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11篇)

时间:2022-12-17 18: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11篇)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研究  作者:钟锦祥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23期  钟锦祥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珠海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11篇),供大家参考。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11篇)

篇一: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研究

  作者:钟锦祥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23期

  钟锦祥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珠海519015)

  摘要:技工院校切实抓好教学质量督导方面工作,能够使教学质量与水平得到保障,能够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监督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在当前教学质量督导的开展过程当中,由于仍然处于初期的起步与探索阶段,故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该文在对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一般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了当前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然后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队伍、以及完善工作机制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水平的主要方向、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11-02教学质量督导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的监督与指导,其二是对学生学习开展情况进行的监督与指导,其三是对教学管理开展情况进行的监督与指导。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工作内容的落实,使得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体系,且能够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技工院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期间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根据以上问题,研究相应的完善策略,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才能够保障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方面发挥相应功效。该文围绕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具体归纳如下。

  1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一般内涵分析

  有关研究人员明确指出:人才的培养规格会对整个教学的特点产生影响。对于技工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表现为:可以适应生产一线实际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故而,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动必须始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来展开。除常规意义上的知识灌输式培训以外,还涉及到的大量的实践操作培训内容。特别是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在岗位能力需求模式下,要求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转化方法,通过两者的相互转化与融合,达到优化职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根据技工院校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的这一特性来看,认为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同样充分体现教学的独特性,将一体化教学环节、校内实训环节、以及顶岗实习环节作为教学质量督导的重点,常抓不懈,同时在校级质量督导的基础之上,将教务管理部门质量督导与系部质量督导融为一体,促进教学质量督导各个工作环节的良性循环,并促进院校教学质量监督控制体系的完善。

  2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中的问题分析

  (1)相较于普通院校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控制工作体系而言,技工院校在开展教学质量督导方面的起步较晚,存在督导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主动性等特点。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推动

  教学质量督导发展的外部力量,制度建设无法与教学质量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技工院校所输送的高技能人才就业环境宽松,教学质量在就业中的主导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在普遍性的招生困难的背景之下,技工院校往往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生源的吸纳之上,自上而下,缺乏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认识与关注。

  (2)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与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相匹配的结构设置需要具有非职权性的基本特征。当前,在技工院校配置教学质量督导主力军的过程当中,多直接将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交由教务管理工作部门完成,或部分院校构建了基于专业教学系部以及教务管理部门综合性工作模式,但大多以教学管理人员为主,缺乏授课教师以及学生的成分组合。这一问题导致了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化问题,缺乏独立性,缺乏专家性,缺乏教学一线师生的反馈与互动,学术交流以及机制咨询方面的功能不够突出。

  (3)当前,技工院校所开展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大多集中在对教学活动完成情况及其质量水平的检查上,与常规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区分,导学功能、导教功能、以及导管功能被弱化,无法体现其价值。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队伍当中缺乏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的督导人员,督导队伍工作效能较弱,无法高质量的完成相应的基础工作。

  3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的完善策略分析

  在技工院校各个层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由专门意义上的教学督导人员负责展开监督指导工作,对教学活动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专业建议,制定针对性强而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相关活动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最终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相应的功效与价值。以上可以说是技工院校展开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最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改进也需要以上述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形成科学的教学质量督导运行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促进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机构的构建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督导落实到实处,首先需要结合技工院校的实际特点,建立常设性的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机构内部的人员配置与编制,将人员的构成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常设性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为外聘性工作人员。在健全的组织机构作用之下,要求督导分部门与执行分部门分工协作,共同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两个职能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好信息沟通方面的工作,互不影响与干扰,工作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提高对相关工作的完成质量与水平。

  3.2促进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队伍的建设

  需要结合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打造一支具有专家型特色的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队伍。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开展中,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督教、以及督管这两个方面。从技工院校办学特色的角度上来考虑,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为学术性,其二为管理性,其三为实践性。通常需要选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学识渊博,具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教师担当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为不同学科设置不同的督导人员。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面向全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故而教学体系中各个岗位与专业的设置都具有指向性较强的“实用”的特征。因此,在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队伍人员力量进行配置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吸收与本专业、本学科相关企业、行业的专家,外聘担任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人员。借助于此种方式,将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先进的专业理念与实践经验带入督导队伍当中,促进整个教学督导工作机构的全面发展。

  3.3促进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机制的完善

  首先,需要构建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相适应的理念体系:理念体系的构建需要实现督教、督管、以及督保的相互融合。其一,从督教的角度上来说,是指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辅导、过程管理、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具体方法有说课指导、随堂听课、教学文件检查、作业试卷与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座谈交流、学生反馈、问卷调查等。通过督教导教活动,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的高校已经把“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纳入督导的基本职责;其次,从督管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指围绕技工院校教学活动所开展的检查、监督、以及评价工作,即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对教材资源的配发工作,同时合理安排教室,管理课程考核,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定。日常教学管理不到位,会直接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例如,课表编排上出现前二节为体育课,后二节为专业理论课,学生上完体育课汗流浃背又远距离转场,难免影响理论课的教学,督导管理的职责就在于及时发现此类问题,对不合理的课程安排问题进行灵活调整;再次,从督保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指对教学保障条件的督导工作。特别是对于技工院校而言,专业性强,各个学科涉及到了大量的实训以及试验课程,实验室、实训场地、设备器材的准备、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学质量督导人员及时发现保障条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上级机构进行汇报,达到确保专业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需要将民主之风融入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当中:在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体现民主之风的关键在于,从教师,从学生,从管理者等多个角度入手,给予充分的信任,营造各种条件,为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开展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督导人员参与调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对于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力军——教师以及管理者而言,在开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计划等日常性工作的过程当中,更需要重视对其积极性的培养,重视并正确对待第一线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意见与看法。同时,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接收方,其对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看法同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的来说认为:在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融入学生,融入教师,在民主公正的环境氛围下,遵循教学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尊重各方对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意见与看法,改进相关的督导措施,提高教学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促进教学工作的健康、良性发展。

  最后,需要将时效性融入教学质量督导方式当中: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在开展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督导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为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为每个督导人员安排需要完成的听课数量要求,作为硬性指标加以落实;其二为深入班级展开个别访谈,尊重调查中的个体性;其三为根据学生专业属性,召开座谈会;其四为通过自行设置调查问卷的方式,全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其五为对教学活动开展期间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检查。以上各项措施在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中均有相应的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督导方式都不能够长期一成不变。根据技工院校的发展特点,教学质量督导的方式也应当有所变革,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在一定时间段内最具综合优势的督导方式,并加以落实。除此以外,在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开展期间,还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其一为分散性督导需要与集中性督导相互结合,以分散性督导为主,以集中性督导为辅;其二为分科性督导与整体性督导相互结合,以分科性督导为主,以整体性督导为辅;其三为普遍性听课与重点性听课相互结合,以重点性听课为主,以普遍性听课为辅。

  4结语

  结合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分析认为,对比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而言,技工院校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建立在自主基础之上的教学质量督导模式,可以说,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保障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制度之一。通过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全面落实,能够使技工院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倾向于规范化发展。从教学工作者的角度上来说,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开展既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在教学质量督导的背景支持下,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质量意识能够得到深刻的强化,尽全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使教学活动更加的有序。可以肯定的是: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督导需要在开展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展、健全、成熟,这一过程相当漫长。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督导发展方向的稳定与健康,需要教学质量督导相关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的全面认识,助力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改革,最终发挥教学质量督导在巩固教学质量中的重要功效。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刘绍平,李旭荣,等.论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83-85.

  [2]张军海,王晨燕,王建栋,等.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督导新思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0):99-103.

  [3]潘贵书,杜朝东.医学院校教学督导的探索与实践——以遵义医学院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8):73-76.

  [4]耿有权,刘道镛,曹蕾,等.实现“四个转型”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基于东南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5-8.

  [5]宋小囡,刘忠德.教学督导在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75-177.

  [6]岳国庆,彭少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以安徽民办本科高校为例[J].价值工程,2014(12):234-235.

  [7]陈绪赣,郑家茂,单炳梓,等.坚持本科督导培养教学中坚——东南大学本科教学督导体系探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53-55,74.

  [8]齐运锋,陈冠军.“本科教学质量”场域中的独立学院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3(33):271-273.

