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文化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2024-03-29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期间,四方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主线,以网络化管理和队伍建设为保证,以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工作计划【五篇】

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期间,四方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主线,以网络化管理和队伍建设为保证,以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繁荣、创新、提高为目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全面落实文化部提出的新世纪社会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建设的新思路、新标准、新要求。抓好群众文化三大板块,实施好文化事业发展三项工程,即:抓社区文化,抓广场文化,抓品牌文化。把争取社会效益与增强文化事业自身实力结合起来,全力开发街居文化网络工程,开发文化产业工程,开发人才资源潜力工程,最终实现文化事业管理效能上的飞跃,全区文化面貌上的飞跃,文化成果上的飞跃,努力把四方区文化事业向更高水平推进。

一、办好一会一节

充分利用现有糖球会举办形式,挖掘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以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每年糖球会是四方区既定的文化旅游项目,在以会养会,以会办会的前提下,突出展示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重点弘扬时代主旋律。同时要解放思想考察市场,推出代表四方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逐年提高文化活动项目的档次和品位,不断扩大地区影响。

继续组织举办每年一届的群众艺术节,旨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把艺术节真正办成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艺术节要以《海云潮》创作为基础,文化广场为舞台,自娱自乐为形式,展示提高为目的,调动驻区单位的积极性,给驻区厂企、部队、学校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展示企业文化的空间。要依靠社会力量办文化,尝试将艺术节推向市场,使公益文化和市场文化在互动关系中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两馆”建设

**期间,四方文化馆,四方图书馆要大力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提高群众文化功能作用,发挥各自优势,改造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坚持公益导向,开展对外服务,充分发挥大文化的综合性。进一步发挥“两馆”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作用,逐步形成以"两馆"为中心的四方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大环境。"两馆"要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解决好文化系统内业务人员能进不能出的弊端,让干部队伍转起来,建立实行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定岗定责、量化管理机制,建立积极扶持和奖励专业人员搞好艺术创作签约和奖励机制,鼓励文化干部开拓进取运用经济手段运作文化活动奖励机制,争取在全国、省、市各艺术门类作品评选中,有更多作品入选。

文化馆要以争创国家一级馆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部门责任制,提高各部门培训、辅导、创作水平,促进文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群众艺术团要定期开展活动,提高演出水平,增加活动内容,形成有一定规模、具有代表四方文化艺术水准的文艺团队。充分发挥业务干部专长,开设各艺术门类的学习班,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实行定期下基层制度,进行社区文化调研,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图书馆要巩固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努力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要求达到藏书标准。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地方文献库,为我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在发挥阵地优势,以图书为主题,利用读书俱乐部、书社、读书节、艺术团体等形式开展活动,并紧紧靠近社区,深入学校、部队、厂企,搞好特色活动,并建立读书教育基地。组织举办图书讲座,鼓励家庭藏书,让读书爱书好风气蔚然成风,充分发挥青岛市图书馆分馆作用,形成地区馆藏特色,为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社区文化

**期间,社区文化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基点,把文化网络进一步向街道居家委会、居民楼院以及家庭延伸,逐步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社区文化网络,重点下移,功能延伸,把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建设新型社区的文化网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㈠计划2002年,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全部达到"文化先进管区"标准。

㈡2003年重新修订文化先进管区标准,使创建工作向更高水准看齐。

㈢继续开展以居(家)委会为单位的“五个一文化工程”,**年,全区"五个一文化工程达标率为100%。

㈣培育特色文化街居,评选优秀文化家庭,做到社区文化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特色。

㈤依靠社区力量,社区文化社区办,加强社区横向联系,发挥驻区单位优势,摆脱社区文化单纯依靠政府财政的困局。

四、文化广场与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活动内容涵盖面广,观众参与面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在我区现有的海云、海琴、海伦、四方、海鹰、海燕、海风广场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我区文化广场的优势,搭建社区文化大舞台,在争创省优、市优文化广场活动中,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争取资金立项重点改造两个文化广场,完善文化广场舞台,看台、更衣、配电功能,使其成为四方文化工作新亮点。同时也要形成布局合理的街道级、社区级文化广场,成为区域性文化标志。为解决东西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期间,在东部(河西)建设一处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文化广场。

五、团队建设

**期间,重点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㈠成立以文化馆业务干部为主体的“社区文化辅导队”,要求社区文化辅导队每周参加社区文化调研一次,协助文化站文化员制定街道文化发展规划,辅导街道文化骨干,指导组织街道文化活动。

