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广播电视新闻论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4-03-29 18:19:01 来源:网友投稿

广播同报纸一样,目前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夕阳媒体。随着电视取代广播成为第一媒介之后,加上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持续侵占了广播本来就不多广阔的传媒市场份额。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了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广播电视新闻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五篇】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新媒体抢占广播电视份额

广播同报纸一样,目前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夕阳媒体。随着电视取代广播成为第一媒介之后,加上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持续侵占了广播本来就不多广阔的传媒市场份额。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了全新的、更为便捷的、信息功能整合度更强的媒体,此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进一步成熟,将会诞生越来越多的功能发达传播信息的渠道和平台。故而,广播这种孤立存在的单一媒介所能占领的市场将会大大减少。而电视这个第一媒介的地位正不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今天新媒体新闻的即时性,交互性和超媒体性又使得电视新闻丧失了即时播报和信息容量上的优势。随着新媒体争夺对观众的注意力的和侵占广告市场,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变革的挑战压力越来越大。在传媒市场上的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上,传统电视的发展潜力受限,主要源于电视媒体自身在信息传播方面所具有的特点,诸如地域局限性,时效性比新媒体滞后等,相反,新媒体的一系列特质正好补给电视媒体的这些弱点,成为人们新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二)社会对传媒人才重新定位

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新闻类高校毕业生到传统媒体(报社、广播电视、电视台)工作的人数递减,这反映出新媒体环境下就业市场对高校新闻类的传媒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业困难和新媒体行业诸多岗位难以胜任的双重问题使得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伴随着频道专业化的经营策略,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需求

(一)具有复合型媒体才能

近年来,我们的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做出一些有力的尝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对于新生的新媒体,瞄准市场特殊需求培养专业型的复合新闻人才,是当今新旧媒体大融合的环境之下新闻教育改革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复合型要求能够在影视传媒文化,以及在多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的跨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新媒体的诞生预示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不但要拥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务必了解并且充分支配或运用一定的媒体技术知识来娴熟使用各种新媒体。

(二)具备创新能力

如何顺应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受众诉求,重新发掘自己的媒介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走向新生,这已经成为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应该把主动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在电视新闻的理念、内容形式、管理层面、机制等要作出创新。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策略

(一)调整广电专业的人才的培养目标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传媒形态层出不穷,新媒体形态不断呈现,发展和逐步成熟。这时候,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能够更新已有的知识,适应新媒体的需求,传媒人才培养需要重新定位。可是由于现在高校在新媒体即使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且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去做科研,也难免稍稍滞后于新媒体的发展,以致广大传媒专业学和接受新媒体发展的前沿知识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高校在调整广电专业的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高校自身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传业正确定位,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和市场的需求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定位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只有制定合适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专业定位目标;
三是广电专业的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目前新闻传播专业就业率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失衡;
四是要重视跨专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职业定位,只有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一个清晰的多元化定位,他们才可以符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际。

(二)创建有益于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凸显引导功能,要创建有益于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高校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乎时宜的重新整合。首先,创建有益于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社会人文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策略上要重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用。最后,在课程实施上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题作用。譬如讨论式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法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新媒体的现实环境,思辨式教学塑造学生的传媒立场,国际化交流开拓学生视野,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等等都是创新性且高效的教学策略。

(三)创建有益于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体系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2005]552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第三条 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

第二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

第五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六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有机构成 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其重要意义 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科学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加强 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四)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文化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新闻广播 电视事业的法律地位 广播影视法律体系构成

(二)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侵犯著作权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肖像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合同

知识产权法 著作权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著作权权利种类和保护期 著作权权利限制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范围 法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适用范围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 《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广播电台、 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全球化

社会结构 社会化 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社会控制 社会群体 组织 社区 社会分层 现代化 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 社会动机 人际关系 从众行为 大众心理

上古神话 《诗经》 楚辞 《史记》 乐府诗 汉赋 唐诗 晚唐五代词 宋词 唐宋八大家 元曲 明清小说 新文学运动 左联 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第三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七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广播电视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原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常识。

第八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第九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 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五)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七)新闻真实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九)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三贴近”

(十一)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十二)胡锦涛总书记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关于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关于 新形势下 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 和主要任务 的重要论述 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三、广播电视常识

(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况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事业局 广播电视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中国广播网 国际在线 央视国际 齐越 夏青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三)广播电视技术常识

