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审计学习论文【五篇】

时间:2024-03-30 08:19:01 来源:网友投稿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学习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审计学习论文【五篇】

审计学习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审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7

审计学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计学;
学习;
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金融学、管理学知识于一体,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综合性、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均较强,对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更高要求,存在着“学审计难,教审计难”的两难局面。那怎样才能学好《审计学》呢?本人结合自己在学习《审计学》这门课程的心得,和所琢磨出的一些方法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认为学好该门课程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一、熟悉教材,把握逻辑关系

《审计学》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要掌握好课程内容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对于教材可先进行浏览阅读一遍,对全书内容做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明白清楚的内容做好标识。在细读各章节后,在回头对作出标识的内容再进行学习,这对于掌握重点与难点有很大帮助。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分析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
第十章介绍相关审计事项和审计报告;
第十一章介绍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审计学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就忙于做练习题,必然事倍功半。只有将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际操作相关联的章节对照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扎实地掌握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掌握课程逻辑关系。

二、注重难点,理解重点内容

由于《审计学》是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学习时要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审计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独立性、审计抽样、审计报告、实务循环方面,如在审计概论章节中要重点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
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
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分类,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违约、过失与舞弊,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章节中要重点掌握审计重要性,由于内容较抽象,应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把问题具体化就容易理解了!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章节中要重点应掌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及获得审计证据的程序;
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章节中内部控制是重点,要着重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五个要素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章节中重点是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方法、营业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销售的截止测试。应收账款审计重点掌握应收账款的函证,包括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函证的方式、函证时间的选择、函证的控制、对函证结果的总价评价等;
在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采购付款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付账款的审计,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审计;
在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重点应掌握存货监盘的含义、监盘计划的制定、存货监盘的程序、特殊情况下处理;
在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章节中应重点把握银行借款的审计、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特别要注意结合相关账户的会计处理和有关规定,分析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货币资金审计章节中重点是库存现金的监盘、银行存款的函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取得与检查;
在审计报告章节中要重点把握各种意见审计报告的含义、出具条件和格式用语。每学习一章内容就针对该章内容多做练习,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有些教材后没有相关的习题,则可选用职称考试相关的练习。对于重点内容老师一般要重复两到三变,让我们从视觉、听觉上对这些重点烂熟于心,对于非重点内容做到不忽略、不遗漏。非重点内容我们基本上通过课前预习、课后看书都能读懂。

三、牢记原理,学好课程关键

由于审计学课程与“会计知识”相关联,所以同学应视自己原有会计知识学习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无视自身的特点盲目选择不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基础较差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决应知应会的问题,而应有所区别。另外,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做到事先预习,事后总结、发现问题,不能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呢?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的东西,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必须搞清楚,你要不了解则后面动手进行的实务处理可能就很困难。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所以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一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法,对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审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讨论法、研究法;
而对应用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观察法和操作法;
二要根据学习形式选择学法,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课堂学习活动、自学活动、创造性活动和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要根据学习水平选择学法,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应知应会的问题,着力培养基本职业技能;
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在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职业判断技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不仅能学到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做习题,运用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审计学》课后作业是少而精,重点突出,难度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题型多样化,同学们要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因此,我们要通过做题目来了加以掌握的,对于其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概念和方法我都用纸记了下来,然后加强记忆。配合老师的讲解,多看看重点的段落,**重点案例,增强风险审计导向的意识,这样学习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对于课后习题,我也是自己先做,做完后再去看答案解析,这样便于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前,同学们都不愿意动脑子,听课当然轻松,跟着老师走就行,讲义也很薄,翻翻就完事,练习先看答案,甚至连笔都不用动。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做题(消除杂念情况下),那可真是费脑细胞,可是,也只有这种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因此,在课堂上要掌握每一要素具体内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后要多做题,最好的练习就是教材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把重点难点涵盖了。很多同学在利用这个资源的时候就是”看”题,而不是”做”题,看一看答案,都会,一做题,都不会――翻看书了然,关了书茫然,实际上是完全没有掌握。我的观点是,对于书上的例题,案例、不管大小,难易,都按照考试的要求认真的写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一遍不行做两遍,这样反复记忆,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我的建议是最少做两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会贯通;
对那种看题式的练习方法,越少越好!