篇二: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的技工教育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技工教育面临的机遇,重点分析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技工教育;问题;市场;对策;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技术工人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目前许多企业技术工人队伍结构看,农村劳动力中无技能的劳动力约占55%以上,初级技能的占25%左右,具有中级以上劳动技能的仅占10%强一点。中高级技术工人及技能型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技工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最重要的途径。

  一、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现状是,一方面部分工业发达的地区出现“技工荒”,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扩招和普遍的观念问题,很多技术类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高,导致我国的技工教育面临严峻

  的挑战。

  1.技工教育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近几年来,国家虽开始注重技工教育,技术学校教育环境逐渐宽松。但是由于初期国家投入力度不大,导致有些技工学校得不到财政拨款,缺乏发展后劲。更重要的是,由于多年学历教育和精英教育的观念影响,社会上存在只有没本事、没能力的人才去上技校等职业学校的看法,甚至歧视技工教育,使技工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技校学历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不高

  一是随着教育产业调整以及高校扩招,学生上高校的机会增加,再加上社会上对技工教育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技工教育学不到东西,不如早打工挣钱,很多中学毕业生不选择上技校,而直接去打工,导致招到的学生比较少。二是技校布局不合理,多而散,技校之间恶意竞争,造成了技校招生面临很大的挑战。三是在招生困难的情况下,招到的学生良莠不齐,使得技校难以培养出高水平技工。

  3.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更应该看重社会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技校的办学必须与行业和企业相融合,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技术学校没能充分考虑市场和企业的状况,忽视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不时代同步,致使有

  些行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新兴行业却招不到专业的技术工人。

  4.技校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

  一是技校采用的教材偏重原理轻操作,重理论偏实践。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动手实践的时间较少,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能力和技术的提高。

  5.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设施落后

  目前大多技工学校专业课老师少,高端的专业“双师型”教师更缺乏,很少进行对外的交流,知识储备相对不能跟上市场的需要。多数机构技工学校由于招生困难,加上争取到的补助少,资金有限,设备数目少,导致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减少,影响了技工教育的质量。

  二、技工教育发展的对策

  1.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技工学校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的原则,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及时把握市场导向,注意职业的多元化和多变性,及时开始设置市场所需的前瞻性新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选准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由“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实践并重,以实践为主”转移,对现有的教材及时进行补充,加入最新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科技技术,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跟随科技的发展步伐,不断增加新内容淘汰旧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技术

篇三: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不成熟,违背父母的意愿,让教师为难,关键是该类学生缺乏思想教育,随着教学的改革、课程的更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法,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主要有两点,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方法仍需探索和改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技工学校简称“技校”,其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技校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技工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大部分生源是学习基础较差、早恋以及沉迷于上网的不良学生。与大专、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这一类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陶冶情操,改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其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技工学校学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校学生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生理上属于叛逆期

  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居于15-20岁,处于典型的青少年成长期及叛逆期。父母因子女对初高中的学习不屑一顾,对自己的教导无心领会,而又不想令子女过早进入社会,结识不良社会青年,无奈之下,就將子女送往门槛不高、学习压力不大的“象牙塔”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转变他们的观念,塑造更好的人生。但如何教育这些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对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同时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2.学生缺乏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为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在学校“成长”多几年或是基于父母的压力而来的,因此并不配合教师的教学,经常在上课期间与邻桌同学聊天、上网,更有甚者则追逐打闹,忽视老师的存在,这让教师心力交瘁,无法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扭转这一局面。

  3.学生缺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

  对于大部分技工学校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班主任的事情,因为班主任是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平时接触学生比较多,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这一方面的指导时间比专职教师长。其实不然,专职教师跟学生接触的时间不比班主任少,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专职教师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对将来职业的重要性,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给予学生相关的引导,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更好地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部分技工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既没有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他们没有根据职校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上课时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略对职校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职校生既学不好基本理论知识,也学不到职业技能,感到上课没劲,学习情绪低落。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低下,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进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上课,并扰乱课堂秩序。

  二、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是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三项措施。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思想是人的灵魂,是指引人探索前进道路的导航,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在前进的路上突破重重难关,走向成功。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不成熟,违背父母的意愿,让教师为难,关键是该类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相应的指导。作为专业技术的授予者,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助学生之所困,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换位思考,进而以案例或者自身实践经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学习的意义,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2)让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鉴于技工学校学生思想不稳定这一特点,教师要时刻给予关注,不能疏忽。因为思想感染具有时间性,这一段时间让学生感悟了,下一刻他们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观看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思想教育。

  2.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有技可学。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笔者在借鉴德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采用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三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三年教学时间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主要教学安排如下。

  (1)基础教学阶段。包括阶段一和阶段二,其中阶段一是基础理论教学,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电工基础、机械制图、安全文明生产实习、电工仪表使用、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等;阶段二是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电力拖动控制原理、机床电气控制、电机学原理、照明电路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机械识图、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基础、企业观摩学习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主体教学阶段。包括阶段三和阶段四,其中阶段三是自动化控制教学,具体课程设计包括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与PLC、工业电力拖动、机床电路维修、生产实习职业道德等;阶段四是专业技能考核,具体的是课程设计是维修电工中级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中级证等。

  (3)实习阶段。这属于阶段五,即是顶岗实习,具体课程设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实习指导、就业技能指导、实习报告指导等。

  3.了解学生共性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教师不仅是授课的教师,也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的规划师。例如在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为基点,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电气工程安装与识图、电气自动化安装维修与应用、企业自动化控制等技能,以便更好地面对将来求职的挑战。

  4.加强教师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程的更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法,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主要有两点。

  .

  (1)行为引导,强化目标,突出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注重本人示范与学生操作的结合,通过教学顺序的集中一小组工作一再集中的有机组织,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教会学生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学习迁移的方法教授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方法仍需探索和改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最终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

  .

篇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前技工教育的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提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文章讨论了技工教育的现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技工教育;人才战略;改革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技工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技工生的生源、教育、就业问题。因此,探究技工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对提高技工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技工教育现状

  1、招生困难,生源数量短缺,生源素质差

  当前虽然技校招生有自主化的趋向,但仍是以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招生工作存在迟滞现象。同时受当前企业失业率高的现象和“不愿当工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轻视工人的倾向,人们对技工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不能正确认识技工教育地位。招生中没有主动权,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一些地方行政上不合理的操作与垄断行为,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干扰了市场的自由竞争,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合理有序的分流,使得技工学校招生成了一本难念的经,成为招生大战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在别人的后面拾遗补漏,使得技校的招生周期拉长、成本增高,招生门槛放低,广泛接纳初中流失生,造成了技校生源短缺、素质低下的后果,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让用人单位造成了对职教生的不信任。

  2、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由于生源差,学生入学的成绩与素质差异大,管理压力大,很难组织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技工教育已成为我国毫无门槛的兜底教育。教育与需求相脱节,这是技工教育目前自身教育质量不高所致。我省技工教育由于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相比一直滞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虽然每年从技工院校走出数以万计的技工人才,但难以满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以致于技工人才需求出现严重短缺。

  (2)技工院校重“硬”轻“软”。改革开放以来,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硬件”上,如不少技工院校的教学楼、教学设施、校园面积可以说堪称一流,而更为重要的“软件”方面显得极其薄弱。一些地方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方面对技工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技工院校的办

篇五: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对技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摘要:我国技工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技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技工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个很大的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我们国家,按级别和类型的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的成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职业教育法

  》

  获得通过,使技术教育法

  》,可以找到该法案具体规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和职业培训系统也是国家政策的一个优先事项,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振兴中华。然而,一些地方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的缺乏足够的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了解的机会,解决技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今天的问题。

  一、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

  1、缺乏社会观念的注重

  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价值观上,有一种误解:

  重轻教育、技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为轻。目前,缺乏行业和企业往往是高级管理人才、高技能和合格的代理,但很多学校是主要是为中等水平的人才,一大批工人的低导致高级别职位做不提

  供”。此外,大多数学生坐为学院和较少考虑到申请专业院校,它一般不准备从事”蓝领”作业底部到顶部,值的原因,除了背后的潜在顾客的理念也其中大部分的同意而非私人职业的普通教育。此外,现实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很大程度上,错误的诱导分布的不同专业之间存在这样一种许多职业评估。

  2、缺乏教育资金的保障

  一般大学教育培训主要一般人力资本、职业培训或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是主要适用于企业

  (或贸易)

  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具体的人力资本。目前中国的私人性教育投资不足和低效率的投资问题。尽管各种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已达到超过20,000的但主要目标是制定企业技能人才只以上超过200高级技术学校和技术学院、以及由于缺乏投资,其中大部分都是规模较小,老化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师资源短缺,很难在短期内你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培养一大批企业。在投资效率,为了生存,从玩到心理学集在运行一个专业和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不合拍的许多高职院校方面有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非常严重,造成结构性短缺的技术人员。

  3、缺乏教育师资的保证

  作为极大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在学校,近年来年的招生,在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学生的人数增加一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和目前大多数机械学校现有

  专任教师资格的不会不标准,几乎全部为本科或专科层次学历、主根本不愿意到技工学校教学、远程落后地区的学校特别突出;第二和”双建筑师类型”的教师是缺乏,和所占比例还比较偏低;第三,并适当向由社会价值和已久我传统雇用面向的效果,教师补充相当困难;第四,由于政府的机制,以及供资和概念的问题,教师培训机制滞后。

  4、缺乏企业方面的重视

  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玩的主要作用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资格证书内容不高、员工技能训练中投严重的缺陷。职业技能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它使企业与员工取得双赢局面。但现在有些公司还没有改变的概念,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人力资本,担心”熟鸭子飞走了”,宁可花钱偷猎,愿花钱培训员工。

  二、解决技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扩大规模,促进发展

  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玩的主要作用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资格证书内容不高、员工技能训练中投严重的缺陷。职业技能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它使企业与员工取得双赢局面。但现在有些公司还没有改变的概念,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人力资本,担心”熟鸭子飞走了”,宁可花钱偷猎,愿意花钱来培训他们的员工。技术教育要发展,必须有大小、等级,改变单一