㈡继续办好以文化馆牵头的群星艺术团,不断发现吸纳社区文艺人才,定期活动,定期培训。

㈢街道文化站大力培养社区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吸引广大文艺爱好者参加不同文艺形式的文艺团队,做到队伍落实,阵地落实,活动落实,各街道文化站必须拥有十支百人以上的文艺团队。

六、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培育精品文化活动,开展城区文化交流

**期间,我区尝试组织举办了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暑期少儿漫画大赛等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期间再精心组织1-2项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争取实现一项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扩大城区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四方区的知名度。

七、文化市场

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培育和发展四方区已经形成规模的各类文化市场,引导文化市场向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争取新建1-2处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和1处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市场,学习文化市场管理法规,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加强执法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监督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行动,实行日常检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专业执法队伍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净化全区社会文化环境。

八、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开发文化资源,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期间,文化干部要打破旧的体制,旧的观念的束缚,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的规律,学会用市场经济手段运作的方式,利用文化人的创意和品牌意识,策划由知名企业赞助的各项文化活动。

依靠社会力量兴建文化娱乐设施,加强驻区企事业单位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成果共享。

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全会报告,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部级文化先进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目标要求

(一)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争创部级文化先进县

2、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

3、争创国家示范性文化馆

(二)完善四项基础设施

4、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我县规模宏大的宣传文化中心(三馆)建成以后,其内部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作为宣传文化主阵地的功能还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我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进一步落实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早日为群众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实施四大工程

1、图书馆自动化与资源共享工程

根据省文化厅文件,我县图书馆已列入县级图书资源共享工程规划。我们将努力争取工程项目资金,开展图书馆自动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资源共享。

2、新城影剧院建设工程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我局将认真做好影剧院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设计,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3、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程

我局将引导各乡镇做好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的规划、选址和制定建设标准,继续配合各乡镇对全县所有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做好督查指导,进一步推动文化大院建设稳步进行。

4、文化下乡工程

继续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保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认真组织开展“欢乐新农村”送戏下乡活动,全年计划演出200场;开展3-5次送图书下乡活动。

三、落实四项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统领文化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教育活动同加强文化系统各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团队素质,开展文化创新,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内挖潜力,外拓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积极争取资金。制定奖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外部资金流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2、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以改革开放的眼光开拓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强化管理,内部挖潜。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市场开发,促使内部资产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强管理,勤俭节约,开源节流,调动一切力量,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关注民生,改善职工待遇

关心职工疾苦,关注困难职工生活,想方设法为低保职工家庭排忧解难,做好稳定工作。保障职工福利待遇,解除干部职工后顾之忧,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全身必投入到工作中去,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本学期校园文化发展下设以下部门:文艺部、宣传部、体育部、社团部、爱心基金会。主要活动有:

lDJ大赛(校园新声代)[时间:10月中旬至11月]

l校园达人[时间:常规活动,约为每两周一次]

l长、短绳比赛[时间:10月末]

l羽毛球赛[时间:11月末至12月初]

l社团制度改革[时间:整个学期]

l爱心基金会圣诞节系列活动[时间:11月下旬至12月]

l毕业生拼图纪念活动[时间:可能贯穿整个学期]

l“觅”栏目重启[时间:整个学期]

l其他

二、主要工作规划(详见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

文艺部

(1)DJ大赛

传承往年的活动意义,本学期的DJ大赛意义上讲不会作出过多改变。目前活动的宣传和选手选拔已全面开展,活动可能持续至11月。比赛阶段分海选、复赛、决赛,力求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进来并展示自我。复赛及以后的相关的宣传和展示将通过早间广播及其他形式(如开放式观摩、新闻等)进行。比赛的考核内容也会增多,会添加综艺和审美等部分。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DJ活动将会在后期注重DJ的监督和更新,力求将校园DJ做到更为专业的境界。为避免DJ不履行最初的承诺,后期的指导和监督(包括审美、语言组织、主题设计等)将会加强。

(2)校园达人活动

这项活动的前身是音乐角活动。活动将继续以专场形式进行展现,但会引进更多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例如魔方、舞蹈等)。专场时间不求长,频率不求过高;
不求及以出神入化,但求才艺充分体现——重要的是创造校园内的大众文化和时尚。初定每两周将举行一次校园达人活动,要求在之前给出具体的规划和操作细则。

体育部

(1)长、短绳比赛

意义上不发生重大变化。对象为除初三、高三外全校学生。裁判员方面可以与志愿者部联合,或自行找人。

(2)羽毛球赛

意义上不发生重大变化。此外,本学期体育部的工作将致力于让更多的同学以多样的形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缔造一个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社团部