中波与短波广播 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 模拟广播与数字广播 地面电视 有线电视 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 图文电视 交互式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 网络视听业务 卫星通信与卫星广播 广播电视覆盖方式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第四章 广播电视业务

第十条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广播电视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 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采访提纲的撰写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编辑 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27-01

张春梅(1977-),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研究方向: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并在重组后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此阶段内,编辑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作为新闻编辑,应当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无论是对于新闻样式还是新闻内容,编辑都应当对其进行加工,采用特殊的编辑与排版手段,提升新闻的收听率,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一、广播电视新闻题目以及结构的编辑技巧

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强的技巧就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题目以及结构的编辑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的编排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的拼凑,而是一种艺术行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对新闻进行编排的过程中,只有注重新闻题目以及结构编辑的技巧性,才能够创作出好的新闻。[1]因此,新闻编辑者应当考虑新闻受众听觉的规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与报纸稿件不同,其感染力更强,如此才能够弥补时间短的缺陷。因此,新闻编辑在拟定标题时,应当力求简练、直观,假如稿件的标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时,可增加副标题,以此突出文章的中心。此外,新闻编辑者还应当着重强调新鲜感,广播稿件的标题越新鲜,越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从而使新闻的传播更加广泛,影响力也能够随之增加。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文字处理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标记的文字通常需要运用在两个方面,即画面文字与播报文字。通常情况下,画面文字的内容较多。例如,中央新闻开始时,新闻主播介绍主要内容时,就会出现文字提示,在进行新闻画面播报时,画面下方也会出现文字,播报文字主要是指主播或者记者在播播报新闻时出现的文字。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画面文字运用较多,因此在文字处理方面也应当讲究一定的技巧。[2]首先,新闻主播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文字显示的处理技巧应当清晰明了,注重文字与背景颜色的反差,突出字眼的清晰度。假如针对某一则新闻进行文字论述时,如果使用的是单纯的文字,新闻的标题就应当简洁深刻、条理清晰。但总体来说,新闻标题还应当生动形象,以此吸引受众关注。另外,在广播新闻电视中,虽然新闻本身属于一种消息的传达,但新闻也属于一种舆论工具。因此,无论是画面文字还是播报文字,广播新闻的文字都应当注重语言的情感色彩,选择恰当的词语。主播在播报新闻时,应注重语调与播报的重音停放,把握好播报的节奏。

三、运用模糊化技巧处理新闻稿件

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广播电视媒介的关键,但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当对特殊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如此才能够使新闻的内容更加圆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处理技巧,是为了更好地从侧面反映新闻的信息,避免正面揭示带来的不利影响,处理对象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图像稿件的模糊化处理。随着电视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性,图片新闻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载体。图像通常具有直观、真实的特点,但较容易侵犯他人的权利,因此新闻编辑应当对图片稿件进行模糊处理。例如,使用马赛克以及进行侧面拍摄等,以免侵犯他人隐私。

第二,急发稿件的模糊化处理。新闻的主要特性就是时效性,因此广播电视企业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受众。[3]对于急发稿件进行模糊化处理时,新闻编辑不仅仅需要重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还应当考虑到稿件发送的时间,因此对于这些新闻需要进行模糊处理。例如,对于自然灾害类的新闻传播,只需要说明时间与地点即可。

第三,道德类稿件的模糊化处理。社会道德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也是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重点话题。新闻编辑在模糊处理时应当把握道德新闻的主体,关于道德利益类新闻应当谨慎对待。例如,在犯罪新闻的报道

,为了有效保护犯罪人员的隐私,编辑在模糊处理时可引用“化名”等。

第四,机密稿件的模糊化处理。广播电视新闻常常会出现本国或者他国的机密,如商业机密以及军事机密等。对于这些稿件的处理,新闻编辑可使用“据调查以及据统计”等类似的模糊语言,以免新闻播出后机密信息被窃取。

四、结语

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不仅仅应当具备充分的传媒行业的严谨性,还应当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策划的水平。新闻报道创新的前提就是创新的思维,因此,新闻编辑者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编辑技巧,吸引受众关注,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昌,吕鹏.中国广播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的四个时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21(05):43-44.

