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化学教学方法【五篇】(2023年)

时间:2024-03-24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国家对高职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方法【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学方法【五篇】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图形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52-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在体制改革中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适应新体制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同时也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有着明确的导向;
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快地掌握实际应用的知识,针对这样的教育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验证,总结出了适合理论性科目学习的方法――图形化教学方法。

布鲁纳【1】在关于学习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中提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很容易记忆起每天早晨做了哪些事情,这是因为这些经历过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以图像存在的,因此对于记忆来说图像更容易使人回想起来,这是一种视觉编码方式【3】 通过斯柏林的图像记忆实验证实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的容量要大【4】。类似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书本中将一些不便理解的文字用流程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教学实践结合课程特点我思考是否可以以一种流程图的形式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知识加以诠释,通过实际教学过程我总结出图形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培养学生构造知识模型的能力,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以《操作系统》这门课程为例,对这种方法进行全面地解释,从小我们学习知识都是由看图识字、看图说话来展开的,多少年的实践证明,从图的方式去理解事物是一种最直观的方法,所以我就想,我们现阶段的学习可不可以回到原点,虽然是高职院校的课程,是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用图形的方式解释复杂的原理过程,因此在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以《操作系统》这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尝试展开教学。

图形化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文字性的知识通过学习者自身理解、加工,从而转化为图形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大体可分为:阅读理解大意――勾选关键词――找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绘图实现四个步骤,我将针对这四个步骤依次进行解释。

首先阅读阶段是需要学习者具有很高的理解力的一步,也是这四步中最为重要的一步,通常好的阅读者对于一段文字进行一至两遍的阅读便可明白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普通的阅读者最好读到三遍以上,在这第一步的阅读中也可以使用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在以下一段文字“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对I/O设备的控制广泛地采用中断驱动方式,即当某进程要启动某个I/O设备时,便由CPU向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I/O命令,然后立即返回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5】。该文字出自设备管理章节中的I/O控制方式中的中断控制方式[6],从该段文字中可以发现像I/O设备和CPU出现次数较多,同时涉及到“中断驱动方式”也是关键词,由此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勾选关键词,通过理解找出那些能表达本段大意的关键字(词),再者第三阶段――找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本阶段中从段落中寻找关键词之间的连接词,例如在上例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CPU”和“I/O设备”,这是一个前提,知道了是处理CPU和I/O设备之间的控制方法,同时在上述文字中我们发现了“I/O指令”,因此建立起的关系便是 CPU I/O指令 I/O设备,但是根据之前的阅读发现CPU和I/O设备之间还需要相应设备控制器,所以新的结构便是CPU I/O指令 设备控制器 控制 I/O设备。

结论

本文中的方法对于自学者也非常有用,根据多年学习与教学的经历,我体会到一个问题,学习者对文字的内容的记忆时间要长于对图形的记忆,在心理学上面理解为认知策略【7】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这种使学习者自身能管理自己思维过程的内在的有组织的策略非常重要,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8】。图形化的教学方法就是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用这样一种方法简化文字内容,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达到学习记忆的目的。

因此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可以加深记忆,其实对于理论课程很多时候概念是不需要字字句句去记忆的,概念的存在目的是用精炼的语句帮助学习者对专用名词的理解,所以先理解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叙述出来才能真正达到记忆的目的,而图形化方法的出现也是为了此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忠良.布鲁纳的教学论思想简介[J].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1980年第2期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范辉,谢青松.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谢青松.操作系统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化教学 年龄段 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92-0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受教师教学观念的控制,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制约,受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离不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熟知等。

1.深入了解学生

要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通过平时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二是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学生有意注意的持久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思维方式的延展性。对于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要采用直观式教学法,中年级学生则要注意多用发现式教学法;
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多采用质疑式方法,对有推理能力的学生则采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等。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

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这就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通常小学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主要有: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如在教学中要达到知道、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介绍、阅读等方法;
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利用尝试、探究等教学方法;
要求达到掌握层次的可用比较、整理的方法;
要求达到应用层次的可用练习、讲评、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课题编排都是按知识规律划分的,与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一致,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按学生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先有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产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经验,经过经验积累上升为数学理论。但教材的编写是呈现先理论,反回来再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时,一定要将其与学生的心理基础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新材料的关键内容能够同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实质的和非随意的联系,这种联系即为知识的逻辑意义向心理意义转化的条件,其转化程度取决于新材料和认识结构的联系程度。

3.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现在小学教师的文化普遍偏低,特别是农村小学,初、高中毕业的教师占相当的比例,绝大多数教师中师毕业后也没有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这种靠一次充电终身发光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国务院颁布的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采用不同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引导、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开展教育科研的继续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乐意投身教育科研,都有自己的课题,使广大教师在实践探索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另外,教师应为人师表,注重自我内省和自我学习,注意对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在教学中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在工作中向同事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小学数学的四个基本教学观念:一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是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是数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和知识的载体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各种教学方法都是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化一方面取决于这四个要素自身的优化,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这四个要素相互间静态结构与动态发展关系的和谐程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新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使教学方法真正得到优化,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齐兰英.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2] 侯广林.浅谈优化数学教学方法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J]《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04期.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要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去吸引学生