(1)社团制度改革

本学期社团部将对社团进行一次整体规划,要求各个社团能够定期活动、制定详细的计划、建立社员档案等,规范运作。此外,社团活动的制度也将有一定变化。详细请见社团部工作计划,已作出详细规划。

宣传部

(1)“觅”栏目重启

“觅”是一个全校学生接触艺术的窗口,位于图书馆的侧窗。这一板块预计将正常运作起来,定期为同学们提供艺术类相关信息。初定为宣传干事轮流制作板块,内容包括美术、音乐、展览信息三大部分。“觅”内容不求多,但求精致到位,吸引眼球。

(2)毕业生拼图纪念活动

校友回归母校,若能有所纪念再好不过。宣传部计划让应届初三、高三同学抽出一点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绘制一幅班级的拼图,分成以班级人数为单位的部分分给班级成员收藏。待回母校时可以将拼图拼贴于指定的位置,作为班级的特殊聚会。这项互动性强的活动还可以成为电子版,方便校友收藏。

爱心基金会

(1)旧书再利用活动

在08学年度第一学期首开先河之后,此项活动预计将在11月中旬再度启动。与去年相比较,今年的活动将在流程上更细致,意义上更深刻,秩序上更井然。

(2)苹果贺卡活动

作为圣诞节的保留活动,本学期苹果贺卡将在细节上进行完善,时间上紧凑不拖沓,及时传递校内外的祝福。

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在国家第二次对文化馆(艺术馆)评估工作中,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有10个文化馆(艺术馆)被命名国家一级馆,其数量和水平都名列全省第一;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我市新民等9个区、县、乡名列其中,名列全省第一;

在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两个项目双双荣获金奖,成为全省的唯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共取得18金、21银、3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名列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的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整体工作水平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强盛。

*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文化馆、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得到了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年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中;
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建成近6,00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和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
投资1,500万元的铁西区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将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总投资达6,500万元沈北新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浑南新区投资2,700万元,新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完工;
和平区图书馆的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苏家屯、法库、新民等区、县(市)也已立项并着手设计新建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

二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和在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关要求,计划设计新建和改建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经政府采购为新建和改扩建的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24万册,音响300套,使目前全市的1,534个行政村中有文化活动室的达1,132个,占总数的73.7%。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投资182万元初步完成了市级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
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完成了1,600多个基层服务点的设计和选点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

年初,在组织和设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抓导向、抓特色、抓精品”的方针,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全年的活动中基本形成了大型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基层活动多样化、特色化。

1、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创意新颖、精彩纷呈。

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以“知识成就梦想,文化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总结和回顾前九届大学生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紧紧围绕“十届庆”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是历届大学生文化节开幕式中编排最新颖、舞美最漂亮、节目最精彩的一届,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从11月8日至11月22日,共进行了“青春之歌”校园歌曲创作表演赛、“盛京情愫”主题演讲比赛、“家乡新视角”大学生摄影大赛、“幽默与深邃”校园短剧小品比赛、“异域风情”沈阳高校留学生才艺展示大赛等5项大型主体活动。在此期间,全市25所高等院校的35万师生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635项,在全市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评选活动普及深入、影响广泛。

为提升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年初,我们开展了第二届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的评选活动,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1,881项群众文化活动中,确定了203项活动为候选项目。在《沈阳日报》设专版,面向群众公开评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评出了“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等100项文化活动,为2007年度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创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提高沈阳城乡文化品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3、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势利导,特点突出。

一年来我们组织举办了全市性、区域性的大型文化活动185场,其中市级活动6场,区、县(市)级活动179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每年一届的“春满家园”百姓风采电视大赛已走进沈城的千家万户;
沈阳市图书馆的百年馆庆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沈阳市中小学生与灾区同学心手相牵——“灾区小朋友让我对你说”书信征文活动,引起社会共鸣,有1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征文活动;
市朝鲜族文化馆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中韩美术、摄影艺术展”等四项活动;
市还与部分区县(市)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沈阳市广场文化建设现场会,沈阳市“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沈阳市首届戏曲票友大赛,沈阳市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及奖颁奖晚会等。

同时,市、区、县(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图书报刊、电影放映等深入工厂、社区、部队、学校、乡村等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1,200余场,送图书报刊10万余册,放映电影近2万场。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0多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06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频出,硕果累累。

*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时,观看了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合唱团于9月10日至13日,代表沈阳市参加了文化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勇夺第十届全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同时,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提议,该合唱团将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春节电视晚会演出。