  的行业、企业或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同步的坐标规模、质量、效益的发展。首先,依靠政府兴建规模。政府的协调,增加投资,改善工作条件运行,建设一批省级、国家关键技术学校的高度重视。第二,结构大小。学校可以是一个单一的模型,到多个模式,中等的学术和非学术教育和培训设施,中级技术人员培训和教育一直是高级技工培训、引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再次,培训扩大范围。当地的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向学校和加强的沟通和行业之间的联络,促进和扩大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就业准备、社会化和培训业务。

  2、规范市场,加大监察

  为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执行和加强管理的劳工视察,职业学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劳动、人事和管理,保证劳动和就业的条目相关的行业,并尽快为促进和执行制度,获得就业、职业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人员的职业资格取得了,不在工作上,不应处理就业聘用手续,不办理营业执照。劳工督察向雇主招聘雇用人员列入日常检查范围、调查并依法处理行为,违反了劳动就业制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更严格的劳动监察机制、认证就业概念的社会身份,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3、加强培训,提高师资

  首先,加强现有的”单主机”教师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的继

  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定期的系统。第二,给学校人事自主权、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学校,根据教学模块荒弃耕、后付费、充分就业和竞争。制备的发展需求的部门不同的学校,学校制备的动态管理。开机自检,没有人,学校的建立,自我任命”双资质”的教师聘用高级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专家和工程师,建立一个高水平,跟上兼职专业教师。最后,建设的技术教师培训基地,并充分利用教师的培训基地,有计划培养”双师型”教师。

  4、开拓专业,广泛就业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紧跟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就说,学校要根据市场现需人才种类及时设置相应专业。另外,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就业,除教育质量和专业设置外,学校要首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安置,这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技工学校应尽快转换办学思路,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各市县学校在困难的条件下,应就人才网络市场设立专门的毕业就业服务指导机构,而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就业安置办事处。同时,就业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当地市场,更要着眼于全国市场,还可以把人才“推销”到国际市场。

  5、加强宣传,合理引导

  要加大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力度,变思想观念上的封闭型为开放型,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就业的桥梁。社会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家长支持职业教育的学生的认识有关。要使政府

  和全社会充分了解的状态和技术教育,动员公众舆论攻势、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和其他媒体传播信息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技术教育在整个结构中的充分意识到不是替代性教育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中可用功能的提高我们的工匠自豪感和责任感。中学教师、校长的职业教育的认识有直接责任,应给予学生指南

  》

  的成功之路。(作者单位:吉林市职业技能开发中心)

篇六: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情况报告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熟练的操作人才,为了推动我省技工学校的发展,我们结合技术学院的实际,对技工学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省技工院校的现状

  教育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的。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职业提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个带有恢复性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影响,出现了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同传统产业相关联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萎缩,而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育的兴起必然有一个滞后期,由此导致整个职业职业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一个时期,就业困难,生源短缺。职业教育难以为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力快,产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各行

  —1—

  各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相当突出,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面临着强烈的社会需求。现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预示着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从学校布局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均有技校,南北基本均衡。从办学规模来看,全省技校大、中、小参差不齐,发展不一,有政府拨款办校的,也有自收自支的。招生数量从1996年开始滑坡,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实际招生数不及计划招生数的50%,1999年为最低谷,实际招生数仅为各校所报的计划招生数的48.1%。近几年,实际招生数又有所回升。这主要体现在各地市的一些重点技校上,个别省(部)级重点技校招生数已远远超出所报计划数。但也有个别技校处于几年未招生的尴尬境地,学校步入举步维艰或开始萎缩的困境。在学生就业安置上,由于受整体经济形势及企业用工制度自主等方面的影响,也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40%充实到我省各企业的生产第一线,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有30%改变所学工种从事一产或三产的工作;有10%的毕业生每年由学校集体组织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其它省市企业进行就业;20%的毕业生自谋职业。而人才市场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企业和用人单位有些只需大、中专学历的工作岗位,纷纷加大砝码,提出要由本科生或研究生上岗。因此导致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的“待岗”,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力,大部分企业使用未经培训人员直接上岗。这也是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高等教育要积极地发展,而中等技工学校教育亟待发展的紧迫性也尤为不可忽视。当前技工教育更应加强重视,合理调整,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优秀劳动

  —2—

  力人才的教育基地。

  二、技工院校调整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为促进技工学校更好地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一度陷入困境的技工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提出了技工学校“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16字方针,指导和部署技工学校实施调整改革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从2000年11月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技工学校的调整改革,年年有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果。基本完成了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化,学校树立了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就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机制。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布局结构调整、骨干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增加了105所,达到430所,高级技工学校增加117所,达到274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还创办了技师学院,初步形成了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劳动者终身职业能力提高服务的综合职业培训体系。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突出,促进就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适应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学实习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先进设备用于学生实习操作训练,以前对经济发达国家羡慕的先进设备用于职业培训,在我们今天为数不少的技工学校中成为了现实。许多骨干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实现了与先进技术接轨,价值几百万的设备在技校中已经不再是稀罕之物。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呈现两旺的景象,招生从2001年开始止跌回升,2002、2003两年招生总数持续增长,—3—

  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和众多骨干示范性技校招生数量创历史新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由于特色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相当多数的骨干技工学校应届毕技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提前一年被企业预订一空。这都说明学校整体实力在大大的增强。

  与此同时,全国技工学校开展的企业职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社会其他类人员培训,数量也是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培训基地,许多学校成为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目前,技工学校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要求。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加强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将做出了部署安排,并重点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和再就业工作会的召开,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全国职教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提出明确要求,都强调了在促进就业和再就

  —4—

  业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再就业座谈会上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要求。

  三是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发展快速上升时期,对技能人才巨大的需求,成为促进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制造业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在复苏,同时,随着国外制造业向中国投资建厂,形成了如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等许多新的制造业基地,由此对高素质技工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再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推进,需要通过加大对进入城镇和进城经商务工的转移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技工教育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有利于技工教育发展的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就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专门组织了职业教育专题调研。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央国债资金,按照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比例,首次对技工学校给以支持。地方政府在鼓励技能人才成长,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与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同样享受政府津贴。一些地方政府对技工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

  五是新闻媒体及社会各方面开始普遍开始关注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近几年,通过地方劳动部门坚持不懈的宣传,进行舆论引导,技术工人的素质对于提高国家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技术工人、技能

  —5—

  人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在逐渐改善。进入技工学校学习,将来发展成为具有精湛技艺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

  六是在解决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政策上不平等问题方面有所突破。“高级技校毕业生与大专生一视同仁”、“技师享受工程师待遇”、“首席技师享受政府津贴”等等,是近几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一系列落实高等级技工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让高技能人才的腰板逐渐硬了起来。长期以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重学历而轻技能,对技校毕业生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不够,技工待遇不高。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但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接受技工教育和从事技工职业,导致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山东省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构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并发挥其作用的政策平台。一方面强调技术工人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同时从前年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决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一视同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企业工作的,分别享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另外,山东还在全国首创了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从2004年起,对首批选出的104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政府津贴,对122位“山东省技术能手”一次性奖励2000元,对100名首席技师连续4年每人每月享受政府津贴1000元等。

  七是“技工荒”引发“技校热”。主要还是市场需求催热了技工教育。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企业的用人观念理性多了,不再只看重学历,—6—

  而更加注重实用。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身份“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技校生就业率首次在各类毕业生中领先。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技校升温主要得益于经济拉动,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高。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级技工的紧缺尤为突出。物以稀为贵,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技工成了稀缺资源。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从中专、高职、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几乎每一类学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而明确培养技术工人的只有技校,但在一个企业里到底需要几个会计,又需要多少个工人?可见,技校生的“抢手”就不难理解。有关专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巨大。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底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学校,今后将大有作为。

  四、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当前全省各技工学校普遍都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技工学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环境。目前,技工教育处于历史发展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技校发展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也要有危机感,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一是技工学校的发展是以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取胜,比其他类职业学校更早的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确立了与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

  —7—

  的办学方向而占得先机。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得到普遍认同,中专、职高和高职院校都在调整办学方向,其发展趋势正在于技工学校趋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二是职业教育面对更开放的市场,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存在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服务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民办教育将以其更加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中外合作办学将以其优势资源和国外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将在市场中与技工学校形成竞争对手。三是要认识到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正处于适龄学生高峰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几年后,适龄学生总量会有大幅度缩小,培训市场中的生源大战会加剧,这时候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实力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砝码。优胜劣汰,市场选择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技工学校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技工学校就业热、招生冷。“硕士易找,技工难求”。在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不少前来招聘人才的企业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升温,一些制造业大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缺口逐渐显现。部分技工学校三、四月份时毕业生就被“抢购”一空了,迟来的企业只能预订明年才毕业的“青苗”。然而伴随着就业“热”的暖风,很多技工学校却不得不面对招生“冷”的尴尬困境。

  “就业火爆招生遇堵

  ”。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我们抢毕业生,一边是我们四处奔波求着各个中学找生源,这种奇怪现象就是技工学校的真实处境。最让技工学校头疼的,是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人为障碍。

  不是学生不

  —8—

  愿意上技校,问题是我们下去招生就像打游击的,需要躲避一些区县中学的封杀。为完成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的给所属职业中专供应生源的任务,中学一般都不让我们进校宣传。只能通过各种关系给中学校长、老师做工作,才能把招生简章发到学生手里,请客吃饭是经常的事。由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高职等学校都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因此技工学校在招生时就遇到“封堵”。

