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谈话记录 >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3-12 17:19:03 来源:网友投稿

为了满足研究利用史料而有计划地对个人进行采访而形成的录音文字记录,有人称之为“口述史”,有人称之为“口述史料”,有人称之为“口述材料”等等,这些称谓都无可厚非,唯独我国档案界有人称之为“口述档案”却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五篇】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述档案;
口述史料;
明显差异

为了满足研究利用史料而有计划地对个人进行采访而形成的录音文字记录,有人称之为“口述史”,有人称之为“口述史料”, 有人称之为“口述材料”等等,这些称谓都无可厚非,唯独我国档案界有人称之为“口述档案”却大可质疑。

我国法律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① 。我国档案界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②。无论从法律还是档案学对档案的定义看,因为满足研究利用史料的需要而对个人进行采访形成的录音或者文字记录材料(以下统称口述史料),都不具备档案的任何特征,将口述史料称之为“口述档案”,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能不让人质疑。

1 口述史料与档案的形成规律根本不同

口述史料与档案的形成规律是根本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是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实践活动(以下统称实践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口述史料不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而是在实践活动之后由个人回忆实践活动形成的。从人类进入有文字的文明时代以来,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有蓝图或指南,需要有路线图,需要对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加以记录以备忘,这就产生了文件。文件是人们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实践活动一结束或者告一段落,文件对于实践的现实和直接的作用与价值就不存在了,但“它们仍具有作为证据和认识人类历史原始资料的价值”③而被保存下来,于是便成了档案。文件被作为档案保存时,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加工制作。文件直接转化为档案这一客观事实说明,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口述史料则不是直接来自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从人们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录音和口述记录材料直接转化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结束若干年甚至很多年后凭个人对过往实践活动的记忆口述录音或文字而形成的。

二是档案的唯一来源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人们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文件材料就不能转化为档案。口述史料虽然是来自人们对过往实践活动的口述的录音或文字记录,但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为了对过往实践活动有比较完整、准确的叙述,往往还要查阅档案和其他资料,还要依靠其他知情人的帮助,以及口述史料征集人的启发、提示,而征集者又是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和他人的口述信息材料才能给予这样的启发和提示的。因此,口述史料不仅是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且实际来源不止一个,这与档案的唯一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不相同的。

三是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口述史料是人们对过往实践活动进行回忆和叙述形成的历史回忆录。文件是人们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文件来阐明意图,指明方向,沟通联络,记述情况,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等等。由于文件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和执行作用,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经过、结果、经验教训是什么,文件就记录什么,实践活动怎样进行,文件就怎样记录。所以,文件对实践活动的记录是客观的,真实的。由文件直接转化而来的档案,也是实践活动客观的、真实的记录和反映。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对文件的内容、形式、信息载体以文件上的笔迹、签署、印章等都未作任何改变,所以档案是实践活动原始的历史记录,具有凭证作用和认识历史的第一手材料的价值。口述史料是人们对过往实践活动进行回忆、口述并录音或文字记录形成的,因而不可能是实践活动的原始的历史记录而只能是历史的回忆录,不具有历史记录的一切特征。

2 口述史料与档案两者的性质根本不同

除上述由不同的形成规律所决定的档案是人们实践最真实可靠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和口述史料属于历史回忆这种不同性质外,口述史料与档案在如下性质上也根本不同:

一是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产物,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副产品;
口述史料是人们口述史料征集活动的主观产物,是口述史料征集活动唯一的正产品。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特定目的,但没有任何一种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形成档案。档案是由文件转化来的,而形成文件也不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形成档案更不能是实践活动的目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说,在“很久以前,人们就证实了书写文件的最初发展不是为了满足学者和科学家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古代城市中那些管理国王、教士、商人的财产和日常事务的官员及办事员等管理者的需要” ④,“文件和档案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工具和副产品”⑤。古往今来,无不如此。正因为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副产品,它就有了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品格。如前所述,口述史料不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产物,而是为满足研究利用史料的需要所开展的口述史料征集活动的产物,它是口述史料征集活动所达到的唯一目的和唯一产品,是名符其实的正产品。征集口述史料是一种主观努力。征集那些或者什么样的口述史料,完全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的,口述史料无不体现人们的主观意愿。