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铁西区启功二校的少儿舞蹈《仙鹤与女孩》以新颖的创意、完美的表现荣获金奖,同时也是*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我市的新民市、皇姑区、和平区、铁西区、沈河区、苏家屯区、大东区、于洪区和大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全省各地区获此殊荣的三分之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我市取得了8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大型民族舞蹈《锡伯猎歌》在这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荣获金奖,并填补了*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的空白。

在*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我市选送110幅作品中有51幅作品获奖,获得金奖10个、银奖16个、铜奖25个。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级奖10项、部级奖165项、省级奖211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科学有序,成绩斐然。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统一部署,上下协调,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调研、摸清底细;
全面记录,突出重点;
严格登记,合理分类;
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工作原则,共计出动普查人员4,269人次,普查范围涵盖了我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和两个开发区,覆盖率达90%。举办培训班30余期、座谈交流会219个,投入经费近5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获珍贵有价值的项目线索206条,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10大类别。普查征集实物1,768件,录音带18盒,录像及CD1277件,资料3,438份。其中“沈阳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会填补锡伯族发展史的空白。

根据普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市)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汇总梳理、评审论证,经公示和联席会议审批,最后,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项目的评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57个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有5个项目进入了部级保护名录,有5人被评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启动,成果丰硕。

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的放映任务,年初我们及时召开了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市文化局与各区、县(市),开发区文化局(社发局)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工作目标责任状;
市电影有限公司与各区、县(市)放映单位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放映合同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沈阳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通知》(沈文发〔*〕31号),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力度。

各地加大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投入,除了按照市规定的场次补贴外,还投入资金购进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落实。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目前,连同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下发的24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市共有43套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入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活动中。

经过各区、县(市)文化部门及广大电影放映人员的辛勤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任务。全年共完成19,526场,其中公益性放映19,166场次,比2007年增加了2,380场,完成了年计划的103.9%,其中数字化放映5,187场次。全年电影观众达402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电影放映队、康平县东升放映队被省文化厅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五)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科学规范,绩效凸显。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对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以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众事业管理水平。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在迎检过程中,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科学规范,使全市两级文化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评估验收,我市参评的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文化馆获得全国一级文化馆称号,还有3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一级文化馆的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市群众艺术馆由于办馆标准规范,准备充分细致,受到文化部评估专家小组的一致好评,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级馆的称号,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其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文化工作的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的制订了具体考核的细则。绩效考核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乘势而上,积极工作,使全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平区图书新馆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还建设了全省首家自助图书馆,启动了区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建设;

沈河区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10个,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67个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

铁西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流动站达到53个,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博物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兴工九纬社区荣获等四部委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大东区新建了22个高标准的“三位一体”(即物业、开发商、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活动阵地,平均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图书一万册以上;

皇姑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为全区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实施送书到家的等活动,受到他们的欢迎;

于洪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加强大文化建设,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为我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唯一的示范单位,新建了2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东陵区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区,积极承办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全区文化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家屯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中心4个,村文化活动室11个,为基础配置音响14套,图书1.4万册,基层文化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沈北新区投入200余万元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施;

新民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灯会文化,举办了“五彩缤纷”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新民大剧院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辽中县完成了近海绿洲公园等3个大型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法库县的文学音乐创作不断普及深入,在*年“中国杯”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康平县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省、市、县资金已全部到位;

浑南新区安排200万元资金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备;

棋盘山开发区实施样板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年初以来,我们积极对应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对业务人员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6月下旬,对全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戏剧曲艺创作,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以及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共计54课时。此外,全年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辅导活动100多次,共培训和辅导了各类业务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8,00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二、几点体会

*年,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市文化局党政领导班子的直接指挥下,应对主客观上多变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新的思维理念和实施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回顾总结*年的群众文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精神,实施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贴近民生工程,更好地、全面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各级文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一年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如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3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音响和文体活动设备,使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的“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戏曲票友大赛、市民评选百项最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等,使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百姓的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体会之二:适应新形势,适时调整思路,是准确把握和定位群众文化工作方法和重点的有效行为准则。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奥运安保、四川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指示和要求,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群众活动暂停。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有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来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有的常规性集中的大型活动及时调整为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采取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出了在奥运期间,为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狠抓全市民间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组织,广泛开展全市文化广场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全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群众既是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又是积极参与活动的欣赏者,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群众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开展了群众基础理论、戏曲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创作、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指导上,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后总结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广场的工作经验,写出了全市戏曲票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等。