  由于一些中学“不让技校进,不让学生出”,技校没有机会向学生直接宣传,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部门在统计升学率时只认学历教育,比如,初中生上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才计入升学率,上技校则不算。因此,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不但不引导学生报考技工学校,反而可能阻止。这实际上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也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些不健康因素,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没法公平竞争。

  “技校发展要过三道坎”。当前,随着经济升温、技工短缺,以培养“蓝领”为己任的技工学校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然而,社会观念陈旧、办学规模狭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步伐。到学下咨询报名的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发的学历是大专还是本科?可以看出,“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多数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不少技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以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仍然偏低。反映在招生上,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当“白领”,很少有人愿意下车间,当个技术工人。“初中-高中-大学”的道路仍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才上技校”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这直接

  —9—

  影响了技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3、生源紧张,招生困难。一是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招生逐年扩增,普通高校继续扩大招生,使以往那种“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局面有所缓解,从而全面出现了上高中、升大学的热潮。再加上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出现了重高学历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更为普高热推波助澜,使技工教育招生与高中教育招生相比呈下降趋势,“上技校、学技能”受到冷落。这一热一冷,加大了教育体系结构的不平衡。二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了一大批县办技校、技工班和社会力量办技校,一轰而起办技校在当时属形势所需,也为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工人。但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低层次,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和质量,已不适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也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4、企业不活,就业不畅。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未稳,在一片减员增效的呼声中,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大大下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这是造成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观上以往劳动部门管理技校期间,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劳动部门管理技校在招生、就业、分配方面的优势已基本丧失,而管理技校方面的劣势及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不协调正在显现,此外企业用工自主制度不够完善,往往被理解为企业想用谁就用谁,想招谁就招谁,政府监管不力,再加上劳动监察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90个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从而造成了技校毕业

  —10—

  生就业难的问题。

  5、经费短缺,发展滞后。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更新缓慢也是技工学校的普遍苦衷。技工教育经费短缺,在我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教委对中专、职高每年都下拨为数不少的教学经费,而同是搞职业教育的技校却分享不到,使其竞争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由于经费的十分短缺,导致了技工教育在加快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上的后劲严重不足。从全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是工业大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多。发展经济,人才是基础,要在近几年充分做好人才的储备与积累,为山东的经济腾飞,做好一线技术工人的准备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要进行扶持,尤其要集中精力,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我省全国重点技校和省(部)级重点技校、高级技校、技术学院的扶持力度,使其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学校的作用,以避免个别学校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在生源素质、教学时数、专业设置等方面流于形式,进而取消了很多技校特有的优势专业,导致恶性循环。

  6、专业僵化、人才断层。我省各技工学校所设的专业,主要是根据地域的不同,企业的不同,所设的专业亦不同。各学校,尤其是重点技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龙头专业,其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这些学校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分配到各企业的学生都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只顾眼前利益,不管是硬件设施、软件建设是否具备,都抢开热门专业,丢失了原有的优势专业;还有部分技校,守着原有的专业一成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力大大下降;个别技校教学条件不具备,却盲目地开办学校。由于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滞后,使新技

  —11—

  术传授遇到困难;另外,由于我省目前经济状况不景气,企业技工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如若经济一旦好转,生产线有技术的工人严重缺乏,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如车、钳、铆、电、焊、水暖等工种)现己断层,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已充分显现。

  7、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困难。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兑现困难。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实际操作能力强见长,这也正是技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优势所在。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以等级划分的,目前,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工人的技术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我省技校毕业的学生经过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82%的毕业生取得了中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但这一体现技术工人特长和操作水平的证书,在学生就业后,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形同虚设。一般单位只认可人事部门的工人等级证,而不认可劳动部门的等级证,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能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得到应得的报酬,技术工人的优势在现实工作中得不到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学生勤学苦练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广大社会青年对技工学校的选择,影响到了技校的生存与发展。

  8、技工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省的各技工学校从数量上讲,虽然各地市基本均衡,但随着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逐步呈现出布局的不合理性。学制的灵活性不足,从八十年代技校学生三年制教学一直沿袭至今。由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介入,技校招生秩序较为混乱,出现了个别学校为抢生源,做虚假广告,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规范,疏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师资,四无设施,五只求赚钱,影响了技校的招生声誉。还有的学校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及设备的不完善;办学规

  —12—

  模小、层次低;专业设置重复、专业新型化差;不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教师缺乏;不致力于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科研滞后;专业设置没有直接面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以上因素也是直接制约技校发展的一个因素。

  随着技工短缺日趋严重,现有技工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情况逐渐显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眼下技校愁的不是吃饭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壮大。目前山东省技工教育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能力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由于山东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和技术工人的更新换代,山东每年第二产业约需补充技术工人40万人左右,但全省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不到10万人。这两年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于学校容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技工院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1、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从宏观上对省、地、市技校进行协调,打破各自封闭体系的局面。对生源的调查,用工的市场分析,进行政策性指导,实行全省技校的网络化管理,以便各类技校在领导、规划、管理上相统一,克服条块分割、多头管、自成体系的弊端,形成技工教育的强大合力;从我省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技工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把技工教育同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我省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和积累;对企业的用工进行政策性规范。一方面严格实行准入控制,使就业前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和部分发达城市的做法,制定企业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对员工定期进行新技能、新知识、新技

  —13—

  术的培训,由政府或企业增加培训专项资金的设立和支出,使企业的发展同技校的发展实现双赢;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数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的设立,在近年来的技校招生工作中增强了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为技校处于低谷阶段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支持作用,形成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补充了城市一些行业用工方面的不足;对招生工作进行改革。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使学生上得起学。对新生年龄和届别限制放宽,招生手续简化,实行自主招生,加大招生工作的灵活性,可以一年两次或几次招生。实行跨地区招生和跨地区就业。允许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长期班和短训班并存。

  2、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投资力度。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通知》(鲁政发[2001]66号)中指出,“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重点扶持政府办的技工学校新上专业”。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中指出,“城市教育附加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我们认为,要想办好技工院校,并做大做强,单靠学校自身积累、滚动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好临沂大学的同时,市政府可以在政策及资金上对技工院校、尤其是骨干示范学校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在保证教学经费

  —14—

  逐年增长的同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的更新、基本建设投资、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新上专业的投资等。

  3、合理调整技工院校的结构布局。虽然我省的技校布局同其他省市相比还较为均衡,但还存在着创办初期形成的“广种薄收”、小而全、粗放式办学的状况。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需要,我省应加强对技工学校的统筹规划,合理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对一些规模小、布局不合理、重复建校、教学质量差的学校采取联合、分离、转制、撤消,不仅做到硬资源的组合,更应强调软资源的改善。以扩大学校平均规模,盘活教育资源存量,扩大教育资源量,降低教育成本,切实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4、加强骨干示范学校的建设。在调整校点布局的同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情况,集中人、财、物,“去枝叶、强骨干”,走规模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路子,重点扶持一些上规模、上档次、有水平、有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重点学校,这些学校已形成规模,各具特色,社会声誉较高。政府应集中力量,着力抓好这些学校的巩固与发展,集中资源优势给予扶持措施和政策优惠,如在投资、基建费用等方面有计划性的集中划拨。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使全省技工学校在这些龙头学校的带领下,形成一支能抵御风险的技工教育集合群,为经济的复苏和我省二次创业奠定良好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5、不断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种媒体、各类学校、家庭都需要形成共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鼓掌叫好。不要“千人争过独木桥”,只求上大学。政府有关部门要正确疏导,形成合理的人才分流。教师、家长在加强对学生、—15—

  子女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掌握实用性技能,各年龄段的学生要正确估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技工教育的大力发展,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

  6、政府搭桥拓宽技校生就业渠道。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继续发展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这为技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技工学校要抓住契机,充分发挥自己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与厂矿挂钩,与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以长期办学和短期培训、定向与代培相结合,努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各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为毕业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学校要立足社会,面向市场,广泛收集信息,变静态办学为动态办学,要与劳动市场、技能鉴定中心、厂矿企业广泛联系,努力实现学生入学、毕业、就业推荐安排服务一条龙。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培养“一专多能”实用人才相结合;把重视文化课教学与加强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就业准入教育与对口升学教育相结合;常规教学和探索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

  7、加大技工院校自身的改革力度。技工教育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办学质量的优劣。要想迎接新的挑战,走出困境,深化技校改革是必由之路。要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层次,教育学生增强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16—

  能力。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加补强化创新能力和具备较宽理论基础和多种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素养,完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技术专长,使用人单位确实感到“用得着、留得住、信得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坚持实行职、责、权、利结构,大胆进行效益分配改革试验,使学校的兴衰同个人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推行依法治校、制度治校,争创一流管理水平;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根据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在学制、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探索实行弹性办学、双证制、模块化教改实验,引进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扭转技工教育终极制局面,拓宽技校与高等职教的衔接渠道,让“立交桥”真正四通八达,不要让新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再度产生。

  8、利用订单培训应对“技工荒”和“就业难”。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培训,是目前我省很多职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实际上是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直通车”。经常光顾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人都熟悉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是市场“技工荒”,另一方面是职教生“就业难”。而订单式培训是我省职业教育面对这一难题开出的药方之一。但我省的职业教育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众多职业教育学校由普通教育学校脱胎而