二是口述史料不具有与档案相同的孤本性和唯一性。一件档案或者一个档案系列就能证实一个历史事实或者反映历史的全貌,人件件口述史料则不能独自证实一个历史事实或反映历史全貌。档案是孤本,这是它特别珍贵、无任何其它记录材料可以替代的根由所在。特别是定移、手稿和有领导人及其他重要人物、相关人物签署(签阅)、批示、钤印的方档,都只有一件,绝无第二件。每一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件和档案,都是由唯一合法的主体形成的。形成主体的唯一性,Q定了档案的唯一性和孤本性。虽然正本文件会被印发很多甚至成千上万的单位,被众多档案机构收藏,但因为这些文档从内容、形式到各种外部特征都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别。正因为如此,国家中央机构的文件正本为中央、省、市、县四级3000多个国家档案馆收藏,一个利用者利用,从任一个档案馆查阅即可,既不需要到中央档案馆查阅,也不用查阅多个档案馆的同样档案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一个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档案只有一件或一个系列,它们都能全面反映和维护历史面貌,没有也没必要形成内容不同两个及其以上的文档或文档系列,这就决定了档案的孤本性和唯一性。口述史料则不然。由于口述史料没有法定的口述史料叙述,提供者和征集者,一项实践活动的口述史料往往有多个提供者和征集者,一个人也可能向多个征集者提供或者多个征集者向同一个提供者征集,这样形成的口述史料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完全相同,其中任何一件都不能独立完全、准确地反映实践活动的历史面貌,孤立地利用一件口述史料不能证明和认识一项历史实践活动,口述史料不具有唯一性和孤本性是显而易见的。

3 口述史料和档案的形成目的根本不同

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文件,而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需要文件这一必不可少的工具。“很久以前,人们就证实了书写文件的最初发展不是为了满足学者和科学家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古代城市中那些管理国王、教士、商人的财产和日常事务的官员及办事员等管理者的需要”③。不仅是国家和公私事务的管理活动需要文件,凡是有组织的社会行使职能,一切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文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文件的“直接作用和价值不存在时,它们仍具有作为证据和认识人类的原始资料的价值”④,由此被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所以,档案是由文件直接转化而来的,它不是人类实践活动企求的产品,而是其“副产品”⑤。古往今来,无不如此。正因为档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副产品,它就有了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品格。如前所述,口述史料不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产物,而是为满足研究利用史料的需要所开展的口述史料征集活动的产物,它是口述史料征集活动所达到的唯一目的和唯一的产品,是名符其实的正产吕。征集口述史料是一种主观努力,征集那些或者什么样的口述史料,完全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的,口述史料无不体现人们的主观意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范文第2篇

一、内容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 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 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范文第3篇

1.1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

在二元档案实践体系下,档案是由“文件实体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实体构成的。二者其一以单独形式存在时是不能构成档案的。只有在这两种物质实体有机结合和相互依存的状态下,档案才能形成。“文件实体集合”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样,“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也必须转化为物质性存在——记录性文件,同时与“文件实体集合”相配合,才能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

在这两种物质的比较中,对于档案工作而言,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更为本质的物质。因为档案物质实体的构成成分之一——文件实体,在其转化为档案之前就已经存在,是文件管理阶段的产物。档案部门是在文件进入档案管理阶段后才介入,对文件实体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旨在将隐含在文件内容之中、客观存在的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加以抽象、固化、显现为历史联系,并创建具有记录历史功能的历史联系的记录。可档案工作并不涉及对文件内容本身的变更。如果仅靠文件材料就能独立、完整地记录历史,档案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明确,文件本身不能记录历史联系,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档案人员工作物化的结果,档案一旦失去了历史联系的记录,就等于割断了历史的链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材料,人类社会记忆的延续将无从谈起。