五、案例练习,加深知识理解

由于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
审计专业又脱离实际,对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经营业务、环境、审计实务中的具体环节却知之甚少,所以大量的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尽量保持与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老师往往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使同学们进入特定的审计情景。随着章节内容的逐步展开,将揭示所导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审计学最新热点问题也可纳入其中,使学习内容常换常新,以便让同学们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注重案例学习效果。由于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是支撑现代审计不断向前迈进的两条有力的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注重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技能和财会知识水平。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与音像资料融入审计案例教学,便于同学们,通过真实的场景,了解案例信息,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如小组讨论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去体会所学的课本知识;
将复杂、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地展现在面前,增强了听课的兴趣感和问题感,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事求是,随时记录”,能学会独立思考的思路,强化对信息的识别、挖掘、分析技能的训练,提高感性认识,扩大视野。从而提高对《审计学》课堂的吸收效果,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度把握,提高审计教与学的效果。

2.深入实地审计实习。同学们利用假期到具体的审计单位进行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学会审计实务操作的具体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实习可由浅入深,分步完成。第一步,做好取证、复印、核对等工作,这些都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取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复印并与原件核对;
输入或抄写有关数据资料,编制明细表等工作底稿;
有关账表之间数据的核对;
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核对等。这些工作是比较枯燥、重复,但可培养同学们认真细致的职业习惯。第二步,做好监盘、观察、函证等工作。可在审计人员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科目某一部分的审计,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监盘工作,往来款项的函证工作等。同学们必须认真对待,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第三步,做好抽查、详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工作。在主审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可深入到具体科目进行审计,如销售收款循环专项审计中“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详查等。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可从“管理费用”等科目的付款凭证抽查开始,掌握抽查的重要性、相关性原则,学会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从而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把审计案例中审计思路的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实务中,在做题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归纳。

总之,对于《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只有把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理论学习与审计实践相结合、记忆理解和练习相结合、学习新课与复习旧课相结合、教材内容与新的会计规范相结合,持之以恒,勤奋学习,你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审计学习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审计学理论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 

与其他会计类专业课程比较,审计学基本理论概念多,如独立性、管理层认定、合理保证、审计证据、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等,有些概念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如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同时又分散在不同的章节,看似零星分散、不系统,没有逻辑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审计的了解不多,难以与生活经历相联系,理解不透彻、不到位,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形成审计逻辑思路。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具有综合性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着眼于特定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或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理论内容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比如抽样审计涉及统计学、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运用计算机科学等。同时,还涉及会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审计学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 

(三)审计学理论内容抽象枯燥 

审计学理论内容引用审计准则的内容,文字叙述多,图表和量化的内容少,多是说理性的内容,教材案例或例题较少,显得抽象枯燥、晦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国的审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趋同,不少概念和理论借鉴欧美国家审计准则的内容,从英语直译而来,语言表达不太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给学习者的理解加大了难度。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模块及教学重点 

目前,审计学教材多以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为主,教材内容编写体系借鉴美国经典审计教材《蒙哥马利审计学》的框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第二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第三部分为对特定账户的审计,第四部分为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及背景知识,也就是回答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问题。本部分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的重點在于让学生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通过列举审计经典案例和生活事例,使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正直、诚信的职业素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的重要理论与概念,回答“怎么审”和“审什么”的问题,包括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内容。本部分是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将理论内容逻辑化,以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概念融入审计过程之中,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审计整体思路,可以为学习下一部分特定账户的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特定账户的审计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实务,将密切联系的账户分组进行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包括五个循环审计,分别是销售与收款审计、采购与付款审计、生产与存货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本部分内容多而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各循环有很多共性,应将其共性进行归类,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重点理解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之间的联系。 

(四)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这一部分介绍如何出具审计意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整理,与管理层的沟通、审计报告的出具等内容。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审计报告,要理解各种审计意见类型出具的条件及其影响,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应结合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进行讲解,真实体现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三、审计学理论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前述审计环境部分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部分,通过审计职业介绍,可以让学生对审计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增添学习的乐趣,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可采用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和生动的生活故事加以讲解,以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培养学生对审计学的感性认识。如为什么需要审计?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合伙企业中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伙人,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必须经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作出鉴证、评价;
某股民想购买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企业向银行贷款需提供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等。讲到注册会计师职业时,可以介绍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其他国家相关资格考试的要求。讲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时,可以奥运会赛场上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例。讲到政府审计时,可介绍审计署前审计长 李金华刮起的“审计风暴”等。总之,教学中应尽量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典会计审计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审计并不神秘,审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兴趣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追求。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注重培养逻辑思维

