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轨修实训总结【五篇】

时间:2024-03-22 13:57:02 来源:网友投稿

构建基于当前高速铁路的铁道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就要从高铁轨道构造及其施工与维修过程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真正达到基于高铁工作过程。1.1高铁轨道构造无砟轨道以及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是高铁轨道的主型轨道构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轨修实训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轨修实训总结【五篇】

轨修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构建基于当前高速铁路的铁道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就要从高铁轨道构造及其施工与维修过程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真正达到基于高铁工作过程。

1.1高铁轨道构造

无砟轨道以及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是高铁轨道的主型轨道构造,我国高铁轨道所使用的无砟轨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CRTSⅠ型、CRTSⅡ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和CRTSⅠ型、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以及宽枕、砼岔枕等无砟轨道,目前以板式无砟轨道最为常见。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主要基于日本引进的新干线技术,其无砟轨道系统主要由钢轨及扣件、轨道板、CA砂浆垫层、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等部分组成;
CRTSⅡ型轨道板采用纵向连接,其中有挡肩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是由我国从德国引进的博格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来;
CRTSⅢ型轨道板技术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板式无砟轨道成套技术,在成都至都江堰城际高铁中首先定型采用。因此,新型的铁道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应增加上述无砟轨道项目,有条件的要配套CRTSⅠ型、CRTSⅡ型、CRTSⅢ型三种板式无砟轨道以及其他形式的无砟轨道,以构建真实的作业条件及教学情境。

1.2无砟轨道的施工与维修特点

无砟轨道的施工与维修跟传统的轨道有极大的不同,最突出的有以下两点:(1)无砟轨道测量与检测我国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网由一级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二级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三级轨道控制网(CPⅢ)和大地水准点组成。一级控制点(CPⅠ)沿线路走向布设,为线路平面控制网起闭的基准;
二级控制点(CPⅡ)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轨道控制网起闭的基准;
三级控制点(CPⅢ)沿线路布设,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实测,为轨道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基准。我国无砟轨道施工与维修中的轨道精调以CPⅢ(轨道控制网)为定向基准,通过对绝对坐标的测量,求得相关的线路平顺性指标(如轨距、高低、轨向、水平和扭曲等轨道几何形位参数),与传统的相对坐标有较大的差别,而且由于轨道板、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的使用使得工艺控制的要求大大提高。(2)无砟轨道线路的超长化和维修的大型机械化高速铁路的无砟轨道以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为特征,正线上焊接长钢轨以及无缝道岔,钢轨的焊接技术以及探伤技术就显得异常重要,而且高速度、大密度的行车要求实行大型机械(“大机”)为主的维修模式,大型施工及养路机械(如铺轨机、铺岔机、道床清筛机和整形配砟车、捣固车、动力稳定车以及焊轨车、探伤车、轨检车等)大量使用,铁路进入“大机”维修时代。因此,新型的铁道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应构建无砟轨道精调以及检测、钢轨焊接以及探伤、模拟“大机”工务等项目的实训条件,以构建高铁轨道的配套实训教学。

2高职院校铁道工程实训条件向“高铁”转型方案

2.1“高铁”转型的总体思路

铁路高职院校应在原有铁道工程实训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引入高速铁路先进技术元素,以高铁施工和维护项目为载体,将高速铁路的真实环境、工作内容以及管理模式引入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高铁轨道精调及检测实训中心、高铁钢轨焊接及探伤检测实训中心、高铁模拟“大机”及工务实训中心,并逐步升级原有的实训条件,为高速铁路测量、轨道构造及线路维护、线路工综合实训、线路工技能鉴定等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2.2“高铁”转型的重点项目

2.2.1高铁轨道精调及检测实训教学高铁轨道精调及检测实训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按照高铁实际构造修建高速铁路线路实训场,设置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线路,而且无砟轨道的类型包括目前普遍使用的CRTSⅠ、CRTSⅡ、CRTSⅢ轨道板及双块式轨枕等形式;
(2)按照高铁实际构造修建室内模拟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
(3)配套CRTSⅠ、CRTSⅡ、CRTSⅢ轨道板精调及检测系统、轨道精调及检测系统(高铁轨道检查仪)以及配套的高精度莱卡全站仪等设施。以上设施可满足高铁各种构造类型的轨道精调与状态检测实训教学,能够进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底座施工、基标测设、道床板铺设、灌注CA砂浆等施工全过程的实作或模拟教学,通过轨道板铺设的施工精调及检测过程仿真实训操作,掌握无碴轨道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CPⅢ精密控制网测量、轨道板精调、轨道精调等目前高速铁路建设与维护的前沿技术,也可开展无砟轨道检测技术培训。