1.2文件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档案的历史联系以及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四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被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间必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与内容记录的文件之间也必定承载着与形成它的那项社会实践活动一脉相承而又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单份文件却不具有系统性,只能记录和反映孤立的事件和局部的片段,只有在反映该项社会活动原貌的文件整体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因为,文件“都是活动的产物,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它与活动过程的关系而定。”可见,档案之所以成为档案,是由于它载运了单份文件不具有的、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过程和发展脉络相对应的、自然形成的内在联系。其实,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所承担的功能就是将文件按照其内在联系串联成历史,记录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正如怀特所说,“档案的实质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成就,而且记录了获得成就的过程。”

在档案实践中,文件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完全分离开的两个实践体系。“档案的历史联系”是对文件之间客观历史关系的反映,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根源于文件与产生这些文件的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对档案历史联系固化的结果。但档案学家不可能进入客观的历史事实,因为档案的历史联系是对文件之间历史关系的一种抽象认识和主观再现,是对历史原貌的无限逼近,而不是绝对还原。所以,档案学家在重构历史信息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发现其所构建历史的内在逻辑。所谓历史逻辑就是指档案的历史联系,由来源联系、事由联系和时间联系组成。那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如何体现历史逻辑的呢?

2档案的形态

从理论上讲,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对应单一的物质实体。而在实践中,档案是有多种形态的,由档案内的文件、案卷、全宗、全宗群构成,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可以说,这些具体的档案实体形态是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历史联系的结构一一对应。

2.1案卷层次

案卷是档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既是档案的最小保管单位,也是档案数量统计和一般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简明档案学词典》是这样定义它的:“案卷是把处理一件事情或属于一个问题、一项活动的文件组合在一个卷夹或卷皮中的有机文件单元。”可见,卷内文件的相互关联性,是案卷概念产生和存在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当然,这个定义是对案卷内涵的准确描述,不过是站在档案工作的角度上诠释它的。果我们侧重于案卷在历史联系中所起的作用对其进行定义,就可以更加洞穿其本质。简而言之,案卷就是对同一具体事由的文件按其形成过程排列而产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合体。

当然,这里的事由指的是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项具体的活动,一项具体的工作等。它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囊括的都是单项的事情,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记录历史的角度分析,事件是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元素,不可拆分。从档案记录历史的角度讲,档案的最小元素是案卷。文件转化为案卷必须也只有通过事由,才能完成对事件的记录。因为,同一事由必然赋予在该事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以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形成的、客观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么来源于同一事由的文件就自然地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天然的历史联系,不可分割。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只有将同一事由形成的文件排列在一起,再按照事由内的发展过程组成案卷,才能对该事件的过程及内容完整地进行记录,反映出文件在形成时的客观规律和有机联系:才能比较具体地反映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貌。这种“一事一卷”的立卷原则要求文书立卷时必须完整保存文件实体,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同一具体事由过程下文件的历史关系。它可操作性强。没有太多的灵活性,克服了以往组卷时需要考虑文件的六个特征带来的不便,也更符合文件形成的客观规律,便于保管和利用。我们说,案卷具有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功能,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其更为本质的作用在于使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在微观层次得以保持。正如何嘉荪教授指出的:“立卷在文件和档案管理中还有另外一个极端重要、却又易于受到忽视的功能——它是使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微观层次也能得到保持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件事情形成的文件,基本上组织在一个案卷中)”。因为一项具体的事务往往需多份文件来完成,我们只有把同一项具体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联系在一起,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该具体事件的历史原貌。

诚然,近年来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涌现,档案界出现了电子文件是否仍需立卷的学术争论,甚至提出了取消立卷的设想。有