体会之三: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最佳组合方式。一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全市的文化资源,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双向机制,整合优势,突出亮点,把市里的活动普及到基层,把基层的优秀项目提升到市级活动,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如我们与大东区联合主办了“东城文艺创作奖”评比活动,把区级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文艺创作活动,即扩大了该项活动的影响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填补了我市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的空白;
以和平区五环社区京剧活动为基础,组织了全市票友大赛,为全市戏迷票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与铁西区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有力地宣传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日趋突出,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
二是缺乏对我市群众文化区域性、特殊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造成全市精品品牌的活动项目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不多见;
三是基础性的建设还是薄弱环节,整体工作还缺乏有序化、现代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四、*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面临的形势

*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党和全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
二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三是时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文化工作的“三贴近”为原则,以“体现民生、立足繁荣、夯实基础、打造品牌”为工作方针,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点突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和全局的中心工作,全力实现“1234”工作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两个品牌、实施五大工程。

完善一个体系:即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要围绕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达到布局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狠抓两个重点:一要狠建设,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二要狠抓活动,以全市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区域性特色品牌活动为标志,基层群众普及活动为基础,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三个品牌:一是“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和现代化;
二是“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民间化;
三是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乡群众欣赏和参与最集中的文化场所,要充分体现参与性和特色化。要在普及深入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使之真正成为代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新形式和较高水平的常态文化品牌。

实施四大工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已作为市政府为全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新的少儿图书馆面积计划1.35万平方米,将为全市102万少年儿童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是各区、县(市)文图两馆建设。要在2-3年内新建的文化馆4个、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1个。按照建设标准,15个新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6,000平方米。

三是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02个乡镇至今还没文化设施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低300平方米)。*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扩大内需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的要求,新建或改建48个(*年6月前完工);
*年计划将完成12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其余38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将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中。

四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在全市农村1,534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室达1,132个,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还有402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我们将按照每个活动室150平方米标准要求,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用两年的时间为这些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室。

到2010年底,使我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达到:每个区、县(市)都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标准的综合性的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2、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是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城乡的“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功能的发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基层网点的确立和完善。

二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年将在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及数字化放映设备,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及时地看到更多、更新的高质量影片。

三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和总结和平区图书馆数字化试点经验,启动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进程;
同时做好文化部第四次对图书馆的评估定级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自评工作,确保市图书馆和五个城区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郊区、县图书馆进入一级馆的行列。

3、文化惠民工程

在市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主要争取四项文化惠民举措。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一万名;
二是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一万场;
三是为全市新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娱乐设备;
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更加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各项文化活动和演出超过两万场,观众达一千万人次。

4、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程

在继续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欢乐进农家”农村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全市性常态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我市现有的9个部级基地、12个省级基地和个60市级基地,挖掘、培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沈阳地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示。通过一至两年的培育,使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形式,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地,每个区、县(市)都要成为省以上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和具有一项部级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下大力气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品的的培育和创作活动,全方位的开展评比和奖励工作,打造和推出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为迎接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的评比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持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态势。在做好资源普查和项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传承人保护和活性传承工作;
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确保2—3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推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年的工作任务,应采取和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性、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活动(工作)项目的确立,承办活动(工作)项目的申请、批准活动(工作)项目的要求标准、具体实施、事后评估、奖惩等基本内容,活动经费由市前划拨改为事后奖励或划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建立市、区(县、市)联动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承办市级大型活动区县的理由、经费的来源,活动方式、规模、程序,双方的责任、任务分配等。

三是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资金的划拨、使用,设施建成后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功能利用、奖惩等。

四是建立和完善区、县(市)文化部门的绩效考评机制。其中包括考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奖惩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市)、局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培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业务干部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群众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端人才,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的相关办法,业务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三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的辅导,发挥协会、社团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政策。

一是对品牌活动的扶持政策;
二是对精品节目、作品的奖励政策;
三是对创新或有重大影响工作的奖励政策;
四是对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
五是对优秀协会、社团的奖励政策。

*年我市的群众文化工作,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立足基层、完善服务、打造品牌、协调发展”为工作方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整体呈现新的繁荣,登上新的台阶。同时,在全省创造了“五个第一”的佳绩:

在国家第二次对文化馆(艺术馆)评估工作中,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有10个文化馆(艺术馆)被命名国家一级馆,其数量和水平都名列全省第一;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我市新民等9个区、县、乡名列其中,名列全省第一;

在参加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两个项目双双荣获金奖,成为全省的唯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共取得18金、21银、3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名列全省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的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普遍好评,整体工作水平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强盛。

*年,在党的*精神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文化馆、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得到了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功能的发挥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年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中;
于洪区投入5,000万元建成近6,00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和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
投资1,500万元的铁西区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将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总投资达6,500万元沈北新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浑南新区投资2,700万元,新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已全面完工;
和平区图书馆的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苏家屯、法库、新民等区、县(市)也已立项并着手设计新建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