    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在不同章节,学生难以把握审计的基本方法,没能形成审计逻辑思路。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审计工作过程前后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审计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教师应将审计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审计思路,这是审计学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应以审计实务工作过程的顺序作为逻辑主线,建立严密的逻辑框架,然后明确各项内容在这个大框架下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逐一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审计环境部分,第一章总论中教师讲授完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审计的分类后,让学生對审计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导入第二章,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实际上注册会计师是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有很多规范对其进行约束,具体有哪些规范呢?这时就可以引入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这些规范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下来就可以导入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容。再如,审计学理论与概念部分,该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应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板书,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各审计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案例和形象的举例解释说明。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审计是接受委托进行的,委托者(全体股东)通过审计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这就形成了审计总体目标,审计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分解为各个审计具体目标,由审计总体目标和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审计程序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管理层进行再认定,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从而实现审计总体目标,也就达到了委托者的委托目的,审计是一个从起点出发,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闭环过程。其逻辑主线为:委托者的目的审计总体目标、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这条主线也是审计过程的具体表现,明确各审计程序和技术在审计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运用,不断地丰富这条主线上各节点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的思路。 

(三)采用案例和举例类比等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 

审计学理论文字叙述多,大多是准则条文,抽象、枯燥、繁杂,如果教师一味地解释理论,课堂就显得平淡无奇,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是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通过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本文认为案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导入式案例,一般是生活中的事例或典型案例,短小精炼,趣味性和启发性强,与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种是实用型案例,该类案例注重与某一个或是几个理论知识点相融合,注重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篇幅不长,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第三种是综合型案例,该类案例案情始末交代清楚,篇幅较长,具有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第三种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应大量采用第一、二种案例,特别是实用型案例。讲授时,应以说明理论为中心,有选择地穿插恰当的案例,课堂教学形象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精彩、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审计学理论与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可以引用历史上发生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深远影响的真实案例,如南海股份公司破产案、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等。讲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时可介绍我国银广厦财务舞弊案。讲到内部控制时可选择中海油(新加坡)巨额亏损案、邯郸农行金库盗窃案和河南省交通厅连续四任厅长落马案等。总之,每个审计理论、概念背后都能找到恰当的审计案例,将案例作为审计学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审计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各个知识点。 

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贴切的比喻也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事例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这对于抽象深奥的审计概念和理论特别适用。如讲到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以渔夫捕鱼作类比。渔夫根据顾客的需求,决定从鱼塘中捕一定大小的鱼,欲捕鱼得先结网,网的疏密程度取决于要捕的鱼的大小,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计划阶段要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影响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鱼的大小类似于重要性水平的大小,网的疏密程度类似于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网的疏密程度决定结网工作量的大小,而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决定审计测试的样本规模和审计证据的数量多少,捕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类似于实施审计程序之后没有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再如当讲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时,对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概念的理解,以足球比赛中的任意球作类比。发任意球时,足球被踢进球门要经过两道屏障,第一道是对方球员组成的人墙,第二道是守门员,也就是说足球入门的可能性取决于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人墙的严密程度和守门员的扑球能力,是这三者的联合概率。足球类似于重大错报或漏报,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好坏类似于固有风险,脚法好,固有风险高,反之,则低;
人墙类似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墙严密说明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控制风险低,反之,则控制风险高;
守门员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其扑球能力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经验和水平,决定了检查风险的高低;
球网类似于财务报表,假设足球入门,说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检查出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当然教师可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在PPT上展示这些事例,以增强趣味性,使其形象化。总之,在讲解较难理解的审计概念时,应尽量与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结合审计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之间有较大差距,从掌握审计理论到能动手操作,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学校可以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教学软件,让学生从接受审计业务开始,到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归档等,对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应有意识地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的审计部门和企业内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学生或教师到这些单位实习,条件成熟时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满足长期实践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教师在实务教学上的不足,可开展 “学界名师、业界精英进课堂”活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学者或注册会计师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视野。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审计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审计学教学中,应认识到审计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审计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 

[2]冯延超.审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业会计,2014,(16). 

审计学习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OBE理念;
应用型审计人才;
审计教学

一、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单一

审计学本科专业最早于1985年开设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间较短,课程设置不够成熟。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会计学、税法、财政、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其他学科相比,审计学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方法创新性都比较强。目前很多高校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会计专业相同,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忽视了审计学自身的特点和理论基础,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支撑,审计理论比较肤浅。很多学生表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以至于学习审计学时,难以发现会计中的错报问题。另外,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上课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透彻,有的高校即使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其实践课程和实务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差甚远,引进的审计软件往往只使用一个月的数据,对于错误舞弊的覆盖面较窄,很难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师资队伍缺乏审计实操经验

教师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想要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由于招聘要求以及师资个人发展的局限,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来到学校任教,科研能力很强,但是由于没有工作经历,缺乏实务操作经验,讲起课来难免空洞,脱离实际,上课难免照本宣科,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实务操作经验,有一些理论知识可能会和实践脱节,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之后却发现在实践中没有用武之地,难以做到知行合一,或者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陈旧,跟不上实践操作的变化。