[2]田颖.论教育电视新闻的编辑思维与编辑技巧的主体整合[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06):

54-57.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新中国60年人民广播事业的历程

新中国的广播电台,主要部分由各革命根据地的新华广播电台改名而来,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而来,而“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又在1949年3月25日由“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改名而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其前身是“上海新华广播电台”,组建于南下途中,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改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另小部分则是接管、改造了旧中国的城市电台而来。

新中国的广播事业是由国家统一经营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1982年以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现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到1984年底,全国建立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广播电视厅(局)29个,地区、省辖市级广播电视局(处)350个,县级广播电视局1700多个。

新中国广播事业规模不断扩大,电台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广播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技术设施也越来越先进与现代化。

以上数据为无线广播事业的发展概况,而在中国广大农村,有线广播蓬勃发展。早在1955年12月**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提出:“在七年内,建立有线广播网,使每个乡和每个合作社都能收听有线广播。”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网迅速形成规模,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已有2323个县(市、旗)建立了广播站;4.92万个建立了广播放大站,占全国公社总数的88.4%;65.5%的农户安上了广播喇叭,农村广播喇叭总数达1.11亿只,其中入户喇叭1.07亿只。?

农村有线广播网是我国广播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无线广播与电视广播的有效补充,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有线广播保密性较强,时间空间容易控制,其迅速性、广泛性超过了其他文字宣传工具。当今部分地区有线广播网仍然是广播工作的主要形式,这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局部特殊地区收听广播的重要措施。随着光导纤维技术在广播领域的运用,有线广播与有线电视一样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1966年至1976年10月,“”十年,中国的广播事业遭受、“”与极左路线的摧残与破坏,由“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篡改为“无产阶级全面的工具”。当时的广播新闻,从文风上看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过头话与愚蠢话,完全违背了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应完全摒弃。

1976年10月粉碎“”反革命集团,特别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大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广播新闻改革与体制改革也随之深入发展。这一时期还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拨乱反正阶段,时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批判、“”的极左路线与恶劣文风,恢复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特别是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了30年广播电视工作的经验,重新提出发挥广播电视的长处,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方针,以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第二阶段为推进改革阶段,时间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这阶段是新闻改革蓬勃发展的时期。1983年第11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路线总任务,着重讨论了改革广播电视工作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一系列方针。会议提出要以新闻改革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宣传的全面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行中央、省(市)、地区(市)、县(市)“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适当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步伐。

第三阶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阶段,时间从1992年至今。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指引下,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全国出现了广播大发展、电视突飞猛进的繁荣昌盛的局面。

二、对广播改革与广播传播模式变革的简要回顾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3年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电视”以来,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大办电台电视台,有学者把中国广播电视业以前的规模扩张称为“第一次创业”,而把21世纪初进行的电视频道专业化、广播频率专业化称为“第二次创业”。也有学者把1986年12月珠江广播电台推行“主持人直播、大时段、开放式”运作模式以及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改革称为“中国广播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而把1992年10月东方广播电台“全天24小时直播状态,加强热线电话运用”的运作模式称为“中国广播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碑”;?那么,东广新闻台的开播应是“中国广播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

“珠江模式”和“东广模式”是以“主持人直播、大时段、开放式”以及“全天24小时直播,加强热线电话的运用”的样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广播在形式和规模上的变化使人们对广播的印象有了比较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中“更具有个性”以及“经济台”“交通台”这样“形式上”专业台的出现是其中最大的特色(这一时期的专业台所播放的节目其实也是无所不包,所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其中,顺应受众市场倾向、创立满足受众需求的节目形式使这个阶段的广播改革颇为成功。

1992年10月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了。东方广播电台继珠江广播电台之后,在中国最早开办全天候24小时直播的运行模式,运用热线电话办全新的谈话类节目,并提出“直播节目录播化,录播节目直播化”优化节目制作的措施。因此,学术界统称“东广”传播模式为“主持人直播、大时段、开放式”以及“全天24小时直播,加强热线电话的运用”的样式,是有其深刻意义的。它改变传统的“我播――你听”为“你听――我播”,强调了受众第一、全方位为听众信息服务的全新传播理念;24小时处于直播状态,大大提高了新闻播报的时效性,甚至在每天0点至5点过去的“广播沙漠地带”也安排了谈话类、情感疏导类节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广播工作者的探索也日益求新。广播改革与发展的触角已伸向建立现代广播理念,驾驭现代广播节目形态,探索现代广播运营模式等方面。不断强化“新闻立台”思想,坚持“频率专业化、听众目标化、服务对象化”原则,迎接新一轮的广播改革进程。

