转移到上级财政。

3.实施“乡财县管”工作需要网络平台支撑。但是,要实现乡财县管网络化管理建设,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投入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购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4.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人员紧缺、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但近年来乡镇财政所基本没有安排新工作人员,很多还是原财政所人员,很难满足财政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1、建立乡镇财政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在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乡镇财政收入的综合考评,实行乡镇财政收入主要领导负责制。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乡镇 基层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五篇】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