  —17—

  来,职业学校不“职业”,致使毕业后的学生难以与市场接轨;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置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走出校门不能快速适应职业要求。

  “学校能赢得市场,关键在于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只有和市场接轨,才能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现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真正建立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新机制。同时,提出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及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工程,进一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转变办学思路是关键。”有关专家指出,“市场化办学、就业性教育、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新的办学思路,必将使我省职业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9、进一步推进技工学校市场化、社会化办学进程。技工学校经过三年的调整改革,在市场化、社会化办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情况看各地区、各类型的学校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些技工学校自身缺乏主动面向市场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办学机制的动力和魄力,培训专业和内容比较落后,培训设备陈旧,培训质量不高,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进而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同时与市场接轨的紧密程度,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还有得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要继续坚持依据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办学规模、确定培训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目前已有的专家咨询委

  —18—

  员会、顾问委员会的基础上在连接机制方面进行研究,使其有效发挥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步伐,技工学校也要提高对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充分认识重要性,适应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促进培训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10、推进技工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并明确提出“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趋势,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技工学校开辟了一条扩张发展之路。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民办、国有国投民办等多种办学机制,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参与举办技工教育,多渠道吸纳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多种机制、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发展技工教育,为加快学校发展创造条件。

  11、实行开放式办学,按需培训。技工学校要在与培训就业重点工作的结合中发展提升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实弹演习”,培养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一线职工,使教学过程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技术改造的需求,适应新扩建项目的需求,适应特殊工种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技工学校的发展,要从指导思想和大思路上予以明确。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是树立了品牌的。技工学校的发展方向,被实践证明是适应经济发展、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要坚定地走技能人才培养之路。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技工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必须提升和发展。技工学校必须要与培训就业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这些

  —19—

  工作中使技工学校获得大的发展空间,要发挥培训就业工作生力军的作用。

  12、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技工学校要将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方在重要位置,要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使技工学校的规模扩大牢固地建立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以特色和品牌赢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技工学校在大规模扩张招生后,目前亟待加强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学校的培养质量。目前存在影响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有:一是一些学校超规模招生,设备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影响技工学校的品牌。二是教学管理缺乏规范,严重违反了学制要求和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律。必须把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作为推进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通过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学校的管理要讲究科学性,要通过管理科学促进学校的发展。要从管理环节寻求学校发展点。

  13、坚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省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要富裕农民,就要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在当前我省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吸纳劳动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抓住全国范国内技工短缺的难得机遇,办好技术教育,举全省之力对城乡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

  —20—

  紧迫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事关“三农”问题的根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转移率低、整体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的“三低”矛盾,坚持内转外输双轮齐转,立足农村,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培训计划,建立了以城市边缘地区及规划区、开发区的农民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为依托,培训、就业安置和追踪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开展全日制及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和农民的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既做跨地区流动的定向培训,也为当地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培训。

  总之,解决技工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除增加财政经费投入外,技工教育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我省已初步过立起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近两年,我们通过开展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薄弱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有所改善,部分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日益清晰,特色日趋明显。就拿临沂市来讲,由于是人口大市,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各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要现有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此,必须调整教育结构,突出培训

  —21—

  重点,创新办学机制,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二〇〇六年六月

  —22—

篇七: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我校教学质量评价调查报告

  职业中专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教学质量的提高始终是中心议题,完善评估与管理的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调动职业中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职业中专的教学质量.为此,我校在五年前就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职业中专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校教学规范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示范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原来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要求,近年来,部分教师也多次呼吁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调整,为此专门设计一份针对教师的调查表,了解技校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些观点和看法,重点在于认知调查部分,即采集教师对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认知与评价,也设计一部分征询问题,收集教师教学对评价体系完善方案的意见。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

  在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中,受访的男教师为63人,占样本的66%,而女教师为32人,占样本的34%。从受访对象年龄结构来看,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35岁以下的教师共56人,占受访对象的59%;35-50岁中年教师共23人,而50岁以上仅为6人,占受访对象的6%;因此,从受访对象的年龄结构来看,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我校教师群体的主体部分。

  从受访者的职称结构来看,初级职称者22人,占受访对象的23%;中级职称者54人,占受访对象的57%;高级职称15人,占受访对象的16%;未定职称者4人。从统计数据来看,受访者绝大部分为初、中级职称教师,他们作为学校的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认知度、关切程度以及理解程度,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都为正相关。

  从受访者的学历结构来看,受访者中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有62人,占65%,大专学历19人,占20%,研究生学历13人,占14%,从这一数据来看,受访样本符合我国技工院校师资学历结构的基本态势,教师群体以本科为主,研究生数量在逐年递增,从学历结构与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性来分析,高学历群体对教学质量要求的理解会更代表性。

  从受访者的教学年限来看,受访者绝大部分人的教学年限为“3—8年”,有51人,占54%;工作年限为3年以下有9人,占9%;工作年限为“8-15年”有21人,占22%;工作年限为15年以上有14人.随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受当今学生身心特征、社会人才需求、教师教学质量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理解和期望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情况看。“3—8年"工作年限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另外从受访者的教学工作特点来看,有78人即担任班主任又任课任教师,占82%;其它教师都在教务处或实训处任课任教师,都是从事最基层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表明对教学质量评价有更实际代表性。

  综合分析本次调查受访对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受访对象都是职业中专一线教学工作者,反映情况比较真实和客观.二是受访对象以中青年教师

  为主,思想活泼、敢说敢做,而中青年个人发展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参与积极性强;三是受访对象在学历、工龄、职称有一定的差异,恰能得出较全面的信息.

  (二)认知调查

  1、对学校教师质量评估体系的看法

  从第1题问卷反馈看,非常了解和了解学校的教师质量评估体系占调查人数的72%,学校老师基本上了解学校教师质量评估体系,说明一方面学校在这方面宣传工作做到位,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师质量评估工作比较重视。

  从第2-3题问卷反馈看,有两极分化现象出现,有55%的教师认为学校推行的教师质量评估体系不太合理,也有36%的教师认为是合理,认为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评估相关度密切或不密切人数相当,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9%与33%,2、在执行学校教师质量评估工作主动性

  从第7—8题和第14-15题问卷反馈看,有占45%人认为自己每月参加一次以上教研活动,符合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有占80%人认为自己上课准备了教案,有占85%人认为自己期末上交的教学资料完全真实或基本真实,有占64%人认为在期末考试中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一定比例考试内容。

  3、对教师质量评估工作热点问题的看法

  从第10-11题问卷反馈看,有占41%人认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设合格率要求应视课程而定,还有占26%人认为根本没必要设合格率要求,有占40%人认为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百分比为60%较合理,而且从多项选择题第17题看出,占67%教师对学校设合格率最为反感,从第16题问卷反馈看,教师对学校教师质量评估工作较满意是课堂教学检查和定期教学资料检查.从第9题问卷反馈看,有32%占人认为每学期学生对教师测评还是一定作用的。

  4、对影响教师质量评估工作原因分析

  从第4-5题问卷反馈看,认为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评价制度不健全和考评不客观(人为因素占重要比重),这与现场调查相符合。认为制约教师教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占81%人认为制度不健全或学生无心向学,这与职业中专特点相符合。

  5、教师质量评估工作与自身发展方面

  从第18-19题问卷反馈看,有占54%和69%人认为自己教师责任心和关注学生综合发展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被真实反映出来.有占49%人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和业务知识深度与广度明显不足。

  6、对影响教师质量评估工作改进意见

  从第6题问卷反馈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强教风建设应从教师师德建设、教师工作作风、领导管理水平方面入手。从第12题问卷反馈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校园学风应最先解决。从第13题问卷反馈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质量评估最需加强加强学生月考制度、多组织公开课活动、课堂检查、推门听课方面。从第20题问卷反馈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对学生学业评价应从学习过程、学习习惯、求知欲望方面做起。

  三、调查结果总结

  1、教师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认知度

  从问卷看,教师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还是比较重视的,期望教学评价体系能够符合自身教学状况公平、公正地评价,期望对自己一些特长的有所体现,希望在教学评价中增强教学过程的考评力度.

  2、教师对教学评价体系应有作用的期望值

  (1)教学评价体系要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保证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公正的结果,因为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如体育、美术等课可能评价普遍高,对基础理论课如数、理、化课相对低一些.

  (2)评价应关注教师各方面才能,要考虑一般年青教师受喜欢程度要大于年老教师,要注重多元性评价

  (3)对评价教师教学过程要直接观察了解,要正确客观公开、透明。

  (4)评价教师重视点在改进教师的不足之处,奖罚要慎重。

  (5)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减少无效的劳动量,如对教案不一定要统一要求,要注重内容、淡化形式.