2.2.2高铁钢轨焊接及探伤实训教学高铁钢轨焊接及探伤实训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按照当前高铁无缝线路中实际使用的焊接设备(配套)配置焊轨设备;
(2)配置钢轨拉伸设备;
(3)配置当前高铁使用的轨道探伤仪。焊接设备、拉伸设备可在室外实训场检测实训,轨道探伤仪可进行室内外的实训项目,能够进行长钢轨铺设、铝热焊接、应力放散等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各工序操作实训,也可进行钢轨探伤检测实训,进行探伤工、焊接工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工作。

2.2.3高铁模拟“大机”及工务实训教学高铁模拟“大机”及工务实训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工务室内仿真练功场,包括练功专用提速道岔、灯光演示各种型号的提速道岔构造展示、灯光演示施工防护等;
(2)配合实训教学的工务仿真教学软件,包括线路及道岔主要病害处理的演示、线路工实作标准的演示、工务系统小型机械实操演示,多数配有动画效果;
(3)根据高铁机械化维修的特点,按照大型捣固机制作仿真“大机”,开展大机实操演练。以上设施可满足高铁轨道施工与维修保养中的模拟工务实训,特别是大机模拟实操,能够进行大型捣固机养路各环节的模拟操作和简单检修实训,也可进行线路工工种模拟、实操实训以及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

2.3“高铁”转型的实施性方案

以高铁轨道精调及检测实训“高铁”转型方案为例。高铁轨道精调及检测实训教学基地主要包括室外高速铁路线实训场、室内模拟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以及配套的CTRSⅠ、CRTSⅡ、CRTSⅢ轨道板精调及检测系统、轨道精调及检测系统、CPⅢ及CPⅣ控制测量系统等设施。

3结语

轨修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3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将高等教育分作三类,包括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
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如教师、工程师、医师等“师化”人才;
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其中第二类高校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山东交通学院2013年获批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设立在自动化类下的特设专业,学院自2013年正式成立,已经接近500人,本文将重点论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学校特色与专业特征有机结合起来的具体措施,进而达到专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3年末,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目前我国已获批运营、开建、筹划地铁的城市共有28个线网规划,2020年将建成轨交运营线路177条,运营总里程6100公里;
到2050年规划建成290条城市轨交线路,运营总里程达11740公里。至2020年,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增至1000公里。每建设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左右管理及技术人员。据分析,至2020年,地铁要新增4至5万名员工,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一线技术管理岗位人员。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包括两类,即设备安装、调试、测试和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的约占95%,其中从事操作维护工作的约占85%、行政管理占10%左右,而脱离该行业的约占5%。

二、应用型人才的定义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分工,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人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以及科学技术成为单独的行业。在科学技术行业中,人才一般又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其任务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源动力;
其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是理论知识的横向应用,而不再是理论内容的纵向挖掘或研究;
最后,他们应具备将理论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且能够从实践应用中总结提炼共性技术问题。

三、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四、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
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
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五、结语

为办好本专业,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在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办学模式,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了网络化建设新时期,轨道交通相关专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轨修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修;
换轨;
施工;
组织;
管理

既有线大修换轨施工是一项由多单位参加,施工相互干扰多,对运输影响大的施工,为了减少大修换轨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就要求加强优化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中,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盯控方案的制定、施工协调会、布置会制度的执行、施工控制、工程车辆的运行、路料的装卸与回收就成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效率、施工顺利完成的关键。

1 认真进行施工前期调查,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

施工调查是保证施工安全及优化施工管理的基础,只有进行认真详细的施工调查才能编制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才能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才能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效率。施工前应根据作业内容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时要认真核实作业项目及工作量、作业的范围、作业范围内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的设备分布与使用状态、作业中需使用的材料机具、施工条件,近而制定施工材料计划、使用机具计划、工程车及轨道车使用计划、劳务用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防护计划,以此为基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施工计划编制完成后,要按要求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及施工组织方案会签,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1)在联合调查时,要与配合单位确认换轨现场与施工图纸的起止点位置及核对好图纸与现场是否相符。