(三)教材内容晦涩难懂

近年来出版的审计教材,多以审计准则为主,缺少案例,教材对审计方法叙述较多,但对于审计方法和所查问题之间的逻辑性阐述较少。很多同学反映审计教材过于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审计教材是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翻译的,有一些翻译不太符合我国的表述习惯,导致教材晦涩难懂,学习难度大。另外,部分教材章节顺序安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大部分教师讲课时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安排,导致知识架构混乱。

(四)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能动性

审计工作非常重视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而审计教学却往往忽略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审计教学基本上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讲课内容侧重基础理论,重理论,轻实践,“教为主,学为辅”,内容难免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没有机会参与到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来。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审计教学课堂比较沉闷,学习兴趣比较弱,学习效率低。

二、改进审计教学的建议

1.树立OBE教学理念。以OBE理念为指导,能够保证审计教学围绕提高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展开。OBE理念要求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时,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实验课时的比重,并增加实践环节。另外,可以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以往的学生对学校课程是否满意,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现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进行修订。2.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打好学习审计学的基础。要设置税法、经济法、管理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作为学习审计学的基础,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调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审计课程要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模仿实际审计工作模式,建立审计项目组,以真实的企业案例为背景,进行综合实训。鼓励学生利用证监会网站,巨潮资讯网等,下载企业年报,分析数据,整理审计案例。另外,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审计实验室,以辅助进行实验课教学。3.改进审计教材。教材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教学有着导向作用。学校应注重选择有配套案例的教材或组织教研室老师自己编写教材。我国目前实行的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所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人员非常重要的能力。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重通过案例锻炼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另外,教材编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教材的难度,把审计教材的内容讲透彻,还需要教师融会贯通书本前后知识。比如审计程序的性质分布在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多个章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总结归纳,系统记忆。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必须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首先学校要招聘具有实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者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事务所学习经验,提升审计实务水平。鼓励教师考取审计师、内审师、注册会计师证书,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还可以聘请企业的资深会计审计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5.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实践周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定期聘请事务所的会计师对学生进行培训。还可以与企业内审部门合作,派送学生到企业内审部门实习。与企业进行的深度合作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践、论文的各个方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改革教学形式。改变以往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的地位,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第二,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翻转课堂、慕课等引入课堂,提高课堂知识覆盖面,提升课堂效率。第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把教师选题、学生准备、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审计学课程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搜集比较经典和近些年新发生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考核方式上,要以考核方式引领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课本条文的死记硬背。成绩比例中可加入实验课、实践课程成绩。另外,也可以通过“教考分离”加强考试效果。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审计教学应以OBE理念为导向,完善课程设置,修订教材内容,培养和招聘双师型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兆东.审计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8,(3).

[2]唐菊.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财会学习,2018,(8)

审计学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程 审计理论 移动学习 教学资源

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于2012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同年,教育部推出了全国高等学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为提高教师教学发展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一、移动学习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移动学习的相关文献较少,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国外对于移动学习研究的兴起较早,发展相对成熟。最早的移动学习是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发起的,主要是教师通过掌上电脑在高速网络连接下进行授课并对学生评价。随着第一个移动学习项目的产生,此模式在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盛行。归纳起来,国外影响比较大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南非勒陀利亚大学“短信技术移动学习”项目。主要是在学校的日常教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引入移动电话技术,通过其短信功能学习资料和进行活动安排通知。第二个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UniWap移动学习”项目。主要是让学习者和教师感受移动情境学习带来的全新体验。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移动学习环境,通过手机可以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三个是斯坦福大学的“移动电话学习语言”项目。2001年,斯坦福大学开始将移动设备应用于语言学习,成立了“学习实验室”在校园范围内建立无限网络,使学习者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语言。提出了学习内容的要求、互动性设计和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影响因素等,设计出适合外语学习的内容模块,真实且富有个性。

国内引入移动学习这一概念相对较晚,2001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我国移动学习研究开始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移动学习”最早出现在2004年的《中国远程教育》刊登的“T-learning向我们走来”文章。此后移动学习的研究已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黄荣怀在2008年6月出版第一本移动学习专著《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介绍了移动学习产品设计的内容,适合移动学习开发人员参考阅读。王建华在2009年9月编著《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书,成为移动学习探索者的技术参考。顾小清在2011年5月编著《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一书,提出移动学习的便捷性,适合不同人群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