本文原文人提出:“在电子文件从文书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人们无需费心去分类、组合、检索,可以尽情地表现文件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历史联系,……”不可否认,纸质文件时代的传统案卷原有的保管功能和一般信息检索功能,对于计算机而言可谓是驾轻就熟,已被电子文件时代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所替代。但是,由于计算机无法模拟人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无法自动判断隐含在文件材料字里行间的历史联系。只要档案记录和体现历史联系的本质属性没有变,无论其载体形式几经变迁,案卷保持文件形成过程和文件间历史联系的作用就无可替代。“取消案卷的概念,使同一件事情的若干份文件相分离,指望用主题词、文件标题或没有案卷号的所谓档号(全宗号、类号、年号和件号)等,来反映、表现文件之间的互有联系,是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的。”因此,案卷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应该保留,而且更加重要,因为电子文件的特点要求档案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文件背后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联系。

2.2全宗层次

全宗的概念是由法国第一次提出的。按照法国尊重全宗的原则,来源于一个团体,一个机关,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的所有文件的集合体就称为全宗。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编目手册》中定义全宗为“一个档案全宗是下列各种文件的整体,这些文件便是一个行政单位或它的一个行政人员所正式受理或产生的,并经指定由该单位或该行政人员保管的书写文件、图片和印刷品。”在苏联早期档案学中,全宗的概念是“在机关或个人的活动过程中有机形成的档案材料的总和,称为机关或个人的档案全宗。”我国传统经典档案学理论将全宗定义为:“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体。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全宗的定义进行分析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具体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所有定义中都存在着一类相似的概念,如团体、机关、个人、家庭、行政单位等等。“这些形形的具体概念在档案学中,被抽象表达为全宗构成者。在档案实践中,全宗构成者的具体形式决不仅限于所罗列的这几种具体形式。”

如果说在传统纸质文件时代还确实存在着众多全宗构成者的具体形式,只是我们难以一一列举,那么进入电子文件时代,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方式和特点与纸质文件有很大区别,使得传统的实体来源概念受到了挑战,单一来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认识全宗时不能在全宗构成者具体表现形式的取舍间徘徊。而应扩大视野,将全宗置于其记录与反映的档案历史联系的大背景下,对众多的表现形式进行概括和逻辑加工,抽象出各档案有机群体共同的本质特征,使用抽象的词汇来阐述更为深刻的客观规律。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将全宗定义为:同一来源及其机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体。首先,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容分割。其次,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是历史的记录。第三,全宗是同一来源及其机构形成文件的集合体,这是对来源要素的高度概括,对来源原则的充分尊重,

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产物,在产生和运转过程中会形成多方面的历史联系,包括来源联系、事由联系、时间联系,其中,文件之间的来源联系是首要联系,也是最根本的联系。只有首先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将产生于同一来源及其机构的文件集中到一起,使它们和其他来源的文件分开,才能保持同一来源形成的文件之间的本质有机联系,全面深刻地反映形成者的活动原貌。实践也证明,档案馆馆藏来源众多,只有将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才能将档案与其特定形成者一一对应起来,档案所记录和反映的其来源主体的历史活动全貌才能得以维护。因此,将案卷组合成全宗的过程也就是区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不同来源主体的过程。事实上,全宗无非是一群产生于同一来源及其机构的文件,它们最大的特点是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而与其他来源及机构产生的文件联系较为疏松。不同来源及其机构的社会活动过程相对分离,所以产生的文件可以相互分开,各自构成全宗。

2.3全宗群层次

全宗群是具有某种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的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是完全孤立存在的,不同机构、不同事件之间是互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在其形成的档案之中,使得某些全宗之间具有某种历史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全宗群。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区分尽管它不是馆藏档案整理的实体单位,却是在实际上起指导和组织馆藏的一种思想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整理和管理档案时,不仅要维护全宗的完整性,还应维护全宗之间的历史联系。

历史联系在全宗群层次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最宏观的联系。这种宏观联系同样表现为三种形式,具体表现就是全宗群里面的来源全宗、事由全宗和年代全宗。这种宏观联系也就在这种不同的全宗与全宗之间的组合中展现出来。