二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和在建了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关要求,计划设计新建和改建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经政府采购为新建和改扩建的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24万册,音响300套,使目前全市的1,534个行政村中有文化活动室的达1,132个,占总数的73.7%。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投资182万元初步完成了市级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
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完成了1,600多个基层服务点的设计和选点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

年初,在组织和设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抓导向、抓特色、抓精品”的方针,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在全年的活动中基本形成了大型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基层活动多样化、特色化。

1、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创意新颖、精彩纷呈。

第十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以“知识成就梦想,文化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总结和回顾前九届大学生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紧紧围绕“十届庆”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是历届大学生文化节开幕式中编排最新颖、舞美最漂亮、节目最精彩的一届,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从11月8日至11月22日,共进行了“青春之歌”校园歌曲创作表演赛、“盛京情愫”主题演讲比赛、“家乡新视角”大学生摄影大赛、“幽默与深邃”校园短剧小品比赛、“异域风情”沈阳高校留学生才艺展示大赛等5项大型主体活动。在此期间,全市25所高等院校的35万师生参与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635项,在全市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评选活动普及深入、影响广泛。

为提升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年初,我们开展了第二届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的评选活动,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开发区申报的1,881项群众文化活动中,确定了203项活动为候选项目。在《沈阳日报》设专版,面向群众公开评选,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评出了“春满家园---百姓风采展示电视大赛”、“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等100项文化活动,为2007年度沈阳市群众最喜爱的百项文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创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提高沈阳城乡文化品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3、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势利导,特点突出。

一年来我们组织举办了全市性、区域性的大型文化活动185场,其中市级活动6场,区、县(市)级活动179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每年一届的“春满家园”百姓风采电视大赛已走进沈城的千家万户;
沈阳市图书馆的百年馆庆暨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市少儿图书馆组织的沈阳市中小学生与灾区同学心手相牵——“灾区小朋友让我对你说”书信征文活动,引起社会共鸣,有1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征文活动;
市朝鲜族文化馆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中韩美术、摄影艺术展”等四项活动;
市还与部分区县(市)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沈阳市广场文化建设现场会,沈阳市“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沈阳市首届戏曲票友大赛,沈阳市首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及奖颁奖晚会等。

同时,市、区、县(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图书报刊、电影放映等深入工厂、社区、部队、学校、乡村等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共组织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1,200余场,送图书报刊10万余册,放映电影近2万场。

此外,全市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0多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060万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频出,硕果累累。

*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时,观看了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老年合唱团的演唱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合唱团于9月10日至13日,代表沈阳市参加了文化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勇夺第十届全国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同时,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提议,该合唱团将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春节电视晚会演出。

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铁西区启功二校的少儿舞蹈《仙鹤与女孩》以新颖的创意、完美的表现荣获金奖,同时也是*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我市的新民市、皇姑区、和平区、铁西区、沈河区、苏家屯区、大东区、于洪区和大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全省各地区获此殊荣的三分之一。

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我市取得了8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大型民族舞蹈《锡伯猎歌》在这次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荣获金奖,并填补了*省没有大型锡伯族舞蹈的空白。

在*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上,我市选送110幅作品中有51幅作品获奖,获得金奖10个、银奖16个、铜奖25个。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共获得国际级奖10项、部级奖165项、省级奖211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科学有序,成绩斐然。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统一部署,上下协调,全面展开,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调研、摸清底细;
全面记录,突出重点;
严格登记,合理分类;
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工作原则,共计出动普查人员4,269人次,普查范围涵盖了我市下辖的13个区、县(市)和两个开发区,覆盖率达90%。举办培训班30余期、座谈交流会219个,投入经费近5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获珍贵有价值的项目线索206条,门类齐全,涵盖了全部10大类别。普查征集实物1,768件,录音带18盒,录像及CD1277件,资料3,438份。其中“沈阳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
“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会填补锡伯族发展史的空白。

根据普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各区、县(市)相继公布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32项。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汇总梳理、评审论证,经公示和联席会议审批,最后,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项目的评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57个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有5个项目进入了部级保护名录,有5人被评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启动,成果丰硕。

为全面完成农村电影的放映任务,年初我们及时召开了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市文化局与各区、县(市),开发区文化局(社发局)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工作目标责任状;
市电影有限公司与各区、县(市)放映单位分别签订了农村电影放映合同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沈阳市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通知》(沈文发〔*〕31号),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力度。

各地加大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投入,除了按照市规定的场次补贴外,还投入资金购进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落实。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新民市等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目前,连同省发改委和省文化厅下发的24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全市共有43套数字电影放映机投入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活动中。