  四、教师教学评价的改进设想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原因在于其本身是一个难确定的命题,因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知识渊博,深入浅出、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教学效果显著,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学生上完课就能马上评估出来的,而是几年以后学生回味出来的,多年以后被成才的学生证明出来的,优秀教师可以由同行专家鉴定出来,但必须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佐证,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既是严父也是慈母,为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因当由学生、听课专家、教学成绩、学生技能、客观量化等多方面共同决定的。

  所以建构教师评价体系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1、确定规范的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一般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对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的评价,其任务是要诊断与教学过程相关的各种因素对教学成果产生何种效果,从而决定改善教学过程的实施,使他们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他们逐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而教学过程的评价要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思想行为、人际行为、仪表行为和语言行为等方面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授课终结时进行,主要是通过评估学生的学力以及学习目的、态度、人格变化等去看教学工作质量。通常将教学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可以直接观察和考核的行为主体,最后再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了该教师的评价结果。

  2、选择适当的评价模式

  根据教师评价目的和组织行为习惯的不同,教师评价的模式大致分为判决型、放任型、管理型和发展型四种,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在组织目标范围内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评价模式应由鉴定性质的奖罚性教师评价向注重教师发展性教师评价过渡.发展型教师评价模式顺应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强调教师在学校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承认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参与和发展。

  3、妥善处理评价的结果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真正的目的是发现教师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所以评价后要及时跟踪检查,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评分较低的教师,要帮助找到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跟踪听课,促使改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也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总之,搞好职业中专教学评估要尽可能将真实的内容、信息反馈给教师,使其克服不足、自我完善、调动教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更多。

篇八: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吴立春

  【期刊名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4)006【摘

  要】Practicalteachinghasadominantpositionintheteachingofvocationalhighereducation.Basedontheanalysisofthestatusquoandtheproblemsoftheteachingassessment,thispaperpresentssomesuggestionsonestablishingtheassessmentsystemofpracticalteaching.%鉴于高职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对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页数】3页(P48-50)

  【作

  者】吴立春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系,重庆4000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71【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周剑萍

  2.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现状及改革探研[J],罗会源;朱求学

  3.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杨洋

  4.高职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吴立春

  5.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王际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九: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工学校简称“技校”,其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技校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技工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大部分生源是学习基础较差、早恋以及沉迷于上网的不良学生。与大专、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这一类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陶冶情操,改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其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技工学校学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校学生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生理上属于叛逆期

  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居于15-20岁,处于典型的青少年成长期及叛逆期。父母因子女对初高中的学习不屑一顾,对自己的教导无心领会,而又不想令子女过早进入社会,结识不良社会青年,无奈之下,就將子女送往门槛不高、学习压力不大的“象牙塔”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转变他们的观念,塑造更好的人生。但如何教育这些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对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同时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2.学生缺乏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为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在学校“成长”多几年或是基于父母的压力而来的,因此并不配合教师的教学,经常在上课期间与邻桌同学聊天、上网,更有甚者则追逐打闹,忽视老师的存在,这让教师心力交瘁,无法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扭转这一局面。

  3.学生缺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对于大部分技工学校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班主任的事情,因为班主任是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平时接触学生比较多,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这一方面的指导时1间比专职教师长。其实不然,专职教师跟学生接触的时间不比班主任少,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专职教师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对将来职业的重要性,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给予学生相关的引导,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更好地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部分技工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既没有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他们没有根据职校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上课时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略对职校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职校生既学不好基本理论知识,也学不到职业技能,感到上课没劲,学习情绪低落。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低下,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进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上课,并扰乱课堂秩序。

  二、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是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三项措施。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思想是人的灵魂,是指引人探索前进道路的导航,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在前进的路上突破重重难关,走向成功。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不成熟,违背父母的意愿,让教师为难,关键是该类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相应的指导。作为专业技术的授予者,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助学生之所困,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换位思考,进而以案例或者自身实践经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学习的意义,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2)让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鉴于技工学校学生思想不稳定这一特点,教师要时刻给予关注,不能疏忽。因为思想感染具有时间性,这一段时间让学生感悟了,下一刻他们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观看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思想教育。

  2.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有技可学。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笔者在借鉴德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采用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三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三年教学时间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主要教学安排如下。

  (1)基础教学阶段。包括阶段一和阶段二,其中阶段一是基础理论教学,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电工基础、机械制图、安全文明生产实习、电工仪表使用、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等;阶段二是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电力拖动控制原理、机床电气控制、电机学原理、照明电路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机械识图、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基础、企业观摩学习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主体教学阶段。包括阶段三和阶段四,其中阶段三是自动化控制教学,具体课程设计包括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与PLC、工业电力拖动、机床电路维修、生产实习职业道德等;阶段四是专业技能考核,具体的是课程设计是维修电工中级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中级证等。

  (3)实习阶段。这属于阶段五,即是顶岗实习,具体课程设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实习指导、就业技能指导、实习报告指导等。

  3.了解学生共性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教师不仅是授课的教师,也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的规划师。例如在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为基点,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电气工程安装与识图、电气自动化安装维修与应用、企业自动化控制等技能,以便更好地面对将来求职的挑战。

  4.加强教师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程的更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法,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主要有两点。

  (1)行为引导,强化目标,突出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教3学目标的统一,注重本人示范与学生操作的结合,通过教学顺序的集中一小组工作一再集中的有机组织,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教会学生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学习迁移的方法教授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方法仍需探索和改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最终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

篇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作者:崔依冉

  韩锡斌

  周潜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1年第01期

  [摘要]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职业院校春季学期全面转向在线教学。文章对53所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旨在呈现职业院校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成效并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信息化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职业院校关注并实施了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力图通过多个角度、多种方式保障防疫期间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但由于第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也存在评价意识相对薄弱、评价内容维度不全、评价主体对教师与学生重视不足、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结果的应用意识相对薄弱等问题。疫情之后,混合教学将成为新常态,对此,文章提出了今后职业院校开展混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在线课程;职业院校;教学效果;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简介]崔依冉(1994-),女,山东潍坊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韩锡斌(1964-),男,天津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潜(1976-),男,辽宁丹东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混合教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及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CA180084,课题主持人:韩锡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2-0088-0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连发多条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线上教学的方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面对教学方式如此大的转变,如何确保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成为所有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职业院校也不例外。本研究基于部分职业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资料,试图呈现职业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成效,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

  一、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一)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相關研究

  疫情防控期间关于在线教学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院校行动的调查研究多关注在线课程教学、院校组织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献整体数量较少,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构建与教学质量保障策略等方面。例如,金根娣和蔡长春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了包含18项观测点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田园从服务内容、用户体验、交互过程三个维度构建了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对中国大学慕课、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了试用评价;牛东育和蒋晓玫构建了学校统筹与二级教学部门相结合的二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应用、学习与管理5个方面、10项测评点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袁铎、郑辉赠和黄虹通过调研一所高校的平台顺畅度、教师在线教学熟悉度、师生在线教学认可度、学生在线教学参与度,从教学条件保障、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四方面提出了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武艳和刘正涛基于高校管理的视角,提出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教师发展、与教师绩效挂钩、鼓励教学改革的混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综合上述研究,疫情防控期间关于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类型以思辨型与问卷调研为主。虽然多数研究者针对院校在线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评价策略与指标建议,但这些问题多基于研究者自身的经验性认知,对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状况调研不足。本研究梳理了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试图构建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系统呈现疫情防控期间案例院校评价的成效,揭示存在的问题。

  (二)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阶段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罗恩·奥斯顿提出了评价方案的五要素模型,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反馈对象、评价方式、数据来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将基于该模型提出分析框架,以检验案例院校评价方案的完整性。教育评价模式是兼具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行为范式,连接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一般包含对教学质量评价阶段的划分。虽然教育评价模型多样,但迁移于在线教学环境的教育评价模式较少,且主要基于CIPP评价模式。李景奇、韩锡斌等学者将CIPP评价模式应用于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将学生作为评价对象、教师与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详细阐述了四个评价阶段在网络学习情境中的内涵:背景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课程的学习准备;投入评价旨在

  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条件及其学习计划;过程评价关注网络行为,旨在分析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了解其学习参与状况;结果评价旨在评价学生的网络学习成果,具体包含学生测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活动成果等。张伟远基于CIPP评价模式,融合网络课程的系列过程,提出适用于网络课程评价的PDPP评价模式,包含计划评价(PlanningEvaluation)、开发评价(Developmen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效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类评价阶段26项具体评价指标,后经过实践应用将其修订为21项评价指标。该模式在计划评价阶段囊括在线课程开发前的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与可行性分析,从专业层面与经济效益角度考量课程是否具有开设价值以及是否适用于在线教学;开发评价面向课程开发的各组成部分,关注课程蓝图、网络平台、课程界面、教学设计、学习资源、作业和考试、导学教师七个方面的组织建设;过程评价面向在线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包含导学过程、学习支持、学习互动、作业评估、技术支持;成效评价是面向学生满意度、教学成效、学习成效、其他成效以及课程可持续性(如良好的课程声誉)的分析,以问卷、测试等定量方式为主,辅以学生的反馈和评论。上述两种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主要差异在于过程评价之前的两类评价阶段:基于CIPP的网络学习跟踪与评价模式在背景评价与投入评价阶段,主要关注学生的前期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条件,目的在于调整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案;PDPP评价模式评价在计划评价与开发评价阶段,主要关注课程所具备的开发价值与组织建设情况。