(2)在制定日计划时,对每天的换轨现场要心中有数,要提出安全关键点,特别是在曲线半径较小的地方或者通讯不良的地方,换轨时要增派防护员或转播员,确保施工安全。

(3)要做好日施工作业制定会和布置会,为确保当日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上等等因素,要求我们要考虑全面,确保施工顺利安全的完成。

2 精心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施工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保证施工用材料、机具及施工车辆及时到位,施工机具及车辆应按规定进行检修、保证状态良好。施工前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中涉及的材料、机具要认真备齐,并保证状态良好。保证施工中遇特殊情况时能及时开通线路,并保证行车安全。在大修换轨施工中:

(1)龙口机具(拉伸设备、发电机、锯轨机、钻眼机等)需多备一套,确保龙口机具使用万无一失。

(2)工程车起复设备需备齐,例如换轨小车在曲线半径很小,钢轨磨损很严重的情况下,万一施工中,换轨小车、工程车等掉道,可以立即进行起复,确保施工安全。

(3)道上焊轨需多备一套焊接设备及强力保护器,防止因各种因素焊接失败,而影响线路开通,造成安全隐患。

(4)换轨小车需装备用工具(4根一米长木枕、4套齿条压机、撬棍10根、土箕、拉铲、氧气、乙炔、割枪等应急工具),防止吊枕时应急使用。

(5)在换轨质量方面也要有足够的预想,例如在换螺帽时,如果有连3的锈死螺栓断了,而配合单位又来不及锚固的话,那我们就要采取用轨距杆固定的应急方式处理,所以为了确保安全,在施工应急材料中要备好轨距拉杆,等等以上应急预案,要有足够的安全预想,确保换轨施工安全顺利完成。

3 加强施工前的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所有施工人员都要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要做到每一位施工人员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比如:防护员培训:“五严禁、五必须”,联络员“十严禁、十必须”,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学习等各项培训内容必须达标。

4 认真执行施工协调会、日施工计划制定会、日计划施工布置会制度

保证施工安全协调会制度、日施工计划制定会、日计划施工布置会在协调参与施工各方的作业程序、相互配合、核对施工计划、发现施工中潜在的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认真开好每天施工前的协调会、日施工计划制定会、日计划施工布置会,不能流于形式。

5 加强施工作业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作业中既要做好质量控制,又要做好安全控制,施工安全是施工顺利完成的前提,施工质量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施工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施工中应严格按施工规范、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结束后,应对线路状态进行认真检查,确认达到施工放心列车条件,并经设备主管单位、相关配合单位签认后,方可开通线路。

6 严格执行考核及奖励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在施工中,我们要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及奖励制度,对违反各种规章,质量不达标,没有按照标准化作业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考核,并进行谈心,要让施工人员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要怎样做才是对的,要让他们从心里面接受,这样施工人员才会不断的进步,对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各项指标达标,质量评比好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奖励并表扬,望他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

7 加强设备定置管理及维修保养

所有的设备都要求进行定置管理,比如设备摆放的位置、设备的编号、设备责任人等,要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一个合理的管理,设备能定时日常保养、维修,确保设备在施工中的正常使用及施工安全。

8 做好施工的总结与分析工作

每一工号换轨施工竣工后,都应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通过总结,既要发现施工的长处,又要发现缺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施工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完成营业线换轨施工工作,保证营业线换轨施工的绝对安全。

总之,营业线换轨施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总结施工中的优缺点,不断完善安全质量管理,才能做到施工、运输两不误,才能保证换轨施工安全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部令,2006,10:1.