经过各区、县(市)文化部门及广大电影放映人员的辛勤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我市农村电影放映的任务。全年共完成19,526场,其中公益性放映19,166场次,比2007年增加了2,380场,完成了年计划的103.9%,其中数字化放映5,187场次。全年电影观众达402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电影放映队、康平县东升放映队被省文化厅评为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五)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科学规范,绩效凸显。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对群众文化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以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群众事业管理水平。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在迎检过程中,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科学规范,使全市两级文化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经省文化厅推荐,国家文化部评估验收,我市参评的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10个文化馆获得全国一级文化馆称号,还有3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一级文化馆的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市群众艺术馆由于办馆标准规范,准备充分细致,受到文化部评估专家小组的一致好评,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级馆的称号,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二是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中,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其中。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文化工作的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的制订了具体考核的细则。绩效考核工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化部门乘势而上,积极工作,使全市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和平区图书新馆换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还建设了全省首家自助图书馆,启动了区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建设;

沈河区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10个,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67个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

铁西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流动站达到53个,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博物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兴工九纬社区荣获等四部委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大东区新建了22个高标准的“三位一体”(即物业、开发商、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活动阵地,平均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图书一万册以上;

皇姑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积极为全区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实施送书到家的等活动,受到他们的欢迎;

于洪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加强大文化建设,被省文化厅、财政厅列为我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唯一的示范单位,新建了2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东陵区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区,积极承办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全区文化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苏家屯区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中心4个,村文化活动室11个,为基础配置音响14套,图书1.4万册,基层文化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沈北新区投入200余万元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施;

新民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打造灯会文化,举办了“五彩缤纷”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新民大剧院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辽中县完成了近海绿洲公园等3个大型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5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法库县的文学音乐创作不断普及深入,在*年“中国杯”歌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康平县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省、市、县资金已全部到位;

浑南新区安排200万元资金为2个街道、11个社区(村)配置了图书和文体设备;

棋盘山开发区实施样板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年初以来,我们积极对应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对业务人员及业余文艺骨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和培训。6月下旬,对全市文化馆业务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戏剧曲艺创作,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以及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共计54课时。此外,全年市、区(县、市)两级文化部门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辅导活动100多次,共培训和辅导了各类业务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8,00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

二、几点体会

*年,我们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在市文化局党政领导班子的直接指挥下,应对主客观上多变的形势,采取了一些新的思维理念和实施了一些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回顾总结*年的群众文化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始终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精神,实施民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贴近民生工程,更好地、全面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各级文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一年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如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300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音响和文体活动设备,使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的“文化四进社区”、“欢乐进农家”、戏曲票友大赛、市民评选百项最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等,使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百姓的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体会之二:适应新形势,适时调整思路,是准确把握和定位群众文化工作方法和重点的有效行为准则。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奥运安保、四川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指示和要求,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群众活动暂停。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原有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来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有的常规性集中的大型活动及时调整为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采取了“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出了在奥运期间,为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狠抓全市民间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组织,广泛开展全市文化广场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全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群众既是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又是积极参与活动的欣赏者,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群众业余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开展了群众基础理论、戏曲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创作、广场和舞台音响操控等方面的讲座和辅导。与此同时,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和指导上,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先后总结出基层单位发展文化广场的工作经验,写出了全市戏曲票友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等。

体会之三: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最佳组合方式。一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全市的文化资源,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双向机制,整合优势,突出亮点,把市里的活动普及到基层,把基层的优秀项目提升到市级活动,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如我们与大东区联合主办了“东城文艺创作奖”评比活动,把区级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市的文艺创作活动,即扩大了该项活动的影响面,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填补了我市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的空白;
以和平区五环社区京剧活动为基础,组织了全市票友大赛,为全市戏迷票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与铁西区联合举办了“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沈阳市工业题材摄影大赛,有力地宣传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日趋突出,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
二是缺乏对我市群众文化区域性、特殊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造成全市精品品牌的活动项目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不多见;
三是基础性的建设还是薄弱环节,整体工作还缺乏有序化、现代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四、*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面临的形势

*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党和全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
二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三是时逢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文化工作的“三贴近”为原则,以“体现民生、立足繁荣、夯实基础、打造品牌”为工作方针,在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点突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

围绕全市和全局的中心工作,全力实现“1234”工作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两个品牌、实施五大工程。

