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2023年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2024-04-02 12:38:02 来源:网友投稿

1、学生分析:实习所在班级为初一3班。由于是村镇中学,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所以无论视野、知识层面,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简单狭窄。与小学相比,在语文这个科目上,整体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五篇】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学生分析:实习所在班级为初一3班。由于是村镇中学,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所以无论视野、知识层面,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简单狭窄。与小学相比,在语文这个科目上,整体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大大增多。学生正处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对此仍然不适应,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觉性较低,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学生语文基础素养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仍然存在,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不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缺乏自己的见解。但令人欣慰的一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学生不怯堂、不抵触,积极质疑、踊跃发言。课后背书情况良好,在老师的建议下积极主动的背诵所有文言文篇目,不懂就问,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在原语文老师黄华忠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按照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学三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争取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劲头更足、热情更高、成绩更好。

二、主要任务

1、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

1、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

1、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

1、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

1、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

1、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
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
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
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
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要求 实施

负责人 考核

方式 备注

1 1 人力资源部 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 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
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部主管 考试

2 2 生产车间 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 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 部门经理&企业导师 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 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 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 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 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
“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
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
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
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 学生 学号 企业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 产品工艺与设备 企业生产与管理 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时间: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
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
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
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
“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国;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该计划在行动纲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几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列入美国重要议程,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归咎于美国严重的辍学问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较差,高校还需为新生补习功课。而未来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到2016年,10个工作中就有4个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才(Dohm&Shnipe,2007)。目前,只有39%的年轻人获得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国家公共政策和教育中心,2D08),不同种族学生的入学率也极不均衡(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7)。

因此,该计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顺利取得高中文凭、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要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育者必须与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搜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不仅仅是信息专家;
学生必须从智力、社交和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基于技术的学习和评价系统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各层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 计划的总目标及要求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政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2020年,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
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
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
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三、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
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
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
(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
(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
(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
开发、采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图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
对于在线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
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
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
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
(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
(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
通过在线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
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
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在线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
(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
(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5)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
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
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
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
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
(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
(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
(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政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在线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
(2)完善政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
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政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
(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
(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
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
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
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010年2月28日,国新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九章(包括59条、60条、61条)提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习和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反思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更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焊接;
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75-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数量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在我国工科教育中,存在着工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职业精神的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尽管我国已成为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目前培养的工程人才面临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寻求合适的企业合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实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积极联系各行业企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积累经验。2011年,经过双方协商,沈阳理工大学和和沈阳瑞能钛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焊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经过双方三年的合作,在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初步取得一些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了经验。

一、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选择与制定

目前,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三明治式”、项目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等模式。“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教育模式,通常把人才培养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学生进行正常的学校内教育,第二阶段以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为主,第三阶段为校内专业学习为主。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方案,借鉴以往校企合作的模式,根据专业及焊接方向的实际情况,选择“三明治式”培养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模式。确定培养的模式采用“3+0.5+0.5”方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习0.5年,最后0.5年,结合实习情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内的实验课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比例增加,在焊接工艺课程设计、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焊接电源的课程设计,同时注意学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

二、焊接卓越工程师试点计划实施

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前三年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加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重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工作,重视生产实习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尤其是专业课,重视焊接工程技术、焊接工程经验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焊接工程认知能力和焊接工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焊接工程技术的兴趣及对未来从事工程生产的认可与努力。第二阶段,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环节,由沈阳理工大学和睿能集团共同承担完成。按照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学生完成在睿能集团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睿能集团经过前期3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实习。学生分别在焊接检验、焊接生产、物流、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睿能集团指定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辅导工作。实习学生和正常员工一样,工作日都要按时打卡上班下班,接受厂方的管理。同时,学校也派出专门教师辅助负责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在实习阶段,学生也要完成一部分课程的学习,这部分课程经过和企业的共同商定,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把课堂搬到工厂现场,由双方共同派出指导教师承担完成,包括焊接检验、压力焊、焊接新技术、钎焊等。课程的考核由双方共同的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的实习成绩由厂方根据学生在工厂的实际表现、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在完成实习工作后由厂方负责给出。第三阶段,为计划的收尾阶段。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给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在工厂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也可以选择在学校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都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同时,也是对前期的实习工作的一个理论总结。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与企业的合作是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目前寻找卓越计划的合作伙伴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沈阳瑞能钛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换热设备的企业,焊接技术是企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经双方商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在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同时安排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及学习情况,并负责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三、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

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第一阶段在沈阳理工大学实施,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按照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负责实施教学计划的质量控制。焊接卓越计划第二阶段由沈阳理工大学和睿能集团双方共同承担。在计划的实施上,首先由睿能集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沈阳理工大学负责监控计划的实施情况,确保计划按照培养方案落实实施。焊接卓越计划的第三阶段主要在学校内实施,主要由学校负责监控卓越计划的监督与管理。

四、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效果

焊接卓越计划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没有大规模的展开,只是在占焊接方向10%~20%的学生中展开。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年。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为以后卓越计划的成规模展开实施奠定了基础。

1.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经过半年左右的工厂实践实习,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提高,实践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通过在工厂的现场实习,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有了最直接、最具体的认识,对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工艺流程、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检验有了初步直接的了解。而这些知识与经验比课堂教学更深刻、更具体。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这些直接的工程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才发展非常重要。

2.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协调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道工序、每一步生产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很好的同自己车间班组的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在现代企业中,每个人要发挥他自己的才智,需要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去,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在工厂实习的环节。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环境,要与工厂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人的年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个人性格气质不同,学会如何同这些不同的人打交道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对于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这段经历是很好的一笔财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3.学生职业精神得到培养与提高。通过卓越计划使学生对企业生产、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现状都有了深的认识。能够让学生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摆正位置,调整自己心态,正确的认识与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担当精神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主动适应企业文化,努力向周围前辈学习,为自己未来成为卓越的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4.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教师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焊接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未来教学工作都有帮助。同时,在实施卓越计划中,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未来人才培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需加深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改变执教的观念,在未来教学中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教学。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职业道德水平、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为将来职业发展,尤其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焊接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面临不少困难,首先企业对卓越工程师计划了解不多,热情不高,适合计划实施的企业有限。满足卓越计划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计划认可程度各异。将来大规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目前看来困难很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不进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因此,不管有多大困难,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以期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够在工程教育中全面展开,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传利.挑战探索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3,157.