  上述评价模式所划分的评价阶段均体现出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组织适宜的学习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网络平台、组织适宜的交互性学习活动,同时包含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在整合上述两种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本研究在分析院校具体评价指标时,将面向混合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设计评价)、课程建设与平台筹备(开发评价)、教学实施过程(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效果评价)四个阶段展开分析。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关注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规划与实施情况,具体回答下述两项研究问题:一是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二是如何针对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情况,改进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来自2020年2—3月疫情防控期间各职业院校公开发布的新闻报道、线上教学情况总结以及“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课题中部分院校主动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共收集到53所院校涉及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文件53份,其中高职院校44所、中职院校9所。院校的区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基于本文归纳的分析框架以及评价阶段划分,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院校文本进行选择性编码。文本分析方法是以文本资料为对象,通过分析与整合从而凝练出观点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文本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依据罗恩·奥斯顿五要素评价模型分析53所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完整性。结合院校报告的实际情况,将“评价反馈对象”与“评价结果”部分合并,用于探讨“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将“数据来源”的内容并入“评价方式”部分,在呈现在线评价方式的同时体现数据来源。此外,考虑到院校间开展评价的关注点与实施评价的人员可能存在差异,增添“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要素。综上,本研究在评价方案模型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适用于院校报告文本的分析框架,包含五个要素: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阶段二:基于CIPP和PDPP评价模式,将评价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评价—开发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分析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体指标的覆盖面。收集的53所职业院校文本中,有2所高职院校提供了具体使用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将这2所院校的评价指标与上述四个评价阶段加以比对,旨在分析它们对于各评价阶段的重视情况。

  三、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调研结果

  (一)53所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情况

  1.关于评价目的调研结果。54.72%的职业院校并未报告开展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因,仅24所职业院校报告了评价目的,其中8所职业院校开展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旨在对当前在线教学情况进行诊断与监督,希望了解师生在线教学、管理、实施情况;16所职业院校关注到评价的调节与激励功能,旨在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2.关于评价内容的调研结果。院校报告的评价内容信息繁杂,但主要集中于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前者主要关注师生教学行为、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秩序、学生线上出勤、学生参与度等信息,聚焦于在线教与学的过程性组织与实施情况;后者多关注师生的在线教学/学习满意度、认同度,以及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参与度与测验完成效果等信息,聚焦于在线教学的整体实施效果。仅少数院校开展了对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的评价,前者有3所,主要涉及对学生学情与教师教学准备情况的评价;后者有7所,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此外,有1所院校在监测在线教与学的情况之外,考虑到防疫期间在线教学这一特殊时期,将线上教学意识形态也纳入评价内容。

  3.关于评价主体的调研结果。院校评价主体多元,28所院校的校级督导部门以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控制中心为主,16所院校的二级学院质量督导与评估由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承担。具体实施时,大部分院校设立院系两级督导,对各教学单位线上授课课程实行全覆盖监控,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监管。14所院校将教师与学生群体纳入评价主体,教师是在线教学的实施者,学生是在线教学的直接受众,院校依据师生的评教反馈评判教师在线教学效果。

  4.关于评价方式的调研结果。根据院校所报告的在线评价方式,多为“线上巡课、平台数据、学校抽检、师生问卷”四种方式的排列组合,结果如图1所示。在报告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41所院校中,有51.21%的院校采用了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教学主管或教学督导线上巡课,占19.51%;基于平台数据的监督反馈,占14.63%;师生问卷调查,占14.63%;学校抽检教学设计单或教学记录,占2.4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院校中,最常用的方式为平台数据与师生问卷相结合,占19.51%;其次为线上巡课与平台数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占9.76%。

  5.关于评价结果处理方式的调研结果。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仅有22所院校进行了相关报告,31所院校虽然开展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但并未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疫情防控期间院校更加注重在线教学质量评價行为而忽略了对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跟进。针对院校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有6所院校仅对评价结果进行客观描述,未进一步阐述是否将结果进行报告反馈或将结果作为后续在线教学调整的依据;有16所院校采取日报(2所)、周报(3所)、月报(1所)或其他时间段定期报告(4所)等形式将评价结果提交教务部门,其中仅有6所院校报告了反馈评价结果后的进一步跟踪处理行为,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调整依据,进行在线教学质量跟进监督,以改进教学。

  (二)两所院校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阶段赋值情况

  上述评价模式所划分的评价阶段均体现出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组织适宜的学习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网络平台、组织适宜的交互性学习活动,同时包含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在整合上述两种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本研究在分析院校具体评价指标时,将面向混合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设计评价)、课程建设与平台筹备(开发评价)、教学实施过程(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效果评价)四个阶段展开分析。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关注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规划与实施情况,具体回答下述两项研究问题:一是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二是如何针对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情况,改进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来自2020年2—3月疫情防控期间各职业院校公开发布的新闻报道、线上教学情况总结以及“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课题中部分院校主动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共收集到53所院校涉及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文件53份,其中高职院校44所、中职院校9所。院校的区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基于本文归纳的分析框架以及评价阶段划分,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院校文本进行选择性编码。文本分析方法是以文本资料为对象,通过分析与整合从而凝练出观点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文本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依据罗恩·奥斯顿五要素评价模型分析53所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完整性。结合院校报告的实际情况,将“评价反馈对象”与“评价结果”部分合并,用于探讨“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将“数据来源”的内容并入“评价方式”部分,在呈现在线评价方式的同时体现数据来源。此外,考虑到院校间开展评价的关注点与实施评价的人员可能存在差异,增添“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要素。综上,本研究在评价方案模型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适用于院校报告文本的分析框架,包含五个要素: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阶段二:基于CIPP和PDPP评价模式,将评价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评价—开发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分析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体指标的覆盖面。收集的53所职业院校文本中,有2所高职院校提供了具体使用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将这2所院校的评价指标与上述四个评价阶段加以比对,旨在分析它们对于各评价阶段的重视情况。

  三、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调研结果

  (一)53所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情况

  1.关于评价目的调研结果。54.72%的职业院校并未报告开展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因,仅24所职业院校报告了评价目的,其中8所职业院校开展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旨在对当前在线教学情况进行诊断与监督,希望了解师生在线教学、管理、实施情况;16所职业院校关注到评价的调节与激励功能,旨在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2.关于评价内容的调研结果。院校报告的评价内容信息繁杂,但主要集中于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前者主要关注师生教学行为、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秩序、学生线上出勤、学生参与度等信息,聚焦于在线教与学的过程性组织与实施情况;后者多关注师生的在线教学/学习满意度、认同度,以及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参与度与测验完成效果等信息,聚焦于在线教学的整体实施效果。仅少数院校开展了对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的评价,前者有3所,主要涉及对学生学情与教师教学准备情况的评价;后者有7所,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此外,有1所院校在监测在线教与学的情况之外,考虑到防疫期间在线教学这一特殊时期,将线上教学意识形态也纳入评价内容。

  3.关于评价主体的调研结果。院校评价主体多元,28所院校的校级督导部门以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控制中心为主,16所院校的二级学院质量督导与评估由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承担。具体实施时,大部分院校设立院系两级督导,对各教学单位线上授课课程实行全覆盖监

  控,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监管。14所院校将教师与学生群体纳入评价主体,教师是在线教学的实施者,学生是在线教学的直接受众,院校依据师生的评教反馈评判教师在线教学效果。

  4.关于评价方式的调研结果。根据院校所报告的在线评价方式,多为“线上巡课、平台数据、学校抽检、师生问卷”四种方式的排列组合,结果如图1所示。在报告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41所院校中,有51.21%的院校采用了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教学主管或教学督导线上巡课,占19.51%;基于平台数据的监督反馈,占14.63%;師生问卷调查,占14.63%;学校抽检教学设计单或教学记录,占2.4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院校中,最常用的方式为平台数据与师生问卷相结合,占19.51%;其次为线上巡课与平台数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占9.76%。

  5.关于评价结果处理方式的调研结果。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仅有22所院校进行了相关报告,31所院校虽然开展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但并未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疫情防控期间院校更加注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行为而忽略了对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跟进。针对院校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有6所院校仅对评价结果进行客观描述,未进一步阐述是否将结果进行报告反馈或将结果作为后续在线教学调整的依据;有16所院校采取日报(2所)、周报(3所)、月报(1所)或其他时间段定期报告(4所)等形式将评价结果提交教务部门,其中仅有6所院校报告了反馈评价结果后的进一步跟踪处理行为,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调整依据,进行在线教学质量跟进监督,以改进教学。

  (二)两所院校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阶段赋值情况

  上述评价模式所划分的评价阶段均体现出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组织适宜的学习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与网络平台、组织适宜的交互性学习活动,同时包含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在整合上述两种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本研究在分析院校具体评价指标时,将面向混合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设计评价)、课程建设与平台筹备(开发评价)、教学实施过程(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效果评价)四个阶段展开分析。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关注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规划与实施情况,具体回答下述两项研究问题:一是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二是如何针对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情况,改进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来自2020年2—3月疫情防控期间各职业院校公开发布的新闻报道、线上教学情况总结以及“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课题中部分院校主动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共收集到53所院校涉及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文件53份,其中高职院校44所、中职院校9所。院校的区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基于本文归纳的分析框架以及评价阶段划分,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院校文本进行选择性编码。文本分析方法是以文本资料为对象,通过分析与整合从而凝练出观点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文本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依据罗恩·奥斯顿五要素评价模型分析53所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完整性。结合院校报告的实际情况,将“评价反馈对象”与“评价结果”部分合并,用于探讨“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将“数据来源”的内容并入“评价方式”部分,在呈现在线评价方式的同时体现数据来源。此外,考虑到院校间开展评价的关注点与实施评价的人员可能存在差异,增添“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要素。综上,本研究在评价方案模型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适用于院校报告文本的分析框架,包含五个要素: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阶段二:基于CIPP和PDPP评价模式,将评价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评价—开发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分析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体指标的覆盖面。收集的53所職业院校文本中,有2所高职院校提供了具体使用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将这2所院校的评价指标与上述四个评价阶段加以比对,旨在分析它们对于各评价阶段的重视情况。