具体来讲,记录同一年代内发生事件的全宗组合体就是年代全宗,例如大事记。年代全宗易于理解,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同一年代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提供某些事件的历史梗概,便于人们研究史实的演变及其规律性。

按照不同来源之间的关系组织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就是来源全宗,例如“党政机关全宗群”、“天津市高教系统全宗群”。反映不同事由内在联系的全宗的群体组成事由全宗,例如“防治非典工作全宗群”。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不同来源以及不同事由之间不可能是完全分离、泾渭分明的,不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现状也是不言自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孤立的保持各个全宗内部的有机联系是不足以维系档案在宏观形态上的历史联系的,也是不足以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在大范围内的历史面貌的。将不同来源和不同事由的全宗按其有机联系分别组成全宗群,是档案馆内档案分类的高层次,以许多全宗为基础,能够反映全宗之间多维和立体的联系。

可见,全宗群并非一个单一物质形态的概念,是由来源全宗、事由全宗、年代全宗这三种不同的具体形态构成的,与历史联系中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层次一一对应。如果说案卷的作用在于使档案的历史联系在微观层次得以保持的话,那么全宗群则具有维护相同类型全宗的不可分散性,保持档案在更大范围——宏观层次的历史联系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范文第4篇

2015年XX大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期总结

自校团委下发XX大学关于开展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伊始,我们根据通知精神,在学院分党委和学工委的领导下,开展组织宣传、实践培训、组队审题、出征教育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活动开展总体情况:

特色活动和创新点:

我院此次暑期实践共有三大活动特色和创新点:

一是此次实践地点向西部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省市偏移

有十余支团队将实践地点定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其中丝路食品发展现代化工技术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等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践团队以一带一路为时代背景,深入内蒙,探讨中坚企业在丝路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更是在实践之余走进社区,积极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在实践过程中融入了更多创新创业精神

今年的暑期实践中,我院加强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的培养,要求各支团队在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的同时,加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相关创业模式的探讨。其中大学生创业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必备条件的探究团队搜集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探究创业的必备条件,从优秀的案例中总结经验。

三是新媒体宣传的广泛应用

我院在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培训会中便加大了对新媒体宣传的重视与指导,此次社会实践在微信推送、新闻稿和化工简报的及时、暑期实践记录视频和微电影的制作等方面相比去年都有了较大提升。

工作思考和建议:

通过近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的观察,我院认为我们暑期实践的优点:

一、特点突出,所有的活动能够和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并且我们能进行深度的思考反思,以便能够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

二、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项目丰富,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习和工作相联系,活学活用。

我们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比若说对社会的反馈不够多,学院对各支团队的考核评定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等。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我院将在后续工作中加强与各支团队的沟通,及时传达校团委的相关部署,同时积极完善考评机制,使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趣味横生,更踏实有效。

实践小贴士

1出行

暑期正值各地学生回家及酷热地区人民旅游避暑高峰,出行人数较多,建议提前十天以上确定好行程定好出行车票;乘长途汽车应到站内乘坐具有营运资格的汽车,不乘坐黑车。

2行装

暑期社会实践乃参观各工厂先进生产方式和学习各地历史人文的好时机,应轻装简行,便于行程机动性和灵活性,但出发之前需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结合当地同学建议准备足够保暖的衣物(早晚温差大的地区应尤为注意);此外应尽量选择运动鞋,避免穿凉鞋、高跟鞋出行;为防止太阳晒伤应避免大面积裸露皮肤并涂抹防晒霜,携带结实雨伞也可防暴晒和下雨;用一个随身小包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避免异地丢失给出行带来困难。临行前务必检查生活必需品是否备齐,将行李压缩打包,精简为宜。

3防病

避免在高湿、高温、阳光直射的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晕车药、消食片、红药水,酒精,棉棒,创可贴,风油精,花露水等(用药谨慎,避免滥用)。