完善一个体系:即各项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要围绕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达到布局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狠抓两个重点:一要狠建设,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观,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二要狠抓活动,以全市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区域性特色品牌活动为标志,基层群众普及活动为基础,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三个品牌:一是“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作为城市“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多元性和现代化;
二是“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惠民”方式,要充分体现地域性和民间化;
三是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城乡群众欣赏和参与最集中的文化场所,要充分体现参与性和特色化。要在普及深入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使之真正成为代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新形式和较高水平的常态文化品牌。

实施四大工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经多方努力,该项目已作为市政府为全市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新的少儿图书馆面积计划1.35万平方米,将为全市102万少年儿童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是各区、县(市)文图两馆建设。要在2-3年内新建的文化馆4个、图书馆、少儿图书馆11个。按照建设标准,15个新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6,000平方米。

三是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02个乡镇至今还没文化设施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最低300平方米)。*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扩大内需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的要求,新建或改建48个(*年6月前完工);
*年计划将完成12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其余38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将列入2010年建设计划中。

四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在全市农村1,534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活动室达1,132个,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还有402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我们将按照每个活动室150平方米标准要求,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用两年的时间为这些行政村建设文化活动室。

到2010年底,使我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达到:每个区、县(市)都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文化馆、图书馆,乡乡建有标准的综合性的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2、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是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城乡的“全覆盖”。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功能的发挥,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基层网点的确立和完善。

二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年将在完成年度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及数字化放映设备,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及时地看到更多、更新的高质量影片。

三是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和总结和平区图书馆数字化试点经验,启动数字化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进程;
同时做好文化部第四次对图书馆的评估定级的迎检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自评工作,确保市图书馆和五个城区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郊区、县图书馆进入一级馆的行列。

3、文化惠民工程

在市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主要争取四项文化惠民举措。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一万名;
二是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一万场;
三是为全市新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娱乐设备;
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更加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各项文化活动和演出超过两万场,观众达一千万人次。

4、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工程

在继续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欢乐进农家”农村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全市性常态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我市现有的9个部级基地、12个省级基地和个60市级基地,挖掘、培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沈阳地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果展示。通过一至两年的培育,使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形式,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活动基地,每个区、县(市)都要成为省以上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和具有一项部级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

下大力气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品的的培育和创作活动,全方位的开展评比和奖励工作,打造和推出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为迎接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的评比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持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态势。在做好资源普查和项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传承人保护和活性传承工作;
积极申报省级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确保2—3个项目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推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年的工作任务,应采取和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性、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活动(工作)项目的确立,承办活动(工作)项目的申请、批准活动(工作)项目的要求标准、具体实施、事后评估、奖惩等基本内容,活动经费由市前划拨改为事后奖励或划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建立市、区(县、市)联动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承办市级大型活动区县的理由、经费的来源,活动方式、规模、程序,双方的责任、任务分配等。

三是建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资金的划拨、使用,设施建成后的人员配备、开放时间、功能利用、奖惩等。

四是建立和完善区、县(市)文化部门的绩效考评机制。其中包括考评内容、方式、时间、标准、奖惩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市)、局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培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对业务干部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群众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端人才,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的相关办法,业务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三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的辅导,发挥协会、社团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以举办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为主线,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精心组织节庆文化系列活动:举办我县第花灯展、20*年元宵焰火晚会、农民花会调演和庆“七一”、庆国庆文艺联欢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二是举办我县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三是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四是举办第三届社区艺术节、“芦台之夏”纳凉晚会和广场文化活动。五是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二、以打造名剧、名品为龙头,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

坚持三贴近原则,组织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积极创作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艺作品。争取在市级、部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获得好成绩。

围绕宣传党的*精神、建军81周年、庆“七一”、庆国庆等重大活动,抓好文艺创作规划的制订和落实。

继续办好《七里海》文学季刊,筹建我县戏曲研究会,完善七里海文学研究社和县书画协会,为广大文学作者、文艺骨干搭建才华展示平台。创办**文学网站,宣传**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文化底蕴,扩大**文化对外交流。

三、以筹建县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1.筹建县图书馆、博物馆和书画院。认真做好选址、图纸设计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跑市跑外,争得国家文化部和市发改委、市文化局的支持,争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2.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完成县电子阅览中心的基础上,20*年完成14个乡镇基层中心和全县所有行政村服务点建设任务,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3.规划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

4.大力发展民办文化。

四、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1.加强文物保护。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完成天尊阁二期内部维修工程。

2.完善文物安全管理。组织文保人员对市、县级文物名录进行编制,建立全县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和数据库。年内组织文物管理和文物执法人员参加市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文物管理和执法水平。

3.做好文物普查活动。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加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等项目的抢救工作。

五、以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

1.强化对网吧的管理。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文化 五篇 文化工作计划【五篇】 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文化工作计划范文