  三、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调研结果

  (一)53所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情况

  1.关于评价目的调研结果。54.72%的职业院校并未报告开展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因,仅24所职业院校报告了评价目的,其中8所职业院校开展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旨在对当前在线教学情况进行诊断与监督,希望了解师生在线教学、管理、实施情况;16所职业院校关注到评价的调节与激励功能,旨在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2.关于评价内容的调研结果。院校报告的评价内容信息繁杂,但主要集中于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前者主要关注师生教学行为、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秩序、学生线上出勤、学生参与度等信息,聚焦于在线教与学的过程性组织与实施情况;后者多关注师生的在线教学/学习满意度、认同度,以及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参与度与测验完成效果等信息,聚焦于在线教学的整体实施效果。仅少数院校开展了对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的评价,前者有3所,主要涉及对学生学情与教师教学准备情况的评价;后者有7所,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此外,有1所院校在监测在线教与学的情况之外,考虑到防疫期间在线教学这一特殊时期,将线上教学意识形态也纳入评价内容。

  3.关于评价主体的调研结果。院校评价主体多元,28所院校的校级督导部门以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控制中心为主,16所院校的二级学院质量督导与评估由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承担。具体实施时,大部分院校设立院系两级督导,对各教学单位线上授课课程实行全覆盖监控,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监管。14所院校将教师与学生群体纳入评价主体,教师是在线教学的实施者,学生是在线教学的直接受众,院校依据师生的评教反馈评判教师在线教学效果。

  4.关于评价方式的调研结果。根据院校所报告的在线评价方式,多为“线上巡课、平台数据、学校抽检、师生问卷”四种方式的排列组合,结果如图1所示。在报告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41所院校中,有51.21%的院校采用了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教学主管或教学督导线上巡课,占19.51%;基于平台数据的监督反馈,占14.63%;师生问卷调查,占14.63%;学校抽检教学设计单或教学记录,占2.4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院校中,最常用的方式为平台数据与师生问卷相结合,占19.51%;其次为线上巡课与平台数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占9.76%。

  5.关于评价结果处理方式的调研结果。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仅有22所院校进行了相关报告,31所院校虽然开展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但并未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疫情防控期间院校更加注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行为而忽略了对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跟进。针对院校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有6所院校仅对评价结果进行客观描述,未进一步阐述是否将结果进行报告反馈或将结果作为后续在线教学调整的依据;有16所院校采取日报(2所)、周报(3所)、月报(1所)或其他时间段定期报告(4所)等形式将评价结果提交教务部门,其中仅有6所院校报告了反馈评价结果后的进一步跟踪处理行为,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调整依据,进行在线教学质量跟进监督,以改进教学。

  (二)两所院校防疫期间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阶段赋值情况

篇十一: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襄阳市人社局:孙远发

  一、技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现在往往是解决了微观的同时受制于宏观的限制,解决了认识问题的同时又受制于体制机制的约束。技工学校自始至终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校内部环境存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足。

  一是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技工学校目前多数教学设备陈旧,虽然近年来学校自筹资金增添了不少设备,但数量仍然不足。同时,为适应高科技、高技术、新产品的需要所开设的数控加工、模具钳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设备缺口更大。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已阻碍了技工教育的发展。

  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在技工学校现有教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40%,有少部分教师学历不完全达标,教学水平也亟待提高。如今,退休教师增加,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有三分之一是技校自己培养的,学历急需提高,知识结构急需调整。而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或受编制限制不能来校工作,整个教师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是校园面积小,经费严重不足。我市所有技校校园面积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国家规定技工学校在校生1200人,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80亩);市(县、市)财政每年给予技工学校财政拨款只有1370万,而技工学校每年办学经费支出高达4500万。财政拨款经费只能支付教职工的部分工资,有些技校甚至没有财政拨款,学校只能用每年的学费来弥补工资缺口,学生学习需消耗的原材料,各种设备的维修与更新,能源消耗以及教师培训就显得捉襟见肘,学校适应市场,适应高科技、新技术所需更新设备更无能为力。同样是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成本远远低于职业高中的财政拨款。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

  (二)技工学校外部环境还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一是技工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管理体制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学校纳入了各级政府统筹安排,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只是部门行为,没有纳入各级政府大教育统筹安排。例如:财政拨款相比较少,有些技校还没有财政拨款;城市教育费附加从来没有投入到技工学校;技工学校还没有纳入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范畴;重点专业建设相比之下没有经费。而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应享受的优惠政策都将技工学校排除在外(如排污费、校办工厂税收等)。

  二是地方、部门保护和条块分割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技工学校招生受排斥,教师评先、资格认定还没有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范畴;在表彰全市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方面,一直没有技工学校的席位。

  三是公办技工学校机制的不灵活,也是制约技工学校发展的因素之一。如用人机制、分配机制。

  四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减缓、岗位减少,学生就业在很长时间内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在市场开拓、化解就业矛盾方面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五是从近年来开展的校企合作实际效果来看,虽然政府积极推进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的合作,但并没有达到三方的期望值,特别是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缺乏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长远规划,顶岗实习完全适应企业生产经营要求,没有把生产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

  二、对下一步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技工教育要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例如:在技工教育发展导向、人才引进、资金投入、招生政策、招生环境、保护和优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优化技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通过经济、法律、信息引导等非直接调控政策,规范职业教育的市场环境,采取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方式发展技工教育。

  (一)从学校方面看,要积极整合资源,按照市场要求深化技工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除教育、劳动部门管理的职业教育外,还有“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扶贫开发”等等,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向“大”“特”“强”方向发展。一是要在“大”字上做文章,认真抓好技工教育的创办和发展工作。对现有的技工学校,要将其中具备条件的高级技校和重点技校作为发展重点,使之成为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二是要在“特”字上做文章,要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实行订单培训,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之路,使就业市场需求和技工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工种,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什么课程;设置什么课程,就聘什么教师。着力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代表先进技术的名牌专业,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三是要在“强”字上做文章。要建设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先进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和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

  (二)从政府层面看,有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制定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具体措施,确保技工教育应有的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技工教育而言,贯彻落实不够,应制定相对应的工作措施。一是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切实落实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一年或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统筹安排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二是要加强执法检查,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投入的义务及实施职业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职业教育的归属及主管部门的职、责、权。认真落实职教法中的要求,对于拒绝承担职业教育责任

  和义务的行业组织和企业,令其改正以至进行处罚;三是打破体制性障碍,协调解决普高、中专、职高、技校等各类学校的关系,使技校在办学、经费投入和招生等方面享受与中专、职高相同的政策待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应合理制定高中阶段普高与职教的比例,配以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是制定增加技工教育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体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责任。

  技工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对学生实施技能训练,比普通教育要有更大的投入。因此,要制定增加技工教育投入的政策,确保正常的教育经费;积极推进技工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为主、企业参与、学生合理负担的成本分担机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的职业教育拨款政策,建立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办学质量与效益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拨款机制,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改革技工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建立经费与办学效益挂钩的投入机制,不分学校类别,普遍实行生均经费的办法,对办学成本高,企业需求大,社会效益好的技工类专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提高收费标准,企业用人实行有偿培训等。同时,将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技工学校的发展。

  (三)从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看,应作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充分发挥能够直接、有效、快速获取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优势,为学校提供积极主动的信息服务。

  劳动部门要对本地产业发展和各类技能人才需求进行中长期预测,为学校调整和设置专业提供服务。要将主动为培训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与发展职业培训双向沟通,实现互动。

  二是帮助学校更新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技工学校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帮助学校树立:以需求为首的市场意识,主动与就业市场接轨;以质量为主的信誉意识,提高技工学校的社会声誉;

  以功能为纲的规范意识,充分发挥办学的积极性;以诚信为本的文化意识,形成有利于自身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依法办学意识,规范办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发展的机遇。对学校的评价要侧重于专业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力量、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是做好技工学校宣传工作。

  要面向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及学生和家长等,宣传经济建设速度与劳动者素质的正比关系,宣传优秀毕业生和名牌学校。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组织对优秀技术工人的表彰,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扩大技工学校的知名度。同时,建立一批骨干示范学校,搞好技校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要彻底摒弃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有效的软、硬件支持,把技工学校真正当成一所学校来办,把职业教育真正当成一种教育来办,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

  (四)对农村技工学生实行免费中职教育,提出三点建议

  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是党中央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建议:一是在实施步骤上,首先对县(含县级)以下学生免除其学费,逐步过渡到适龄青年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在招生规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校师资、设备、场地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确定各校年招生人数。三是在财政投入上,按照生均教育成本,根据各学校在校生人数,由各级财政给予补助,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给予扶持,鼓励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四是在生源质量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使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职业发展潜力和思想素质好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技能人才,把好生源质量关。

推荐访问: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技工 教学质量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