化学教学中,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作想,让学生知道教师的苦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性,与学生谈心、交流学习心得。例如,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就要求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比如讲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施塔尔的“燃素说”;
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让他们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具有进取的精神,愿意听老师讲,愿意到老师身边来。

二、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辩正地统一起来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具有同一性,程序性、比较性三个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辨正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例如,化学计算的一题多解,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一个论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加以论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离和物质的鉴定,多种鉴别方法的设计等训练,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爆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例如,学生对同一实验进行多种方案设计后,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众多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从而寻求较好的方案。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 原因 方法

当前“教”的方面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
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
教师讲授多,学生练得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学生“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理解不深不透,各种能力培养不到位,学生仅有学习的热情,但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内在因素。下面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

一、从“教”的方面分析

1.从方法论看,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化学基本概念、规律的得出,一般是通过实验观察、数据积累、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得出的。如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的通性等就是由实验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的。而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方面的化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用什么规律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了获得知识与运用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这个环节将两者联结起来。可是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习题教学,对所讲例题不进行类化和变式处理,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审题、析题、答题。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一。

2.以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讲得太多,我们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从课头讲到课尾,讲得确实认真、卖力,而教师的讲包办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被“灌”懂的,并没有经过自已的大脑将其想懂、悟懂,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教学过程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没有落到实处。

二、从“学”的方面分析

1.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听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求甚解,不去深入地领悟所学知识,更不重视对探索过程、发现过程的反思,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在传统模式的培养下已习惯于老师“灌”,只求知道最终结果和基本套路,这样的懂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题型变化或深化,他就感到束手无策。

2.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善于对问题作出具体分析,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题受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而造成错误。

三、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四、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维方法;
分类思维;
类比思维;
创造性思维;
研究意义

一、背景

中学化学在高中阶段多而杂,被学生形象地比喻为“理科中的文科”,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以“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为主,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发生变化和产生一些化学现象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培养学生思维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拟以分类思维、类比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三种典型思维形式为例谈谈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典型思维的应用

1.分类思维

分类思维是化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一类物质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更有效地学习同一类物质的性质。当问题出现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按照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不同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如在高三教学中,对于有机实验复习,由于实验繁多,我们可以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有冷凝装置的实验和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据此,我们可以得到有冷凝装置的实验有:制取溴苯、乙酸乙酯、硝基苯、酚醛树脂、石油分馏、醇与氢卤酸反应等;
需要水浴加热装置的有:银镜反应、乙酸乙酯水解、蔗糖的水解、纤维素水解、制酚醛树脂和硝基苯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上述实验进一步分类,如将乙酸乙酯制取和醇与氢卤酸反应归为一类,将硝基苯与酚醛树脂的制取归为一类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种或多种物质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相似性,把一种物质的某些特征推广到另一物质的方法。巧妙地运用类比思维,能使陌生问题变得熟悉,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加强了类比思维的应用。如在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下列问题时,我们可有效地采用类比思想:如科学实验证明,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性质相似,如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过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过氧化物,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S2与Na2S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为有色:

(2)As2S6溶于Na2S溶液中:

(3)Na2S2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相似的规律,运用类比思维即可解决问题。

(1)类比CO2与Na2O的反应得:CS2+Na2S=NaCS3

(2)类比P2O5与Na2O的反应得:As2S5+3Na2S=2Na3AsS4

(3)类比Na2O2与盐酸的反应得:Na2S2+2HCl=2NaCl+H2S+S

当然,类比的种类有很多,如相似类比、模拟类比、定性类比、定量类比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它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

如新教材选修课程化学反应原理的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中用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来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的做法是:给注射器中气体加压,通过用颜色的变化来表征平衡的移动。可是当加压时,由于体积的变化,针管内二氧化氮的浓度会加大,颜色会加深。考虑化学平衡的移动,颜色应该变浅。所以要观察到二氧化氮因为化学平衡的移动生成四氧化氮使气体颜色变浅并不太容易。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不观察颜色变化,能不能说明化学平衡的移动呢?我们要研究的是化学平衡的移动而不是颜色的变化啊?然后让学生思考,学生顺着思路往下想,应该可以想到:看压强的变化行不行?然后就可以讨论怎样改进创新才可以得到明显的结论。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在两个注射器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二氧化氮和空气并与一个U型压强计两端相连接,同时推动这两个注射器增大压强,观察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看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敢于创新。

三、研究意义

每种化学思维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着其他化学思维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切实根据每种化学思维方法的特性来运用,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体现为:

1.提高审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尽快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针对一些难点知识,在特定思维充分作用下可让学生更易找到入手点,降低了解题所需的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简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的方式途径和行动。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思维方法,可以使得许多易难问题简单化,更易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化学 五篇 化学教学方法【五篇】 化学教学方法(精选5篇) 化学教学方法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