4饮食

当外出就餐或买食品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店堂干净吗?肮脏的地板、工作台及桌子上带有细菌,吸引蚊虫,如果店主不能保持他们的店堂卫生,那么他们也不能保证你的食物卫生。

*工作人员外貌整洁吗?整齐的外表是非常重要的--洗净手及指甲,头发向后梳拢,制服应干干净净。

*如果你能看到正在烹调的食物,注意一下操作是否卫生,你的食物是如何拿的?用夹子的话比用手套好些,除非做完每一道菜都换手套。

其次,饭菜应清淡,多吃新鲜蔬果,不饮生水,少饮冰水

5住

在选择住宿地点时,一定要谨慎,建议住在正规旅店。注意保证睡眠充足, 按时作息,以养精蓄锐。住宿财物要保管好,贵重物品随身带。房里最好要有人看守,不要把行李放在宾馆房间提供的柜子里, 以免出行匆忙忘记携带。

6其他

随时保持手机畅通,带好充电器,保证不停机。

7温馨提示

如有紧急情况请及时联系联络员。

8记录

在社会实践中做好影音资料的记录,多种记录方式有利于后期回顾与整理,录音与录像相比笔记和照片能更好的进行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范文第5篇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目前,以培养学生信息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教学模式普遍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这虽然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进度,完成知识技能目标任务,但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的成效并不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外,信息技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的必修学科,未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未能为应用能力培养创设有效情境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适合知识技能的培养,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内部知识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更为重要。应用能力培养需要有效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支持终身学习的必要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不是提高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有效模式。

信息道德培养效果不显著

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道德问题令家长、学校、社会担忧,而相对于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两个层面,信息道德培养是最困难的,影响一个人的意识、道德和价值观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漫长的过程。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单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显然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和讨论,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观念,使信息道德转变成他们自律、自愿、自主、自觉的行为。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将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元化;
在现实情境中,在信息道德教育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促进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笔者以“古粤秀色”本土文化的探究活动为例,简述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活动主题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广州市越秀区开展“古粤秀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发掘和探究身边的古迹建筑文化,呈现真实而有趣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本土文化,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培养信息道德意识,通过网络调研、讨论、作品创作,锻炼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并收集本土文化的素材,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作品评选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活动组织

活动分为综合实践探究和作品评选两个阶段。

1.综合实践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访谈、信息记录等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查找分为网上资料查找和图书资料查找,学生经常发现一些古建筑是没有准确地址记载的,书籍的记载往往也是模糊的,根本无法获知其准确的方位。实地考察主要是通过咨询街道、文化站有关人员,以发现其具体的位置;
信息记录主要是学生以照片和文字摘要的形式把自己了解到的第一手信息记录下来。

2.作品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微博、“古粤秀色”讨论区中交流和探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将实践过程中拍摄和记录的第一手资料组织起来,制作成信息技术作品,参加评选。通过“古粤秀色”活动网站先后组织了“用镜头记录我们身边的古迹——摄影评选”、“描绘心中的古迹——电子绘画评选”、“古粤秀色的小故事——电子报刊评选”等一系列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选活动,所有的作品都通过网络完成提交、评审和展示。综合实践探索设计的作品与课堂上的任务驱动制作的作品有本质区别,前者经过实践探究,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真情实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后者缺乏有效情境的情感驱动,主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活动成效

1.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拍摄记录场景,收集、编排、组织素材,最终制作成作品。学生在情境驱动下,信息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信息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古粤秀色”网络社区制定了《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对言论规则、社区管理、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奖罚机制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登录和使用网络社区时必须遵守,在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引导下,使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观念。

为了验证活动的成效,我们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班和未参与的非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一共抽查了10个实验班,10个非实验班,回收问卷924份,通过统计数据显示(见下表):实验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明显,基本消灭了厌学的现象,66%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比非实验班多出近一倍,学生作业的质量和知识掌握情况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推荐访问:社会实践活动 记录 五篇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五篇】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精选5篇)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