[2]荣佑范.铁路线路维修与大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轨修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

2.1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3结语

轨修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作为一家有着四十余年历史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地铁)非常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牢牢把握规划、培养、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采用“导师制”“订单式”培养、技师研修、首席技师工作室、“特需专家”聘任、技能人才业绩评价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基本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公司现有员工21706人,其中生产操作人员16769人、高级技师21人、技师200人、高级工2212人、中级工4770人、初级工5440人。

整体布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几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对技能人才的新增需求近2.5万人,而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超前谋划、整体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十分必要。

在“新地铁”战略构想的基础上,2007年,北京地铁编制了《人力资源规划》,对存量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对中长期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了分专业预测,开始整体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做到了“底数清、需求明”。2008年,北京地铁又编制了《员工开发培训计划》,规定了核心工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范、培训计划、分年度实施步骤。2010年,北京地铁《“十二五”人才规划》出炉,在对员工技能等级结构与安全事故、服务负面事件相关性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辆驾驶类、客运服务类、运营设备检修类工种的技能人才基本配置结构和优化配置结构,以此作为中长期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目标。建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和数量结构目标分解到各下属单位,单位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在年度和三年任期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单位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北京地铁还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百千万工程”,即五年内培养100名技术专家、2000名高技能人才、近10000名中级工。通过整体布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基本满足了北京地铁的发展需要。

高技能人才“导师制”培养和技师研修

城市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具有行业性和专用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开展“导师制”人才培养,是北京地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法。

从2007年起,北京地铁在工程师和技师中选拔1500余名优秀员工担任“导师”,每年结成2000余对师徒关系。“导师”以兼职为主,是既能够讲授理论、又能够讲授实操的“双师型”导师。“导师”评估学员的技能现状后,按照统一的培训标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采用理论讲授、现场指导、故障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辅导学员,基层单位负责中期考核,公司进行年度验收,培训效果与“导师”和学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公司每年另外拿出480万元的“导师津贴”用以激励“导师”。与此同时,公司还充分利用外部教育培训资源,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实现高校“订单式”培养和内部“导师制”培养的融合。

公司对30个核心工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建立了每个工种的活动库,梳理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了每个工种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培训标准;
依据培训标准,编写了覆盖主体工种、重在提高岗位胜任能力的初级理论培训教材34种、培训光盘10种以及中级实操系列培训教材19种、高级培训案例库15种;
投资四千余万元,完善了电动列车模拟驾驶、车站模拟综合控制、设备模拟维检修等实操实训设施。2009年,公司被国家安监总局确立为全国唯一一家城轨电动列车司机、信号工特种作业培训试点单位,两个工种纳入特种作业管理的培训标准、教材、培训设施目录已编制完毕。

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指导下,北京地铁还开展了车辆检修、车载信号、轨道线路与探伤、机电设备、电梯、变电检修等技术密集的工种的技师研修班,研究专业基础理论,追踪技术前沿,学习行业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应急抢险救援机制,提升了技能人才的整体业务素质。在电动列车驾驶、信号、综合机电三个专业设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通过技术工艺攻关、疑难故障处理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带头人每年选择1个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攻关和人才培养,公司提供定员支持和经费资助,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于行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评价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导向。一方面,它引导培训方向并检验培训效果;
另一方面,它为人才使用提供依据。2009年,北京地铁获得全国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资格,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人才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行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新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知识。素质评价衡量个性因素与岗位的匹配性;
知识评价衡量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业绩评价是核心,衡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业绩;
实操评价衡量在工作场景中完成任务的能力。

北京地铁制订了全部核心工种由高级工到高级技师的业绩评价标准,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共评价出941名业绩好、技能强、素质过硬、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才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学、公正、制度化的技能人才晋升标准体系。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胜任工作、个人晋升已成为广大一线员工良性发展的职业通道。

以特需专家制度为主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

使用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对于拔尖高技能人才,北京地铁按照企业特需、市场紧缺的原则,建立特需专家制度,专门开辟使用和晋升新通道。

自2005年以来,公司设置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特需专家岗位87个,其中首席高级技师7个、首席技师80个。首席高级技师享受公司中层人员的薪酬待遇,首席技师享受分公司中层人员的薪酬待遇,同时赋予技术/工艺攻关、疑难故障解决、规程编写、传艺带徒的职责。特需专家制度在激励和保留拔尖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北京地铁还积极推荐拔尖高技能人才申报各种荣誉,目前共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其他高技能人才,公司也设计了制度化的使用和晋升通道。获得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的,获得相应的薪酬,并有资格担任“导师”,享受“导师津贴”,优先参加技术攻关,优先参加出国培训和其他培训。

推荐访问:实训 五篇 轨修实训总结【五篇】 轨修实训总结(精选5篇) 轨修实训总结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