全新面貌的东广新闻台(又称类型化电台、格式化电台),2005年元旦开播了。它继承与弘扬了东方广播电台的全新传播理念,即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大前提下,倡导一种“以听众为传播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的传播思想;坚持以新闻立台,开展对听众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在传播方式上不断开拓创新,特别在全天候滚动播报新闻方面闯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这方面很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与深入研讨。

东广新闻台2005年元旦以来的纯新闻播报实践,进一步发挥了东方广播电台原有的特色与优势,尤其在全天候滚动播报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展示了全新的广播传播方式,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理念,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传播优势,大大提升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

三、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基本成就与改革经验

新中国广播事业60年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余年来,我国的广播事业改革取得的基本成就与经验可以归纳为:

1.摒弃“广播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广播是无产阶级全面工具”的错误说法,把广播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重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台宗旨。

2.摒弃“假、大、空”的恶劣文风,提倡广播新闻“真、短、新、快”;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经济新闻成为广播新闻的重点,同时改进会议新闻,加强了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科技文教体育新闻报道等。

3.确认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是选择新闻报道的两大主要标准,形成了按新闻规律报道的共识。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规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新闻媒介以日益进步的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真实、新鲜、快速、公开地向社会传递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反映现实、沟通情况、引导舆论、提供服务、预测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需要。?广播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新闻规律。

4.广播不仅要从事宣传、提供娱乐,还必须提供信息、介绍知识。广播新闻报道必须在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质上狠下功夫。广播电台增设频率,特别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新频率,一些“商品信息”、“股市行情”、“金融动向”等栏目纷纷出台。广播新闻的报道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现场直播、广播评论、广播追踪报道与连续报道等深度报道也迅速崛起,使广播新闻的面貌焕然一新。

5.人民广播事业既要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又要突出听众的地位,真正把为听众服务作为办好广播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珠江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等在全国首先采用全天候的运作机制,一天24小时都处于动态的行进式的广播运行之中,使国内外的一切重要新闻得以最快的速度播报。

6.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各省市广播电台,都将新闻节目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与主角,在新闻改革中重点抓好新闻栏目的改版与创优创新,不仅扩大信息量,而且增强时效性,使新闻报道权威可靠、报道迅速、节奏明快,又锐意创新,追求信息密集、视野广阔、深度开拓。7.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广播的直播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口播,或将新闻现场的声音直接转播,其优点是真正体现了动态行进式的广播运作机制,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广播新闻的快捷性、新鲜性、现场感都能充分体现;不足方面是宣传口径、某些思想倾向问题不易控制与修正。而录播可以使新闻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不足在于时效性差了。而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便于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一些广播谈话节目将热线电话引进广播,吸引听众参与广播节目;又将权威人士与嘉宾请进节目直播室,通过节目主持人串连,与广大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与问题讨论,发挥了广播的独特优势。

8.广播既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又是信息产业。在经营管理上必须走向市场,并走集团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广播应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通过跨媒体经营、与新媒体合作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中国广播事业仍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系上海建桥学院文化传播系主任)

注释:

①周才夫:《中国的有线广播》第99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张骏德:《中国广播改革的一座新里程碑》,《新闻大学》1998年春季号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5篇

事实上,新闻媒体结构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新闻媒体结构的现实类型如何,将决定着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可能传播范围;
而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现实效应如何,则将规定着新闻媒体结构的可能演变趋向。在新闻媒体结构的类型演变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效应范围之间,随着基于不同新闻体制之上新闻控制的进行,也就相应地形成了新闻控制的不同类型。

从新闻体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新闻媒体结构,还是新闻媒体传播活动,新闻控制类型与新闻媒体结构类型直接想相关,而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间接相关。这是因为,新闻控制往往是通过对新闻媒体结构进行行业性的新闻调控,来达到对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进行规范性的制约。这就是说,离开了行业性的新闻调控,是无法实现规范性的新闻制约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规范性的新闻制约没有行业性的新闻调控重要。恰恰相反,如果没有规范性的新闻制约,行业性的新闻调控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这无疑证明了,在新闻媒体结构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之间,虽然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有所侧重的讨论与分析,而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之中,实际上是无法真正剥离开来的。这首先就意味着在新闻控制中,对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所进行的新闻制约,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对于新闻媒体结构的新闻调控来实现的,因而新闻媒体结构具有着某种中介性质。与此同时,这也就意味着,新闻调控与新闻制约将会是一个共时性的新闻控制过程,尽管两者之间在新闻控制类型上的表现具有着直接与间接之分。