二、微课程的兴起及优势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微课、慕课的兴起,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新颖化,但无论如何,教学方式方法应满足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学生特点需求。移动互联网技术4G手机的普及,对学校课程教学带来冲击,高校学生群体4G手机人手必备、机不离手。有效利用手机设备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对课堂教学信息化改革有利。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将教学内容以短小视频形式呈现,带给学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山。目前,微课程在网络广为流传,既有直接制作并提供微课程的网站,如可汗学院;
也有不提供制作只为聚合微课程资源的网站,如网易公开课等。微课程流传广泛,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突出学生学习本位

微课是在考虑学生便捷学习基础上开发的,需要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优化,将知识点及其关联性明晰化、语言精练化,才可能在微课程中表达并呈现。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从教学内容的展现者到课程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强调学生的可接受性、知识点的新颖性以及学生的个性需求等。

(二)随时随地便捷式学习

微课短小精悍、容量小,学生可以反复学习,遵循学生学习习惯,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审计课程受到课时紧缺、课堂烦闷等因素影响,微课程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整合、拆分,明确各知识点在微课中的重难点,便于学生下载到手机进行随时随地便捷式学习。

(三)促使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开放,大学教师纷纷投入课程设计及开发。网络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开发微课奠定基础,传递课程教学理念思想,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在优质资源中得到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为翻转式课堂、慕课提供基础

微课程是实施翻转课堂、慕课的前提,只有开发出微课才能为实施翻转课程以及慕课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三、审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困境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知识密集性和流程连贯性的特点,是“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要求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多,包括会计、管理学、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规等多门学科知识,需更新知识并紧跟会计审计准则和国家法规步伐,备课及讲授压力大。众多审计课程教师同行都在探讨如何改革审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审计教学改革的对策。从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师资队伍理论实践提升,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从各自教学实践体验的角度展开论述。只有明确审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寻找摆脱审计教学困境的路径。

(一)培养审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难以落实

本科审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培养对重大、复杂且隐蔽性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侦查、识别并做出合理职业判断的实践能力。审计教学的目标定位清晰,但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对审计理论和技能均没有掌握好。

(二)审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环境下,许多高校开设了财会类专业,相比而言财会类教师稀缺,且高校招聘会计审计类教师均是硕士以上,应聘者多数是刚走出校门或者工作一年转向高校,极少部分是具备会计审计行业多年经验的教师,此类型教师因为工资待遇或者学历等原因一般情况不轻易转型至高校,由此高校审计课程的师资较缺乏实践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视角看,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

(三)审计教学过程偏重理论

师资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事本科审计教学的教师基本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审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事会计审计类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课时有限及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成体系等问题。

四、基于移动学习模式审计微课程的路径

移动学习模式狭义理解即通过4G手机将审计课程知识、理论及技能传达给学生及其他用户,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测试、反馈系统、评价体系等辅助教学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审计移动学习更便捷,更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基于移动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4G手机普及,可随处上网关注全球各地信息,移动微课程在审计教学中不断被关注,为审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

(一)移动学习模式已成必然趋势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这给高校教师带来巨大挑战。教师需要将应用性强的课程采用更加具象化方式呈现。审计课程即为应用性强的课程,除传统授课方式外,采用移动教学模式已成趋势。

(二)教师自主开发微课程

教师根据审计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体设计,考虑对审计课程知识点进行拆分整合,形成对重点内容的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避免微课程的过于碎片化。(1)教师先分析审计课程中哪些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程,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是需要教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教学的内容。(2)注重知识点的关联联系,微课程要短小精悍,一般是5-15分钟。(3)综合运用流媒体技术,通过暂停、重复、慢放、加速、截图、甚至弹幕等手段,使微课程更具趣味化。(4)对审计难点知识采用情境展示或模拟实践等方式加深印象,提供学习兴趣。(5)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还需要围绕审计课程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测试、反馈系统、评价体系等辅助教学系统,具备完成整个教学环节的功能。

(三)教师及学生充分利用审计公众号及慕课资源

高校师资教学偏重理论,实践能力尚缺乏,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或参与实践以提高审计实践能力。教师可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微信平台:首席审计官或者南京审计大学提供的审计课程平台加强学习。以公众号“首席审计官”微信平台为例,张庆龙教授从事内部审计方向的研究,他亲自组建微信群,邀请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实务工作者在微信平台分享直播课程,给教师及其他审计从业者提供学习审计实践知识的路径,同时可以推荐给学生,将互联网平台的审计课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利.手机微课程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集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胡铁山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推荐访问:审计 学习 论文 审计学习论文【五篇】 审计学习论文(精选5篇) 审计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