[2]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若干意见[Z].2011-01-08.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卓越计划;
实践学习;
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对大学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1-4]。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工程类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5-7]。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为指针,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探析了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构建、校企对接、工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内容与体系构建

1.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对高等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8-9]。具体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专业则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结合近几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归纳目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体现在培养目标涵盖的内容上,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与途径。②加强学生工程意识,掌握力学、材料、管理、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③增强相应实践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各构件的构造、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相关材料试验和配比技术以及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等。④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策划与风险分析及项目管理方法,了解招投标的编制方法并熟悉相应流程,掌握施工全过程相关资料的编制及管理。⑤学习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的程序和方法。⑥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参与项目管理、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培养目标可概括为“理论基础牢,工程意识强、能力口径宽,工作作风实”。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培养目标建立与之契合的模式。

1.2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工程实践的综合衔接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程实践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是工程实践学习的基础,工程实践学习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两个学习阶段应各有所侧重,还要有机衔接。校内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理论基础牢,因此,相应的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应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学校的通用标准来制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标准为导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系统灌输、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和工程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工程实践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发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式,该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由学校院系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此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习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企业文化,要细化到工程实践学习每个环节。要实现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呼应、有机衔接”,重点要解决工程实践学习内容的模块化设计问题,对既有工程实际问题、项目等进行筛选,建立基于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学习模块和工程实例学习库,能够使得学生在学分制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模块。同时,解决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问题,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1.3科学提出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及能力培养要求

面向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轮企业学习的实践,总结了企业实践学习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测量、CAD工程制图、土木工程造价、工程结构计算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等方面。(2)企业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在企业的现场顶岗实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①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策划方法,掌握团队建设与沟通方式。②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招投标过程。③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原理、方法。④熟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和适用范围。⑤掌握工程项目各个层次的验收要求、内容以及组织。⑥掌握安全、进度、环境等管理方法。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学生还应养成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进工程实践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深入、务实的校企合作。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通过企业反馈的用人标准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校方与企业之间签立合同,建立一定的合作模式,如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定期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将学校的知识体系、人文体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与企业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

3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对接实施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实施。就培养目标和实践学习的总体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满足。因此,在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之初,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规模、技术力量、指导能力、承接工程类型、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满足同学们去实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好中选优,共同协商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校企协作组织实施、学生顶岗学习实践的过程管理等。

3.1构建“菜单式”实践学习内容

从工程实际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企业实践学习内容是很丰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开展满足培养要求的实践学习值得探索。我校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合作企业项目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习时间、学分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及今后就业意愿,建立了“菜单式”实践学习模块,这种“菜单式”选择学习,是指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按照校企共同议定的培训“菜单式”,自主选择实习内容的一种实习方式,该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执业工程师的摇篮,应根据不同类型执业工程师工程素质的要求和学生所选的不同专业方向,引导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因材施教,让他们进行菜单式选择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较务实、有效地推进了校企联合教学。

3.2做好企业实践学习前期准备

做好企业实践学习的前期准备是保障实践学习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应对拟接受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部进行专业的考察,重点了解项目部现阶段主要工程内容是什么,提前规划学生们可以参与哪些工作,让同学们有所准备;
大致了解该项目部的项目情况、设备、技术力量、现场管理方式等;
还应对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生活及学习条件情况做一下了解,以便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程一线当中。

3.3建立企业实践教育学习过程管理机制

总结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两轮企业实践学习经验,为确保同学们企业实践学习的安全和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实践学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管理工作:(1)按计划落实项目部及校内外指导教师。(2)各指导小组建立QQ群,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日常联络、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的学习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指导,上传学习资料和学习软件等。(3)学校周边的企业学习点(市内),指导教师经常去工地或项目部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企业学习现场情况。(4)外地企业学习点(含省内外),指导教师可选择性地去部分企业学习工地现场,看望项目部实习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同项目部领导及企业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5)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要保持经常地联系,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现场的察看,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企业学习情况,掌握“卓越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学校、企业、学生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学生企业学习中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完善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广泛地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下基础。

3.4开展学生企业实践学习的考核评价

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期间,每天都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当天的工地见闻、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学习心得等内容的《企业学习日志》,定期交由企业指导教师检查指导,企业学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给每位学生的企业学习表现都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并给出企业学习成绩。返校后,每位学生都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企业学结报告》,全面总结在企业学习中自己的见闻、感慨和收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日志》的记录情况、《企业学结报告》的撰写情况、报告会总结汇报的情况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对同学的评价打分,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学生成绩合格后,取得企业实践学习模块的学分。

4结束语

通过我校两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证明,按照上述内容的校企联合开展的实践学习取(上接第717页)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所用到的经验有效地结合,不仅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交际和务实的能力,使得专业能力与工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切身感受到了企业及工程实际独有的文化,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感性认识。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总结企业对学校、学生对企业、企业对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建议,深入探索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改革、系列化的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种软、硬件的条件建设,建立具有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3]王向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31-36.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11]1号.

[5]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9-21.

[6]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7]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8]许继安.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1):217-218.

推荐访问:教育学 工作计划 实习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五篇】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精选5篇) 教育学专业实践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