在所有新闻媒体及其新闻传播活动之中,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如果说对报纸曾经进行过有效的新闻控制,那么,对网络如何进行新闻控制,如今乃是令人头疼之事,因其难度最大而只能诉诸新闻传播活动的未来发展。因此,对广播电视进行新闻控制,无疑成为现实可行的研究重点。这就在于,广播电视居于从报纸向网络的媒介发展之间,对广播电视进行新闻控制,不仅可以承袭曾经有效的经验,而且更能够为指向未来而提供现实的种种教益。

由此可见,面对广播电视如何进行新闻控制,必须回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所有权这一根本上,并且以新闻媒体结构的演变为主,来对新闻控制进行当下讨论。这是因为广播电视这一电子媒介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因而在所有权的判别上就更为明晰,实际上也形成了私有、公有、国有三种广播电视业所有制,而与之相对应则是新闻媒体结构从单一所有制的广播电视业结构,向着混合所有制的广播电视业结构发展。

从私有广播电视业结构的国家代表美国来看,其最大特点就是市场竞争激烈。到20世纪末,“美国私营商业广播电台占全国广播电视的总数的93%。私营商业电视台占全国电视台总数的76%”。这就表明,市场竞争促进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特别是电视新闻直播的重大改变。不过,在美国除了私有广播电视业之外,还有公有广播电视业,而公有广播电视业的宗旨是为公众提供教育或服务,因而被称为公共广播电台与公共电视台,而其主办者可分为四类:州政府、地方教育部门、高等学校、非营利性公共团体。经费来源根据美国国会在1967年通过的公共广播电视法案,主要依靠政府和经办部门的拨款或基金会的捐款、大企业的赞助、观众的自愿捐款和出售节目的收入。所以,1968年就成立了公共广播公司,旨在统筹联邦政府拨款的分配和使用,协调公共广播电台,公共电视台之间的关系,促进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①

在美国,不仅公有广播电视业受到根据国会立法建立的管理机构的管理控制,而且私有广播电视业也同样受到根据国会立法建立的管理机构的管理控制。不过,由国家立法设立的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虽然是新闻传播的最高管理机构,但发挥作用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它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第五、六修正案(即保障宪法条文的实施)的限制,使它在进行新闻控制时往往举步维艰。

这就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所设立的管理机构,在进行新闻控制之中必须依法实施,与此同时,管理机构所进行的新闻管理控制,不仅应该体现出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法律保障,也更应该有利于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展开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新闻控制才是真正有效的。

除了依法建立的管理机构所进行新闻管理控制之外,还由美国政府实施新闻行政控制,表现为刚性的新闻制约与柔性的新闻调控两种方式,政府在以司法行政权强制实行刚性新闻制约的同时,更是通过其他渠道来非强制地实行柔性新闻调控。所以,实行软性的新闻调控是政府主要采用的新闻控制方式,这就是说,美国政府实施的新闻行政控制是以新闻调控为主的。

最主要的柔性新闻调控形式,就是政府通过各级公关网络来有效地利用公务信息,使新闻传播活动在无形中受到新闻调控。在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都设立公共关系机构,试图通过这样的机构来树立政府形象。据统计,联邦政府有6000人从事公关工作,每年耗资1.64亿美元。白宫还有单独的公关机构,尼克松当政时就拥有一支60多人的公关队伍。在1985年财政年度,政府的公关开支达4.36亿美元。

美国新闻媒体面对政府公关人员所提供的政府消息,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之中受到其无形的调控——正如美国学者所说的那样:“他们想当政府的批评者。他们竭尽全力避免成为政府的工具,但他们明白,白宫、国会议员和行政官员在利用他们,而他们对此无能为力。官员是他们的消息来源,反过来官员们又利用他们的语言把这消息公之于众。”②无庸讳言,这只是从柔性新闻调控的负面影响来看问题。事实上,通过公关渠道进行政府公务信息的或透露,不仅可以使公务信息迅速成为新闻,而且还可以揭示或暴露政府内部的阴暗面。“水***”的揭露,对于美国社会产生的新闻冲击所形成传播效应,应该说是具有典型性的。

相对于美国以私有广播电视业结构为主,英国则以公有广播电视业结构为主,并且成为公有广播电视业结构的国家代表。英国广播公司作为公营广播公司独霸英国的广播电视业,一方面推动了英国新闻事业从广播业阶段向着电视业阶段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英国广播公司垄断电视的一统天下格局,已经极大地阻碍了英国电视业的正常发展。由此,在英国兴起了“压力运动”,成立了“大众电视委员会”,强烈要求建立私营商业广播电视台以促进新闻传播活动的全面发展。可以说,通过公众舆论施加压力以推动新闻媒体结构的及时调控,也就成为英国实施新闻控制的公共方式之一。

1973年,第一家私营商业广播电台伦敦广播公司开播。至此,英国公有广播电视业结构的单一垄断局面被打破。到了1992年,英国政府发表绿皮书,提出对新闻体制进行改革的设想。所有这些依法对新闻媒体结构实施的具体改革,都是为了彻底打破英国广播电视业的垄断现状而进行的行政新闻控制。尽管英国政府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结构进行改革的决心很大,但是,整个改革过程表现为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到来。③

相对美国与英国,苏联广播电视业成为国有广播电视业结构的国家代表。苏联进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经营的广播电视业结构,是由中央、加盟共和国、地方(边疆区、州)三级的广播电视媒体所组成的。因此,广播电视的经费靠国家拨给,中央台一贯不播广告,地方台也只有少量广告收入。单一的国有广播电视业结构,产生了以下的三大不足:第一大不足表现为缺少媒体与媒体之间竞争的动力,新闻传播活动质量无法得到改善;
第二大不足表现为广播电视媒体偏重于向上级负责,新闻传播活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大不足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宣传居多,自下而上的表达公意甚少。

苏联解体之后,作为苏联领土上最大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不仅成为其广播电视媒体的最大继承者,而且其中央新闻媒体全都被俄罗斯新闻出版部统管起来,负责进行新闻控制。到了1992年6月底,在俄罗斯新闻出版部登记注册的新闻媒体,出版物有4000种,各级广播电视机构300余家。此时的俄罗斯,只有两个全国性的政府广播电视机构,除了成立不久的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之外,就是由苏联中央广播电视机构一再改组而成的俄罗斯公共电视公司,专门从事电视传播活动,51%的股份为国家所有,其余股份出售给12家民间企业或公司。此外,俄罗斯还有将近300家私营广播电视台,一般都租用国有媒体的设备播放节目。

这样,随着从苏联的单一国有广播电视业结构,进而转变为俄罗斯的国有、公有、私有三者并存的广播电视业结构,政府进行新闻控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92年,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颁布的《关于俄罗斯联邦新闻中心的命令》,设立了俄罗斯联邦新闻中心,其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国家定期出版物,包括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活动;
保证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报道有关国内改革进程的消息和对国家政策做出解释;
帮助沟通总统、政府同各社会组织、党派的联系;
帮助国际新闻界扩大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报道,与国外建立信息和文化联系等等。④

这样,在俄罗斯,除了通过建立行政机构来进行新闻控制之外,还注重运用经济上有区别地对待的行政手段,来促使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一方面,对政府所属的新闻媒体,除了负责人事组织安排,保证公务信息来源之外,通过直接拨款,来进行大力扶持;
另一方面,将其余的新闻媒体推向市场,使其通过市场运作来获得必不可少的资金。于是,在促成了新闻媒体传播活动多样化的同时,也推动新闻媒体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新闻媒体结构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所发生的现实演变来看,首先看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结构,基本上是从单一的结构类型向混合的结构类型进行着转换,推进了新闻传播活动水平的迅速提高;
其次是对于新闻媒体结构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进行的新闻控制,在手段从单调到多样进行变化的同时,更注重在法律之内实施以新闻调控为主的新闻控制,尤其是注重新闻调控的有效性,使之与新闻制约的合法性,能够在新闻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达成一致。

注释

1陶涵主编:《比较新闻学》,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162页。

2童兵主编:《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3陶涵主编:《比较新闻学》,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4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266、268页。

推荐访问:广播电视 论文 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五篇】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精选5篇)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